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从哪里来?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好奇的芦苇 Author Jennifer钱立峰
作者 | Jennifer钱立峰
转载 | 好奇的芦苇(ID:CommonSense2018)
导读:
前任教皇若望·保罗二世曾说:“科学纯洁了宗教,使它免于迷信;而宗教反过来也纯洁了科学,使它免于拜物教。”
现代科学从哪里来?
文 | 立峰
01
现代科学从是哪里来的呢?首先,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科学,而只有技术。
公元8-13世纪,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曾被称为智慧之城,这里设有专门的翻译机构叫做智慧宫,翻译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学术著作,史称阿拉伯翻译运动。但随蒙古西征,帝国覆灭,伊斯兰的科学、哲学、医学等文明成果,被中断和破坏。
好在,欧洲基督教世界,在11世纪后陆续建立大学,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拉丁翻译运动,把曾被翻译成阿拉伯文的古希腊罗马文献,翻译回拉丁文,让欧洲再次接过了文明的火种。现代科学,正来自于西欧的基督教世界。
也许有的小伙伴一提到宗教,总会联想起愚昧迷信;而一提起中世纪的天主教会,头脑里蹦出来的,不是火刑柱,就是宗教裁判所,教会简直就是迫害思想自由的代名词。
在大部分人印象里,科学与基督教,不但没啥关系,甚至几乎是一对矛盾。
这也难怪,我们从教科书里读到的版本大致是这样的:16、17世纪的科学家,如哥白尼、伽利略、布鲁诺等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追求真理、挑战权威,而受到天主教会的残酷迫害,轻则郁郁而终,重则舍生取义。
布鲁诺被送上火刑柱,因为他信仰“太阳神教”,
日心说正好符合其教义。这实际是场宗教官司,与科学无关。
关于宗教对于科学的迫害,许多长期受到误导、又对欧洲历史和基督教渊源缺乏了解的读者,的确存在着很深的误解。
但事实上,近代科学哲学历史中那些雷贯耳的名字,如哥白尼、笛卡尔、伽利略、牛顿、斯宾诺莎等,他们除了是现代科学哲学的奠基人和先驱者,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都是神学家或虔诚的基督徒,比如:
哥白尼,曾在意大利费拉拉大学,获得宗教法博士学位,职业就是教堂的教士;
笛卡尔,是位异常虔诚的天主教徒,与他素有交往的瑞典女王受他影响改信了天主教,甚至为此放弃了王位(瑞典法律要求统治者为新教教徒);
伽利略,同样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年轻时一度打算去神学院学习,与后来的教皇乌尔班八世私交甚好;
牛顿,不但有坚定的基督信仰,并坚信自己是少数被上帝拣选的人,他的科学研究,包括晚年沉迷其中的炼金术,都是为了发现上帝预设的宇宙规律;
斯宾诺莎,出生于荷兰的犹太家庭,年轻时甚至就读于专门培养拉比(犹太教的老师和智者)的宗教学校。
中世纪以来的欧洲,所有人从出生开始就是天然的基督徒,基督教在人们生活中,可以说与空气同等重要的。
既然近代科学起源于西方,就没有一个科学哲学家不是基督徒。他们笃信宗教,并不是一个选择,而是一种必然。从出生开始,宗教就深植于每个人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之中。
人们普遍相信,上帝留给人世间两本大书:其中有字之书,就是《圣经》;而无字之书,就是自然。宗教神学诉诸上帝全能的信仰;而自然哲学则相信,自然之中蕴藏着上帝预设的规律,是上帝用数学语言写成的。研究自然物理世界,就意味着研究上帝的创造物。
大部分科学哲学家,研究自然哲学的动机,就是神学上的,为了从自然中发现上帝传达给人类的福音,以赞美造物主的伟大。笛卡尔哲学的主要目的,即是论证上帝存在;而牛顿用数学方法来论证力学定律和万有引力的著作,也被命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02
笛卡尔被黑格尔誉为“近代哲学之父”,他的巨著《第一哲学沉思集》的核心内容,就是试图用哲学方法来证明,自我、上帝和世界的“存在”,并籍此为整个哲学和科学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笛卡尔通过证明上帝的存在与可信,来保证自我理性认知的可靠性,进而保证了物理对象的存在。
笛卡尔将《第一哲学沉思集》献给巴黎索邦大学的神学教授,表示这本书可以为天主教信仰服务,因为他找到了证明上帝存在的最好办法,同时帮助神学家们证明了灵魂不朽。
顺便提一下,笛卡尔不仅是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出色的数学家、物理学家、自然科学家,用基督教术语来说,是位自然哲学家:
笛卡尔发明的解析几何,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分析问题,不但把代数与几何合二为一,他还试图用数学来解释一切物理现象;
笛卡尔还发现了光的折射原理,解释了眼睛的结构,视觉的形成,以及用不同形状的镜片改善视力的可能;
并解释了风、云、雨、雪、彩虹等自然现象的成因。
03
很多人误以为,牛顿之所以有如此伟大并影响深远的科学发现,是源于他坚定的科学信仰。
但如果回到牛顿生活的17世纪末,我们会发现,哪有什么科学信仰?那个时代的科学、神学、迷信根本就难以区分,人们在一片混沌中摸黑探索。
牛顿不仅笃信基督教,还痴迷炼金术。可以说,牛顿所有改变世界的科学发现,动力大多来自于科学以外。在他的研究中,除了广为人知的数学哲学与自然科学研究,他还留下了50多万字的炼金术手稿和100多万字的神学手稿。
牛顿的生日是1642年圣诞节,正好与耶稣诞生在同一天。这让牛顿总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是被上帝拣选和恩赐的少数人。所以,牛顿毕生要做的,不但是发现上帝所预设的宇宙规律,还要恢复被篡改了的古代经典。
也就是说,别人只要遵守教规就行了,牛顿却认为教规被篡改过,非得自己另搞一套。这才是牛顿科学发现的思想真正动因。
至于炼金术,同样是牛顿试图证明上帝预设的规律的手段。当时普遍认为,上帝是个化学家,从原始的混沌中创造世界,类似于炼金时的萃取、提纯。化学是理解宇宙的关键,炼金是最典型的自然魔法。
有人主张水银、硫和盐构成物质的“三要素说”,既对应于基督教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位一体,也合乎人的肉体、灵魂和精神之间的三位一体。
04
说到这里,我们试着从笛卡尔和牛顿的角度,看看科学的本质是什么?
