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和谷新作《绽放》今日隆重上市为党的二十大献礼

黄堡书院 黄堡书院
2024-09-24




著名和谷长篇纪实文学新作《绽放》出版 

近日,著名和谷长篇纪实文学新作《绽放》,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发行。该书以编年史与人物列传的叙述方式,透过赵梦桃小组13任组长的个性生活化视角,使建立新中国以来全国纺织战线的这面栉风沐雨的旗帜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并由此宽博地展示出现代世界格局中的中国纺织业的源流和在市场竞争中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赵梦桃小组是1963年以已故全国劳动模范赵梦桃名字命名的全国先进班组,2017年荣获全国10位“最美职工”中唯一一个班组集体代表称号。她们坚持以“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的梦桃精神建组育人,历任13任组长均为全国或省部级劳动模范,有11人分别出席过全国党代会、人代会、工代会、妇代会。现任组长何菲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咸阳纺织集团赵梦桃小组全体成员给总书记写信,汇报了赵梦桃小组的发展历程和近年来的工作成绩,表达不忘初心、将“梦桃精神代代相传”的决心和扎实做好班组建设与生产工作的信心。总书记对赵梦桃小组亲切勉励,希望大家继续以赵梦桃同志为榜样,在工作上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精益求精,争做新时代的最美奋斗者,把梦桃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这是作家和谷继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的《市长张铁民》之后,近半个世纪笔耕不辍,进入花甲之年创作的第16部报告纪实传记作品,独具时代特征和审美价值,是书写普通劳动者工匠品格的史诗性力作。一代又一代纺织姑娘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感佩。





锦绣工匠的诗意时光

——和谷长篇纪实文学《绽放》读后

张 翼

长篇纪实文学作品《绽放》,是作家和谷先生最新完成的一部体现时间跨度的诚意之作。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一直写到今天我们身在其中的新时代。时间之河汩汩流淌,不排除偶有转弯激流,然而其滚滚向前的势头始终不变。历史的整体性、延续性、丰富性,从中可见一斑。“赵梦桃小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组合,是一个从发生学和存在论角度都可以经得起多重反复验证的“偶像”级生命实体。赵梦桃和她的同时代人,赵梦桃小组里一茬又一茬的组员和战友,为人们讲述的不是一个古书堆里或口耳相传的旧闻轶事,而是至今依然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家常故事。

渭南的张秋香和咸阳的赵梦桃站在一起的时候,既是古老的种绵与织锦的具象关联,更是新型工业化铿然起步之际,工农互助、互帮互学乃至于比学赶超的自然构造。而这两个三秦大地的“奇女子”,更是朝气蓬勃的新土地上农民群众和工业大众,因为共同的劳动和共通的情感而惺惺相惜的真实写照。当新一代的“赵梦桃”们一面践行着梦桃精神,在争先进、当劳模、高标准、 严要求的同时,也把新时代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雷锋精神贯通了起来,她们对同组姐妹、同长前辈和周边人群的无微不至的照顾、每时每刻的在意和大公无私的关爱,在传递着和浇灌着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劳动之爱、人间大爱。捧读《绽放》,会时时有令人自然情动于中的情节,因为有太多的历史文献和过往情节,是真真正正未经任何雕琢的第一手材料,散发着纯粹劲烈的真挚之光。这也使得整部作品更具有“纪实”的格调而兼具“报告”的严整。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有了物质,再加上精神,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有了物质世界,再加上精神世界,才是时刻闪光的有情世界。《绽放》所昭示我们的生活哲理是,精神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它既不是产生于无,也不可能依赖于无。一种精神的产生,必须有本有源,必须有坚实的厚重的妥靠的劳动所支撑的物质作为基础。梦桃精神萌发于新社会新生活,成长于新时期新潮流,绽放在新时代新场景,不能不说是一个地方、一个国家乃至于一个民族精神文明和文明精神蔓发历程中的一个典范。延安精神浸润深厚,西迁精神萦绕相随,航天精神厚重托举,梦桃精神代代传承,在精神谱系的书写赓续中,无不绽放着那种沁人心脾、催人上进、使人感动的精神力量。而这种力量,是能够编织绘就更新更美的图画的那种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踔厉奋发向未来的力量。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之道,从来都牵系家国天下。《绽放》的启示之一,是纪实文学作为文学体裁里的轻骑兵,其巨大的内容含量和真实的时代摹写,使得其具有不可替代的文本价值。上世纪五十年代红遍如画江山的《纺织姑娘》,上世纪八十年代传唱大街小巷的《金梭与银梭》,2022年夏秋时节,在街头广场,在微信朋友圈里温情唱响的“山绿起来,人富起来,面朝大海,中国春暖花开”,都是赵梦桃、吴桂贤、王西京、翟福兰、 王广玲、张亚莉、韩玉梅、刘育玲、徐宝凤、周惠芝、刘小萍、王晓荣、何菲等一个个纺织姑娘们心中眼底指尖脚下同一个美丽中国。

