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目 释疑 鼓舞——读和谷老师《文学写作的意义》/贺利峰​

黄堡书院 黄堡书院
2024-09-24


明目  释疑  鼓舞

 ——和谷老师《文学写作的意义》读后

贺利峰

以“注重乡邦文献,立足文化复兴。延续地域文脉,弘扬现代文明”为立号宗旨的“黄堡书院”公众号,在铜川的文化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前几天,我在这里拜读到和谷老师的大作《文学写作的意义》。这篇在紫阳县公益文学讲座上的演讲,对文学创作意义的解读,于我来说,有三层作用,即“明目、释疑、鼓舞”。

我也是一名“作家”——姑妄如是说吧,写我的家乡和左邻右舍,写我的职业与同事;写我所见所闻的过去和现在,写我所思所想的门道与未来。但是为什么要写这些东西呢?老实说,在拜读和谷先生这篇宏论之前,我是混沌的,不明就里的——我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给学生教作文时,单说写好作文,是你文学才华的展示。等到我尝试编写小说的时候,才体会到一些难以名状的东西。和谷老师说,文学写作“其一是价值观的诉求,其二是一种美学情趣的体现”使我依稀见得光明。及至读到“不仅仅抚慰自我的心灵,且对于大众和社会的文明进程有益,给养育自已的时代以力所能及的报答”这里,我大得醍醐灌顶之洞彻。我曾经给学生教学鲁迅先生写作小说的目的,是“发现社会之弊端,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和谷老师这样阐述他自己的写作思想,二者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次,我想我的写作如果能达到这个层次,那该是多么荣幸的事情啊!遗憾的是从心底来说,对于如此高大上的抬举,我实在是不敢高攀,但是对于“抚慰自我的心灵”一说,我却深有感触。

我经常给家人,给身边的朋友说“我为什么作起小说来”,是生活太过庸常,太过单调乏味,自己给自己找个事干,止住心慌。作家王蒙说过:“我喜欢写小说,我一写小说,那思维就欢势起来”。我写个万把字的小说,写上一周多,输入电子版三天,修改半个多月,在公诸众前再隔三差五地修改完善——起码我这一个月是充实的,能变成铅字,就更有一点愉悦乃至幸福在其中了。和谷老师说“文学写作无用,而有大用。在人生的途中,一边把握好生活的指向,一边体察这个世界的情趣,吸纳文学前辈遗留的思想精华和艺朮滋养,在大自然的万物生长中采撷生命之花,与时代同步,以抵达向死而生的彼岸。”“多读书,爱写作,主要是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提高审美意识。当作家的梦往往不可靠,不要抱有文学幻想,它是用来养心的。”自今而往,我将继续努力做好这件“无用而有大用”的事情,把它作为养心之法,抵达向死而生的彼岸。
无意中得到和谷老师这样的文学指导,欣喜之余,我还想夸赞和谷老师对于铜川本土文化的宣传和提携。

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和谷老师深谙这一点,所以他“提前退休回到老家,陪伴老人,晴耕雨读,想过一种简朴的重归农耕文化氛围的生活”。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是罢笔不写了,却总是停不下笔。”他说,退休这十年,他给老家写了几本书,有写新乡土的《秋声》,写唐代书法家的《柳公权传》,写革命历史的《照金往事》等。除此之外还有近期《延河》上发表的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聆听过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讨论过铜川转型发展的艰难。作为一名文化人——也是姑妄如是说吧,我更深知文化这种软实力足以产生的巨大影响。和谷老师坚持以他的才学、声誉、影响力,积极为资源转型的铜川文化旅游市场增添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对他具有这样的乡土情怀深表敬意。当王冰峰先生主创的铜川本土影视《我在耀瓷小镇等你》上映后,我就写过一篇影评,认为那是“影视宣传铜川本土文化的发轫之作”。今年铜川市两会分组讨论期间,我曾建议以和谷老师的《柳公权》与《照金往事》为蓝本,再拍摄出两部宣传我们铜川本土文化的影视作品来。我说,这样的事情若是做成,对提升铜川在全省、全国的知名度实在是功莫大焉。
和谷老师还是王益作家协会的顾问,于是王益作协大部分活跃的会员都与他非常熟悉。偏偏我是一个不敢跻身前排的羞脸人,听过他在王益作协讲《文学与故乡》(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听到对“皮干”这个陕西方言词语的解释),看过大家去他府上拜谒的照片,观览过南凹大槐树下诗会的美篇,更艳羡今年“‘粽’情端午,麦浪飘香”文友会的盛况,还参加过几次黄堡书院的年会与读书报告会,拜读过他的《柳公权传》……这些我都当做他跟我仅仅只是作家与读者的关系,我慕名而往,敬而远之,从来都没有像今天拜读《文学写作的意义》,感觉到有老师与学生的惊喜。
不唯如此,和谷老师为延续地域文脉不遗余力。创办黄堡书院,建立和谷文学馆,定期不定期地举办读书报告会,邀请知名学者作专门讲座——我就聆听过西北大学宗教造型艺术研究所岳钰教授有关宗教造型艺术的讲座,开阔铜川本土的文化视野。他主导陕西省艺术节精品项目舞剧《孟姜女》的创作和演出,在孟姜塬秦人村落设立和谷文学创作中心,为孟姜女故里秦人村落这个投资数亿元的文旅项目鼓吹造势。在今年的丝博会作《王益文化的优势》演讲,助推王益区的经济发展。他戏称自己这是“疲马三嘶”,我看到的却是“余生充满平和的诗意”。
和谷老师说:“文学写作已经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一息尚存,总是放不下手中的笔,每天不敲打键盘好像庄稼人不打粮食,算是白活了。”
和谷老师说:“这个世界,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写出来了,无关追逐名利,暮年在精神上也就相对安然了。”
我借用和谷老师的这两段话,鼓励自己努力地坚持写作,别白活,以期求得将来暮年精神上的相对安然。

作者简介:

贺利峰,铜川市同官高级中学教师,王益作协会员,有小说、散文、诗歌等散见于中国作家网、《华原》《王益文苑》《印台文苑》《铜川日报》《华商报》等。

来源:黄堡书院
友情提示:凡黄堡书院公众号原创文章,转发者请注明来源,违者视为侵权。

往期文章阅读:

著名散文作家匡燮与世长辞

中国方志“讲述黄河故事”评选,陕西作家和谷、高安侠等获一等奖

王蒙:文学与党史

潘石屹擦干了脸上的口水

历史学家葛剑雄回应作家扬争光的捅“纸窗户”

周瑄璞:绿皮火车交响曲

60载艺术生涯《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西安首发

电影《柳青》:文学寂寥处,电影孤单时

群星助推,共唱经典!河北卫视《唱支歌儿给党听》6月26-30日每晚19:35播出

和谷,一条大河湾流之谷《寻找雷锋的蕉萍》阅读札记/张念贻

文学写作的意义/和谷

和谷创作中心在姜女故里•秦人村落景区揭牌成立

丝博会 | 和谷:王益文化的优势

《延河》5期/和谷长篇新作:寻找雷锋的蕉萍(节选)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小编工资涨五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堡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