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六校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浙江、江苏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20年浙江省舟山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2020年浙江卷高校招生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20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九校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7学年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浙江卷)

2020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19学年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超级全能生”2020高考浙江省3月联考(C)  语 文

2017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浙江省五市高二(下)段考语文试卷(3月份)

浙江省温州市2019年2月高三二模作文例文
2020年浙江省湖州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

浙江省宁波“十校”2020届高三3月联考 语文试题

2020年浙江省名校联盟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2020年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

2019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2017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9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十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

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十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

浙江省浙北五校2020届高三3月联考  语文试卷

2020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实验高中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

2019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六校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梅花鹿群走过,就像一座漂移的花园,而鹿群的远方,虎已步出月光下的营地,树影婆姿(suō),冈峦低沉,它站住,凝星宿……那晚风中开放的天上花园   

B.曼妙的文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烧和直感病变的皮肤布满令人生厌的疱(pào)疹,颓败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脚后跟

C.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zì)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fěi)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D.草地上黑白花斑的妈牛,酝酿(niàng)哺育我们的乳汁,振动短小透明的翅,毒蜂身佩戴醒目的条纹和足以将我们致死的整(shi)针。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著名的长腰,为了标明速的长度。它省略四肢,只生出用以装饰的头与尾,这是最简约的设计,几乎躯体的每一部分都相仿,无论静止和游动,斑纹都加重了观察者的视觉混乱。【甲】密布全身的精片组成班的图案,蛇,夸耀着用心险恶的美。

【乙】蛇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充当言言家,同时,它也是个生活中的几何爱好者盘黑时它呈螺旋上升的圆,沙漠中它作“S”形移动,草从里它像一条线那样笔直地滑入深处。眼睛只能感受明暗,除了很近的物体,蛇不能辨别线条和轮廓,蛇从本质上认识到无所不在的斑一﹣好像表面涂层已经落的破旧屋舍。【丙】印度人把蛇训练为天才的舞蹈家,其实起与音乐无关,徐徐扭动腰只因蛇述感于笛子的运动由于没有听觉,蛇把世界理解为“绝对的寂静。”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明

B.简约

C.和

D.夸耀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处,标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人类信息以指数级别爆炸式增长时,我们需要能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协助,帮助我们让生活更加便捷轻松       

B.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人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

C.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D.为迎接世博会,市容园林系统集中力量营造整洁有序、大气靓丽、优质宜居的城市形象。

 

4.阅读下面这首题为《付出》的哲理小诗,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诗句。

不要说你得到的太少太少,  

多的还会化成少,少的还会化成多。

不要说你今天有的明天还会有,不要说你今天没有的明天还会没有。

星星升起来了还会落下去,月亮落下去了明天又会爬上山坡。

挖出石头凿成磨,削开竹篾织成箩。

种瓜的得瓜,  

   ,该有什么,还会有什么。

5.将下面一段话改写成一个单句,使其准确而又简明地表述出原意。不超过30个字(含标点)。

       荔枝壳上的裂片,有的品种小些,有的品种密些,有的品种大些,有的品种疏些;荔枝壳裂片上的峰,有的品种平些,有的品种尖些,情况并不是一样的,这是由于品种不同造成的。

  

二、现代文读

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够说明世界上无数的物种曾经是怎样变化以获得如此完善地,正当地引起了我们赞叹的构造和相互适应,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唯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侯,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我们以后会论述到。但是要把像啄木鸟那样的构造,它的脚、尾、嘴及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下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条件是不合理的。又如槲寄生的情形,它从某几种树木吸取养料,它的种子必须由某几种鸟为它传播,它的花雌雄分开,绝对需要借某几种昆虫的帮助,把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花上,如果说这种寄生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是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果,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1)这段话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   

A.生物的物种和变种一样,是以前别的物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B.一般的自然学者们,常以气候、食物等外界条件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C.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D.从某一狭的意义上来说,生物变异是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果。

2)对于本段末尾两句话传达的主要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   

A.以槲寄生为例,说明一切生物(包括植物)的构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都是十分复杂而又难以解释的。

B.我们想正确解释生物的构造生物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归因于某一方面,槲寄生就是。

C.若只以外部环境、植物习性的影响来解释植物(如槲寄生)的构造和相互关系,必然是不合理的。

D.在研究寄生时,往往同研究其他生物一样,对它的结构以及其他生物的关系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3)概括这段文字介绍的主要观点,并说明作者研究物种起源所凭借的事实基础。

