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5分治愈神剧、英版“家有儿女”:最好的教育不正是生活本身么?

视角学社 2023-06-2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外滩教育 Author 柯察金

作者:柯察金

转载:外滩教育


看点


疫情中的冬天格外需要温暖,外滩君为大家推荐一部豆瓣9.5分治愈英剧《德雷尔一家》,带给大家视觉的享受和心灵的抚慰。德雷尔一家在有限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彼此扶持、互相照顾、努力让生活更加美好。其中的母亲尤其特别,是整个家庭的精神支柱,她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坚决保护着孩子们的童真与个性、认为善良才是最重要的品质。事实上,这部电视剧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四个子女在这样的家庭长大之后,都成为了自己最想要成为的人。


寒冬、疫情,看似过去、又好像没过去的2021……旧的一年里,抽刀断水水更流,不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似乎很多人都有一种被“困住”的感觉。

 

倘若如此,不妨在这个冬天,与我们“前去”阳光明媚的希腊小岛,感受清澈的海水、美丽的森林,拜访自由自在的Durrell一家人吧!


如果说要在新年之际推荐一部家庭剧,外滩君脑海中第一个冒出来的答案,便会是英国独立电视台(ITV)出品的系列电视剧——《德雷尔一家》

 

同为ITV旗下,《唐顿庄园》描绘的是贵族生活的跌宕起伏;而《德雷尔一家》则相反地,接地气到不行。

 

剧情几乎一句话就可以讲完:一个英国妈妈带着4个熊孩子,在希腊岛上的生活故事——但就是这么不大波折、没有任何狗血的剧情,赚足了观众的欢笑与眼泪。

 

《德雷尔一家》总共4季,目前已经全部完结,一经播出就好评如潮,豆瓣评分没有哪一季下过9分,第三季甚至高达9.5分,很多观众都评论说“相遇恨晚”、“舍不得看完”。



剧中的每个人都真实可爱,尽管“毒舌”、打趣是家常便饭,但真等到风来欲雨时,一家人还是会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相互支持。而小岛上各个国家人们的交流与融合,时不时地便会触动观众的心弦。


轻松诙谐之余,又温情脉脉、暖意绵绵——还有什么比希腊小岛灿烂的阳光,更能扫去冬日的阴霾呢?

 

况且到底是《唐顿庄园》的班底,摄影简直是世界顶级妙手——电视剧画面好看到,随手一截都是壁纸,真的是光看风景眼睛都“饱”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德雷尔一家》也是一部顶级的风光片和自然片



伴随着轻快的希腊风格BGM响起,小岛的碧海蓝天向观众扑面而来……德雷尔一家人忙碌的一天又开始啦,你准备好了么?


01

把苦日子活成了轻喜剧

 

《德雷尔一家》里的一切都太美好了,以至于常常让人忘记故事发生的背景,忘记那一家人轻松日常背后贫瘠的物质生活条件。

 

故事要从1935年英国的伯恩茅斯说起。德雷尔夫人的丈夫不幸病逝,到如今已是第7个年头,一直以来,她只得靠着政府的抚恤金生活,一个人拉扯着4个不省心的孩子。


自左向右为德雷尔夫人、格里、玛格、

拉里和莱斯利


大儿拉里,梦想是成为大作家,典型文艺青年一个,每天抱着打字机陶醉在自己的写作中,但离成名似乎遥遥无期,不得不做着房地产经纪人的工作混日子;
老二莱斯利,鲁莽大条,心思简单,最喜欢干的事是拿着一把枪在户外突突;
老三玛格,家中唯一的女儿,处在情窦初开的年级,每天的烦恼是自己的痘痘和体重,一心想嫁个好郎君;
小儿格里,刚长到10岁,学会的第一个字是“zoo”(动物园),最好的朋友是一条叫罗杰的狗,老师说他“宁愿去喂老鼠也不愿去上课”。


可以说,四个奇葩,齐聚一家。


然而,真正让生活难以为继的,还不是这四个熊孩子,主要是德雷尔夫人的抚恤金快支撑不住了,而英格兰阴雨绵绵的天气,又似乎让家里的每个人都过得不开心。

 

