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天,一份赤水河源头万字考察手记

值得品味的 好酒地理局
2024-09-20


作为世界上最为香醇的一条美酒河,有关赤水河的故事,曾被无数人提起。

然而这条河流自何处来,期间蜿蜒过哪些河道,容纳哪些支流,却并非人人熟知。

明朝杨慎《赤虺河》一诗中曾说:“君不见,赤虺河源出芒部,虎豹之林猿揉路。”芒部即为今天的镇雄。

赤水河源出镇雄毫无争议,但具体源自哪里,直到1992年4月15日才被确定。如今在赤水河源头,还保留着当年源头确定时立下的一块“赤水河源”石碑。

循着前人的足迹,数日前好酒中国行科学考察团也来到这里——过去30年来,沿赤水河溯源而上,也是生活在中下游人们的一项“朝圣”之举。

作为一场以科学考察为目的的走访,好酒中国行在溯源赤水河的同时,也好奇于是什么样的人文风土孕育了这条美酒河。

于是在正式的考察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在镇雄本地有着“活地图”之称的龚勇和文化学者常桃柱的引导下,先行开始了一场走访。

随后几日,早上8点半从镇雄县城出发,晚上8点左右再回到县城,便成为每天的日常。直到专家们陆续抵达,11日开启正式的科考之行。

匆匆数日,有许多地方无法涉足,但也记录下一些见闻,由此便有了这份万字考察手记。

Day1
·抵达镇雄

从镇雄高铁站出来,车辆转过几道急弯就进入高速路口。上了高速,便见两侧青山起伏,一片深绿中点缀着白、深灰、红褐,那是散落山间的村落、民房、工厂。

司机师傅告诉我们,镇雄多山,除了高速,很少有这种宽敞、笔直的马路。

玉米秸秆仍挺立在沿途大片土地中,与贵州毕节、遵义等地遍种高粱形成鲜明对比。

从远方山峦望向镇雄县城,地势险峻,城区似乎是建在一块巨大的坡地上。

进入城区,可以发现街道不宽,且多坡、多弯,两侧建筑林立,间不容针。

夜幕降临后,镇雄街头一派灯火通明,密密麻麻的商铺闪耀着各色招牌,车声、人声、门店的促销声此起彼伏。

由此,可以窥见一个人口大县的热闹与繁忙。

|镇雄县城

镇雄有着170多万人口,在外人口也有60余万人,比仁怀和古蔺加起来还要多。

本地方言给人一种昂扬轻快的感觉,当地人待人十分亲厚。

因为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四通八达,一座县城展现出很大的包容,这种特质常见于东部沿海的超级城市深圳。

行走在镇雄的某些街区,恍惚之间会觉得其样貌与仁怀有些相似。

但不同于仁怀街头不胜其数的酒类门店,在镇雄几乎找不到酒类品牌的专卖店,只有为数不多的烟酒门市、小作坊销售点零星散落,透露出一个讯息——几乎任何酒类品牌在这里都很难打开市场。

这也是整个云南酒市的缩影。

到目前为止,云南人饮酒基本维持着“自给自足”的状态,全省拥有5000多家酿酒作坊。因此,这里的白酒很难形成产业,缺少代表地方特色的大品牌。

这是一个痛点,却也暗藏着这片市场的未来潜力。

难能可贵的是,尽管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400多人,镇雄却是一个干净整洁的“卫生城市”,这是近几年取得的成果。