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

冷夏

荧屏闪电的时代刺激着我们的感官。可是我们依然爱恋梦境这个虚拟世界带给我们的美妙遐想。在美丽和感动愈走愈远的时代,我们在梦境里得到永恒的慰藉。

似乎近了,人们的距离:又似乎远了,人们的心灵。

阳光像梦一样,安静地落入我平凡琐碎的生活深处,在这个春天的下午我坐在阳台上,手里捧着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多少年,每次阅读它,我都会闻到那片树的青涩气,那面湖水潮湿而新鲜的水汽,我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地跑步呼吸。

许多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可能重现,惟有音乐和文学,适合等恃、遥望冥想,一直认为梭罗还活着,他活在一个地方,离我的住处遥远,离我的感觉很近的某个地方,对他文字的爱恋,就像我对生命的向往一样,水远不会消失。

阳光穿透玻璃的窗子,使我感觉温暖。梭罗的文字,是干净安静的雪,可以清凉燥渴的灵魂,可以听见来自纯粹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曾有个牧羊人活在世上,他的思想有高山那样崇高,在那里,他的羊群,每小时都给予他营养。”

想到夏洛蒂•朝朗特、奥尔科特和奥斯汀的时代,从古堡到庄园,马车的轱辘慢慢辗转。那些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夏天开满野蔷薇,秋天以山楂和黑莓著名,冬天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完全的寂静和无叶的安宁,可以步履缓慢,从容:可以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写一封并不长的信,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眺望牧场上丝绒似的草坪和栅栏两侧的冬青,晚上坐在炉火旁怀揣着心事,躲避祖母探询的目光,阅读或编织却努力等待着有马车夫忽然的脚步声,急匆匆撩开寒冷的夜色带来了温暖克制的爱情的回音。

我合上《瓦尔登湖》,从阳台尽力向远方眺望,这个春天的午后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宽闭的衡道依然人群如织,车水马龙,很多次我试着站在高处,超越自己有限的目力尽力透过繁华而富有生命的城市,透视那些纷纭热闹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生存的紧迫和焦虑带来一张张匆忙麻木的面孔,不知道在那样面孔的身体里,除了对名利的疯狂追逐,是否还有一点时间对失落的珍贵东西进行偶尔打捞,是否还留有一点空间可以温情地抗拒或冲淡什么世界嘈杂多变,人们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却缺乏深刻的情感交流,人们在虚拟的互联网上寻找知己,为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爱情痛苦沉沦,而不在乎结局如何。人心越来越困顿,情感越来越冷酷,人们是否应该静下心来看看梭罗的《瓦尔登湖》?

夜晚,当一切安静下来,我对自己说:写吧,无论写什么。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为了不失去它,用自己的方式来等待和怀念,喜欢阅读的人,也可以从我的文字中看见一个人心里曾经想过的事,仅此而已。

写下什么获得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无声的语言带来巨大的思维空间,像从瓦尔登湖面吹来新鲜跃动的风,把我从电脑前端正的坐姿里分离出去,在另外的世界里自由飞跑。我看见那个叫做梭罗的人,无论风雨雷电,穿行于郁郁葱葱的大自然中,他十分安静地面对着那片湖水和那片山林,就一个人,十分简单。

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相遇的,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有时想着写着,会写出满眼的泪来。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永远。

1)文章第二节“似乎近了,人们的距离:又似乎远了,人们的心灵”一句中的“近”“远”和的含义与题目“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中的“近“和“远”的含义相同吗?请具体说明。

2)文第六段中作者描写了“夏洛蒂•勃朗特、奥尔科特和奥思汀的时代“怎样的生活情景?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3)结合全文,针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赏析“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这句话。

“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现在的人们心灵与心灵相遇?

4)作者捧读《瓦尔登湖》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地跑步呼吸。请参照原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试举两例谈谈你阅读经典(包括课文中的文学作品)的愉悦感。

三、古代诗文阅读

8.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王羲之字选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娇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井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住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掉、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写,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鹅笼而归,甚以为乐。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节)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道,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强为妄作。后之视今,亦就今之视,悲失!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骨鲠称

骨鲠:耿直

B.然闻信至

信:消息

C.雅好服食养性

雅:平常、向来

D.当举群相赠耳

举:全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非臣倾首所能上按

B.笼鹅而归

摇尾而求食

C.人未之奇

句读之不知

D.逐以女妻之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幼年时不善言谈,但长大后,很善于辩论。

B.王羲之少年时就有美好的声誉,朝廷爱惜他的才能,多次征召他为官,但都被拒绝。

C.王羲之不喜欢在京师做官,他刚刚到达浙江就喜欢上了这里,有了在此终老的想法。

D.会稽山水美丽,名士聚集于此,谢安孙绰、李充等人以文章名扬天下,都在此建屋居住,与王羲之情投意合。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