《绽放》具有“悦读式”作品的某些特质,史料和素材的大量运用使其具有某种程度上“通古今之变”的史诗色彩,而大量宏大叙事与内在语言相融通的表达样式又确保了其作为文学作品的特有张力。使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采访记录或口述整理。作品在正文部分满怀虔诚地致敬了魏钢焰、和谷岩、李文德等与“梦桃小组”的记录和书写息息相关的老作家,也郑重提到了《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和《陕西日报》等主流媒体深爱着人民、无愧于时代、忠实于读者的履责尽能,由此也构成了关于《绽放》之所以能够“绽放”的颇为诚实的互文结构。个中体现了一个拥有五十年创作经验,横跨散文、舞剧、话剧、诗歌、小说等多体裁作家宝贵的初心和珍稀的诚挚。不得不提到的是,这部作品中的叙事线条较多,13个章节每一章写一个主人公,各部分之间在语言气象和故事深度上错落参差,见仁见智中或可体察匠心安排。同时,在情节推动和形象塑造中,那个作为采访者和执笔者的“我”似乎始终保持低调和神秘,从未出场,而同时又节制了作为第三人称冷静旁观、“理性”议论的惯有冲动,这未尝不是一种减省和创新,也可能或多或少磨损叙事的力量。

必须承认,《绽放》是近年来纪实文学一个难得的创获,最集中的体现在气韵贯通上,整体的而不是割裂地,温煦的而不是偏狭地,敬畏的而不是轻飘地,呈现着纺织姑娘们一代又一代、一天又一天的奋斗史、奉献史,给黄天后土以飒爽英姿,让行行史册显出勃勃生机,着实让人感到欣慰。工业题材的文学作品,特别是纪实文学作品是一个巨大的创作和审美的“蓝海”,创造性想象的空间已经相对有限,而再造性纪实的虔诚则相对稀缺。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有一颗滚烫的中国心,这是常识,更是真理。柳青先生一生都在践行这一点,前辈作家草明用十年时间和鞍钢的工人们一起劳动、共同打拼,真切记录了孟泰、王崇伦、李绍奎等共和国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今年国庆期间高热度的电影《钢铁意志》就集中反映了共和国历史上一段淬火成钢的光荣历史。比共和国小三岁的和谷先生写作《绽放》,从动笔到出版,前前后后历经三四个年头,数易其稿,增删三次,无怪乎其中会有《谁是最可爱的人》那一番火一般的热情,有《哥德巴赫猜想》那一重诗一样的语言,更有今年获得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的《江山如此多娇》那一层海一般的气度。也许时机一到,在人们心中久久萦怀的《绽放》,也有可能在大银幕上璀璨绽放。

(长篇纪实文学《绽放》,和谷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6月第一版)

张翼,男,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生,宁夏彭阳人,在纸质媒体和网络平台发表时事评论、文学评论、散文、随笔、诗歌、歌词等作品约百万字。已出版主题作品一册。现供职于西安某单位。




长篇纪实文学《绽 放》

和 谷 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序 曲

第一章 梦桃第二章 桂贤第三章 西京第四章 福兰第五章 广玲第六章 亚莉第七章 玉梅第八章 育玲第九章 保凤第十章 惠芝第十一章 小萍第十二章 晓荣第十三章 何菲尾 声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诗经》

     

在那矮小的屋里

灯火在闪着光

年轻的纺织姑娘

坐在窗口旁

她年轻又美丽

褐色的眼睛

金黄色的辫子垂在肩上

她那伶俐的头脑

思想多深远

你在幻想什么

美丽的姑娘

——歌曲《纺织姑娘》

    

序 曲01

呼吸,一呼为阳,一吸为阴。犹如天地间一个酣畅的深呼吸,昨夜一场秋雨,把渭城洗涤得一派澄明。

古丝绸路上,唐朝王维笔下那一番渭城朝雨浥轻尘的诗意,何以见得?

眼下,渭河碧湖升腾起银绡般的气体,织成丝绸似的薄雾,朝宽阔的两岸缓缓弥漫开来。一瞬间,雾气渐渐消散,几缕飞梭一样的晨光似乎自带铜质的音响,最先直射在纺织姑娘一张张年轻美丽的脸上。

朝阳在绽放光芒,纺织姑娘在绽放青春的鲜花,这是多么美的令人心动的情景!

小鸟啼叫着,与几片金黄的落叶一起在枝头翩翩飞舞,似乎在问候,像那首历久弥新而脍炙人口的《纺织姑娘》歌里唱的:

她那伶俐头脑,

思想多深远?

你在幻想什么,

美丽的姑娘?

02

21世纪纺织姑娘们脚下的土地,曾经是两千多年前秦帝国的都城咸阳。

那时,也是一个崭新的早晨,有同样芳龄的女子们结伴而行,漫游于城郊的清风中。她们吟唱着“东门之池,可以沤麻;东门之池,可以沤苎(zhù);是刈(yì)是濩(hù),为絺(chī)为绤(xì)”(《诗经》)的民谣,绽放生命的诗意。

衣食住行,衣是第一位的,乃人类生存之必需。纺织业,则是劳动人民在与自然界相处的磨合中,为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建立的功绩。

不妨穿越到史前时代,五万年前的山顶洞人用骨针引线,缝制兽皮衣服以抵御寒冷。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用葛纤维织出葛布衣裳,利用蚕丝做成丝织品。到了新石器时代,用毛纤维制成毛布和毛毯遮体御寒。商周时期,已广泛应用苎麻纺织,并已有菱纹及回纹丝织物的提花技术。