从经济到城市样貌,都显示出这里正处于一种快速变化的成长进程中。

我们的考察之行,便在初识镇雄的这些印象中展开。

Day2

·赤水河源第一村

·滮水岩

·第一落水洞

69岁的龚勇是镇雄当地有名的“活地图”,退休后凭着对摄影的兴趣,几乎走遍了镇雄的每个角落。

在他和本地文化学者常桃柱的引导下,我们一早从镇雄县城出发,前往赤水河源第一村——赤水源镇银厂村

银厂村位于镇西北部,四周山峰成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如同将军排兵布阵,故有“将军山”之称。

|将军山航拍,峰林之中的村落就是银厂村  摄影/龚勇

刚到这里,就强烈感受到当地的生态保护氛围——随处可见环保标语,路面整洁看不见一处垃圾,赤水源镇生态保护巡回审判庭就设在村委会旁边的法治广场。

|赤水源头第一村——银厂村

作为赤水河源第一村,银厂村的生态重要性不言而喻。村子里目前没有一家工厂,之前开了几十年、能解决几十人就业的铅锌矿厂也在三年前关闭。

2018年银厂村设了9名巡河员,每人负责1公里,正好覆盖境内超过8公里的河道。

巡河员每天都会沿河走上一遍,查看河道是否需要清理,是否存在侵占河道、捕捞等现象。

|考察途中看见正在工作中的河道清理员

“有时晚上12点,还有人向我举报捕捞,紧急出警发现对方就捕捞了两只水蛙。”2015年调过来的村支书文鹏,亲眼见证了赤水河源头“一江清水”的变化。

如今在河道两旁,无论坡地还是田地,随处都可见一种方竹。相较于之前种的玉米、土豆,竹子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几乎不需要施肥,还能产生经济效益。

|河道两侧种植了大片方竹

“我们把最好的田、土都用来种方竹了。”文鹏说。之后一路走下来,可知此言非虚。

赤水河的源头,在银厂村长槽村民组滮[biāo]水岩,由岩壁中倾泻而出的三股山泉汇成。

|赤水河源头由岩壁上涌出的三股山泉汇成,汇合之地即为滮水岩

这便是30年前由时任习酒厂党委副书记、副厂长,后来成为仁怀首任市长的谭智勇带队考察时确认的正源——在源头处,我们也看到了那块立于1992年的“赤水河源”石碑。

|1992年4月15日,时任镇雄县副县长尹发富(左)同谭智勇(右)共同宣布确立“赤水河源头”。

此时正值枯水期,水量不大。9月底我们曾来过这里做前期考察,对比当时水量已减少很多。

周太钧是本地村民小组长,与他攀谈了解到,其子女皆外出务工,家里的土地都种了方竹,现在已能出产竹笋。村委会组织商贩到村里收购,通常早上拔笋,晚上就能卖掉。

他又向赤水源头“第一户”打了招呼,借了把竹制水瓢,刚走到河边便舀了一瓢水大喝了两口,河水清洌,十分干净,放心喝下。

我们有位同事自中游仁怀来,也取了一瓶源头水,计划带回仁怀,觉得甚有意义。

从源头处拾级而下,时常看见手拿扫帚、埋头四下察看的巡护员,以本地女性居多。据说每年有六千块的补贴,今年还会往上再涨一些。

河道边几棵云南红豆杉也颇为显眼。树旁的植物铭牌显示,这是茅台、习酒、郎酒、国台、钓鱼台等五家中下游酒企在2018年6月所种,4年半时间目测已长至两米多高。

茅台、习酒、郎酒、国台、钓鱼台等五家中下游酒企2018年6月所种的云南红豆杉

“一江清水出云南”,沿着赤水河的足迹,从源头到下游似乎形成了某种默契:下游感念源头,源头也尽力守护着这条清流,虽然为此放弃了很多发展机会,却也在水源保护中建立了新的共生模式。

往下游走时,龚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座污水处理厂,位于赤水源镇木瓜村。

厂长陈进陪同我们参观了整个污水处理过程,并讲解工作原理。经过多次处理的污水,在出水口变得十分清澈,满足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赤水源镇污水处理厂厂长陈进(右)给我们展示污水处理后的水质

