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江苏省高三三模全真模拟语文试题一
江苏省高邮市高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二三月份线上学习测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三语文四月测试
江苏省南通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江苏省高邮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江阴市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0届江苏省南师附中、淮阴中学、姜堰中学、海门中学四校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淮阴中学、姜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0届江苏省高三三模全真模拟语文试题一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中原的青铜文化如火如荼之时,面对铜料欠缺的窘境,务实的越人 ,开创了瓷器生产的新纪元。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各行各业的面貌都 ,古老越地的陶瓷业也是如此。进入东汉,过去的原始瓷 退出历史的舞台,一种面貌全新的青瓷在上虞曹娥江中游地区的窑场随之诞生。
A.因地制宜 焕然一新 黯然
B.因地制宜 蒸蒸日上 悄然
C.另辟蹊径 焕然一新 悄然
D.另辟蹊径 蒸蒸日上 黯然
2.下列是一段散文,依文意选出排列顺序最恰当的选项
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____________光是那么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去理解都不嫌多。
摘编自(侯吉谅《纸上太极》)
①碰到纸上的纤维,顺势微微回转,
②单鞭蓄势,继续向左缓缓推出……
③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含未尽,
④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
⑤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风声,
A.④①②③⑤B.④⑤①③②C.⑤①②③④D.⑤④①②③
3.下列咏史诗所歌咏的历史人物,前后不同的一项是( )
A.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C.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D.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4.阅读下面这段材料,对语意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生命存在的真假无从辨明,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彼此之间,允许自我“留白”;让每个人在相互瞪视之外,也可以孤独地躲进一个任何他者无法侵入的世界。那也是我们可以安全地生活一辈子的理由。假如每个人都要“窥人梦”,企图窥探他人梦境,窥伺他人内心私密,让“八卦”入主生活,不知道谁还能放心地过完这一生。
A.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
B.生命存在的真假,无从辨明也无须辨明。
C.尊重彼此隐私,让个体能有“留白”空间。
D.充分防护自我隐私,不让“八卦”入主生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媐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遽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
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汪琬《尧峰文钞》,有删改)
注:① 媐(xī):嬉戏。② 瘗(yì):埋葬。③ 窭(jù):贫穷。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人濒行 濒:临近
B.遽薄京师 薄:靠近、逼近
C.卒不能办 卒:士兵
D.于是权贵人争咎 咎:责备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常不见听信。
8.申甫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 愤
陆 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①久,忧愤张巡嚼齿②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 ① 苏武餐毡:苏武困于匈奴,数十年吞毡咽雪,忠心不泯。② 张巡嚼齿:唐“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后城破被俘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
9.请赏析本诗颈联的艺术表现手法。
10.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围绕“愤”字抒发情感的。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既见复关,_______。(《诗经·卫风·氓》)
(2)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荀子·劝学》)
(3)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不知东西。(杜牧《阿房宫赋》)
(5)沙鸥翔集,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6)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7)浴乎沂,__________,咏而归。(《论语·先进》)
(8)______________,辣手著文章。(杨继盛名联)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失楼台
