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年河北省保定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河北(邯郸)、河南历年语文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18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年河北省保定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17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18年河北省保定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18年河北省邯郸一中、石家庄一中、张家口一中、保定一中、唐山一中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8年河北省唐山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8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9-2020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河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9级高一联考语文试卷
河北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下)一调考试语文
2020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河北省邢台市2020届高三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河北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百千联考语文考试
2020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年全国统一考试名校联盟·模拟信息卷(二)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大联考2020届高三2月联考  语文试卷
无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  (防疫版)语文
河北省邢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语  文
2020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7年河北省保定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17年河北省唐山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想卷)

2020届高考模拟试卷(疫情专题) 语文试题

2020学年河北省衡水市中学高三(下)二调语文试卷

2017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7年河北省保定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宋词的演变发展历程曲折,其经历几个世纪,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

    词最初在唐代就开始出现了,词的产生最初源于燕乐,其作为一种与燕乐相配合的唱词,在晚唐五代以后才被人们简称为“曲子词”。唐代诗人李白的《菩萨蛮》,以及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忆江南》都属于最早的文人词作,它们标志着词体形成的萌芽状态。这些唐代诗人在词中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优良传统,不仅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而且其沉郁雄放的词风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唐代的这些文人词作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至宋初,在题材与语言风格上,大体已经形成定局。尤其是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词的内容、体制、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乎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地步。柳永不仅发展了长调的体制,而且还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同时,他还善于吸取民间歌词的养分,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日益集中,加上北宋词人懂得音律的更多,不仅自己能调曲,而且尤善作词,因此词调大盛。这一时期,宋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开始得到快速的发展。

    北宋中期以后,苏轼首先举起改革旗帜,开创了豪放一派,不仅打破了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扩展了词的内容,而且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并提高了词的意境。在这之前,宋词依然流连于写作男情女爱与离愁别恨,而苏轼词的出现开始在词中强烈表现个人的建功立业愿望和明确的爱国主题,其词风开始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精神与气概,并且苏轼敢于 “以诗入词”,不仅突破了词在音律方面过于严格的束缚,而且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这极大地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并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词发展到南渡时期,其主要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陈与义等。由于时代的巨变,这些词人都亲身经历了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他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情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这些都影响到了他们的词作、词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其词作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情感更显得沉郁忧愤。他们的词作大多表现出记忆中民族昌盛景象与眼前耻辱地位的对比,昔日享乐生活与眼前窘迫情状的对比,全社会收复失地的激情呼声与朝廷孱弱懦怯的对比等,因此这些词主要表现出了南渡战乱时期民族、社会的苦难忧患和个体理想失落的压抑苦闷。尤其是李清照的词,更是确立了宋词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她自成一家,独创易安体,词风朴素清新,手法细腻完美,并且雅俗兼用,达到了形式和内容上的和谐统一。因此,她被誉为婉约之宗,她的创作不仅为南渡作家如何以旧形式表现新内容,树立了榜样,更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词至南宋前期,开始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这一时期,词坛更是大家辈出,名作纷呈。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词人是辛弃疾、陆游、姜夔等人。他们继承并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派,使得词的内容越发博大精深,风格更为浑厚雄健,因此把宋词的创作推向了高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词人当属辛弃疾,他不仅继承了苏轼的革新精神,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内涵,把词推向了更高的阶段,并且他创新式地以散文化的笔调写词,并且几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尤其是他创作的词风雄壮慷慨,意境阔大,表现出了词人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

    词发展到南宋后期,由于时代的原因、文人地位的变化等,因此开始走向衰落。继而被元曲、元杂剧等取而代之。

    比如南宋灭亡以后,元政府的文化政策决定了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倍受歧视,他们变得“门第卑微”“职位不振”,这些促使当时写词的文人开始从事戏曲活动。加上进入元代以后,只有宋的一批遗民还在写词,比如张炎、王沂孙、周密等,但他们的影响毕竟有限,因此,宋词开始日渐衰微,并由元代活泼口语化的、受民众欢迎的新的文学样式﹣﹣曲所代替了。