陈进在出水位置打了水上来,我们特地用手去感受了一下,又放到鼻尖嗅闻。看见这一汪清水,心情也自然舒畅。

少有人知的是,赤水河在镇雄境内有“三进三出”的说法。

所谓“三进三出”,是指赤水河流经镇雄的三段“暗河”,因这里属于喀斯特地貌,岩溶洞穴密布,地表径流进入山体溶洞即变成“伏流”,又从另一处山体流出。

在龚老师的引导下,我们找到了赤水河流经的第一个入水洞——倮倘落水洞。

|“三进三出”之第一进的倮倘落水洞

走进洞中,因洞内深处无光,密布的钟乳石显得黑暗,无甚光彩。

但巨大的洞口,洞顶壮观的石壁和河床乱石、水流回声给我们极大的震撼,有感于喀斯特地貌的雄奇与壮美,也再次体会到自然界的鬼斧神工。

据当地村民说,此洞有800米深,可见光在200米左右。沿着山体外侧可绕到暗河的出口——羊角岩出水洞。

|羊角岩出水洞

此处水路较为平缓,原本洞前为一处深水塘。村民们用水泥制作了圆孔基座,其上铺设水泥路,建成一个简易的孔桥。

如果继续往里走,可以看见十分漂亮的石笋。河边有人工修建的小河沟,原本是一个小水电站的水道,因为发电量小和环保问题,水电站很早就被拆除,如今河里可见许多大鱼游动。

就在出水洞附近,有一座穿山岩形似象鼻,山脚处有座酒厂,规模不大,却颇有特色。酒厂隐身于一个巨大的溶洞中,洞内外皆有酷似大象的巨石,故名“神象山庄”。

偶遇在此,自然要品一品洞中出的酒。与别处不同,酒厂直接拿来一个水瓢,就着水瓢饮上一大口,约莫二两以上,一口吞下顿觉腹中起热。

此时洞外天色已晚,我们便告辞赶回县城。返程途中,回味起一天的走访感受极深。

作为一条著名的美酒河,赤水河在中下游几乎无人不知。人们提起这条河流,往往是伴随着其巨大的产业机会和财富价值。

而在其源头,除了自然界神奇的造化外,这里最重要的景观,就是各类与环保有关的元素,几乎无处不在。本地对于赤水河源的保护,早已深入人心,甚至成为一份情怀。

酒在这里,反而是不突出的。相较于中下游,这里尚属于一片“桃花源”。
Day3

·茶马古道

·鱼洞村出水口

·果珠乡鱼洞生态观测点

照旧是一早出发,先是直奔赤水源镇板桥村——在2004年5月10日之前,尚没有赤水源镇这一行政区划,其原名为板桥镇。

后经云南省政府批准,更名为赤水源镇,板桥则成为赤水源镇的一个行政村。

到达板桥村,我们便集体下车沿赤水河徒步。下车点附近有一处废弃的化肥厂,从占地面积看,当初的生产规模应不小。

沿途也能看见方竹,但相较于源头银厂村的退耕力度,这里的农作物种植较多。从村民的穿着来看,本地应该还不是很富裕。

徒步止步于马店。龚老师多方打听,最终找到一段“茶马古道”。茶马古道为古时藏川滇黔的一条物资贸易大通道,马店便是因马队在此休整而得名。

随着历史的演进,如今的茶马古道只剩下风的叹息,默默诉说昔日的繁忙。此段茶马古道也被乱草掩盖,只留下一条狭窄的小道。

|茶马古道上依稀能辨认出的马蹄印

从一块石头上依稀能辨认出当年马蹄踢踏而过的痕迹,似乎可以想象到几百年前商队牵着马匹、驮着茶叶走过此地,互相通达着汉藏之间的财富和风气。

探访完茶马古道,我们循着前一日的足迹,前往赤水河源“三进三出”的最后一个洞口——果珠彝族乡鱼洞村出水口。

|果珠彝族乡鱼洞村出水口

果珠乡是镇雄境内四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现有约一万彝族人,路途中不时会看到夹杂着汉文和彝文的标语和提示牌。