纺织,是一种服务于人类穿着的手工行业。纺纱织布,制作衣服,遮丑饰美,御寒避风,防虫护体,大约是纺织起源发展的重要动机。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易经》),先民从“不织不衣”(《吕氏春秋》)、“而衣皮苇”(《白虎通义》)到“妇织而衣”(《商君书》),是与人类穿着文化的发展规律相吻合的。

在广西、云南、新疆等边缘地带已采用棉纤维作纺织原料时,逐鹿中原的文明族群还只将棉花作为观赏植物,并未认识到它的经济价值。

棉花是由南北两路向中原传播的。南路的印度亚洲棉经东南亚传入海南岛,秦汉时期传入福建、广东、四川等地,或由印度经缅甸传入云南。

北路是尼罗河流域非洲棉经西亚传入西域,宋元之际传播到长江和黄河之渭水流域,也就是咸阳一带。

“棉”字是从《宋书》中开始出现的。之前,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汉字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是朱元璋强制施行的。棉花传入陕西的历史不算长,至今约有700多年的历史。

民国三年(1914),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资料》中,提及陕西种植棉花的详情。那位给西逃的慈禧捐出十万两银子的陕西女首富周莹,就是依靠棉花这柔软却坚韧的纤维,从而演绎了一个流传至今的娱乐神话。

今天的纺织姑娘们,依稀记得母亲祖母曾祖母的纺车,耳边会有吱吱吜吜的如同蜜蜂飞翔的声音。

纺车,大约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长沙出土的一块战国时代的麻布,其经线密度每厘米28根,纬线密度每厘米24根,比现在每厘米经纬各24根的细棉布还要紧密。这样细的麻纱,用纺锤是纺不出来的,只有纺车才纺得出来。   

古时纺车也称为轩车、纬车或缝车,分别用于并捻合线或络纬,也有用来加捻牵伸。

银雀山西汉墓出土的一块帛画上,画有一名妇女操纵手摇纺车的形象。她是最早的纺织姑娘吗?

那么,黄道婆呢?应该是有真名实姓的纺织姑娘。

黄道婆的名字,在中国纺织史册中赫然醒目。她生活在南宋至元代,在崖州黎人那里学到了纺织手艺,改制了扦弹纺织的搅车、椎弓、三锭脚踏纺车,并用错纱、配色、综线、花工艺技术,织制出乌泥泾被,号称元代著名的女纺织家。以踏车椎弓织出的黎锦筒裙图案艳丽素雅,有鸡花纹、马尾纹、青蛙纹等200多种,可谓机杼精工,百卉千华,至今流传而历久弥新。她发明的脚踏三绽三线纺纱车和踞织腰机织布机,比欧洲早400年。

英国人发明了飞梭织布工具,加快了速度也刺激了对棉纱的需求。织布工詹姆士·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纺纱机,即珍妮机(SpinningJenny),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提高了生产率。

今天的纺织姑娘们记忆中的织布机,随着曾祖母辈三寸金莲小脚的消逝,已退出自给自足社会的历史舞台,从农家屋舍移到农耕民俗博物馆。同样被淘汰的手摇纺车,随着曾祖母或祖母或母亲的去世,已经成为农耕文明不可或缺的遗物被束之高阁,或当柴禾烧了,化为泥土。为祖辈们遮风雨御严寒的粗布,已经被花样翻新的纺织品远远地甩在了身后,而作为一种绵密的乡愁则永不褪色。

中国自古是丝棉纺织大国,在国民经济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长久以来未形成规模化的工业生产,在全球工业革命的浪潮中迅速被他国反超。清末的洋务运动,在张之洞等一批近代实业家推动下,真正具有现代化意义的纺织工业开始萌芽。经过百余年的跌宕起伏,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纺织业书写了一部迂回前行的复兴史。

乘着工业技术革命和市场需求扩容的强劲东风,中国纺织行业实现了行业规模和经济效益的持续快速增长,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进一步稳固。2017年,中国纺织工业总产值是1978年的140多倍,纺织品服装出口规模是1978年的127.4倍。当今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以及出口国,地位难以撼动。砥砺复兴,中国纺织业发展前景在暗淡中可谓一片曙光。

眼下的一代纺织姑娘们,所在的咸阳新兴纺织园区陕西风轮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为西北国棉一厂,是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建造的第一家大型纺织企业,与共和国一起走过了艰难而辉煌的历程。

咸阳以大秦帝国都城享誉天下,遍布汉唐皇陵“冢疙瘩”,尤以女皇武则天乾陵举世闻名。新中国建立以来,咸阳成为久负盛名的纺织城,先后有数万名纺织工人,工业产值超过陕西省纺织行业的三分之一。

惊回首,物是人非,令人慨叹不已。

03

1952年,14岁的赵梦桃从河南逃难来到陕西,翻身得解放,成为西北国棉一厂细纱车间乙班的一名纺织姑娘。

1963年4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以党的八大代表、著名全国劳动模范赵梦桃的名字命名,在西北国棉一厂细纱车间乙班成立赵梦桃小组。半个多世纪以来,赵梦桃小组先后30多次荣获全国及省部级荣誉,琳琅满目,不胜枚举。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最美青春的绽放,随着飞驰的年轮和季节的更替,一直不曾停歇,不曾褪色。