    宋词从唐、五代、北宋初年的诞生期,到北宋中叶到南渡的发展期,再到南宋前期的繁荣期,直至南宋后期的衰微期,其演变发展过程可谓曲折而丰富。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在深受人们喜爱的同时也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但不可否认的是,宋词在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

(1)下列关于词演变历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词源于燕乐,始于唐代,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唐代诗人创作的词作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萌芽状态。

B.至宋朝初年,词的题材与语言风格大体已定型;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宋词也作为新的文学样式、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得到快速的发展。

C.南渡时期,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使词作、词风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确立了宋词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D.南宋前期,宋词进入繁荣期。这一时期,词坛大家辈出,名作纷呈。词人以文为词,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内涵,把词推向了更高的阶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白居易等唐代诗人创作的词继承并发扬了民间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传统,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B.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采摘民间曲调人词,大量创作慢词,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C.李清照、陈与义等亲身经历了时代巨变,生活遭遇、思想情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词作内容转而贴近现实生活,情感更显得沉郁忧愤。

D.辛弃疾创新式地以散文化的笔调写词,几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词风雄壮慷慨,意境阔大,表现出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宋中期,宋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的原因,一是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集中,二是当时词人的音乐素养有了整体的提升,可以自己调曲作词。

B.苏轼词的出现,是词的题材与风格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词的文学地位提高及发展方向改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C.南宁前期,宋词的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与苏轼的豪放词相比,辛弃疾、陆游等人的一些词内容更加博大精深,风格更加浑厚雄健。

D.元代汉族知识分子备受歧视,一些词作者为生活所迫开始从事戏曲活动。随着词人数量减少、影响变小,宋词日渐衰微并被元曲取代。

二、现代文阅读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程千帆评传

 

    一九三二年夏,刚满二十岁的程千帆先生考上了金陵大学。他本来想报考化学系,但由于化学系收费委有贵,而改报了中文系。程先生没能成为一位化学家,这也许是出于偶然。但他成为著名的文史学者,却是出于必然。因为他自幼就在文史方面接受了严格的家庭教育,早就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程千帆先生原籍湖南宁乡,一九一三年九月二十一日生于长沙。当时的程家相当清贫,但却是一个富有文学传统的诗书之家。他一家数代皆有诗人,生性颖悟的程先生耳濡目染,自幼便能吟咏。程先生在十多岁时曾在其伯父君硕先生所办的私塾“有恒斋”里读过数年古书。君硕先生要求学生直接读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诗经》《左传》《礼记》《文选》《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资治通鉴》.对于日后将成为专治古代文史的专家来说,这种艰苦、繁重而且乏味的学习却是非常有益甚至是必须的。正是这种严格的训练使程先生具备了阅读古书和写作文言文及诗词的能力,并使他熟精古代典籍,从而对古代文化具有感性的深刻体会,这是他在文史研究、尤其是在古代诗学的研究中如鱼得水的重要原因。

    在金陵大学的四年中,程先生如饥似渴地吸取营养,在经学、史学、目录学、文学批评史诸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学养,而且学到了大师们的许多治学方法。

    一九三六年,程先生自金大毕业,回母校金陵中学任教。一九四五年,回到武汉大学任教,从此在珞珈山下生活了三十二个年头。一九五四年的《古典诗歌论丛》是程先生平生诗学研究成果的第一次展示,也是他所倡导的治学方法(尝试着一种将批评建立在考据基础上的方法)的最早范例。一九五七年,这位秉性正直、刚肠疾恶的人一夜之间被打成右派,从此,他的学术生涯中突出出现了长达十八年的断层,而他的这种学术方法也突然被埋入了历史的尘封之中。

    程先生被打成“右派”后,受到了残酷的迫害,然而,即使在艰难的环境里,程先生也没有丧失对人生的信念,没有放弃对真理的追求。他白天劳动、挨斗,晚上读书,并常常在心里进行思考。这实际上就是“打腹稿”式的“发愤著书”。程先生在文革结束后推出的十多部著作,正是他“发愤著书”的结晶。