到达果珠乡已近中午,乡政府安排在食堂吃饭。出生于1993年的副乡长王岿然和果珠乡文化站站长郑启勇与我们一起用餐,并全程参与了下午的走访。

在鱼洞村,我们看见赤水河从鱼洞洞口流出后,与另一股来自东南方向的熊贝溪,也称毛坝河汇合,水流量明显变大。

|赤水河与熊贝溪交汇处

在1992年4月15日之前,有关赤水河源头的众多说法中,就包括把鱼洞认为是赤水河发源地,或因赤水河由此洞出,水量也较大。殊不知,在其之上,尚有三段伏流。

如今,政府在此处设置了鱼类观测站,24小时监测水生动物状况。

姚明昌是监测站里唯一的工作人员,不定时会来察看情况。往下走还有几个监测点,他也可以通过手机察看。

观测站里,一张《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段示意图》清晰显示了整个云南段赤水河的水系。

源起银厂村,经过洗白村、木瓜村、板桥村、尖山村、拉埃村、果珠村等村落,“三进三出”后至鱼洞村出水洞接纳熊贝溪,再一路向北而去。

从鱼洞村直到流出云南,包括熊贝溪在内,赤水河一共吸纳了五条大型支流。

在走访鱼洞村过程中,随处可见溶洞,出水洞也较多,这也是“鱼洞”村名的来历。据说在整个果珠乡,有三百多个洞,溶洞集群,拥有极好的旅游开发基础。
Day4

·坡头镇

·果哈峡

·鸡鸣三省大桥

再过一天,好酒中国行科学考察就将正式开启,今天我们决定去赤水河云南段的最后一站——坡头镇德隆村三岔河处的“鸡鸣三省”一探究竟。

所谓“鸡鸣三省”,即云南镇雄坡头镇德隆村与四川叙永水潦彝族乡岔河村、贵州毕节七星关区林口镇交界之地,一鸡鸣唱,三省齐闻。

如果说赤水源镇银厂村是赤水河第一村,那坡头镇德隆村就是赤水河云南段的最后一村。

从源头东流至此的赤水河,与发源于贵州的渭河交汇,之后便流出云南,沿川黔之间继续东进。自然河道也成为行政区域的划分依据,山川形便,一目了然。

镇雄县城驱车至坡头镇大约2小时,我们一行先来到坡头镇政府。得知我们的来意后,副镇长骆科全决定和我们一同前往。

出生于1977年的骆科全,挂职在此不到三年,因主管文旅,对本地旅游业开发颇有见解。

坡头镇境内有一果哈峡,素有“小三峡”之称,峡谷另一侧是同属于云南昭通的威信县水田镇。两岸最近处被称为“一线天”,仅可容一条小船侧身而过。

|果哈峡,左面石壁属镇雄县,右边属威信县,仅隔一道“一线天”

靠近威信一侧石壁上,已修好一条栈道,沿河也开发了皮划艇旅游项目。相比较而言,镇雄这一侧仍保持着天然的面貌。

|图中右侧石壁能看到一条栈道,左侧属于镇雄的一面则保持着原貌

在坡头镇境内岔河渡口,正在修建一处赤水河水质采样点。骆科全说,沿岸还有不少这样的采样点,会随时采样监测水质,不达标就会问责。

|坡头镇红军桥下在建的水质采样点

赤水河在云南段干流总长97公里,有22公里在坡头镇境内。赤水河一级支流铜车河也流经坡头镇29.1公里。拥有51.1公里河道的坡头镇,是镇雄境内赤水河道最长的一个镇。