这一群纺织姑娘,相继涌现出赵梦桃、吴桂贤、王西京、翟福兰、王广玲、张亚莉、韩玉梅、刘育玲、徐宝凤、周惠芝、刘小萍、王晓荣、何菲等十几位全国及省部级劳动模范,赵梦桃小组成为全国纺织行业乃至工业领域的一面旗帜。

20世纪80年代有首歌曲《金梭与银梭》:太阳太阳像一把金梭,月亮月亮像一把银梭,交给你也交给我,看谁织出最美的生活?金梭和银梭日夜在穿梭,时光如流水提醒你和我,年轻人别消磨,珍惜今天好日月。金梭和银梭匆匆眼前过,光阴快似箭提醒你和我,年轻人快发奋,黄金时光莫错过。

一代纺织姑娘们的美好心声,仍在传唱不息。

日月如梭。自命名以来,赵梦桃小组从六七十年代到新时期改革开放以至新时代,历经企业改制破产重组到搬迁入园过程,于迷茫中觉醒,在激昂中思考,阵痛之后毅然前行。一代又一代纺织姑娘们,击鼓传花一样,传承梦桃精神,以集体智慧的凝聚力建功立业,以精湛的操作技术和创造性的劳动取胜,绐终保持着全国屈指可数的先进小组的光荣与梦想。

现代纺织业,已进入全球化浪潮的新世纪。伴随丛林法则的国际市场需求的增长与萎缩,中国纺织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以至近年日益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纺织姑娘们身居其中,感同身受,只有坦然面对。

从曾经赫赫有名的西北国棉一厂,到脱颖而出的陕西风轮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到咸阳新兴纺织集团,意味着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化茧为蝶,抑或是脱胎换骨?但其标志性的梦桃精神的基因,在每一个纺织人的血液里流淌,在织机的日夜喧响中萦绕,在七彩斑驳的红尘中闪烁。风轮,是从前辈作家魏钢焰《党的好女儿赵梦桃》春寒中的轮声变奏而来的吗?

历史的车轮滚滚,碾碎了多少时光。眼前飞转的风轮,是那一代代青春不老的风,吹动了千万个织机的轮子,化为绕指柔般的韵律,牵引着银纱的河流,永不疲倦,流淌在人们的心上。你在幻想什么,美丽的姑娘?

04

也就在九月里的这个清爽的早晨,一群头戴白帽、身着围裙工装的纺纱女神情自若,步履轻盈,不约而同地走过厂区的林荫大道,驻足并围拢在一座半个多世纪前竖立的白色塑像前。

她是谁?她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眉清目秀,端庄可人,善良而温和,中国女性特有的美好形象。传说中的织女星一样圣洁,高贵而普通。

伫立在前边的是赵梦桃小组第十三任组长何菲,仿佛白色塑像上青春焕发的模样,一双聪慧的眼睛闪着泪光,深情地仰望着自己。众多姐妹们也一齐举目,凝视着不曾谋面却久已熟稔的石质面孔。然而,它是鲜活的,有血有肉,有心灵,有匀称的呼吸。

大姐,你在哪里?亲爱的大姐,你还好吗?

她们是噙着悲欣交集的热泪,想还原想像中的大姐的面庞和微笑,将凝固了的神情秋水一样融化开来。

在清新的空气中,28岁的赵梦桃似乎复活了,童话似地清醒过来了。这是真的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她与她的姐妹们对视久久,无声的话语在心里滔滔不绝,浪花飞腾。大姐啊,你不该那么早地离开了人世,你绽放的生命之花不该在芳年凋零。这么多年来,你让多少人从心底想你,怀念你,自豪与忧伤从来没有被时光抹去。如果你还能健康地活下来,你还活着,精精神神的,说说笑笑,也不过刚满85岁高龄,一位坚强隐忍而慈祥温情的老太太。你应该是祖母辈的老人了,含饴弄孙,享受夕阳的抚慰。

然而,这只是一种幻觉。

如同渭河流逝了漫长的时光,每天早晨太阳照常升起。秦朝帝国的都城咸阳,千年之后的复兴改变了它的容颜,喧嚣尘上,高楼林立,繁花似锦。曾经生活在这里的赵梦桃,作为新中国70年的最美奋斗者,像《纺织姑娘》歌里唱的,你的思想有多深远?

春华秋实,夏耘冬藏,一代又一代纺织姑娘,堪称巾帼英雄,跨越56载,在赵梦桃小组这面鲜艳的旗帜下,不负韶华,乐于奉献,用青春的力量伴奏着纺车急促而欢快的节拍,从心底里歌唱着时代深沉而壮丽的进行曲。

水有源,树有根,凡事由来有序。赵梦桃,这个流传广泛、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个故事里的中国,追溯起来,其起始在哪里?

是在河南洛阳通往陕西的逃难路上。

生死攸关之际,一个瘦小的女孩在暗夜里梦见了桃,鲜艳无比。一颗沾着露水的鲜桃,丰沛多汁,香甜可口?抑或是人面桃花,惹人喜爱?还是夹竹桃,含苞欲放?仿佛又是《诗经》里唱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从此,一枝纺织姑娘的梦桃之花,岁岁年年,四季绽放,常开不败。始终闪烁着露珠的花瓣上,有一缕澄明而绚烂的春光。

七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2019年的秋阳里,谁是梦桃?谁梦见了人面桃花?