    一九七八年八月,程先生来到南京大学,就任中文系教授。这一年,他六十八岁,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使他早已满头白发。程先生决心要把被耽误的光阴夺回来,他带着满腔的热情开始了工作。他不顾年老体弱,亲自为本科生上大课。他的课讲得生动活泼,明白晓畅,又逻辑谨严,一丝不苟。他传授给同学的不仅有渊博的知识,更有切实的方法和睿智的思考。一九七九年,程先生开始招收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他带出一批硕士生后,又于一九八二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当时程先生对如何掌握博士生的水准心里没底,他找来一些港台地区的博士论文仔细阅读,决心要培养出水平更高的博士来。经过十多个寒暑,程先生了硕士九人,博士十人,数量也许不算多,但质量却是上乘的。

    那么,程先生是如何在教学中取得这些成就的呢?一个好老师的先决条件是他必须热爱学生。程先生对弟子既关心爱护,又严格要求。他说:“要爱护下一代。耐心地、不断地对他们施加友善的压力,同时对他们给以具体的帮助,乃是使青年人迅速提高的有效方法。”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是程先生培养研究生取得成绩的最主要原因。程先生培养研究生还有一套完整、周密的计划,而且形成了他独特的教学风格。

    在程先生重新踏上大学讲坛的同时,他也抓紧时机重新开始学术研究。他几乎是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到学术上去了。即使是在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时,他也总是带上几本书籍和一些稿纸,利用休息时间来读书、撰稿。就这样,他在短短的十来年间推出了二十多部著作。

    程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相当宽广,除了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批评之外,他还在文学史、史学、校雠学等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的《两宋文学史》(与吴新雷教授合作)、《程氏汉语文学通史》(与程章灿博士合作)、《史通笺记》、《校雠广义》(与徐有富教授合作)等著作均是体大思精的杰构。

    程先生对当代的文学极为留意,对家事国事天下事都很关心。程先生是感情丰富的人,他对当年的老师充满感激之情。他与前夫人沈祖棻伉俪情深,为整理其遗著而不遗余力。他与现在的夫人陶芸师母相敬如宾,人们常常看到他们在校园里互相搀扶着慢慢地行走。他对朋友情深谊长,他年迈不能远出,常托人代他去看望某位朋友。

    如今程先生已经是一位苍颜白发的龙钟老人了,他用心血铸成的十六卷本的著作即将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他呕心沥血培养的弟子们也已在学界崭露头角,但他依然在从事主编《中华大典•文学典》的工作,他依然在不停地思考、探索。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程千帆先生成为著名的文史学者有着偶然的因素。一方面是化学系收费很贵,另一方面是他自幼在文史方面接受了严格的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B.艰苦、繁重而且乏味的学习使程千帆在古代诗学的研究中如鱼得水,进而具备了阅读古书和写作文言文及诗词的能力,对古代文化具有感性的深刻体会。

C.《古典诗歌论丛》是程先生平生所学研究成果的第一次展示,也是他所倡导的治学方法的最早范例,这种学术方法一九五七年突然被埋入了历史的尘封之中。

D.程先生在短短的十来年间推出 了二十多部著作,取得突出的成就。成绩的取得固然有才思敏捷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他有发愤著书的精神,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2)在教学工作中,程千帆先生有哪些具体做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程千帆的文史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

3.(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活着

    男人的病是突然发作的,病情危急。女人急得手足无措。

    我叫女人在手术单上签字时,女人的手抖抖的。

    医生,求求您,一定要把他治好。不管花多少钱,我们都会想办法的,只要能救他的命。女人乞求说。

    从医多年,病人家属的心情我能理解。我对女人说:“请放心,我们会尽最大努力的,但情况不容乐观,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女人一听,眼泪唰地就下来了。

