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粱、小麦三分天下,它是酒粮界的隐形大佬
在酿酒领域,
水稻全身都是宝。
对于酿酒而言,高粱有高粱的使命,它是最好的酿酒原料;小麦也有小麦的使命,它是最好的制曲原料。
水稻显然没有被赋予这样的主角光环。
但它在白酒酿造中的使用,或许比高粱和小麦还要广泛。
可以说,在酿酒的头部作物里,水稻三分天下有其一。
不过这里的水稻,并不是指以大米形态出现的酿酒原料,而是指作为辅料的稻壳,有时也被叫做糠壳、谷壳。
几乎所有的白酒在酿造过程中都需要稻壳,不分香型,不分地域。甚至酿酒用粮和制曲用粮都是青稞的青稞酒,也离不开稻壳。
充当白酒生产酿造中的填充剂和疏松剂,维持酒糟的疏松度和含氧量,调节糟醅的水分、酸度和淀粉浓度。
这是稻壳被普遍认知的功能。
酱香型白酒每次添加稻壳的比例虽然较低,有时只不到1%,有时接近5%,但在一个酿造周期内会多次添加,浓香型白酒的稻壳用量则比较大,一般为投粮的20%以上,而特香型最高时甚至超过投粮量的65%。
如此大规模的用量,就决定了稻壳不会是简单的存在——即便它在稻谷加工中往往是被废弃的。
如果把稻谷籽粒一层层剥开,就能看到其复杂的组织结构。
稻壳也不是只有一层,每一颗稻壳都是一个复杂的微观世界。
稻壳的外表面有大量有序的圆锥状突起,主要组成部分为结合紧密的木质素和二氧化硅,而这两种物质通常被提取来制造复合材料。
这一特性,使得稻壳各组分较难分离,也就决定了稻壳比较坚韧且硬度大、摩擦力大。
所以,续糟发酵工艺下多次反复循环发酵的老酒糟,还能保持良好的骨力(硬挺且有韧性),维持发酵糟醅正常的疏松度。
现在看来,酱酒糟醅经得起反复发酵蒸馏,除了糯高粱的特性,稻壳亦有贡献。
稻壳的横断面存在大量的孔道结构,这是由运输养料和水分的纤维管束排布形成的。大量孔道存在,说明稻壳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单位质量所具有的表面积,比如1克稻壳的表面积),对气体和液体具有一定的容积,在发酵过程中能提供大量的氧气。
也可以把这些微孔想象成“蓄水池”。
糊化、糖化、发酵等酿造过程及霉菌、酵母菌们的活动都离不开水,吸水性强的稻壳可以为真菌、细菌等大量微生物的繁殖提供水分。
此外,稻壳中还存在多种活性官能团,如羟基、羰基、羧基、甲基及侧链结构,存在芳香基、酚羟基、醇羟基、碳基共扼双键等活性基团,加上大量微孔组成的反应界面或者说微生物“栖息地”,稻壳便能在发酵和蒸馏过程中,为大量白酒微量成分的形成,提供适当的物理和化学条件。
这些功能,意味着稻壳并不只是填充剂和疏松剂,某种程度上,它也是影响酒质的主角之一。
虽然稻壳扮演的角色基本相似,但不同香型、不同企业使用稻壳的方式略有差异。
酱酒酿造,在下沙、糙沙两次蒸粮前,以及第一至第七轮次蒸馏前,都会拌入不同比例的稻壳,每家酒企的稻壳添加量不尽相同,也有酒企到了后几轮次才会加入稻壳。
五粮液等采用续糟工艺的浓香型酒企,上甑蒸馏前,会在母糟(上一轮蒸馏发酵后的酒糟)中,配入一定比例的原粮,并加入稻壳一起拌和。
以汾酒为代表的清香型酒企则是在大茬、二茬糟醅发酵完成后,进行两次出缸拌糠。
稻壳作为主要辅料,其水分、骨力、颗粒度、杂质、气味等直接影响窖内发酵和基酒口感,所以选用标准上,也有一定要求。
生壳通过层层质检入厂后,也不是直接使用,要先经过筛选,除去绳索、沙石、糠粉等,再以高温水蒸汽清蒸,待各类异杂味除尽后,稻壳会自然散发一种熟糠香味。
早在十余年前,基于茅台贵州茅台科技联合基金项目“水稻优质稻草和稻壳在茅台酒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贵州省水稻研究所就开展了“酿酒用辅料稻壳优质品种的筛选及其栽培”相关研究。
当时,研究所在5种杂交籼稻中,选出了黔优388、金优785等适宜酿酒用辅料稻壳的优质品种。
这比茅台研究酿酒专用小麦的进程,早了许多年。
到今天,各酒企对稻壳的研究已经相对深入和全面。
在浓香型白酒的生产中,糟醅的质量对浓香型白酒的酿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所采用的糟醅发酵,是糠壳、淀粉、大曲、水分、温度和酸度六个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