又是谁在这漫长有如普通一生的时间长廊里,凭栏沉思,梦见了梦桃? 

尾声

01

美丽的纺织姑娘,

你在幻想什么?

从赵梦桃开始至今,从西北国棉一厂到风轮公司到咸阳新兴纺织集团,这一支久远而动听的歌,一直在几代纺织姑娘的心灵深处回荡。

从新中国第一家国营棉纺厂,从计划经济时代到改革开放新时代,这个厂曾经号称中国纺织工业榜样,陕西国企改革典型。赵梦桃的名字,曾与大庆铁人王进喜齐名,影响了半个多世纪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劳动者的道德理想。梦桃小组的旗帜,至今鲜艳如初。

梦桃精神,是在新时期以来企业改革发展的惊涛骇浪中延续下来的。

在中国纺织产业的历史上,咸阳这个名字不能够被忽略。这座曾为秦都的文化名城,建国以后发展为中国著名的纺织城,为当地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然而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的迅速崛起,咸阳纺织业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出。

几经风浪,今天的咸阳纺织产业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风轮股份、陕西八方、西北二棉、咸阳华润,都是全国知名的企业,其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企业管理均居国内先进行列。

近年来,风轮公司通过技术改造,自产纱可实现精梳化,无结头率100%,可生产150S以下纯棉、涤棉、人棉细布、府绸、防羽绒布及防静电布等多种用途的织物,并形成了高支高密、高密细薄的产品风格。 

但企业既要面对市场竞争的挑战,又要承担繁重的社会责任。风轮公司,是从原西北国棉一厂剥离出来,重新组建的股份制企业。企业已全部偿还了原来大股东的投资,但因职工身份不确定,现有股东的股权也无法界定。不是没有能力发展,制约咸阳纺织发展的根本问题还是体制问题,国企改革不彻底,但仍在负重前行。纺织业微薄的利润,面对的却是近万名员工的生存。压力还来自周边民营企业的崛起,产业规模已有超越咸阳之势。

面对纺织工业发展的新形势,西安的纺织产业向西转移到咸阳纺织工业基地,形成优势产业群体和集合优势,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和出口创汇能力。

据悉,2019年陕西省纺织行业企业名录已达到2128家,赳赳老秦,气势不减。

汉唐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今天的咸阳将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连接东西部,同时通过欧亚大陆桥将产品输往中亚或更远的地方。

新时代的丝绸之路,正从这里延伸。

02

一只只小小的蚕,吐出了一条漫长的丝绸之路。

一呼一吸,一热一凉,一针一线,是最可爱的劳动者不倦的劳作,铺设了这条古今相连的人类文明的阳关大道。

正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赵梦桃,28岁离世,是凄美的,壮丽的。她已经离开梦桃小组57年,多么漫长而又多么短暂。她当年的同事姐妹,已经进入耄耋之年,垂垂老矣,至今已有几位随她而去,化为蝶影。

梦桃的一代又一代姐妹们,她们从女儿到母亲到祖母,甚至曾祖母,也何尝不是一只只勤劳的春蚕,从啃桑叶到吐丝作茧,银光闪烁的青春生命,织就了一个梦。

一个大梦,中国梦。

多少如花似玉的纺织姑娘,纺出了如锦芳华,镌绣在历史与现实绸缎上的星点般彩缀,是一个个不朽的普通纺织女工的名字。

2009年9月,赵梦桃当选全国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等组织开展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评选表彰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的英雄模范。纺织女工赵梦桃,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她,感动了中国。

奋斗者,最美!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咸阳纺织集团赵梦桃小组全体成员,给总书记写信,汇报了赵梦桃小组的发展历程和近年来的工作成绩,表达不忘初心、将梦桃精神代代相传的决心,和扎实做好班组建设与生产工作的信心。

2019年11月12日,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来到咸阳纺织集团,向赵梦桃小组转达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勉励,希望大家继续以赵梦桃同志为榜样,在工作上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精益求精,争做新时代的最美奋斗者,把梦桃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赵梦桃小组组长何菲,得知总书记给予她们的亲切勉励后,激动不已。

她代表姐妹们表示,举好梦桃精神这面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纺织工业振兴发展,用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梦桃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梦桃小组自命名以来,历经我国新旧体制的历史巨变,在企业改制破产重组、搬迁入园等重大改革发展过程中,以梦桃精神建组育人,以创新管理加强建设,以集体智慧建功立业,绐终保持着先进小组的荣誉。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梦桃精神之花,迎来了又一个春风化雨的美好季节。

桃花,如约开放,姹紫嫣红,香飘大地。

老作家李文德,长期在西北国棉一厂工作,他在《赵梦桃之歌》中写道:

