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吴文科同志商榷(十)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本公众号即日起不定期发布《与吴文科同志商榷》系列文字,敬请关注,并欢迎各界朋友不吝赐教,提供资料。
郑重声明:由于本系列商榷文字是针对吴文科同志文章进行商榷的,也难免涉及到吴文科同志评价某艺术家的文字。本文仅就作者的文字进行商榷,丝毫不愿也不会损害所写艺术家的艺术,同时本人觉得只有对吴文科同志的文字进行学术上的商榷,才能更好的保护其所写艺术家的名誉。希望各位艺术家不要误解,如果您觉得我的文字对您有所冒犯,欢迎您及时指出,本人一定修改并致歉。
同时,也请那些想借题发挥的吴文科同志“仗义”的朋友们,收起“别有用心”,免开尊口。
今天,我们来看看吴文科同志在2015年出版的《曲艺综论》中《中国曲艺的当代命运》一文。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
“北京中国曲艺节”被吴文科同志调侃为“中国曲艺北京国际票友节”,这里当然有吴文科同志希望深入探讨中国与世界的曲艺课题的用意,但假如国际友人根本不喜欢中国曲艺,根本不了解中国曲艺,这个交流是不是就会落空呢?会不会变成一场自说自话的鸡同鸭讲呢?主办方的用意,是不是就包含向世界介绍中国曲艺的目的呢?那么“中国曲艺北京国际票友节”是否在这个角度上,达到了预期目的了呢?
下面,吴文科同志对新华书店进行了指摘批评,呼吁重视曲艺无可厚非,但是应该从“打铁还需自身硬”上去努力,而不是迁怒于新华书店。人家书店是考虑空间有限,最大限度的要将突出介绍给读者,人家考虑的是喜欢戏曲、音乐的读者有交叉现象,喜欢戏曲和音乐的读者也会对曲艺的表演和音乐感兴趣,才如此安排的。
自己的曲艺曲种三分法至今仍然存在着很大争议,就先去批评其他相关部门“马马虎虎”“张冠李戴”“专业知识不足”“无法正确认证与区别”是否欠厚道和自知之明?
下面吴文科同志针对“苏州评弹”这个两个曲种习惯上的合称大做文章,似乎又忘记了自己在马三立问题上屡犯不改的常识性错误了。
“文字一旦变为铅字,腿脚就会长得更长,出传播所到之处,容易带来误解”这句话,吴文科同志写成了文字,印成了铅字,遗憾的是就是没印进他的心里。
吴文科同志在文中发出了“曲艺的理论研究较之其他文艺形式是比较薄弱,但已有的理论成果,同样没有收到创演者的起码的重视”,特别想请教一下吴文科同志,您这样的“研究成果”人家演员能信服吗?能重视吗?
对照Z 书记2014年5月9日,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
要坚持求真务实,察真情、说实话,出真招、办实事,下真功、求实效,让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干部真正得到重用、充分施展才华,让作风飘浮、哗众取宠的干部无以表功、受到贬责。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吴文科同志是否扪心自问过?
文艺批评的底气,应当来自于深入的分析,全面的考量,客观的态度。否则,不会令人信服,甚至怀疑批评者是挥舞着“正义”的大棒信口开河。以上的话同样适用于系列商榷文字,与吴文科同志共勉。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