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①

黄堡书院 黄堡书院
2024-09-24


内容提要:

这是著名作家和谷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一次艰难的寻找。一位普通的战士雷锋,从一本《新民歌三百首》的诗集中读到了蕉萍的诗作《唱支山歌给党听》,摘抄在了日记中。在毛泽东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时代热潮中,被践耳作曲、才卓玛演唱,作为电影《雷锋》的插曲,广为流传,响彻全国,至今长久不衰。从蕉萍的诗作署名开始被忽略到确认,到隐姓埋名的真实姓名姚筱舟的被发现,一位下放劳动的普通煤矿职工写作这首诗的经过,和作者从朝鲜战场写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到五十年后加入党组织的传奇故事,才渐渐浮出水面。他坚持最初的梦想,虽历经生活的坎坷,入党的愿望始终强烈,终于梦想成真,令人感佩。作品真实反映这首经典歌曲诞生的时代背景,深刻记述了主人公平凡而高尚的精神境界,从百年中国诗歌发展史的视角,诠释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的情感共鸣和时代心声。故事扑朔迷离,文笔简洁优美,弥漫着流水般动人的音乐气韵。

和谷与焦萍(资料图)


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

和  谷

原载《延河》2021年5期
一、一支山歌2021年,农历正月初上,我从西安城里回到家乡铜川南凹。冬去春归,土原上普照着提早到来的暖阳,田间返青的小麦绿毯似的喜人,似比城里精心养护的草坪鲜活生动。八十有六的老母亲,腊月二十突患脊椎压缩性骨折,疼痛难忍,好不容易耐过了年关,不得不送医院手术治疗。为陪护方便,我留宿在附近宾馆。打开电视,看到了央视新闻的一则报道:“传唱五十八年,《唱支山歌给党听》为啥能打动人心?一起看它的诞生记。”“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五十多年来,这首歌曲唱遍祖国大地,成为新中国文艺舞台上不朽的民族经典。这让我为之一振,兴奋异常。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主席的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上海实验歌剧院作曲家朱践耳,看到雷锋日记中有首《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诗后深受感动,谱写了具有山歌风格的曲子,并注明歌词是摘自雷锋日记。之后发现,雷锋日记摘抄自《陕西文艺》“大跃进诗传单”中蕉萍的小诗,从此词作者便署名蕉萍。蕉萍是谁?名不见经传,在一群词作家或诗人中找不到这个名字,无疑是来自基层的一个无名小卒。依据蛛丝马迹,音乐工作者找到了陕西省铜川市焦坪煤矿,但这里却并无蕉萍这么个真名实姓的人。开始猜测是不是一个女作者,后经知情人举报,蕉萍是戴罪下放劳动的矿工姚筱舟的笔名,为焦坪的谐音,给报刊投过稿。矿党委书记找来姚筱舟,他却不敢承认自己是蕉萍,害怕又犯了什么错误。书记说明事由,姚筱舟这才消除疑虑,诚惶诚恐地承认自己就是蕉萍,《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小诗是他写的。当时还得了二元钱稿费,买了少半袋面粉,一家人乐在其中。

姚筱舟说,这首歌能出名功在雷锋。由旧社会的苦难日子走向今天的幸福生活,对党的恩情,中国人民都记在心中。我只是写出了大家的心声。工作这么多年,的确认为共产党是老百姓的党,而我想完成我的心愿。