当我们走进你的墓园

梦桃小组的红旗

火炬一样照亮征程

一束束桃花下

压着片片诗笺

寄托着一如既往的深情

梦桃奶奶

你在这里长眠了五十多个春秋

仍像当初一丝不苟

每滴汗都洒在纺机弄档里

从未向谁索取过报酬

你手中流淌出的春光

在无垠的时空

印下不灭的怀念

虽然你悄然隐去了许久许久

灼热的光投向璀璨的花朵

诱发出沁人的芬芳

我们从你身上看到未来的路

为祖国纺织万丈锦绣

一双双工匠的手

装点永远的春天

桃花依旧向阳红

03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每时每刻牵动着国人的心,也牵动着赵梦桃小组新老组员的心。

第十三任生产组长何菲,带头抗疫捐款300元。杨卡妮200元、毛阿敏100元、赵菲菲100元,17名小组成员一人不落。

梦桃小组成员吕生丽,年前刚被推荐为全省三秦最美农民工候选人,她说,在我家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有很多我认识和不认识的人都帮了我,我感激他们,感激这个温暖的大家庭。眼下国家有难,我伸援手,责无旁贷。

83岁的赵梦桃小组老成员梁福云,主动给何菲打电话说,疫情面前,我们梦桃小组老姐妹决不能袖手旁观,我们小组以前曾经支援过世界上遭难的国家,现在我们自己的国家有难了,我们更应该携起手来,共同抗疫。

梦桃小组第五任组长王广玲,找到何菲,热切地说,这是咱们小组退休组员自觉自愿捐献的,请你向上级组织代为转达。何菲打开密密麻麻手写的捐款单,李桂英、梁福云、郭小兰、郭淑贞、李玉兰、陈淑华、马顺喜、孙西玲各捐300元。

远在深圳定居的84岁高龄的吴桂贤,也通过微信支付宝方式捐款。第八任组长刘育玲,将1000元主动捐送市总工会劳模抗疫专项费用名下。历任梦桃小组组长王西京、王广玲、韩玉梅、韩玉梅,也纷纷捐款。

何菲动情地说,特别是小组老前辈们令我感动,从她们身上我看到了把梦桃精神一代代传下去的嘱托,感受到了甘于奉献的家国情怀。作为全国纺织工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赵梦桃小组全体组员一定义不容辞担当一份社会责任,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阳春三月,她们迅速行动,在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复工复产,跑出提高产能加速度,力争取得疫情防控和实现纺织行业发展双成果。

2019年纺织业,所谓不亏则赢。2020年纺织业,请问路在何方?

经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铺天盖地的蔓延,美国股市遭遇前所未有的熔断,世界经济面临新的危机与挑战。

智能化,既是未来纺机设备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近年来纺机行业发展的最重要特征。随着智能制造相关技术在纺织领域继续得到大力推进,纺织行业已从单机的智能化向系统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所以无论从行业的角度还是坯布市场的角度,纺织、服装行情在走弱是不争的事实,纺织服装行业的冬天已然来临。

该如何破局?

传统纺织印染产业有着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附加值的特点。虽然受到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迷,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旺等客观因素影响,但是一大批从原料开始创新的高增长、高收益纺织企业脱颖而出,这些企业的共同点是走差异化、功能化之路。

春暖花开,何菲和她的梦桃小组在密切关注这些行业信息。她们的心在细纱车间,在风轮飞转的工作岗位上。

梦桃精神的旗帜,依然在迎风飘扬。

04

2020年6月初,渭河两岸的关中平原,杏子黄了,麦子熟了。算黄算割的鸟啼,也萦绕在田野围拢中的秦都咸阳,在新兴纺织城的树枝上鸣叫。

织机轰鸣的宽敞明亮的车间,纺织姑娘们在忙碌着,听不见鸟叫。一排排织机,犹如庞大的钢琴,无数的琴键在跳跃着,奏响永不疲倦的江河奔流般的乐章。

她们一边走动,一边接线头,处理故障,维护成千上万只纱锭的正常旋转。湿度,温度,噪音,看不见的纱尘,在这样的环境中连续工作12小时,吃饭喝水上卫生间,一路小跑。没有非凡的敬业意志是要当逃兵的。

赵梦桃一代纺纱女工,所工作的环境要比现在差多了,让现在的年轻人想来,是多么不可思议。好像是神话,是传说。

也正是在这样的光亮、空气、场景中,生长并开放了闻名全国的梦桃精神之花,芳香四溢,且栉风沐雨,顽强坚持,半个多世纪红旗不倒。

王晓荣,第十二任赵梦桃小组组长,在赵梦桃纪念馆当馆长。她忙碌地接待来自国内外络绎不绝的参观者,穿梭在琳琅满目的图文长廊里,让来访者共享时光流逝的余温,思考这个世界,关于人生,关于崇高,关于物质与精神。在与来访者交谈纺织女工家庭生活时,她勾起了因拼命工作亏欠老人、丈夫、孩子时,哽噎得说不出话来。

现任赵梦桃小组组长何菲,刚刚在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回来,忙于给小组和集团公司以及纺织系统传达会议精神,争取坚持在细纱车间一线上班。她想给家里多一点照顾,但没有时间。有时,何菲总感觉自己愧对了好多人,欠了太多。

梁福云,珍藏着赵梦桃的一帧照片,胸前佩戴着全国劳模的奖章,朝气蓬勃,爽朗的笑容,是赵梦桃签名送给她的。在厂里宿舍,当时房子住了5个人,梦桃是老二。福云结婚时,梦桃专门送了一张自己的照片,背面写着:二姐孟桃。把“梦”写成“孟”。孟,在家庭排行中是老大的意思,梦桃在过去的履历表中也写作赵孟桃。