可以说,科学就是一种解释体系。人类试图通过这种解释体系,来探究和解答各种自然现象的本源。
那么,神学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虽然神学有教化思想、规范行为的功能,但神学本质上也是一种解释体系,这种解释体系比科学更简单、更直接。
比如,对于什么是光这个问题,科学与神学显然有着完全不同的见解: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定义光,的确有点让人犯晕:
光,是人眼可见的电磁波谱,是处于特定频段的光子流,光由光子为基本粒子组成,具有粒子性与波动性,称为波粒二象性;
而从神学的角度解释光,就简单多了;
基督教《圣经》在开篇的“创世纪”写道:“起初,神创造天地…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牛顿的重要著作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光学》
05
那么,让我们继续追问,科学从哪里来?
无论从感情上是否能够接受,我们不得不遗憾地说,东方从来没有科学,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方。因为,西方科学,起源于对“自由人性”的追求。
西方文明经常被称作“两希文明”,即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
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两者的共同点是:生活方式以狩猎、游牧、航海、商业为主,农业都不太发达。
比如,比邻爱琴海的希腊半岛,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不高,因此腊人不得不通过航海和贸易维持生计。而无论航海还是贸易,都必须与陌生人打交道,所以西方总的来说,是陌生人社会。这种情况下,要建立秩序,就得订立契约。
所以,契约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非常之高。比如《圣经》被认为是上帝和人所订立的契约。因此在西方文化中,信守承诺、遵守契约、服从规则、承担责任等品质,成为社会对于人的基本要求;而拥有这些品质的人,也必然是独立自主的自由人。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自由,自由是人的核心价值。于是便有了“不自由、毋宁死”的豪言壮语,也才有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感人诗篇。
那么,自由与科学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古希腊人眼中,自由和知识密不可分:
1、古希腊人认为科学不是生产力,也不是智商,他们并不考虑科学的实用价值,而只关注事物的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2、古希腊人追求科学,就是追求知识本身的确定性,也就是追求自由;
3、科学是通往自由的必经之路,不追求科学,就无法获得自由,也不配做一个自由人。
斯宾诺莎说: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希腊人的人文传统,是自由和科学的传统。这也是在希腊能够诞生科学的原因。
西方文明,是航海文明和商业文明,是陌生人社会,也是契约社会。
但中国却是农耕文明,乡土中国,人总是与土地绑在一起,中国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熟人社会依靠血缘来维持秩序,契约和诚信则成了退而求其次的东西。
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切关系都是血缘关系的翻版。老师与学生,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皇帝与大臣,是“君臣父子”;官员之于百姓,也被看成是“父母官”。
总之,中国人只要相互认识,拐弯抹角的都是熟人、亲戚。熟人之间,便有了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责任权利难以区分,也就没办法讲理。自己人之间,哪有那么多道理、契约、法律、规则可讲?于是最终,大家都只能假装谈感情了。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中国人追求的不是自由,而是一种更为确定的人际关系,并从这些关系中最大限度地获取好处和实惠。这种以情感为导向的追求,显然只能随机应变,不能认死理。这样看来,中国自古没有科学,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而中国近代所接触到的有限科学,也都是利玛窦、汤若望等一批明末清初从欧洲来到中国的基督教传教士所带来的。
长期研究中国历史的英国史学家李约瑟,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问题”:为什么中国没能产生现代科学?事实上,不只中国,除了西欧,任何地方都没产生现代科学。
06
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哥白尼、伽利略、布鲁诺,是否是因为科学学说而遭到了天主教会的迫害?真实的历史,恐怕与我们通常了解的相去甚远。
1、哥白尼是位神父,教会一直非常尊重他的研究,在修正历法时还写信征求他的意见。哥白尼之所以临终前才出版了《天球运行论》,是他自己怕被批评日心说过于新颖。
