12月12日,广州中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意味着中考即将进入第二个“三年改革期”。未来三年,改革将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关注成绩“硬道理”的同时,如何未雨绸缪?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多方采访业内权威和专家,梳理出以下家长学生需要了解的“干货”:若名额分配明年取消限制性分数,将带来“弱校”优秀生入读名校的机会提升,推高第三批次录取分数,名校教学面临挑战等三大现象;2021~2023年,广州中考经历了第一个三年改革期,2024~2026年将进入第二个三年改革期,两个三年的改革,有何不同与侧重?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广州中学名誉校长吴颖民认为,第一个三年改革期,国家的一系列中考改革文件和政策、高考新政还没有出台,第二个三年改革期要融入和消化国家及省的相关新政和要求。改革方案显示,市统一命题逐步向省教育考试院命题过渡,但2023年将保持市统一命题不变。对广州市的学生来说,应如何理解这一变化?吴颖民解析,这一变化是落实教育部要求中考命题归到省级层面统一管理的要求,主要是为了提高命题质量,因为各地级市或许不能都很好地理解国家现在推动的课程改革、学业水平、素养导向等综合评价的要求。“但不要绝对化地理解为省统一命题就等于全省考一套试卷。”吴颖民提醒,广东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如果一套考卷懵顾得了粤东粤西粤北,就顾不了珠三角,比如全国高考也分好几套试卷,根据不同区域特点考不同试卷。因此,在积极做好由市命题逐步向省命题过渡的同时,相关部门已经向省里建议,针对教育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不同情况设计多套试卷。卓越教育中考政策资深研究员伍睿提醒,广州学生首先需要注意市考题目与省考题目的区别,如语文科的名著阅读,近年在广州市考中列为选做的附加题,但在2022年的广东省考属于必做题,安排在第一部分“积累运用”中;又如数学试卷的题量,广州市考一般为25题,广东省考只有23题;其次是需要了解广东省考往年的出题方向,并借助新课标进行题型专项训练,提前适应省考试卷。改革方案明确指出,“十四五”期间,广州市新增约3万个公办普通高中学位。最直接的利好,当然是将有更多广州孩子能读上普通高中,享受到优质公办普高的教育资源。粗略盘点,未来三年将扩大招生的名校有: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华附”)黄埔校区高中规模60个班;广东实验中学白云永平校区规划为完全中学,初中36班、高中48班;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湾区学校预计招收30个高中班……但家长和学生也需注意,普高学位供给增加的同时,考生人数也在逐年攀升。扩招、考生增多和命题变化或将给未来三年普高录取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2022年中考可看作一次未来中考的小规模预演:考生增加约2万人、普高学位增6000多个;结果是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为545分,比2021年的515分上升了30分;全市平均分为576分,比2021年上升6分;普高的各梯度投档线比上一年提高了20分;高分考生人数大幅增加,750分以上考生为1452人占比1.3%,而2021年仅为240人占比0.27%;导致学校录取分数波动大,前一年录取情况对下一年参考性降低,高分滑档情况增多;一些考生因志愿填报不当不能去到心仪学校。因此对于未来三年的中考学生来说,一定要更多地研究中考政策,志愿填报保稳为主,不要冒进。名额分配是中考最大的红利政策,没有之一。过去几年,约平均三个考生竞争一个名额分配指标。中考改革方案指出,名额分配招生学校适用范围、比例保持不变,即还是50%。但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从2020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起,普通高中学校名额分配招生一律不得设“限制性”分数线。也就是说,2023年将取消名额分配的限制性分数线。过去,指标到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是由学校近三年第三批最低录取分数的平均值降低20分。这带来了流标的问题,比如A初中分配到华附1个名额指标,但该校成绩最好的学生考分也达不到华附过往三年录取分数平均分降低20分,则这个指标作废,将回到第三批指标池。但如果2023年后取消限制性分数,则A校第一名无论考分多低都能入读华附。第一,没有流标了,名额分配是初中校内竞争,“弱校”优秀生也许更有读上好高中的机会。这一政策,有利于引导小升初家长不再焦虑追逐名校,理性抉择、计算博弈,缓解“择校热”。第二,可能推高第三批户籍生的录取分数。因为过去名校30%~50%的名额都会流标,回到第三批录取,但今后第三批没有这一“福利”了。2020年广州中考一定程度上曾经预演过这一情况,当年由于各校名额批录取分数大幅降低,造成流标大幅减少,回到第三批的指标大幅减少,就出现过推高第三批次录取分数的情况。再看2022年,全市名额分配计划23513个,约占全市普通高中招生总计划37.70%,计划完成率约83%,即流标17%(3997个指标)。设想如果没有限制性分数,这17%的指标都将在第二批完成录取,第三批录取的26210个指标将减少3997个,占了第三批录取指标总数的15%,第三批录取竞争将更为激烈,大概率会推高录取分数。第三,名校教学面临挑战。对于学校来说,录取了不少远低于第三批录取分数的同学,如何协调学习层次跨度比较大的学生,挑战巨大。一位名校校长直言:“700分的学生和600分的学生,放在一起怎么教?虽然学校本来就有施行分层教学,但也是700分以上的学生分三个层次,不可能跨度一百多分的学生分七八个层次。”因此,限制性分数取消后,家长和学生也要理性填报,如果成绩差距太大入校后难以跟上同学脚步,学校也难以针对性辅导,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改革方案明确,南沙区等部分普高学位供给相对宽裕的区,可将区属普高不超过25%的招生计划面向外区招生。在非中心城区,引入省外优质教育资源新建的区属普通高中学校,可将部分招生计划面向全市招生。目前,区属普高跨区招生比例为15%,能够全市招生的学校为省属和市属的十来所普高。吴颖民认为,教育是关系老百姓美好生活的民生问题,也是城市吸引力的重要一环,广州作为大湾区中心城市,让南沙、黄埔等区属学校扩大区外招生规模,让省外优质教育资源创办的学校全市招生,是提升广州城市吸引力、服务大湾区人才需求的积极举措。卓越教育中考政策研究团队认为,南沙等区增加外区招生计划的比例,能增加中心城区与非中心城区的学生流动。升学区域在中心城区(如老三区、天河等区域)、预估中考成绩在第三梯度附近的考生,受益最大。这些考生在本区可选择的学校较少,外区招生计划增加能让他们有更多选择,有更多机会被示范性高中和引入国家、省、市优质教育资源新建的普通高中学校录取。具体来说,可能增加跨区招生计划的学校有:黄埔区的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黄埔区开源学校,南沙区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中学、广州市第二中学南沙天元学校、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南沙实验学校,广州市增城区应元学校、广大附中增城实验中学等。改革方案明确,随迁子女升学实现“各区招收随迁子女比例的范围统一,户籍生和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投档录取规则统一”。这意味着随迁子女将有更多学位,减轻非户籍生的升学焦虑。伍睿认为,但由于“随迁子女”定义的调整,港澳生及永久居留的外国学生均参与随迁子女类别的招生录取,其录取分数不一定会大幅度下降。同时,统招批次(即第三批次)的随迁子女与户籍生同时投档,未用完的随迁子女招生计划可能不再直接划入补录,进一步缩减补录的机会,非户籍生升学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努力提高成绩,合理填报志愿,仍然是提升录取把握的重要途径。本文转载自羊城晚报、金羊网、羊城派,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爆料、商务合作请后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