这一生,一心向党的姚筱舟,1951年在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就写下了人生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多少年来,不管经历多少坎坷,忍受多少委屈,他的赤诚之心从未改变,不停地递交入党申请书,强烈的入党愿望始终如一。2001年,这位断断续续写了五十年入党申请书的退休老人,终于实现了自己半个世纪的追求,投入党的温暖怀抱,梦想成真,喜极而泣。 事情并不这么简单。其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一石激起千重浪。由此,从潜流中泛起一段欢快明媚、起伏跌宕甚至讳莫如深的当代诗人的命运交响曲。雷锋,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在中国以至世界响彻了半个多世纪,成为深刻影响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和当今人类价值观的精神符号。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在亿万人的心目中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几代人耳熟能详,妇孺皆知。蕉萍,即姚筱舟,所写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小诗,被千里之外而从未谋面的一个叫雷锋的普通读者摘录在日记中,因《雷锋日记》的发表被谱曲演唱,广泛流传于世。而这首经典歌曲,并未给词作者姚筱舟带来多少好运,由于他履历中的阴影和复杂的海外社会关系而被歧视,很长一段时期中他屡遭打压,备受磨难,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得以平反昭雪,驱除了心头的忧虑,像重放的鲜花,获得了新的生命。然而,他的生活道路并非从此便一帆风顺,而是不断经历着风风雨雨。半个多世纪,姚筱舟究竟经历了多少人生道路上的坎坷?是怎样从九死一生的战火中,从异常艰苦的煤矿劳作中,从急风暴雨式的历次政治运动的磨砺中,从鸡零狗碎的编辑生涯中顽强地走过来的?这是一个值得追溯、勿需言讳的问题。回想1963年,学习雷锋的热潮如火如荼,当时十一岁的我,在唐宋耀州陶瓷窑神庙的遗址黄堡高小读书,就学唱《唱支山歌给党听》,点燃了一颗蓬勃向上的少年心。我朦胧记得这首歌是雷锋写的,而对近在咫尺的焦萍却压根不知。此时,这首歌的词作者姚筱舟,他在做什么?在相距不远的焦坪煤矿挖掘煤炭,还是在舞文弄墨?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开始从事编辑和文学写作,才明白这首经典歌曲的词作者蕉萍,竟然是铜川焦坪煤矿的普通职工姚筱舟,不由惊讶并油然而生敬重之情。在参加家乡的文学活动时,我终于见到了这位大名鼎鼎的词作家,上前致以问候。他不是我想象中能写出《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蕉萍,个头不高,面目瘦削,不善言辞,性情内向,郁郁寡欢的样子。在一起聊天,问及《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创作经过,他也含蓄自谦,谈到他的身世则面有难色,说不了几句便陷入沉默。感觉他把自己藏得很深,如同大地底层被掩埋的煤炭,蕴含着熊熊燃烧的火焰。之后,知道姚筱舟做了《矿工报》的副刊编辑,我向《矿工报》投寄过《亡友》等稿件得以发表,却与他交集不多,但心存敬意。姚筱舟后来当了铜川市文联副主席,单凭借《唱支山歌给党听》一首歌词,也应该是实至名归。一个人冠以词作家或诗人作家,皓首穷经,能够有这么几句诗词传世,也不枉其称谓。《诗经》云:“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2018年夏天,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铜川建市六十周年表彰百名杰出贡献人物,我忝列其中,有幸与姚筱舟一同登上领奖台,短暂相处,终于看到他欣喜宽慰的笑容,交谈甚欢,合影留念。在餐桌上,在散步途中,相互谈及诸多文学艺术的话题。我建议他写一部自传,或口述由子女整理出来,这是一个独特的记录这个时代和个人心路历程的真实故事,一个缩影,一个细胞切片,也是一笔留给后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姚筱舟显得很沉静,摇摇头说,不必了,不好说,还是留给后人去评说吧!姚筱舟的态度让我有些不解,到了八十有五高龄,况且在这般开明的时代处境中,难道他还心有余悸?往事如烟,该经历的都经历过了,一切都过去了,还有什么难以启齿的呢?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淡淡的忧伤。好像在喜悦欣慰之余,不想抚摸一下已经痊愈的某种伤疤。

不曾料到,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姚筱舟。

一年之后,我偶尔读到了2019年9月10日《三秦都市报》的报道:“传唱大江南北,影响了几代人的《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歌词作者姚筱舟,因肺网状、脑梗等疾病引起的并发症,于2019年9月1日在铜川逝世,享年86岁。”我深感震惊,顿时黯然神伤。没有讣告,没有告别仪式,没有追思会,姚筱舟悄悄地走了。《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歌声,经久不息地在中国大地传唱,却不见了它的词作者蕉萍,世上再无姚筱舟。据说,他安息在漆水河边崇山峻岭的某一片偏僻的荒坡上,融入泥土。在陪老母亲住院的日子里,下榻于家乡宾馆,我失眠了。我梦见了姚筱舟,他朝我微笑。我突然想到,得去云彩里寻找他,寻找那个蕉萍,因雷锋在日记中摘抄了他的《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小诗,而诞生了一首经典歌曲的蕉萍。寻找雷锋的蕉萍。于是,在乍暖还寒的霏霏雨雪中,我接康复的老母亲出院,回到西安清凉山下,乐此不疲于这种煞费苦心的寻找。从他的子女亲属和诸多文友甚至是八九十岁老者的访谈中,以及被时光漶漫了的大量档案资料中,寻找姚筱舟苍茫的生平踪迹和心灵图谱。蕉萍,只不过是一叶飘浮于河流中的小小扁舟。这是一条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河流,一条从遥远的诗经泉眼里流出的诗歌的河流,以及在时代背景下诗人命运的河流。宽博壮阔,急流跌宕,在每一滴水珠里,都蕴含着生命的血脉,奏响阳光和风霜雨雪绚烂而凄美的歌唱。(未完待续)

和 谷

和谷,1952年生,陕西铜川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协顾问,黄堡书院院长。《市长张铁民》获中国作协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著作《和谷文集》14卷、《柳公权传》、舞剧《白鹿原》等多部。作品译为英文、法文。





来源:延河  黄堡书院
友情提示:凡黄堡书院公众号原创文章,转发者请注明来源,违者视为侵权。

往期文章阅读:

刘平安《沙窝纪事》读书茶叙会在铜川召开

最奇葩的思政毕业论文《论装逼》

怀念天堂里的父亲/郭玉田

一个独居老知青的惨淡人生

四位“共和国红色公主”的不同命运

中国作家不可能成为世界性大作家

1937年6月,在延安与共产党领袖面对面

男人的饭局江湖

陕北一枝花,102岁的林彪前妻

陕西百名艺术家 赞歌齐声唱给党

他676分考上清华却没微信,看到他的手机后大家沉默了

六度槐花 诗情绽放,2021槐花诗会举行

文学写作的意义/和谷

和谷创作中心在姜女故里•秦人村落景区揭牌成立

丝博会 | 和谷:王益文化的优势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小编工资涨五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堡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