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丨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中国点燃星火
- 01 -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生物多样性资源依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鱼类为近30亿人口提供了20%的动物蛋白。超过80%的人类膳食来自植物。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多达80%的人口依靠植物制成的传统草药来获取基本的医疗服务。生物多样性这一概念最早于1968年由美国生物学家雷蒙德在《一个不同类型的国度》中提出,但真正在各个国家间形成共识并作为共同行动指南,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
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药品、能源和洁净的水都需要生物多样性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1992年6月5日通过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2021年10月11日~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通过了《昆明宣言》,呼吁各方为制定、通过和实施一个有效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贡献最大力量。2022年12月,第二阶段会议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这一框架设定了到2050年阻止和扭转自然环境丧失的目标和具体措施。
因此,2023年生物多样性国际日的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
- 02 -
在《昆明宣言》中各方承诺“增加生态系统方法的运用,以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恢复退化生态系统、增强复原力、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支持可持续粮食生产、促进健康,并为应对其他挑战作出贡献……”
镜朗生态核心团队自2015年开始,通过汇丰资助的“自然观察项目”首次把各种分散的公众科学数据整合起来,建立了覆盖中国所有陆地国土,并包括了1400多种鸟类、近200种哺乳动物的中国物种分布大数据,揭示了中国受威胁物种和最为脆弱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
项目成果显示,除已知的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外,中国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也就是人类对自然干扰最厉害的区域,也存在着一些拥有大量濒危物种的小区域,通常是健康的湿地,树林和草地等。因此,应优先在人口密集区的湿地和绿地开展生态修复,并以当地近自然的湿地、森林和草地为蓝本,以当地历史上曾有的濒危物种复苏与否作为标尺。
自2017年开始,镜朗生态在“基于自然解决方案(Nature Based Solution ,NbS)”(即生态系统方法)领域广泛地在中国各大生物地理区开展针对不同物理、社会边界条件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和社会参与试点/示范项目”。从2022年开始在城市绿地中采用NbS技术进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提升,强化其在人类生存空间中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通过科学充分的前期调查和设计,重构本土水生态系统以应对生态问题
在华北,镜朗生态通过在不同边界条件水体中重引入沉水植物、底栖动物和功能性鱼类构建结构完整的水生态系统以应对不同挑战。项目实施后,成功解决北京某大型水利设施和北京翠湖公园中的藻华爆发问题,北京翠湖公园成为珍稀濒危物种青头潜鸭和低斑蜻的栖息地。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得到解决,各种本土湿地生物在此栖息,低斑蜻也同样出现在这小小的池塘中。通过水生态系统构建,新凤河中的北京市一级保护动物金线蛙种群得到恢复。
圆尾斗鱼 Macropodus ocellatus、极危物种低斑蜻 Libellula angelina、北京市一级保护动物金线蛙 Rana plancyi
水生态系统构建后,北京萧太后河生态景观得到改善,河道自净能力得到提升,水质得到改善,同时,这些物种通过繁殖扩散,大范围辐射提升下游水质与生物多样性,这是国内首次在城市河道采用此类技术,萧太后河也成为北京唯一一条重现鲶鱼渔汛的城市河道。
相关链接:
北京萧太后河水生态系统构建前景观效果,拍摄于2021年4月(左)和构建后景观效果,拍摄于2022年4月(右)左右滑动查看
在华中,镜朗生态受TNC(大自然保护协会)委托在河南丹江口水库库尾消落带实施水生态修复示范项目。一方面提高水体消纳、转化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能力,更好地保障下游水体水质;一方面也能为各种鸟类提供更多食物,吸引鸟类驻足栖息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
项目实施后,7个月内共记录到鸟种94种,其中包括黑鹳、黄胸鹀和青头潜鸭等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秋沙鸭、水雉、黑翅鸢、雀鹰、白腹鹞、白尾鹞、鹊鹞、普通鵟、游隼、红隼、斑头鸺鹠、小鸦鹃、栗喉蜂虎、蓝喉歌鸲、红喉歌鸲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5种。项目目标鸟种水雉、须浮鸥和青头潜鸭均记录到,尤其是青头潜鸭在2023年1月11日的最新记录是13只。令人惊喜的是,2022年有一小群栗喉蜂虎出现在项目区并营巢繁殖。这是栗喉蜂虎已知最靠北的繁殖点。
