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韦尔斯利的教育改变了她,让我真切体会到好的教育是什么模样

视角学社 2021-06-1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认识韦尔斯利Wellesley Author 认识韦尔斯利


作者:认识韦尔斯利

转载:认识韦尔斯利Wellesley


2018年女儿以历史专业申请被韦尔斯利ED2录取的时候,是一个纯粹的文科生。她打算再主修或辅修一个文学学位。在高中毕业晚宴结束的时候,幽默的她和同学的道别语是是一句双关语 “See you on the Street!”, 言下之意是,将来那些学金融的同学在华尔街,而她和少数的文科小伙伴可能会扫大街。


申请韦尔斯利纯属偶然。从高一入读北京四中国际部,她心目中理想的学校是一所小而美的大U,特别是高二上学期,学校开了大学申请课程,她对该校的open curriculum十分心仪,因而在ED1阶段不顾申请顾问的质疑,坚决申请了该校。12月中旬放榜日,申请被defer,毫不意外。


不擅长应试的女儿不愿大量刷题去提高标化,每一次都裸考上考场,成绩不够理想。RD阶段继续努力,熬夜写文书,研究学校。早在申请季开始之前,我们在探讨选校的时候,她曾明确表态:打死不去女校。所以有一天她告诉我,打算申请一下韦尔斯利的时候,我还是小小地惊讶了一下。她告诉我, 在做学校研究的时候,发现W校的课程高度符合她的期待,还打开网站,如数家珍给我看那些她喜欢的课程。RD截止日最后一天,她告诉我,W校RD 被录取的概率较低,决定ED2申请,冒着“牺牲个人幸福的风险”去冲击一下这所女子学院(她当时认为女校没有男朋友资源)。而且她了解到四中本部有一位同学ED1申请韦尔斯利没有被录,因此她还有希望。


我完全不是一位权威型家长,所有重大决定都是她自己说了算,只要没有硬伤,我都是尊重她的选择。申请季结束进入寒假,她对自己能否被录取十分忐忑,因为了解到同学中有四五个都ED2申请W校,一位很有竞争力的学霸同学不但GPA和标化很高,还上过韦尔斯利夏校, 志在必得。二月份女儿收到W校offer的时候,惊喜是成倍的,这是她自己选择的心仪的学校,大学申请不留任何遗憾。此前对W了解甚少的我,这才开始认真关注女儿将要度过四年大学生活的学校,原来知名度非常之高,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杰出女性。


图片来自官网


韦尔斯利两年的生涯,以肉眼可见的节奏,重塑着女儿,是我始料未及又深感惊喜的。作为坚定的history major,大一的女儿除了历史课之外,一个学期里选择了两门文学课,Critical Interpretation 和普利策奖诗人Frank Bidart 的诗歌赏析,此外还按照学校课程要求选了数学,以及攀岩。她目标依旧是除了历史之外,读一个文学学位,文学是她热爱的,而历史则在一定程度教会她更理性思考。


有趣的是,大一上学期,学校的一次职业禀赋测试显示她擅长逻辑思维,推荐去从事数学或法律相关的工作,对此她很讶异。自打小学起,她对数学的兴趣就比较有限,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她都生活在一个很强的预设里,那就是“我不擅长数学”。我作为一枚不合格的海淀家长,由于个人反对应试教育,没有让她在校外补习班学习。当她中考以106分数学进入四中国际部的时候,身边的学霸同学抱怨自己数学才考了118,考砸了。她当时就傻眼了,果然,高中阶段这种数学挫败感一直伴随着她到毕业。


大一结束的时候她告诉我,数学教授发邮件给她,热情洋溢地赞扬她有很好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潜力,并请她认真考虑major或者minor一个数学学位,她不太敢相信教授说的是她,简直受宠若惊。Wellesley的小班教学,让学生和教授可以有非常多的互动,教授会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及时鼓励,这种紧密的社区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关注,潜力也被及时挖掘。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一个单一性别的社区,“女生学不好数学”这样的心理预设没有了存在的基础,这种潜意识的消失,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正如女儿讲到的,在女校,没有人会对她说,女孩子就是数学不好,而这种论调,在她的高中,和国内整个社会一样,是一种多数人都认同的观点,因为绝大多数数学学霸都是男生。我听到过很多老师,家长都无数次跟我强调这一点,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也认为这是无可置疑的真理。


