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教育者手札 | 何凯隆:如何用「CT三问」在课堂上打开与学生的对话?
来自小海豚的话:
在群岛的「批判性思维课」上,顾远会反复强调,“培养批判性思维不是为了培养杠精,而是为了促成对话。”
这样的对话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可以如何用「CT三问」来打开更深度的思考,寻找不同的可能性?在今天这篇文章里,凯隆就非常生动地以自己在课堂上的一个具体案例进行了展示。
同时,当一位老师能让同学们对自己的一句话反复审视,进行「CT三问」,寻找自己的思维谬误时,也用show not tell的方式揭示了批判性思维的另一个秘密,“运用批判性思维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
对了,如果你第一次听说「CT三问」,欢迎点击查看:
Enjoy reading~
如何用「CT三问」在课堂上
打开与学生的对话?
by 何凯隆
最近一段时间在学校的赋能课上,我会跟同学们分享刚在群岛学完的批判性思维内容,但总觉得还不够贴近生活,直到上个周二。
上周二,因为课堂纪律我发了火,发火的时候说了一句:“难道我只有用吼的,才能让你们不看电脑先听我说吗?”
说完这句话的瞬间,我脑海里咯噔了一下:不对,我这句话有问题。我犯了二元对立的思维谬误。
下课后,我用「CT三问」连问自己三个问题:
为什么要吼?
为什么一定要用这个方式?
我不能试一下其他方法吗?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忽然意识到这是一次绝佳的课堂练习机会。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对话和课堂记录:
“请大家试着回想一下当时的场景,当时你在做什么?听到这句话,你的情绪是什么样的?你的身体有什么样的反应?”“紧张。”“害怕。”“不敢说话。”“奇怪。”“生气。” 当大家回答了之后,我请大家进一步思考,“当时我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我的结论又是什么?”“目的是:为了让我们集中注意力,让我们先听课,让我们先不看电脑。”“结论是:用吼的方式就可以得到目的。” 当同学们说完之后,我请大家结合当时的场景,用 “为什么”来向当时的我提问。不需要回答,只需要提问。于是大家列出了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吼?为什么要那么大声?2.为什么要对着全班,而不是那些影响课堂纪律的人?3.为什么您用吼,不怕影响我们对您的看法吗?4.为什么不能下课单独找那几个同学?5.为什么要管那些不听课的同学?6.为什么不用其他的方法?7.为什么那么突然的发火? 接着,我继续邀请同学们用“一定要。。。 ”的句式来向当时的我提问,还是不需要回答,只要向我提问就行。这一次大家又提出了新的思考维度:1.一定要吼吗?2.一定不能说话吗?一定不能看电脑吗?一定要听课吗?3.老师您一定要那么大反应吗?4.一定要对所有人吗?5.一定要在上课吗?6.一定要在机房上课吗? 讲真,在下课后我自己反思的时候,也想到过这些问题,但是当我看到同学们的提问时,我还是会很有愧疚感。
“当你们们问完这十几个问题之后,再来看这句话,现在大家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吗?”“不一定只有用吼的才能解决问题。”“在想这些问题之前,感觉到有压迫感。”“在当时那个情境下,好像用吼这个方式比较有效果,比较容易让大家保持纪律。” 课程进行到这里时,我请同学们用“还能怎么样?” 的句式,来替我找一些其他的解决方案,大家提供了以下建议:1.单独走到那些学生旁边去提醒2.用粉笔丢他们3.下课后找他们谈话4.只凶影响课堂纪律的同学5.把那几个不听课的同学电脑关了6.让他们站起来7.告诉家长8.什么都不干,等着他们反应过来9.一起玩10.把电脑砸了(同学,你是认真的吗。。。) 当我和同学们经历了这一轮论的对话后,我再次引导大家回到最初的那句话上,一起来寻找其中的思维谬误。
“现在大家看出来这句话不合理的地方了吗?我犯了一个很明显的思维谬误:二元对立。我当时认为只有吼能解决问题,不吼不能解决问题。要么是,要么不是,这就是二元对立。可是,刚刚你们向我提问了十几个问题,还有十几个其他的解决方式。很明显,当时并不是只有吼这个方式能解决问题。而刚刚让大家问的这个三个问题框架叫做「CT三问」,批判性思维三问。”
“好高级。”
“一点也不高级,你看看满黑板写的都是你们刚刚问出来的,想出来的。” “最后需要给大家一点提醒,很明显「CT三问」可以用在任何地方,但是它并不是拿来抬杠的,而是用来反思和沟通的。就像这节课一样,你们用这三个问题像我提问,是促进我们沟通,来解决课堂上用吼这个问题的。大家以后要是用这三问去抬杠,可别说是我教的,哈哈哈。”
徐琛:用「CT三问」重新拆解“内卷”
教育创新是一条不容易走的路,我们希望通过记录并分享教育创新者在通往教育3.0过程中的观察、实践和思考,让读者从中获得前行的动力、思维的碰撞和实践的启发。
在群岛,我们共创学习之道
在群岛,没有人是一座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