为了改变现在沉闷的生活,德雷尔夫人心血来潮地听从了大儿子的建议(往常对他的建议则一般保持谨慎)——移居希腊西北沿海的科孚岛(Corfu),听说那里物价低廉,风景绮丽。

 

于是一家人把在英国的房子卖了,带着全部家当,来到了希腊。风景嘛,确实是好:



但这岛也确实是偏。1935年的科孚岛,这个“世外桃源”甚至连电都没有通,居民的照明工具还是蜡烛。

 

为了省钱,一家人搬进了一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景房……才怪呢——房子远远地看一下还行,但其实已经墙壁斑驳、年久失修,又老又破。德雷尔夫人兴致勃勃地推开阳台的窗格,打算凭栏远眺,不料栏杆直接就塌下去了!



屋子里连像样的床都没有,前几个晚上,一家人只能像猫似的,窝在打开的行李箱里。早上起来,被太阳晒醒,睡得腰酸背痛。



厕所里面则爬满了藤蔓,上厕所要与小蜥蜴、小青蛙、小昆虫什么的共享——多年来一直住在英格兰城市里的5个人,现在要把这样一个地方称作“新家”了,这不外乎是向原始社会转变!

 

可就在这种情况下,德雷尔一家顺利地扎下根来。生活的困顿被掩盖在他们,尤其是德雷尔夫人的乐观与韧性之下。

 

开始的时候,他们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大儿子拉里一心扑在他的打字机上,不想出去找生计,他对老妈说,要不找朋友借钱算了。


德雷尔夫人却很生气地让他打消念头:“我们不需要施舍,我们是一个有本事又独立的家庭!”

 


即便再怎么困顿,德雷尔夫人也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们低三下气、没了骨气。她打发孩子们都出去找活计,连大儿子拉里都得背着枪到林子里打猎。

 

尽管这5个人都是地道的“落魄户”,德雷尔家里还是收拾的体体面面,餐桌上还是摆上了鲜花。



充满双关和小聪明的“互怼”如同橡皮子弹一样飞来飞去——一家人艰苦的融入过程,就这样被戏剧性和喜剧性地淡化了,剩下的全是让人捧腹的日常。

 

一家人决心卖些英式点心,德雷尔夫人听取了本地人地建议,邯郸学步式地模仿希腊人去招揽客人。挤眉弄眼外加职业假笑,铺子上的点心倒也吸引来一些客人。卖出第一包点心的德雷尔夫人与二儿子莱斯利相视一笑,开心地咧起了嘴。



然而事情哪有这么简单。也许因为天气太热,点心里的苏格兰蛋变质了,岛上所有买过点心的人全都上吐下泻。当地人“补刀”说:“你们把整个岛都毒倒了”——最后顾客们全都找上摊子来,德雷尔一家收的一罐子的钱,最后又全部流了回去。


搞笑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


拉里给自己的妈妈找新男朋友,没成想找来一个胡话连篇的醉酒老水手;
德雷尔夫人给二儿子莱斯利相亲,谁料三个女孩儿最后坐到一张桌子上来;
玛格穿着比基尼在岸边晒日光浴,却惹怒了旁边教堂里虔诚的牧师,遭到追赶……

这样不大不小的闹剧,像极了生活中琐碎的鸡毛。但难关总会过去,即便科孚岛的条件再差,别忘了,这可是韧劲儿十足的德雷尔一家人。



02
给孩子爱与自由

 

吵吵闹闹、跌跌撞撞,充满趣事儿的德雷尔一家,不管开头如何地不可开交,到最后总能温馨收场——表面再怎么毒舌,内心还是相亲相爱的一家子啊!

 

这其中,最重要的黏合剂当然是母亲德雷尔夫人

 

这部剧一个动人之处在于,它并没有脸谱化地给人物贴上什么光辉的标签——德雷尔夫人就有很多缺点——爱面子,口不对心,有时候甚至有些市井,活脱脱一个普通人。

 

但是另一方面,她知性、有同理心,热爱生活,而且明辨是非——这些优点虽说被揉在喜剧中,却还是展露无疑——她没什么可以给自己的孩子的,就把全部的爱与尊重都给了他们。



虽然嫌弃拉里游手好闲,但每次儿子写出作品,德雷尔夫人都会做第一个读者,并给他提出意见。拉里收到稿费时,为他开心,写作不顺时,则为他打气。


对于二儿子和女儿也是如此,德雷尔夫人总是第一个关注到这俩青春期孩子多变的情绪,当他们在外头受到言语伤害时,会第一时间维护他们。

 