因为这样的鼓励,女儿每个学期都会选数学课,并且在大二下正式决定主修历史,辅修数学。她从一门又一门的数学课里发现了不曾有过的乐趣,她尤其喜欢逻辑和证明比较多的学科,她告诉我,数学的本质是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数学和音乐有很多关联,是一门奇妙的学科。她说很多数学学霸在中学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一点,而自己上了大学,才逐渐领略到了数学的奇妙,比别人慢了很多拍。但是并不晚。


友情是女儿在韦尔斯利两年里收获的另一笔财富。她的朋友来自各种不同的文化和背景,她们相互扶持,鼓励。女校里深厚的姐妹情谊,让她对学校有强烈的归属感。她连着两年都和巴基斯坦裔美国籍的室友分享寝室,情同手足,她甚至告诉我她室友就像另一个妈,爱心满满,有时会督促她学习,有什么缺点也会善意指出,相处十分融洽。去年感恩节她和另一个白人女孩应邀去室友家,感受到了特别多的关爱和热情。疫情爆发学校关闭校园的时候室友父母打来电话要她们二人一起回新泽西的家,另一个家住康州的好友也力邀她去自己家。她决定留在校园,室友离开的时候留下了很多抗疫物资给她,还叮嘱留在波士顿的男友,让他定期送好吃的给女儿。她说在学校里强烈感受到自己被爱,特别美好的感觉。


图片由作者提供


韦尔斯利对她的塑造,远远超过了学科潜力的挖掘和友情带来的归属感。


高中时期的女儿, 是一个比较叛逆的少女,有一度我们亲子关系也比较紧张。她和另一个小伙伴组建了高中的女子足球队,就是因为有同学觉得女生不适合踢足球。球队里她是参加训练最多的队员,高二的时候是女足队长,带领球队组织和参加了北京地区国际学校的联赛,输了很多场比赛,后来逐渐开始进球赢比赛,她毕业的时候女足成为她高中第三大社团。


如果说高中时候她有一些性别平等的萌芽,那么韦尔斯利的两年,已经让她变成一个积极主动追求性别平等的Wellesley girl。


图片由作者提供


女儿从小喜欢摇滚乐,自我比较强大,大学之前和大部分独生子女一样,沉溺于自己的世界里,对于社会的关注很有限。但是现在经常会听到她关注社会问题,尤其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她坚信世界上有很多她的同龄人被剥夺了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因此自己接受的教育,天然地赋有一种回馈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我想这跟韦尔斯利的校训一脉相承,这是韦尔斯利教育最了不起的地方。近年来不乏对于精英教育的诟病和贬斥,认为精英教育使社会阶层固化更加严重,然而不可否认,精英教育里的责任感荣誉感的培养,在精致的利己主义泛滥成灾的世界,无疑是宝贵的财富。韦尔斯利培养的学生,胸怀天下,志在改变世界,完全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深植于她们内心的一种信仰和责任。在疫情和美国大选风云变幻的这一年,我们会经常就热点话题展开讨论,美国防疫的得失,文化的差异, 大选的基本逻辑,程序, 还有左派右派各州情况,她都很乐意认真细致地向我这个外行解释。虽然我俩并非每件事都认同对方观点,但是多次这样敞开心扉的交谈,令我受益匪浅,也让我重新检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韦尔斯利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一个叛逆自我的少女,不断更新成为一个阳光自信有社会担当的成熟女孩,让我真切体会了好的教育是什么模样,那就是引导学生发现最好的自己,并让自己的生命与世界建立正向链接。


作为家长,十分感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样的教育是接近理想,且我心向往之的。


相关阅读:

我的申请故事,无心插柳韦尔斯利

我与韦尔斯利的 Whitin天文台

和孩子一起成长——女儿美国求学之路



作者:ELLEN,大学老师,女儿是韦尔斯利2022届在校学生,原载:认识韦尔斯利Wellesley。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喜欢本文?欢迎关注/置顶/点赞/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