    “不!医生,求您一定把他治好。他是家里的顶粱柱。”女人哭着,两腿一弯跪在了我面前。

    给医生下跪的家属我见得多了。女人这一跪。跪出了我的反感。我冷冷地说:“请不要这样。我说了我们会尽最大努力的,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

    “不,您不答应,我就不起来。”女人的泪不停地流。

    克制着内心的不快,我用平和的语气说:“好吧,我答应你,我们一定尽全力救治──你快起来。”

    女人抹了把泪,站起来。这个乡下女人三十出头的样子,脸颊丰满润泽,衣着齐整,家境应该不错。

历经三昼夜的抢救,男人终于挺了过来。

    看到男人睁开眼,女人紧锁的眉头一下舒展开来,连声说:“李医生,谢谢您!您不仅救了他,更救了我们全家。”第二天,她提来一篮鸡蛋,坚持要我收下。“李医生,这是自家喂的鸡下的蛋,一点心意,您不要嫌弃。”

    男人第二次病危是在半年后,一入院就进了重症监护室。女人晚上才急匆匆赶来,一见我就问:“李医生,您看有多大的把握?”

    跟半年前比,女人明显憔悴了,脸瘦了一圈,面色灰暗,神情疲惫,穿一件蓝灰色的工作服,显然是直接从工厂赶来的。

    我想说,有上次的抢救经验,这次应该没什么问题。可想到前不久另一个科室发生的医疗纠纷。我改口说:“大概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吧。”

    女人“哦”了一声,张了张嘴,似乎要说什么,又没有说。她把目光移向别处,喃喃道:“那还得花多少钱呀──孩子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了。”

    我说:“作为家属,首先要树立信心。精神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家人的鼓励和关心,是病人最大的精神支柱。有了精神支柱,病人才能战胜疾病。”

    女人摇摇头:“我不懂支柱不支柱,我只知道,首先我得活下去,我还有孩子呢。”

    “但愿他能快点好起来,我真的快撑不住了。”女人说着,眼眶红了。

     这次,男人两天就脱离了危险。对男人病情的好转,女人没有表现出半点喜悦,也没有对我们医护人员说一句感激的话。

     随后的几天,女人常望着窗外发呆,不时发出一声沉沉的叹息。

     夏季刚过去,男人的病再次复发,病情比前两次更凶险。

     第二天上午,女人才赶到医院。

     见到我,女人问“李医生,请您跟我说实话,这病好不了,是吗?”

    “这──”我不想女人失去信心,但为了避免医疗纠纷,还是以实相告:“这种病治愈的希望几乎为零,只能延缓病情的发展。”

    “那何时才是个头哇?”女人小声说,好似在自言自语。

    “人家只准了我七天的假。”女人答非所问,看不出任何表情。女人似一根经年的晾衣杆,整个人都干枯了,连眼神也是干枯的,蓝灰色的工作服空荡荡的。 这时一位护士进来说:“李医生,39床已欠费5000多块,财务科催了好几次了。”

     “什么治病救人?什么创造奇迹?我看你们就是为了多赚钱,我一个月累死累活还拿不了3000块,全给你们都不够,你们都是强盗,吸血鬼!”女人突然情绪失控,大声叫嚷起来,引来不少病人和家属围观,小声议论。

     “别激动。”我忙给女人倒了一杯水,“来,喝口水,冷静一下。”

     女人双手捂脸呜呜地哭了。哭了一会儿,女人擦去泪水,小声对我说:“李医生,对不起,我能去看看他吗?”