而最能体现德雷尔夫人教育理念的,也许是在小儿子格里身上。


影片第一集的开头,格里被校长用藤条鞭笞,因为他不去上课,而跑到板球馆喂老鼠。德雷尔夫人一口气冲进校长办公室,质问他凭什么打她孩子,并说出了本剧画龙点睛的一句话:

 

“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出孩子最好的一部分,而不是向他们灌输鞭打的恐惧”。



如果朋友们不太了解英国历史,可能觉得这话老生常谈——但在八九十年前的英国,今天所讲的各种教育理念都还远远没有普及,即便是英国引以为傲的几大公学们,体罚仍是家常便饭。比如著名的丘吉尔首相,在公学念书时,屁股就没少被“开花”。

 

何况格里这样“看上去有些怪”的孩子,是不被当时的教育系统所接受和容忍的(剧中德雷尔夫人的的台词也点出了,格里在学校一直遭到欺凌)。

 

校长倒是毫不客气,像看无可救药之人一般看待格里,还说“要是有位父亲教导,结果也不能是这样”。

 

德雷尔夫人气得不行,当着校长的面,掰断了他的藤条:“与其让我的孩子来这里,还不如让猴子教!”,然后就带着格里离开了——单纯的格里此刻不解风情地说:“妈妈,真的么,我喜欢让猴子来教!”,德雷尔夫人压低声音说:“别犯傻了,格里”,令人忍俊不禁。



从这里,其实就能看出德雷尔夫人性格的与众不同,也难怪她的几个孩子都个个不同凡响,从不愿受世俗的约束。

 

在几个熊孩中,格里是最快适应科孚岛的了,哦,不对,应该说鱼儿终于回到了水里——由于地理、气候绝佳,这里的珍稀动物数不胜数,堪称动物的天堂。


尤其是格里还在岛上遇见了另一位动物爱好者——科学家西奥,更是打开了新世界大门,从此每天的活动就是跟着西奥探险,上演《神奇动物在哪里》。



格里与西奥一起探险


每到黄昏,德雷尔一家的屋子里总会多出几位新“客人”——从爬虫到哺乳动物,从水里游的到天上飞的,渐渐地,家里变成一个动物园。

 

这下家里可是更热闹。不过德雷尔夫人与格里的哥姐们头疼了,每天的口头禅都变成了:“把那个乌龟拿下去!”“把那只山羊牵走!”……


尽管每个人都这么说,可没有一个人真的舍得让格里伤心。他们在口头骂完后,会习以为常地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屋子里的动物越来越多。

 

有一次,格里养的一只蝙蝠“不幸去世”,家里居然隆重地为它举办葬礼,德雷尔夫人、拉里、莱斯利和玛格都乖乖地站着默哀(虽然是表现给格里看),西奥甚至被请来做牧师念悼词,真可谓“团宠”了。


德雷尔一家为蝙蝠举办“葬礼”


德雷尔夫人并非不关注格里的教育,有一次,她认真地问格里,是不是长大真的要做动物学家,格里郑重地点了点头。然后,德雷尔夫人满意地再也没说什么。

 

儿子不是怪咖,他是个喜欢动物的好孩子——德雷尔夫人在心里坚信这一点。于是整整四季,我们都能跟随格里解锁各种新奇的小动物,一家人甚至帮助他在岛上办了个动物展览。

 

格里的岛上动物园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几个孩子们,虽然个性乖张,但都心地善良。


格里在湿地遇到一个中年男人,他也很喜欢动物,但其实是个正在服软禁的囚犯。
所有人都孤立他,但格里却跟他做好朋友。
德雷尔夫人一开始也很紧张,怕孩子出危险,但她调查后发现,这位囚犯虽然犯下过失,但绝不是坏人,于是一家人都接纳了这个男人。
德雷尔夫人向儿子为自己一开始的怀疑道歉:“你是我们里面最有责任心的,我应该更加信任你”


上梁正了,下梁自然不会歪。德雷尔一家的孩子们都跟妈妈一样,三观都正到不行。

 