尝与同志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殇为妄作。

5)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文言文语句(限6处)

《庄子)言:“野马也,尘埃也”乃是两物。古人即谓野马为尘埃,如吴融云“动梁间之野马。”又韩偓云:“里日光飞野马。”皆以尘为野马恐不然也野马乃田野间浮气耳远望如群马又如水波佛书谓如热时野马阳焰即如此物也。

(节选自《梦溪笔》)

9.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山坡羊  冬日写怀(其二)

(元)乔吉

 

    冬寒前后,雪晴时候,谁人相伴梅花瘦?钓鳌舟,缆汀洲,绿蓑不耐风霜透,投至有鱼来上钩。风,吹破头;霜,皴破手。

殿前欢 

(元)薛昂夫

 

    捻冰髭,绕孤山枉了费寻思,自逋仙去后无高士。冷落幽姿,道梅花不要诗。休说推敲字,效杀颦难似。知他是西施笑我,我笑西施?

【注】鳌:大鱼。逋仙:曾隐居于孤山的林逋。

1)这两首元曲分别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形象?

2)请简析两首元曲表达的主旨。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青山隔送行,    ,    。(《长亭送别》)

2)    ,    ,是以见放。(《渔父》)

3)    ,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陈情表》)

4)    ,则芥为之舟;    ,水浅而舟大也。(《通遥游》)

5)楚狂接歌而过孔子,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同样的意思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用“    ,    ”来表达。

6)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阐述了自己创作《史记》的宗旨是:“    ,    ,    。”

四、作文

11.阅读下面小诗,结合你对生活的思考,根据要求作文。

风可以吹走/一张/无助的纸片/却吹不走/一只/会飞的蝴蝶

要求:立意自定;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六校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解答】A.“婆姿”中“姿”应改为“娑”;

B.全正确;

C.“绯红”中“fěi”应读作“fēi”;

D.“整针”中“shi”应读作“áo”,“整”应改为“螯”。

故选:B

2.【解答】(1)连词“和”表并列,而“无论静止游动”中间应该是选择关系,所以关联词语应该改为“还是”,无论……还是,是常见的固定搭配。故选C

2)乙选项中“它也是个生活中的几何爱好者”后面应加冒号,起特殊提示的作用。故选乙。

 

答案:

1C

2B

3.【解答】A.没有语病;

B.搭配不当,“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主谓搭配不当,应删除“看”;

C.成分残缺,“在……上”使句子没有主语,可去掉“在……身上”;

D.搭配不当,“营造”和“形象”搭配不当,应将“形象”改成“氛围”。

故选:A

 

4.【解答】本语段大意是:付出就会有所得,不要太计较得与失。

揣摩处上下诗句的内容和句式,可推知处答案可仿照上句“不要说你得到的太少太少”的句式,并从下句“多”与“少”的互变关系可推断出“不要说你失去的太多太多”的诗句。处内容与前文“种瓜的得瓜”构成并列关系,可推断出“种豆的得豆”之意。处答案应是结论性诗句,又根据此诗《付出》的标题,就可以推断出“只要你付出了”的意思。

故答案为:

不要说你失去的太多太多    种豆的得豆    只要你付出了

5.【解答】句子主干是“这是由于品种不同造成的”,“这”指的是“荔枝壳上的裂片”的大小、疏密,“荔枝壳裂片上的峰”的平尖。“这”用上述内容替代,句子便是:荔枝壳裂片的大小疏密、片峰尖平是由于品种不同造成的。更简洁些可以改成:荔枝壳裂片的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而不同。

 

故答案为:

荔枝壳裂片的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而不同。

二、现代文读

6.【解答】(1C.“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错,根据文中的句子“仅仅归因于外界条件是不合理的”和“如果说这种寄生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是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果,也同样是不合理的”可知,作者是为了说明“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故选C

2A.“又难以解释的”错,在原句中找不到对应点,无中生有;C.“若只以外部环境、植物习性”错,与原文“是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果”不同的是,把原文中的“或”变成了顿号,这一改意思改变。“或”表示选择关系,而顿号表示并列关系用在本句中表示两方面不可分割,那就和原意大相径庭了。D.“对它的结构以及其他生物的关系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错,无中生有。故选B