     看看钟,快到十二点,我点头道:“好吧,请跟我来。”

     重症监护室里,男人躺在病床上,一动不动,身上插着各种管子和仪器女人快步走到男人身边,蹲下,握住男人的手,轻轻的哭道:“对不起,我没有能力救你,我只能……”

     看一眼男人的心电图,只微弱地有一点起伏。我转身叮嘱护士:“这两天是高危期,千万不能大意。一旦有情况,马上通知我。”

     待我再回头,男人的心电图已成一条直线。我一惊,目光转向男人,男人的呼吸机歪在一边。

     女人慌乱地避开我的目光,将头伏在男人的胸口哭了,越哭越伤心。

     我掏出手机,按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关寥寥几句话,爱丈夫,希望竭尽全力治疗丈夫的女人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同时,她的下跪、流泪、把丈夫看成家里的顶梁柱也表现了她的脆弱。

B.小说中我提到的“另一科室的医疗纠纷”“为避免医疗纠纷”和女人情绪失控后大骂“强盗,吸血鬼”,暗示了小说的深刻的社会背景,巧妙地反映了整治医闹的现实问题。

C.小说结尾写“我掏出了手机,按下……”后就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空白,读者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填充。这样写显得耐人寻味,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D.小说的题目“活着”是指与死亡相对的活着,也指不同境遇的人的艰难的生存,这引发了人们如何活着的思考,传达了作者对精准扶贫的关注。

(2)小说中三处划线句子在内容、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时有旱蝗、日食、地震之变,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阙失也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直史馆,兼修起居注,襄益任职论事,无所回挠。吕夷简平章国事,宰相以下就其第议政事,襄奏请废止之。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复修起居注。唐介击宰相,解盛怒,襄趋进曰:“介诚狂愚,然出于进忠,必望全贷。”既贬春州,又上疏以为此必死之谪,得改英州。进知制诰,三御史以论梁适解职,襄不草制。后每除授非当职,辄封还之。帝遇之益厚,赐其母冠帔以示宠,又亲书“君谟”两字,遣使持诏予之。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襄精吏事,谈笑剖决,破奸发隐,吏不敢欺。

     治平三年,丁母忧。明年卒,年五十六。赠吏部侍郎。

     襄工于书,为当时第一,仁宗尤爱之,制《元舅陇西王碑文》命书之。于朋友尚信义,闻其丧,则不御酒肉,为位而哭。尝饮会灵东园,坐客误射矢伤人,遽指襄。他日帝问之,再拜愧谢,终不自辨。

(节选自《宋史•蔡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阙失也/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

B.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阙失也/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

C.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阙失也/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

D.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阙失也/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号是对已死皇帝的敬称,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称号,如“仁宗”。

B.“擢”表示官职提拔、提升,同样表示升职的词语还有右迁、升、拔、陟、徙等。

C.“制诰”指皇帝的诏令。“知制诰”本意指掌管为皇帝起草诏令事务,后用作官名。

D.古代官员在“丁忧”其间不得为官。若有特殊原因,国家也可丁忧者为官,称为“夺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宾 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襄心怀正义。范仲淹、余靖、九洙、欧阳修遭贬,他作诗讥讽高若讷;余靖、欧阳修、王素重获重用,他又作诗称贺。

B.蔡襄不畏权贵。吕夷简执政期间,宰相以下的官员到他的府中商议政事,蔡襄得知后,上奏请求废止此事。

C.蔡襄敢于直言。唐介因攻击宰相而触怒皇帝,蔡襄进言为其求情,结果先后被贬至春州、英州。

D.蔡襄精明强干。在任开封知府期间,蔡襄轻松处理各种事务,侦破奸恶揭发隐秘,下属官吏心怀敬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襄趋进曰:“介诚狂愚,然出于进忠,必望全贷。”

于朋友尚信义,闻其丧,则不御酒肉,为位而哭。

五、古代诗歌阅读(11分)

5.(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下列各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

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鸂鶒:xīchì水鸟名。

(1)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符的两项是   

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蚕娘洗茧前溪绿”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劳动的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C.尾联写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是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并侧面烘托出“我”流连忘返的心情。

D.本诗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2)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六、名句默写

6.(5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人需要历经艰苦磨炼,才能提高自己的句子是:      

(2)韩愈在《师说》中说明自己因为赞许李蟠:   ,就写下了这篇文章赠给了他。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七、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央视科教频道已经举办了两季诗词大会,大会现场还有备受人们喜爱的蒙曼、康震等老师坐而论道,助解中华古典诗词文化。