听梦桃说,母亲生她前一夜,梦见夹竹桃开花,就取名梦桃。她还有个表妹叫做梦月,那是梦着月亮了。另一帧照片上是五位芳华动人的梦桃小组姐妹,吴桂贤居中,梁福云站在旁边。面对八旬高龄的福云老人,时光已经从照片上的美貌姑娘流逝了近一个甲子,似乎判若两人,又的确如出一辙。

是她,赵梦桃的好姐妹,可惜赵梦桃早已在半个世纪前的那个炎热的夏天凋谢了。梦桃去世后,桂贤当了组长,而后去了北京。1976年的一天,陕西省工会通知,叫梁福云到地方工作,担任咸阳地区工会副主任。她离开了喧嚣的细纱车间,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心里头发慌。她只好经常下乡,调查和协调基层工会工作。1978年,她坚决要求回到纺织厂,在一线当了轮班长,一直干到1980年11月退休。

梁福云忘不了,刚进厂时她分到细纱车间四组,和梦桃住在一个宿舍。她忘不了,梦桃当组长的时候,把20多个姐妹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她以身作则,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工作中你追我赶,你好我比你还好,你技术好我还不服非要超过你。

白发如雪的梁福云老人泣不成声,说忘不了那个久远的下午,梦桃和桂贤看望坐月子的她的情景。梦桃已经到了癌症晚期,用手撑着腰部,还笑呵呵地问长问短。桂贤扶着梦桃出了门,去陆军医院住院治疗。这一别,竟然是生死永别。赵梦桃如影随形,在漫长的岁月里从未离开过姐妹们。

王广玲,住在老厂区的旧舍。她从小在纺织厂里长大,还是戴红领巾的时候,就亲自给从出访苏联归来的赵梦桃阿姨献过鲜花。后来当了纺织工,在普通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无怨无悔。

她积劳成疾,腿有毛病,风湿性关节炎,在车间干不成了,有段时间被调到了计生办。后来,厂里工人流失多,领导号召二三线的职工返岗,王广玲第一个报名。当时她也40岁了,又返回细纱车间,当了两年总教练。

王广玲说,吴桂贤从北京回来以后,姐妹们都去看她。她在厂里的群众基础很好,大家见了面都热情拥抱,可亲切了。她见了谁就跟自己家里人一样,每次把我当成个小孩子一样。每年过年,姐妹们都给她拜年。2016年,她带梦桃小组老姐妹们到北京去了一趟。她一直说,梦桃小组几个组长去过北京,这十六七个组员每个人都为小组做贡献,都没去过。她们坐车到中南海,到了毛主席纪念堂,看升国旗仪式。2017年的时候,吴桂贤回来,在梦桃公园搞了一次梦桃精神代代相传的活动。年前打电话,说是过完年就回来,又让疫情给耽误了。

16岁就担任了赵梦桃小组党小组长的王西京,没见过赵梦桃,这个名字却伴随了她一生。王西京说,人生好比一次长途旅行,不可在乎目的地,而应在乎沿途的风景。对于自身的沿途风景,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特殊体验。我从师傅吴桂贤手中接过梦桃小组的旗帜,同时也接受着各级党组织的培养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关注,有着在风口浪尖中成长的历程。我们是师徒关系,所以我对老师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老师对我们的特殊帮助和教导,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我为有这样的老师而光荣,也为我曾担任过梦桃小组第三任组长而自豪。岁月悠悠,物非人依然。事过境迁,但老师在我的心目中依然可敬、可亲、可爱。

从厂里离开后,下苦功夫钻研法律知识,取得了清华大学法律专业本科文凭,从事法律咨询服务,干得风生水起。为了传承梦桃精神,收集梦桃生前资料和身后物件,曾数次与省总工会沟通,并找到梦桃的侄子赵建立,做继承人的公证和捐赠手续,并将一枚珍贵的劳模奖章安放在梦桃纪念馆,供众人瞻仰。

梦桃小组第四任组长翟福兰,八旬高龄去世。她和赵梦桃、吴桂贤、王西京等姐妹一起共过事,扛过旗,进过京,戴过奖章,一生勤勉于纺纱工的一线工作,绿叶扶红花,平凡而高尚。

第六任组长张亚莉,争胜好强,在纺纱一线超负荷劳作,硬是身体撑不下去了,将梦桃小组的重担交给了韩玉梅,自己退下阵来。到老年疾病缠身,加之丈夫因车祸突然去世,过度悲伤,花甲之年便去世了,令人扼腕。

接替张亚莉的韩玉梅,从组长的位置上退下来,被私营纺织企业聘请去当经理、技术监督、厂长,干得如鱼得水。现已退休,在家照料老伴。

刘育玲是韩玉梅的接班人,她是从别的组调到梦桃小组的,因心灵手巧,吃苦耐劳,当上了梦桃小组组长。也是患风湿病,不得不离开纺纱一线。

徐保凤,也是因职业病离开梦桃小组,在社区做管理服务工作。几万人的生活区,事无巨细,忙得不可开交。社区80岁以上的老人有800多位,养老的难题无时不在困扰着她。光每年办丧葬的100多件白事,足以让她消受。这些一辈子为纺织事业出过力流过汗的老师傅,在沉重而乐观的工作和生活中,有多少令人感动的故事,每每让她牵肠挂肚。