3)题干中要求找出“观点句”,从位置来说,一般在开头或者末尾,从句子性质来看,一般是观点性或者结论性的句子,一般有“总之”“总而言之”等结论性词语。依此可以在开头找出文中的观点句;: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而“作者研究物种起源所凭借的事实基础”则通过文中的“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1C

2B

3)观点句: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作者主要凭借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基础来研究物种起源。

7

社会(荧屏闪电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外部距离近;“远”指人与人之间心灵距离远。题目中“近”指作者与大师们灵魂相望、情感相通、心灵相遇;“远”指作者与文学大师们时空距离遥远。

2)生活情景(作者心中的理想生活):生活环境静谧舒适,生活节奏悠闲从容,人们内心丰富善感。作用:和《瓦尔登湖》中安静的环境、心境互为映衬,和人们忙于追逐名利和交际应酬却不关注内心情感的现代社会作对比;批判现代社会人们的冷漠、匆忙、焦躁、麻木,表达作者对安静温暖之生活的向往。

3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文字”比作“心灵的古典音乐和柏油路上的清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学对陶冶心灵的重要性,它可以净化灵魂,带给人精神的愉悦。要阅读,和作者进行情感交流,消除生存的紧迫和焦虑,抛弃对名利的追逐,打捞失落的珍贵的东西。

4)示例一:阅读经典作品可以愉悦身心,如我读《神的一滴》时,闻到了“那片树林的青涩气”“潮湿的新鲜的水汽”,看到了“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我感受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

示例二:阅读经典可以丰富情感。比如我读《红楼梦》时,我通过阅读,我可以更深入地走进男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情感世界也得到了丰富。

三、古代诗文阅读

8.【解答】(1B.“然闻信至”中的“信”解释为“消息”,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信”应解释为“信使”。故选B.译文:然后听说信使到了。

2A.前一个“所”,介词,和前面的“为”构成被动句式,翻译为“被”;后一个“所”,助词,和后面的“能”构成所字结构;

B.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不译;

C.前一个“之”,代词,他;后一项“之”,助词,宾语前置句中的提宾标志,不译;

D.前一个“以”,介词,把;后一项“以”,介词,用。

3D.由原文“孙掉、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可知,以文章名扬天下,都在此建屋居住,与王羲之情投意合之人不包括“谢安”。故选D

4曾与志趣相投者在会稽山阴县的兰亭聚会,王羲之亲自写了这篇序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低头观察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尽情地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高兴啊!

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胡编滥造的。

5)皆以尘为野马/恐不然也/野马乃田野间浮气耳/远望如群马/又如水波/佛书谓如热时野马阳焰/即如此物也。

 

参考译文(甲):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他特别擅长书法,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警,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悦、王承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有一次,太尉都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都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都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郡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一群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

 

     (乙)

    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是为了从事修禊祭礼。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高大茂密的竹林。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这一天,晴明爽朗,春风和暖畅快。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尽情的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

……

   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的大事)发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却)不能明白于心。因此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这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参加聚会的人,抄录下他们作的诗赋,即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缘由,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慨于这次集会的诗文。

9.【解答】(1)前一首,从“谁人相伴梅花瘦?”看出梅花枯瘦;后一首,从“冷落幽姿”“知他是西施笑我,我笑西施?”看出被人冷落的梅花幽雅的姿态。

2)注意从全诗出发,抓住关键句,准确概括。前一首从“风,吹破头;霜,皴破手”可知,表达了作者不畏苦难,坚守理想的情怀。后一首从“知他是西施笑我,我笑西施”可知,表达了闲适而洒脱的隐士情怀。

 

答案:

1)前一首,写出了寒冬雪后的梅花枯瘦的形象;后一首,写出了被人冷落的梅花幽雅的姿态。

2)前一首通过塑造冒着严寒,与梅花相伴,并企图钓上大鱼的渔翁形象,表达了作者不畏苦难,坚守理想的情怀。后一首写自己赏梅品梅但不作诗赞美,怕写得不好,反而会笑煞“西施”(旁人),表达了闲适而洒脱的隐士情怀。

10.【解答】故答案为:

1)疏林不做美    淡烟暮霭相遮蔽    (重点字:霭)

2)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重点字:浊)

3)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重点字:茕、孑)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置杯焉则胶    (重点字:坳)

5)东隅已逝    桑榆未晚    (重点字:隅)

6)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