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青岛样本”
山东省青岛市民政局围绕市委开展的“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部署,把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纳入城乡社区治理总体布局,推进居民需求侧与服务供给侧有效对接,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更好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发展体系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青岛城乡社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城乡社区治理机制。把社区社会组织纳入基层社区网格,形成社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的格局。
二是整体谋划推动。以青岛市城乡社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印发《党建引领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年)》,计划通过3年时间,推进6项计划、19项任务,在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创新服务能力,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三是完善治理模式。在全市社区推行以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社区社会组织、物业公司和驻区单位为主体,以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和社区共建联席会议为载体的社区治理模式,厘清各自职能、理顺相互关系,激发内在活力、集聚各方力量,合力推进基层社区治理。
四是强化经验总结。2021年6月,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在青岛召开全国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工作推进会议,推广了青岛市的工作经验。
科学指导培育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加强党建引领。强化社区社会组织政治引领,具备党组织组建条件的全部实现应建尽建;暂不具备条件的,通过联建、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以及建立工青妇组织的方式,实现党的工作覆盖。
二是明确培育重点。在困难群众服务保障方面,重点培育为困难家庭等特定群体服务的社区社会组织,提升了困难群体的救助帮扶、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能力。城市基层治理方面,推广以市民议事理事会、社区义警协会、乡村文明理事会、小桔灯志愿服务队、邻里纠纷调解委员会和其他社会组织多元参与协商共治的“5+X”社会治理模式,打造“多元参与协商共治”的社会治理模式。在农村治理方面,按需发展乡贤理事会、社会工作服务站、特色农产品协会等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
三是实施分类指导。实行分级负责、分步实施、分类指导,协同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在街(镇)建立社会组织联合会等枢纽型、联合型、支持型社会组织。各职能部门分类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民政部门重点培育发展乡村自治型、公益行动型、志愿服务型、和谐促进型社区社会组织,应急管理部门重点培育发展应急处突型社区社会组织,综治部门重点培育发展平安建设型社区社会组织,宣传部门重点培育发展文明实践型社区社会组织,文化体育等部门重点培育文娱康养型社区社会组织。
四是加快培育发展。充分发挥街(镇)和社区(村)的主导作用,培育扶持基层所需的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截至2022年5月底,全市共建立社区社会组织1.8万家;全市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和活动场所182处,覆盖率达到100%。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取缔非法社会组织,处置“僵尸”社会组织,净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
深化“四社”联动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突出平台作用,提供联动载体。举办社区供需服务大集,建立线上线下相衔接的供需对接平台。对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服务活动实行项目化管理,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供需信息化平台试点工作,推动部门资源与社区治理需求双向精准对接,实现为民服务资源高效利用。
二是赋能社会组织,打造联动支撑。采取“外引、内联”举措,为社会组织提升发展让渡空间,创新发展动能,助力做大做强。外引北京恩派等20余家国内知名社会组织和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等社会智库来青助力,通过示范带动,提升本地社会组织创新和服务能力;与先进地区知名社会组织实施战略合作,推动青岛社会组织品牌化、连锁化、精品化发展。内联驻青高校,以高校深厚理论和研究资源,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探索。
三是建设人才队伍,打牢联动基础。出台《青岛市市级社会组织负责人人选审核办法》,审核1152人、切实把好社会组织负责人入口关。成立青岛社区治理学院,创建全省首家市级社会组织党校,有计划地培养社区社会组织骨干人才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全市共有“齐鲁和谐使者”“青岛和谐使者”104人,社会组织领军人物137人,社会组织专家团队63个,党建工作指导员420余人,成为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骨干力量和智力支撑。
四是推进志愿服务,充实联动力量。全市现有注册志愿者160万人,注册志愿服务团队1.26万家,成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涌现出“小桔灯”志愿服务队、红十字蓝天救助中心等优秀志愿服务团队。新冠疫情期间,全市13.81万名志愿者和众多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疫情防控。
精准引导动员助力高质量发展
一是精准服务“双招双引”。拓展社会组织招商引资功能,130余家社会组织走出去、请进来,与深圳、上海等地社会组织广泛对接、精准招引。近年来,全市社会组织共吸引投资意向500多亿元;聚焦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建设,充分发挥青岛社会组织总会平台作用,引进氢能源和硅光子芯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155家行业协会商会积极参与“我为企业减负担”活动,减免涉企收费1384.25万元,惠及5862家会员企业。
二是精准服务社区治理。引导社会组织在慈善公益、困难群众帮扶、助残助老、协商民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聚焦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建设,建设新型社区邻里中心40处,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公益创投项目460个,涌现出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公益项目。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矛盾化解、纠纷调解、法律服务等工作,在158家社会组织中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化解经济纠纷、会员矛盾、劳动争议等1000余起,减少经济损失和诉讼费用上亿元。
三是精准服务脱贫攻坚。向全市社会组织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 同心共圆小康梦”的倡议,广泛动员全市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1500余家社会组织与中央挂牌督战的陇南深度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实施扶贫项目63个,捐赠款物2579万元,开展消费扶贫2546万元,帮助解决就业471人,资助贫困学生884名,产业合作协议投资额3.11亿。1377家社会组织开展968个乡村振兴项目,投资1.58亿元。
来源:《中国民政》杂志
编辑:凌可德
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