岛上来了警察,要带走牧羊人斯文——罪名是同性恋(当时,LGBT在英国违法)。拉里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当面呵斥警察们不懂道理。最后又用各种手段,帮助斯文出狱。

 

拉里在警局为牧羊人斯文仗义执言


自由不羁,心中有爱,这便是德雷尔一家。


03

剧集只是传奇的开篇

 

《德雷尔一家》里,精彩的是一个个瞬间、一场场对话,故事线倒没那么紧要。外滩君的推荐,似乎到这里可以结束了——但万万没想到,在查阅背景资料时,我们有了一个意外之喜。


首先,这部剧的故事并非杜撰,而是真人真事改编而来;其次,猜猜看,剧外的德雷尔一家后来到底怎么样了?

 

两个字,传奇!这一家子,真的是绝了。

 

左图即真实的德雷尔一家(子女长大后)

正中的老人正是德雷尔夫人


1939年,法西斯“黑云压城城欲摧”,迫于局势,德雷尔一家不得不告别科孚岛,电视剧也就从这里结尾。

 

而在现实中,该剧其实是改编自一部书,名叫《希腊三部曲》,作者正是小儿子格里,他在里面详细记述了一家人在科孚岛上的4年美好回忆。

 

格里全名叫杰拉尔德·德雷尔,这个被校长和同学看作怪胎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物种拯救者、影响全球的“大自然作家”。


杰拉尔德·德雷尔(长大后的格里)


直到今天,他的铜像还矗立在英国泽西动物园中——该园于1959年由杰拉尔德创立,保护了全球近两百个物种,被称为“现代诺亚方舟”。


英国泽西动物园里,杰拉尔德的铜像


这位只读过小学一年级的顽童,获得了耶鲁、杜伦和肯特三所顶级学府的荣誉博士,并被英国授予“不列颠帝国勋章”。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动物保护事业上,足迹横跨亚、非、澳、美洲大陆,连英国长公主安妮都是他的小迷妹。

 

杰拉尔德曾在泽西动物园埋下一个时空胶囊,里面有封给未来人类的信这样写道:


我们希望未来会有萤火虫在夜晚指引你,会有蝴蝶在灌木丛及森林里迎接你。


我们希望你的黎明会有鸟类歌唱的交响乐,它们拍击翅膀的声音会让你感到振奋。


我们希望你会感恩于出生在这个神奇的世界。


他的《希腊三部曲》文笔优美,言辞风趣,如果看剧不过瘾,外滩君也是十分推荐!

说起来,小格里的文学天赋,还是大哥拉里发现的呢。

拉里从弟弟平时做记录的笔记中,一眼发现了他是个搞文学的好苗子,一直鼓励他坚持写作——后来,小格里不仅成为享誉世界的动物学家,还顺带成为英国最畅销的文学家。


至于拉里,离开科孚岛后去了埃及的亚历山大市,这个大杂烩城市给了他无穷的写作灵感。拉里完成了皇皇巨著《亚历山大四部曲》,名声大噪,并连续两年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成名以后的拉里


拉里的二弟和妹妹,相对来说没有获得世俗意义的“成功”,但也度过了精彩的一生。尤其是妹妹玛格,一辈子都潇潇洒洒、轰轰烈烈。

 

50岁时,母亲德雷尔夫人离世,玛格在悲痛之余,决心重启自己的冒险之旅。她在一艘穿越加勒比海的希腊游轮上找到工作,跨越各大洋为人们表演,一辈子都是科孚岛上那个阳光灿烂的小女孩……


迈入五十岁的玛格仍未停止冒险脚步


这便是德雷尔一家人真实的故事。


德雷尔夫人不是教育家,不过,最好的教育,不正是生活本身么?


*与德雷尔一家相关的所有推荐:


《德雷尔夫人》1~4季,西瓜视频可看;

《真实的德雷尔一家》纪录片,西瓜视频或B站可看;

《希腊三部曲》,目前有中文版;

《亚历山大四部曲》,目前还没有中文版。


更多精彩:

相关内容:

日本虎妈远走美国,幡然悔悟:只有适合的教育才是精英教育

看看日本最穷的学校

十年家教:教过「宫殿」里的孩子,也见过逼女儿剃光头的母亲



作者:柯察金,转载:外滩教育。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