随着社交工具不断普及,信息传播速度不是一传十十传百,而是“病毒式”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一旦有人添油加醋,则可能出现消息失真或变形,加重大众疑虑。

上海决定从今年9月起在小学阶段全面推行“等第制”评价,淡化具体分数。无独有偶,北京一些小学也开始实行低年级“乐考”。这一改革,无疑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捐款的初心是献爱心,如果是校外人士和校友借校庆的特殊时机捐款,帮助学校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当然值得倡导。而在校生本应该享受校庆的“光辉”,却被倡导出钱捐助校庆,无疑显得荒腔走板

人世沉浮如电光石火,盛衰起伏,变幻难测。如果你有天才,勤奋则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没有天才,勤奋将使你赢得一切。命运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劳作不息的人的手中。

《圆梦巨人》这部奇幻冒险电影不温不火,失去了锐度和跌宕,斯皮尔伯格越是用纯熟圆润的技术、高超的描写细节,越是令有更多期待的观众失望。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8.(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何不愿租房呢?除了根深蒂固的“有恒产者有恒心”的传统观念,除了买房目前可以保值增值的“经济功能”外,租房市场的混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B.在新媒体时代,“去中心化”成了信息发布和传播范式的显著特征,人们不再被动地接受信息,而开始主动地交换信息、核验信息、发布信息。

C.斯坦福大学儿科系副主任表示,脉冲发展不仅深受环境影响并返过来改造基因,也更基于个体基因表达。因此,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重要作用。

D.4月20日晚,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它由于只运货不运人,所以人们称它为“快递小哥”。

9.(3分)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新媒体时代的抗灾救灾,关注灾情,关注舆情。近几年的一些灾难应对中,我们看到一些地方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充分、不主动,在舆论场引发“次生灾害”。如今的舆论格局和传播生态与过去截然不同,有的干部处理灾害事件时沿用过去的套路,不能及时发布准确、全面、真实的信息,在信息发布中玩瞒和骗的把戏,已经越来越行不通。


A

不仅

还要

常常

/

那么

B

除了

还要

多次

/

甚至

C

一定

多次

/

因为

所以

D

不仅

更要

因为

因为

甚至

A.AB.BC.CD.D

10.(5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有些尖锐的事,拖一拖就不是事了。当你不刻薄的时候,也就渐渐看不到对方的刻薄。针尖对麦芒,不必立刻去分出输赢。立刻之间,   ,只有两败。但退一步,麦芒会转了方向,   ,拖一拖,未必会另见江山,却能翻转心底的乾坤。退一步,未必就懦弱和无能。有时候,退两步,退好多步,也未见的会损失多少。   ,则容易把自己搞到四面楚歌。而且,看起来好像跟谁都合不来。刚烈勇猛,宁折不弯,可以是一种人生态度,但绝不能成为人生的全部。

11.(6分)下列图表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请仔细阅读图表,得出两条结论。(每条不超过30个字)

 

(1)   

(2)   

七、写作(60分)

12.(6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则大学生发布的微博引发热议,该大学生因姥姥癌症晚期请假回家看望,老师回复:姥姥任何情况下都会支持你学习的,你请假理由不充分,回去算旷课;你在学校全力以赴地学习有利于姥姥的健康。你能将生死置之度外地投入学习吗?

此贴一出,引来众多网友对老师的炮轰。学校及时对此事做了调查说明:学校要求教师从严执教,该教师平时教学态度认真。目前已批准该学生请假回家探视,并表示不会给他任何处分。

除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请根据材料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定文体(除诗歌处);自拟标题;不要套做,不得抄袭。


2017年河北省保定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

1.【解答】(1)B “北宋中期”错误,原文第五段:在北宋中期以后,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也得到快速的发展.

(2)C“其词作内容转而贴近现实生活”错误,原文第六段为“其词作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

(3)D “为生活所迫”无中生有,原文无据.

二、现代文阅读

2.