河道长度增加,意味着水源保护的责任也更大。

|岔河渡口断面水质信息

作为赤水河云南段的“出口”,从这里流淌出去的河水,直接关系到下游川黔两省的水源品质。因此,坡头镇在旅游开发上格外注重原生态保护,为此也放弃了不少发展机会。

不过,一项健康步道建设规划已经立项,未来从坡头镇鸡鸣三省大桥左侧,还将新建一条约1.2公里长的客运索道,连接到对面的贵州毕节鸡鸣三省景区。

届时在两地之间,除了交通往来更加便捷外,也能让更多人领略到鸡鸣三省大峡谷的雄伟壮丽。

|航拍鸡鸣三省大桥

当我们站在此行的目的地——连接云南镇雄与四川叙永的鸡鸣三省大桥上,面对着峡谷峭壁,倾听深谷中激流拍打着石面,再一次被这自然之力所震撼。

尽管峡谷风光无限,但在脚下这座大桥贯通之前,两岸居民若想要往来,几乎是“咫尺天涯”。对面贵州毕节的绝壁上,仍能看到一条斜插入山脚的挂壁栈道。

虽只隔着一条不到10米宽的河道,以前人们想要渡河,却需要先从上百米高的峭壁经栈道下到山脚,渡河之后再沿着山体栈道走上来,往往要走上数小时甚至一天。

如今,从云南过桥到四川,开车只需要几分钟,步行也只要300米。

我们沿大桥一侧的石阶走到了山脚,站在了赤水河与渭河交汇处。视角的变化带来另一种视觉冲力。

山川雄秀中,一汪清水自远处来,在接纳渭河后流量增大,转而绕过山体,沿川黔之间开启新的旅程。

这里是赤水源区距离中下游最近的地方。我们曾询问骆科全,是否感受到了酒业的气息。然而,就如同源头一样,这里也仍然是一块几乎未被开发的处女地。

骆科全提到本地盛产“冰脆李”,是一种优质李子品种,种植面积在2000亩左右,可以作为发展特色果酒的原料。

除此之外,未来这片土地是否还有更多与酒有关的可能性?

Day5

·镇雄“活地图”

从上午开始,好酒中国行科学考察的专家顾问已陆续抵达。有几位同事负责对接专家,我们则来到龚勇家中,想要更深入了解这位镇雄“活地图”。

龚勇是1953年生人,做过学徒,当过木工,后来参加三线建设,还去贵州盘县修过铁路。

他本人不喝酒,却做过几件跟酒有关的“大事”。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作为县人大代表,就曾建议镇雄发展白酒产业。

|龚老师在果珠乡鱼洞生态观测点外讲述早先见闻

“当时也在思考,赤水河下游有茅台、郎酒和很多酒企,也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镇雄在源头,资源这么好一直是深度贫困县,也值得我们反思。”

彼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初,伴随着国家经济转型,一批国有企业员工和资金处于闲置中。
龚勇就想,何不利用国有企业现有设备、资金、人员,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水源,探索生产一种有别于茅台等知名酒企既有风格的酒,形成拳头产品,带动镇雄产业发展?
曾和龚勇一样做过木工,如今是云赤酒业董事长的鲁周,就是在那时受到启发,创办了云赤酒业。
“改革开放后他就准备干这件事,家人都集体反对,但他已经投了六千多万了,比较执着,一心一意想搞出镇雄的拳头产品,填补云南无知名白酒的空白。”
作为土生土长的镇雄人,龚勇也见证了当地河流由清变浊,又由浊返清的过程。
|龚老师在鸡鸣三省赤水河与渭河交汇处
“我家桥头30年前都是有鱼的,我们去游玩,水质清澈。六几年镇雄才四千多人,改革开放后城市扩大,县城人口增加到三十万人。”
2015年,赤水市文化馆、习水县文联等中下游单位来源头考察,龚勇曾作为向导,一路陪同调研。当时赤水河部分溪沟已存在一定污染,对生态保护的意识还不高。
龚勇便积极向考察团和镇雄县政府反馈沟通,如何对源头进行生态保护。随着相关意见逐步反馈到贵州省和云南省政府,最后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当时国务院还曾专门委派中国水利水电研究所的林俊强博士来调研。