由于粮粉、糠壳和大曲作为糟醅的组成部分直接参与发酵,它们所占的比重是否合理,会对糟醅发酵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
所以,五粮液技术研究中心曾开展“不同糠壳比例对浓香型白酒发酵糟醅质构特性的影响”的研究,从生产试验组窖池上、中、下层取出糟醅进行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占投粮量20%左右的比例,是合理科学的稻壳用量。
去年,五粮液还发布了一项关于稻壳超微结构表征的研究结果。
该研究把稻壳分为浅色、深色、褐色,分别观察其在发酵过程中显微结构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的糠壳吸水性差异较大,浅色糠壳吸水率110%,深色糠壳吸水率40%,深褐色糠壳吸水率仅为 20%,而吸水率是稻壳重要的物理指标。
泸州老窖也研究过不同品种稻壳对酿酒生产的影响。当时,试验团队选择了4种稻壳作为辅料投入酿酒生产中,最后发现采用其中两种稻壳的试验组基酒酒体味净、绵甜,无异杂味。
这是因为不同品种稻壳存在感官特性上的差异,造成发酵过程中糟醅氧气含量不同,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发酵。
四特酒在研究不同种类稻壳、不同添加比例对特香型白酒的影响时发现,晚稻稻壳在在出酒率、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比例上要优于早稻稻壳,而添加量随着季节变化和轮次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占到投粮量的40-65%左右最为合理。当糟醅酸度、水分过高时,也可能会超过65%。
在蒸糠环节,舍得针对糠醛含量、糠壳气味、湿糠比例、熟糠骨力和蒸糠成本进行过详细的研究,以此为根据来合理调控蒸糠模式和时间,提高蒸糠质量,也同步缩减蒸糠成本。
天佑德也曾进行过青稞酒酿造中稻壳精选清蒸工艺的研究,研究发现,稻壳在使用前进行精选后,均匀洒入10%的清水于谷壳中,再清蒸 30min~35min,效果最佳,有助于提高青稞原酒的质量。
|舍得酿酒车间 摄影/好酒地理局视频中心
就在今年,国台发布了“分析谷壳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数据结果。
在用于萃取的谷壳中,共鉴定出挥发性物质173种,其中包括醇类17种(10.06%)、醛类23种(15.28%)、酸类11种(40.26%)、酯类6种(2.00%)等。
也有酒企试图从源头规避稻壳可能给酒体带来的异杂味——用竹纤维替代稻壳作为辅料进行酿造,在避免稻壳异杂味的同时,还可以增加竹子特有的风味成分。但这种方式,目前只是绝小部分酒企在尝试。
关于稻壳,尚有更细微、更深入、更科学的研究在进行中。
其实,从作为辅料的稻壳也有如此奥妙就能知道,白酒科研的世界有多广阔。
较之高粱和小麦,水稻的特殊之处或许在于,它全身心地投入了白酒的酿造中。
首先当然是作为原料的大米。
都说大米酿酒净,四特酒以整粒大米为原料,九江双蒸以大米酿酒、制曲,五粮液、剑南春、舍得、口子窖的原料中,大米占比都不低。
“曲块装仓前需要先在曲仓地面和靠墙面铺设一定宽度及厚度的稻草,且每块曲块之间、每层之间都需要用稻草隔开,直到装仓结束后要保证每块曲块都能被稻草充分覆盖和隔开,不能出现‘裸曲’的情况。”
茅台把曲块在曲仓内经过40天发酵和两次翻曲后拆除的稻草叫做曲草,这种曲草因为经历了完整的曲仓发酵,承载的微生物资源丰富,富集了发酵过程至关重要的优势菌种,并积累了多种酶系,加大其使用量可以显著提高大曲优质率。
发现好酒的自然人文之美
更多好文……
好酒地理局所发表的包括但不限于
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创作品,均受法律保护。
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篡改、删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