(1)D

(2)他对弟子既关心爱护,又严格要求.(1分)

他亲自给本科生上大课,课讲得生动活泼,明白晓畅,又逻辑谨严,一丝不苟.传授的不仅有渊博的知识,更有切实的方法和睿智的思考.(2分)

培养研究生,他有一套完整、周密的计划,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1分)

培养博士生,他仔细阅读港台地区的博士论文,决心要培养出水平更高的博士来.(1分)

(3)天资聪颖,诗书传家.他一家数代皆有诗人,耳濡目染,很小便能吟咏诗歌.自幼接受了严格的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勤奋学习,得遇名师.大学期间,他积累了深厚的学养,学到了大师们的许多治学方法.

信念坚定,执着追求.文革中,程先生受到了残酷的迫害,但他白天劳动、挨斗,晚上读书,并常常在心里进行思考.这实际上就是“打腹稿”式的“发愤著书”.

热情专注,只争朝夕.文革后,他决心要把被耽误的光阴夺回来,几乎是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到学术上去了,一有机会就读书,撰稿.

三、现代文阅读

3.

(1)C.

(2)(5分)内容上:写出了女人外形、眼神、心理的变化:(1分)外形由丰满到憔悴再到干枯;衣着由齐整到只穿工作服;眼神由渴盼到干枯.(1分)表现了女人丈夫患病治病,家庭经济状况急转直下、生活困顿,负担沉重.精神备受打击而内心绝望.(1分)结构上:层层铺垫,为下文女人放弃丈夫的治疗做铺垫.(1分)推动情节发展,把情节推向高潮.(1分)

(3)((6分),一点(2分),答出3点(6分).意思对即可.)

“我”是故事的亲历者.以“我”作为叙述视角,增强真实感.

“我”是故事的讲述者.“我”作为叙述主体贯穿全篇,情节通过“我”的言行、见闻和感受得以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我”是故事的旁观者.通过“我”的观察来描写女人的形象变化及心理变化,展现人物形象.

“我”是故事的审视者.通过“我”寄托了作者对因病返贫这类社会现象的关注,引导人们思考这一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我”也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作为医生,“我”正直,负责,对女人既有同情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淡漠和自私,对女人的悲惨结局无能为力.

四、文言文阅读

4.【解答】(1)D  译文:蔡襄认为:“灾害的到来,都是由于人事.几年以来,上天的告诫接连来到.推究之所以导致天诫的原因,是由于君臣上下都有过失.希望陛下能认真应付它.”奏疏出来,听说的人都感到紧张.

(2)B  徙为一般的调职.

(3)C  “重获重用”错,原文第一段“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王素是不是“重获重用”,文中无此信息.

(4)趋,急速;诚,确实,实在;贷,宽恕;译文:蔡襄急速进言说:“唐介实在狂妄愚蠢,但念他出于进忠,希望(皇上)保全宽恕(他).”

于,对;尚,崇尚;御,享用,御酒肉,可翻译为“喝酒吃肉”;为,设置;译文:他对朋友崇尚信义,听说朋友去世,就不喝酒吃肉,设置灵位哭泣.