那个时代,如果没有宗教的超越性关怀,能像哥白尼这样突破经验的表象,而发现现象背后隐秘本质的科学家,或许根本不可能出现。
2、伽利略与教会最初的冲突,是他为支持自己的观点,莽撞地涉足了对《圣经》的解读,当时罗马天主教与新教之间,正好在为是否允许教徒自己解读《圣经》而争执不休,伽利略自然会因此受到教会的限制。
事实上,当时的罗马耶稣会,很大程度支持了伽利略的发现。后来伽利略被严惩的主要原因,是激怒了教皇乌尔班八世,但他并没有被当作异端或被囚禁,即便在软禁中,他也能照样从事教学和研究,并出版了著作《两门新科学》。
3、布鲁诺的确是被教会烧死的,但原因不是宣扬日心说,而是他信仰的“太阳神教”,假借哥白尼日心说来证明自己的教义;“太阳神教”对基督教来说属于异端邪说,布鲁诺遭受迫害是不同宗教间的竞争,而非宗教对科学的迫害。布鲁诺本人也并非科学家。
上面所提到的耶稣会,是1540年在教皇的授权下成立的。耶稣会士们致力于教育和学术,建立了数百所学校和学院。许多新科学思想都是在耶稣会学校最先讲授的;蕴育新观念的思想家,也大多是这些学校所培养的。某种意义上,耶稣会是现代科学的摇篮。
07
说到底,现代科学从哪里来?
可以说,现代科学,是古希腊科学和基督教相融合的产物。
梳理科学史,我们会发现,现代科学就是在基督教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
19世纪前的大量科学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所运用的科学方法,不仅和基督教不冲突,而且大多在用理性的力量论证上帝的存在。神学是西方理性精神和科学思想诞生的土壤。
事实上,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把希腊哲学视作婢女,认为希腊哲学虽然不甚高级,但毕竟可以把它当成丫鬟,让它为神学服务。即用科学理性的方式,来论证基督教的教义。
比如托马斯·阿奎纳就认为:神学也是一种科学,上帝是理性的,信仰和理性虽然不同、但却互相关联;上帝透过自然给予人类启示,因此研究自然,便是研究上帝;而神学的目标,就是运用理性来认识上帝,并籍此获得救赎。
阿奎那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论显然是调和理性与信仰、科学与上帝的中庸之道,并且,他一再强调了科学哲学对于神学的婢女地位。
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希腊哲学思想与《圣经》教义,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根本冲突。比如,亚里士多德主张宇宙无始无终,并没有开端;而《圣经》的“上帝创世”说,却明确表示宇宙是有开端的。
当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神学相互争执不下时,阿奎那的反对者中,最具代表性的威廉·奥卡姆,提出了他著名的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奥卡姆剃刀的刀锋所指,是让神学摆脱哲学的纠缠,一举剃净了经院哲学长期争论不休的论题,让神学遵循信仰,哲学遵循理性。而不要总是处心积虑、牵强附会,试图用理性证明信仰。
于是,科学和哲学才终于从神学当中分离出来,获得了独立发展空间,哲学从神学的婢女,变成与神学平起平坐的独立学科。希腊的理性精神,开始在基督教世界广泛散播,也为此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扫除了障碍。
从此,人类开始用数学工具对自然现象进行量化,并发明出空间、时间等一系列概念,来建立模型、理解自然。比如牛顿,建立了“绝对时空观”的模型,所有的物质在这个模型中,都是某种有质量的粒子,粒子受到力的作用而改变运动方式。
所以,现代科学的狭义定义,是指数理实验科学。从希腊哲学到现代的数理实验科学,是西方科学史的主线,是主流的科学传统,也是科学这个词最广为人知的定义。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科学,正是基督徒在宗教信仰的驱动下,狂热地探索自然界,最终使科学从神学的婢女地位脱离出来,发展而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现代科学与宗教不但没有冲突,而且正是对希腊科学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继承和延续。
前任教皇,若望·保罗二世曾说:“科学纯洁了宗教,使它免于迷信;而宗教反过来也纯洁了科学,使它免于拜物教。”
参考资料:
1、《第一哲学沉思集》,作者:笛卡尔1596-1650,法国哲学家,被誉为“现代哲学之父”;
2、《牛顿新传》,作者:罗布·艾利夫,英国著名的科学史、思想史教授,《科学史》杂志编辑,本书贵在从全新维度解读了牛顿不为人知的一面;
3、《什么是科学》,作者:吴国盛,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中国科学哲学领域顶尖学者。
4、《科学革命》,作者:劳伦斯·普林西比,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科学史系与化学系双料教授,曾被授予“培根奖章”。
相关阅读:
作者:Jennifer钱立峰,原载:好奇的芦苇(ID:CommonSense2018),本文经授权转载,版权归属作者/译者/原发布媒体所有。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