丹江口项目区记录的栗喉蜂虎 Merops philippinus(杜卿拍摄)、濒危物种青头潜鸭 Aythya baeri、水雉 Hydrophasianus chirurgus、红胸田鸡 Porzana fusca、斑头秋沙鸭 Mergellus albellus和重引入后成活定殖的河蚌
左右滑动查看
在华东,镜朗生态在黎里古镇榄桥荡生态公园进行生态修复项目和长期生态监测,并组织公众参与水生态修复工作。项目实施后,试点水域的水质均保持在Ⅲ-Ⅳ类,部分指标达到Ⅱ类,甚至Ⅰ类水标准。截至2023年5月,榄桥荡中水生态系统依旧稳定发挥水质净化、浮游藻类控制和控制外来入侵物种功能,克氏原螯虾在监测中已不可见,福寿螺和食蚊鱼种群数量大大降低。镜朗生态为黎里小学开发设计的“我们身边的湿地”系列课程,荣获苏州市吴江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生命科学类一等奖。新一代湿地守护者就此成长起来。
相关链接:
1.苏州黎里榄桥荡生态公园项目区现状
2.项目区采集到的高体鳑鲏 Rhodeus ocellatus
3.小黄黝鱼 Hypseleotris swinhonis、石田螺 Sinotaia sp.、细足米虾 Caridina nilotica gracilipes、秀丽白虾 Palaemon modestus
4.日本沼虾 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左右滑动查看
在华南,镜朗生态通过清理外来物种,构建出较完善的本土生态系统,达到增加生物多样性,抑制外来物种,提升水质,改善景观的效果。在广东江门市沙坪河,镜朗生态结合项目内容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宣教系统。希望当地居民能参与到外来物种的清理和本土物种的保护中来。截至2022年,超过50%的当地居民知晓并支持该项目。当地居民在端午节重新享受到在清澈河水中玩耍的乐趣。并且在广州和深圳通过NbS技术恢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云金丝(唐鱼)。
相关链接:
在白云山恢复的白云金丝(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
在西南,镜朗生态通过清理外来物种,逐级恢复和引入本土物种,构建出较完善的本土生态系统,实现生态控藻、净水效果。让高原湖泊特有沉水植物海菜花重新在翠湖盛开。2022年12月,昆明翠湖全域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项目获得政府批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将在翠湖全水域得到推广。再次令人惊喜的是,2023年五一期间,在项目区出现了桃花水母,这一情况得到了央视的报道。
相关链接:
普者黑项目区出现的桃花水母(王显涌拍摄)和昆明翠湖公园盛开的海菜花 左右滑动查看
自去年开始,万科公益基金会与镜朗生态携手,同时在华北和华南开始探索新的边界——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提升。在故宫,我们选择适宜的乡土植物,以传世的花鸟画卷构图作为指导,并利用堆肥箱处理园林垃圾。堆肥箱中产生的肥料最终又返回花坛。这是在故宫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中实现的一处在人工环境下恢复的近自然绿地生态系统。
故宫生态花坛景观(局部)
如今,这里是包括黑头鳾这一中国特有种在内的多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堆肥中的营养物质,也随着在此短暂驻足的候鸟被带回到更宏大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去。
在故宫零废弃花坛饮水的中国特有种黑头鳾
- 03 -
2018年以来,镜朗生态基于从项目上总结的技术标准和专业经验,参编或执笔北京市地方标准2项,行业标准2项。这些标准将生物多样性指标和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引入了绿地、水体建设工程相关行业领域。
镜朗生态参编或执笔的两项北京市地方标准 左右滑动查看
2022年,镜朗生态通过提升城市河湖生物多样性并改善其自净能力的技术,获得北京市水利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被列入《国家污染防治先进技术名录(水污染防治领域)》。
北京水利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荣誉证书
2022年《国家污染防治先进技术名录(水污染防治领域)》部分截图
左右滑动查看
镜朗生态利用NbS技术修复的人工湿地、市政河道和水利设施建设费用仅为常规工程费用的1/3,而运维费用在1/6以下。自2020年以来,镜朗生态正积极与相关主管部门、北控水务集团等行业领导者及公益伙伴接洽更多的合作。
从2023年开始,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镜朗生态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贷款项目(第二期)”技术评估第三方,以生物多样性标准指导未来贷款资助项目的方案设计和实施。
镜朗生态与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考察合影
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原本平淡无奇的城市绿地和湿地,会因NbS而成为微型方舟。这样的空间将构成生态网络,并最终庇护、承载着人类和众多物种度过气候变化的风浪,航向一个更有保障的未来。
-END-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