随着赤水河生态保护受到关注,龚勇也向鲁周建议,希望企业能发起倡议,先从雨河镇做起。 

这一倡议得到了雨河镇各部门的重视,广发“倡议书”,之后在云赤酒业召开了一场“保护赤水河·雨河在行动——誓师大会”,镇雄社会各界、各机关、民间人士约3000人到场。 
|2015年雨河镇立下的保护母亲河村规民约碑
大会后,志愿团队马上行动,清扫处理垃圾,还在雨河镇立了一块村规民约石碑,告诫村民以行动保护赤水河。
不过,这些仍属于民间小范围行为,真正对赤水河保护起到决定作用的,是河长制的全面实施。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全面建立河长制。
应该说,是各级政府和民间力量的合力推动,才有了如今“一江清水出云南”。
直到今天,龚勇仍然保持着一个习惯,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看到河道存在污染现象,就会拍照反馈给当地镇长或村支书,通常都会及时处理。
|赤水河源头水流处对面,就是一座标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青山
为了保护赤水河,作为源头的镇雄也放弃了很多发展机会。
镇雄本身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煤炭储量占整个云南省的11%,硫铁矿占全国23%,还曾是全国生产硫磺最多的16个县之一。 
如今,这些资源开发都已受到限制,大量化肥厂、小水电站等也都拆除关闭,转而在赤水河沿岸建起了方竹、板栗、桃型李、枇杷、李子等绿色产业基地。
行走在镇雄的山间小路,各种环保标语随处可见。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非常易于传播。
本地人对赤水河的保护,一定程度上已形成某种深入人心的自觉。
尽管到目前为止,身为源头的镇雄,尚未从这条美酒河中获得明显的益处。但从这里流淌出的河水,能在下游成就诸多好酒,乃至孕育出中国最著名的白酒品牌,对本地人来说,仍然能引发一种淳朴的自豪。 
作为一条四分之三流域在大山深处的河流,赤水河所流经之地,大多都有着无限风光,但经济相对欠发达。 

当我们从下游溯源而上,在见证过下游白酒产业发展,进而给当地经济带来巨大改善后,面对着虽已脱贫,发展仍相对滞后的赤水源头,不免会产生一些思考。
在镇雄举上下之力,全力投入赤水河保护的基础上,是否也能从产业层面受益其中?
这一问题,在随后两天的好酒中国行专家考察中,也多次进行探讨。
Day6

·好酒中国行

·水样采集

·生态调研
今天上午,好酒中国行“探访赤水河源”正式开启专家考察环节,在考察专家的匹配上我们做了一些考虑。
针对酿酒和酒曲品质研究,我们邀请到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北忠。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北忠

在赤水河水文地质特征研究方面,我们邀请了河海大学深循环地下水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陈建生。
|河海大学深循环地下水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陈建生(左)与泸州老窖集团副总工程师、博士后邹江鹏(右)
泸州老窖集团副总工程师、博士后邹江鹏对浓、酱、清等不同香型白酒,在实际操作和产业发展层面皆有较深研究。
针对赤水河源头目前还几乎处于酒业开发初期,我们也邀请到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谏策咨询总经理刘圣松,从市场定位层面进行把脉。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谏策咨询总经理刘圣松