参考译文: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考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因言事去职,余靖争论救助,尹洙请求与范仲淹一起贬退,欧阳修上书责斥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个人都被谴斥.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讽刺高若讷,京城人士争相传送抄写,卖书的人买了这首诗,也获取了厚利.契丹使者刚好到宋朝,买了此诗返归,张贴在幽州旅馆.庆历三年(1043),仁宗更换宰相,亲自提拔余靖、欧阳修及王素任谏官,蔡襄又写诗祝贺,三个人一同推荐蔡襄,仁宗即任命蔡襄知谏院.当时有旱灾、蝗灾、日食、地震的灾变,蔡襄认为:“灾害的到来,都是由于人事.几年以来,上天的告诫接连来到.推究之所以导致天诫的原因,是由于君臣上下都有过失.希望陛下能认真应付它.”奏疏出来,听说的人都感到紧张.被提升任直史馆,兼修起居注,蔡襄更加履行职责议论朝事,无所回避.吕夷简为平章国事,宰相以下的官员到他的住处讨论政事,蔡襄奏请废除.因母亲年老,蔡襄请求任福州知州,改任福建路转运使,开拓古五塘灌溉民田,奏请减省五代时丁口税的一半.恢复修起居注官职.唐介攻击宰相,皇上大怒,蔡襄急速进言说:“唐介实在是狂妄愚蠢,但念他出于进忠,希望保全宽恕.”不久贬唐介于春州,蔡襄又上疏认为这是必死的谪所,又得以改贬英州.进升知制诰,三个御史因论梁适被解除职务,蔡襄不起草诏书.以后每次授官不适宜的,蔡襄往往封还.皇帝对待他更加优厚,赐给他母亲帽子披肩以示宠爱,又亲自书写“君谟”两字,派使者送给他.升任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蔡襄精通吏事,谈笑剖析判决,侦破奸恶揭发隐秘,胥吏不敢欺骗他.入京任为翰林学士、三司使.蔡襄比较天下的盈虚出入,量力以制用.剔除腐败,簿书法度大小都可以效法.

  治平三年(1066),其母亲去世.第二年蔡襄去世,终年五十六岁.赠吏部侍郎.

  蔡襄工于书法,为当时第一,仁宗尤其喜爱他,制《元舅陇西王碑》文命蔡襄书写.他对朋友崇尚信义,听说朋友去世,就不吃酒肉,设置灵位哭泣.曾经在会灵东园饮酒,客人射箭误伤他人,就指陈是蔡襄射的.后来皇帝问此事,蔡襄再拜愧谢,最终没有自我争辩.

五、古代诗歌阅读(11分)

5.【解答】(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B项“写出了农家劳动的艰辛”与诗意不符,这里面写出的是他们农作的无限快乐;C项没有“心理”描写.故选BC.

(2)第一问:前三句写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桑树和柘树到处都是,显得翠色葱茏,(2分)描绘了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的景象.(1分)

第二问: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做了铺垫;托了作者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每点1分)

 

六、名句默写

6.【解答】(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重点字:曾)

(2)余嘉其能行古道(重点字:嘉)

(3)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重点字:覆)

七、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解答】解析:

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此处误用为坐着谈论诗词的意思,望文生义。

添油加醋: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大,或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而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此处使用正确。

无独有偶:意为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借以表示两事或两个人十分相似(含贬义)。此处用来形容素质教育改革,褒贬误用。

荒腔走板:是一个源自戏曲的成语,原意是指演员唱曲音调不准、不和板眼,现多用来比喻说话离题或举动超出适当尺度。此处使用正确。

电光石火:“电光“常用作比喻世间事物生灭变幻,无常迅速,禅宗好用“电光石火“比喻机锋敏捷,忽然触发,有所悟入。现多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此处使用正确。

不温不火:常常用来形容人的性情温和或形容销售行情不火爆。此处指电影表演不沉闷也不急促,用错对象。

故选:C。

8.【解答】A.表述正确;

B.语序不当,“交换信息、核验信息、发布信息”语序不当,应改为“发布信息、交换信息、核验信息”;

C.语序不当,“不仅”“也更”表示递进,应该改为“脉冲发展不仅基于个体基因表达,也更深受环境影响并返过来改造基因”;

D.语序不当,“它”位置不当,两个句子的主语不一致,应该位于关联词的后面,将“它”放至“由于”后面。

故选:A。

9.【解答】从区分比较明显的地方进行分析。处应该填副词,表明“我们看到…”的频繁,所以排除D.“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充分、不主动”是“在舆论场引发‘次生灾害’”的原因,所以必须加上“因”,排除A、C;

故选:B。

10.

没有双赢.

针尖会敛了锋芒.   

但一味针锋相对(但一步也不肯退).

11.

(1)我国国民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接触率连续八年上升.(3分)

(2)手机阅读接触率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渐拉开距离.(3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