梦档小组第10任组长周惠芝,年届知天命,如今在省上某机关党委工作。她没有见过赵梦桃,是从老师傅们言传身教中体悟梦桃精神的。凡是在梦桃小组工作过年姐妹,她们的身上有梦桃的影子,其言谈举止,像是活着的赵梦桃,一代纺织姑娘的美好形象。她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是行得端,走得正,不丢梦桃小组的人。

日行万步纺纱女,留得白丝织锦衣。

纺织姑娘们,谁都有过如花似玉的妙龄,有过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但人生的路不是一首洒满阳光的昂扬的抒情诗,有时风雨交加,甚至晦如磐石,但也堪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夕阳无限好,有谁能挽留住生命的落日,而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05

又一个清晨,太阳照常升起。

阳光洒满渭河边的街区园林,风轮小学首个赵梦桃班的孩子们正在升国旗。

位于秦朝都城咸阳人民路的风轮小学,早年是西北国棉一厂子弟小学。有多少纺织姑娘是从这里长大的,是一个令人畅想的话题。宁静的校园里,耸立着一群白鸽展翅翱翔的雕塑,基座上镌刻着的逐梦二字。

10年前,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教育部开展了以双百模范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命名中小学班集体活动,作为原来的西北国棉一厂子弟小学,经过认真筛选,推荐2008级一班参与评选,获得教育部授予的赵梦桃班称号。

赵梦桃班,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把学习好的优等生精挑细选,编在这个班。其实就是一个自然班,普通班,50多个学生不分砖厚瓦薄,手心手背都是肉。

命名赵梦桃班,主要是增强凝聚力和荣誉感,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充分彰显梦桃精神代代相传的理念。一是读梦桃故事,讲梦桃精神,做梦桃式的好少年。二是诵诗词,背蒙学,弘扬国学经典。三是每月读一本书,彼此交流谈体会。倡导每位学生为社会、学校和家庭做好事,颁发好少年、好学生、好孩子荣誉证书。

风轮小学持之以恒,每年创建四个梦桃班,两个梦桃中队,现在几乎占全校36个班级的半壁江山。

每到清明前夕,由老师带队到赵梦桃墓园祭扫,缅怀劳模,重温入队誓词。还组织学生参观赵梦桃纪念馆,深入纺强集团梦桃小组现场观摩巡回、接头、换粗纱工作全过程,追寻梦桃足迹,体验梦桃精神,在心中自觉树起一座榜样的丰碑。

孩子,你长大想做什么,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军事家,还是农民,甚至是纺织工人?丰衣足食,才可能驰骋天下,纵横古今。

你只能在书本里吟读古人写的丝绸之路上的边塞诗,在考古者挖掘的古墓织锦中欣赏纹路和色彩。

农耕时代的手摇纺车和织布机,你看到的是已经失去歌唱的木头和绳索的遗骸,它们的使用者已经化为泥土。

你听到的赵梦桃的故事,似乎是一个遥远的传说?

孩子,你想一想,赵梦桃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在做什么?在饥寒交迫中坐在笸箩里打毛线,搭乘一辆运货的铁轮马车奔波在逃难路上,发愁怎么活下去?

赵梦桃14岁就开始做工,成了新中国第一代纺织姑娘,当上了全国劳动模范。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从此,一枝纺织姑娘的梦桃之花,岁岁年年,四季绽放,常开不败。始终闪烁着的露珠的花瓣上,有一缕澄明而绚烂的春光。

她英年早逝,却把一面旗帜留给了后来的姐妹们。留给了你的曾祖母或者祖母,抑或是你的母亲。你是纺织姑娘的后人,自带梦桃精神基因。

孩子,你听过《纺织姑娘》这首歌吗?好听吗?

她那伶俐的头脑,

思想多深远?

你在幻想什么?

美丽的姑娘。

2019年12月2日动笔2021年11月12日三稿于西安清凉山下



长篇小说《还乡》

作者:和谷(作家出版社 2017年9月版)签名本 40元(包邮)内容简介:作品以散文笔调来描摹西北农村的风物,风土人情、世事变迁,以新的目光注视旧景,以自白往事的抒情风格,着力探索历史时代与当下社会人的精神处境的变迁,阐述乡土生活现象中的人性本源与道德价值。呈现出半个世纪的人间剪影, 诗意丰沛, 充溢着对故园刻骨铭心的眷恋,散发着怀旧的忧伤与浓郁的乡愁。笔调传统而现代, 凝重简洁,缜密细腻。




《人民日报》版散文集《秋声》

作者:和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8年1月


签名本 50 元(包邮)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和谷先生《人民日报》版散文集。其中收录了著名作家和谷先生1982至2017年近40年间发表在《人民日报》副刊上的40余篇优秀散文。文字优美,才思隽永,用白描的手法,纪录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令人振奋的发展历程。


联系电话:191 0919 0056(微信同号)


来源:黄堡书院

友情提示:凡黄堡书院公众号原创文章,转发者请注明来源,违者视为侵权。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小编工资涨五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堡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