为了对云南本地酒业发展有更深入了解,我们邀请到昆明酒类行业协会会长方志强一同参与考察研讨。

|昆明酒类行业协会会长方志强

照例是早上8点半出发,第一站直奔滮水岩的赤水河源头。
作为水文地质研究专家的河海大学陈建生教授,曾在2011年带着一个博士后和两个硕士,从赤水河源头一直走到长江,沿途采集水样。
|陈建生教授沿赤水河采样点分布图
之所以考察赤水河,一方面因为中国最知名的白酒企业大多分布在赤水河沿岸。
另一方面,陈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循环地下水,深循环水的一个特点是,地幔深处的铁离子会通过深循环水带上来,而赤水河自古就是一条以“赤色”著称的河流。
考察中陈教授发现,赤水河的河水本身并不是红色,而是周边的红砂岩在汛期被雨水冲刷进河中。这种红砂岩地貌,是拥有深循环地下水的明显特征,他在赤水河沿岸也发现了深循环水出入的痕迹。
|陈建生教授考察赤水河沿岸水文地质特征
陈教授认为,这些深循环水作为赤水河的流量补给,提供了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这也是赤水河沿岸分布大量酒企的重要原因。
此次作为好酒中国行专家顾问深入赤水河源头,陈教授也随身带了采样工具。在之前未曾取过样的滮水岩源头,选择了一处采集点提取水样。

每个取水点需采集水样两瓶,标注好经纬度和海拔高度,还要依次在瓶盖、瓶身两侧标记水样编号、取水位置,防止因放置不当、笔迹刮蹭导致水样混淆。
之后每到一地,陈教授都会指导水样采集小组选择取水点采集水样,这些水样最终将被送往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检测。

他还建议,在冬季没有降水的情况下,当地可察看四周有无泉水。因为镇雄属于石灰岩地区,石灰岩本身是不存水的,如果发现泉水,大概率就是深循环水。
以深循环水作为赤水河的流量补充,不仅可以提升枯水期的用水稳定性,其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于酿酒也有很多益处。
在离开滮水岩源头后,专家们又沿着赤水河“三进三出”的线路,分别考察了倮倘落水洞和羊角岩出水洞的“一进一出”,之后到达位于果珠乡的鱼洞生态观测点。

通过水下设置的一个摄像头,我们在监测器的显示屏上实时看到了一条鲈鲤正自在游动,丝毫没有被人们打扰。

鱼洞河段,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段核心保护区的起点,终点是在坡头镇德隆村的“鸡鸣三省”处,核心区河道长70.5公里。
这里的特有鱼类,包括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圆口铜鱼长鳍吻鮈岩原鲤长薄鳅等,也是昆明裂腹鱼四川裂腹鱼青石爬鮡鲈鲤等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重要繁殖地。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林俊强博士2014年发布的一项研究认为,随着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的相继实施,一些原来在金沙江下游干流栖息繁殖的鱼类,可能会选择到赤水河寻找新的繁殖场所。
听鱼洞观测站的工作人员姚明昌说,今年1月在监测时曾发现昆明裂腹鱼四川裂腹鱼宽唇华缨鱼贝氏高原鳅等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畅游在此产卵的场景。
其中,除了宽唇华缨鱼属于赤水河特有鱼种外,其他几种原本多分布于金沙江、乌江等流域。

作为长江上游唯一没有修建大坝的一级支流,也是长江流域第一条实施全面禁渔的河流,仍然保持着天然河流状态的赤水河,被认为是长江上游许多珍稀特有鱼类“最后的庇护所”
从观测点出来,气温急转直下,专家们赶在天黑前考察了赤水河一级支流——熊贝溪的三个出水洞。
我们进入其中一个双层溶洞,看到上洞已经停止发育,属于没有水的旱洞,洞内有两块巨大的石笋屏风。
从本地人拍摄的照片和视频来看,在有水、有阳光的状态下,此洞甚美。下洞仍出水,据说可划皮艇深入洞中。
在下洞口旁边的丛林中,鱼洞村村支书还找到一块乾隆年间的石碑,上面覆盖了厚厚的泥土,已与周遭石块混为一体。

翻开石碑以水清洗,用纸巾稍加沾拭,碑上光彩和文字立时现出,乃是当年村民捐资修建石桥的功德碑。

Day7

·云赤酒业

·研讨座谈
位于镇雄西北部雨河镇的云赤酒业,是我们此次考察的最后一站。
作为一项以发现中国好酒为主旨的科学考察,在我们探访赤水河源,了解到赤水源头为守护这一江清水所做的诸多努力之后,仍然要回到此行的原点。
地处美酒河的源头,否在这条长达523公里的名酒带上,也拥有一个支点?

雨河镇之名,源于境内雨洒河和雨河河两条河流,两河交汇之后,形成赤水河上第一条支流。云赤酒业,便位于两河之间,周围遍布茶山秀竹。

云赤酒业董事长鲁周是当地的传奇人物,经营过水泥、地产、建材等多个产业。打拼多年后,他在酒类业务上注入诸多情怀,希望能改变云南无知名白酒的局面。
守着赤水河的源头,注定了这不会是一次简单的创业。
云赤酒业生产基地
他将酒厂建在深山之中、林木繁茂之地,空气清新且靠近水源,并为此修建了一条800米长的取水通道。经过鉴定,那里的水可达直接饮用的标准。
云赤酒业水源地
为了兼顾发展与环保,他执着于建立一套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现已开发出配料、蒸煮、糖化、发酵、蒸馏等生产全过程专利技术。
理论显示,这套工艺可实现对生产过程中废气、废液、热量的回收和再利用,效率远高于传统酿酒。
考察期间,他还专门邀请了南通裕盛、武汉奋进、台州欧爵三家智能酿造设备供应商,来研讨专利的可行性。
在走访考察企业过程中,中国农业大学韩北忠教授等专家一行曾详细了解每一工艺环节,并就工艺标准与之展开诸多讨论。
|专家一行与云赤酒业董事长鲁周(右一)交流工艺操作细节
不可否认,相较于赤水河中下游诸多知名酒企,云赤酒业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在工艺操作上也有许多尚待提高之处。但此次考察,也让专家们看到了赤水河源头的发展潜力。
正如韩北忠教授所说,镇雄本身的好山好水,以及多达170万人口的消费基础,都是本地白酒产业发展的前提和机会。
|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云赤酒业总经理鲁绍坤(左),正在探索云赤酒业品质和品牌提升的路径
泸州老窖集团副总工程师邹江鹏也认为走进赤水河源很有意义,此前他对于赤水河中下游多个产区均有较深了解,此次是补上了源头这一环。
他认为,云南历来以小曲清香为代表,但镇雄作为赤水河源头,拥有显著的酱香型白酒产地优势,未来在香型融合上可以做更多尝试。

“镇雄很有可能成为云南白酒产区崛起的一个突破口。”邹江鹏说。
谏策咨询总经理刘圣松则建议,企业起步阶段应聚焦于核心优势,云赤酒业作为赤水河源头代表企业,后期在品牌打造上可进一步融入生态表达,让好山好水成为一种消费认知。
曾两次深入赤水河源头的陈建生教授,则感叹此行让他看到了本地环境变化之大。他建议企业要善用自然,等到考察期间采集的水样检测之后,还将针对水质特征给出更多建议。
“这可能是一次里程碑事件。”考察期间有专家表示。
在云南酒业深耕多年的昆明酒类行业协会会长方志强,对本次考察也颇有感触。
他谈道,云南本身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一年白酒销量在80万吨,但因为小作坊太多,“云南的白酒行业像是被隐去了”。

做酒多年,他始终有一种情怀,总觉得云南白酒是有机会的。随着云赤酒业和镇雄白酒产业逐渐受到关注,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
于我们而言,此次好酒中国行科学考察也是一次“寻河”之旅。
作为赤水河源头,不仅仅意味着一个地名,也是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产业。

如果说30年前,千里溯源确定赤水河源头,是镇雄第一次真正被外界发现。那么眼下,作为赤水河源头产区的镇雄,或许正在等待第二次被发现。


关注好酒地理局

发现好酒的自然人文之美

更多好文……


好酒地理局所发表的包括但不限于

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创作品,均受法律保护。

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篡改、删减等。

原文转载请在公号回复【转载】联系授权。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好酒地理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