王鼎钧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地方是外婆家。那儿有最大的院子,最大的自由,最少的干涉。一看到平面上高耸的影像,就想起外祖母家,想起外祖父的祖父在后院天井中间建造的堡楼,黑色的砖、青色的石板,一层一层堆起来,高出一切屋脊,露出四面锯齿形的避弹墙,像戴了皇冠一般高贵。四面房屋绕着它,它也昼夜看顾着它们。傍晚,金黄色的夕阳照着楼头,使它变得安详、和善,远远看去,好像是伸出头来朝着墙外微笑。夜晚繁星满天,站在楼下抬头向上看它,又觉得它威武坚强,艰难地支撑着别人不能分担的重量。这种景象,常常使我的外祖母有一种感觉,认为外祖父并没有死去,仍然和她同在。
外祖父当家的时候,土匪攻进这个镇,包围了外祖父家,要他投降。他把全家人迁到楼上,带领看家护院的枪手站在楼顶,支撑了四天四夜。土匪的快枪打得堡楼的上半部尽是密密麻麻的弹痕,但是没有一个土匪能走进院子。舅舅就是在那次枪战中出生的。枪战的最后一夜,洪亮的男婴的啼声,由楼下传到楼上,由楼内传到楼外,外祖父和墙外的土匪都听到这个生命的呐喊。
等到我以外甥的身份走进这个没落的家庭,外祖父已去世,家丁已失散,楼上的弹痕已模糊不清。天下太平,这座楼唯一的用处,是养了满楼的鸽子。自从生下舅舅以后,外祖母没再到楼上去过,让那些鸽子在楼上生蛋、孵化,自然繁殖。楼顶不见人影,垛口上经常堆满了这种灰色的鸟,在金黄色的夕阳照射之下,闪闪发光,好像是皇冠上镶满了宝石。
外祖母经常在楼下抚摸这黑色的墙砖,担忧这座古老的建筑还能支持多久。砖已风化,砖与砖之间的缝隙处石灰多半裂开,楼上的梁木被虫蛀坏,夜间隐隐有像是破裂又像摩擦的咀嚼之声。很多人劝我外祖母把这座楼拆掉,以免有一天忽然倒下来,压伤了人。外祖母摇摇头。她舍不得拆,也付不出工钱。每天傍晚,一天的家事忙完了,她搬一把椅子,对着楼抽她的水烟袋。水烟呼噜呼噜地响,楼顶鸽子也咕噜咕噜地叫,好像她老人家跟这座高楼在亲密地交谈,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
喜欢这座高楼的,除了成群的鹁鸽,就是我们这些成群的孩子。我们围着它捉迷藏,在它的阴影里玩弹珠。如果有了冒险的欲望,我们就故意忘记外祖母的警告,爬上楼去,践踏那吱吱作响的楼梯,拨开一层一层的蜘蛛网,去碰自己的运气,说不定可以摸到几个鹁鸽蛋,或者捡到几个空弹壳。我在楼上捡到过铜板、纽扣……整座大楼,好像是一个既神秘又丰富的玩具箱。
有一天,里长来了,他指着我们在砖上造的蜂窝,对外祖母说:“你看,这座楼确实到了它的大限,随时可能倒塌。说不定还会伤人。你为什么还不把它拆掉呢?要是有一天,日本鬼子真的来了,他老远先看见你家的楼,他一定要开炮往你家打。到那时候,你的楼保不住,连邻居也都要遭殃。早一点拆掉,对别人对自己都有好处。”
外祖母的嘴唇动了一动,她什么也没有说。
不久,一架日本侦察机忽然到了楼顶上,那刺耳的声音,好像是对准我们的天井直轰。满楼的鸽子惊起四散,就好像整座楼已经炸开。外祖母把平时不离手的水烟袋丢在地上,把我搂在怀里……
这天晚上,舅舅用很低的声音和外祖母说话。我梦中听来,也是一片咕噜声。外祖母吞吐她的水烟,楼上的鸽子也用力抽送它们的深呼吸,那些声音好像都在参加议论。
一连几夜,我耳边总是这样响着。
“不行!”偶然,我听清楚了两个字。
我在咕噜咕噜声中睡去,又在咕噜咕噜声中醒来。睁开眼睛看,天已经亮了,一大群鸽子在院子里叫个不停。
哎呀!我看到一个永远难忘的景象——云层下面已经没有那巍峨的高楼,楼变成了院子里的一堆碎砖,几百只鹁鸽站在砖块堆成的小丘上咕咕地叫。昨晚没有地震,没有风雨,但是这座高楼塌了。不!它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地蹲下来,坐在地上,半坐半卧,得到彻底的休息。它既没有打碎屋顶上的一片瓦,甚至没有弄脏院子。它只是非常果断而又自爱地改变了自己的姿势,不妨碍任何人。
外祖母在这座大楼的遗骸前面点起一炷香,喃喃地祷告。然后,她对舅舅说:
“我想过了,你年轻,我不留下你牢守家园。男儿志在四方,你既然要到大后方去,也好!”
原来一连几夜,舅舅跟她商量的,就是这件事。
舅舅听了,马上给外祖母磕了一个头。
外祖母任他跪在地上,她居高临下,把责任和教训倾在他身上:
“你记住,在外边处处要争气。有一天你要回来,在这地方重新盖一座楼……”
“你记住,这地上的砖头我不清除,我要把它们留在这里,等你回来……”
舅舅走得很秘密,他就像平时在街上闲逛一样,摇摇摆摆地离开了家。外祖母倚着门框,目送他远去,表面上就像饭后到门口消化胃里的鱼肉一样。但是,等舅舅在转角的地方消失以后,她老人家回到屋子里哭了一天,连一杯水也没有喝。她哭,我也陪着她哭,而且,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清楚地感觉到,远在征途的舅舅一定也在哭。我们哭着,院子里的鹁鸽也发出哭声。
以后,我没有舅舅的消息,外祖母也没有我的消息,我们像蛋糕一样被切开了。但是我们不是蛋糕,我们有意志。我们相信抗战会胜利,就像相信太阳会从地平线上升起来。从那时起,我爱平面上高高拔起的意象,爱登楼远望,看长长的地平线,想自己的楼阁。
(选自《碎琉璃》,有删改)
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失楼台”为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既化用了秦观的“雾失楼台”,又蕴含西方故事中的“失乐园”之意。
B.外祖母之所以在楼坍塌后改变主意,允许舅舅远行,是因为这件事让她意识到了自己的软弱无力,因而在多次交谈后做出让步。
C.“鸽子”体现了外祖母家的堡楼具有安详和善、庇护万物的一面,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是全文的重要物象。
D.文中“我”讲述楼阁时多采用描写、抒情,人物对话多采用简洁、明快的语言,缓慢的描写与明快的节奏相结合,在不损坏文本整体怀旧、典雅风貌的基础上增强了行文张力。
13.对于“堡楼”,文章为什么要以“我”这个孩子的视角进行叙述?
14.请探究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蕴。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是一种怎样的教育力量
徐贲
① 眼下,“文化”成为国家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还有深化、推动、繁荣文化的目标,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有人说,现在的中国人讲实惠,重功利,不买书(烹调、股票除外),不看戏剧(电视剧除外),不听音乐会(流行歌除外),不欣赏舞蹈(广场舞除外)。一句话,对文化不感兴趣。我不太同意这种看法。前面提到的那些“除外”也都是文化,中国不是没有文化,只是看得见的似乎都是“大众文化”。
② 大众文化的特点是实用:娱乐、消遣、调剂劳累,或者用时兴的话来说是“振奋精神”(抽烟、喝酒也可以振奋精神,也是一种“文化”)。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深化、推动、繁荣的目标,对于大众文化应该说是已经达到了。
③ 真正需要深化、推动的,是文化对国民的心灵教育。这并不是什么新点子,而是人类自古以来为什么看重文化的原因。两千多年前,希腊人的教育目标就已经是培养“有文化”的人,也就是完整的人了。希腊文化推崇自由教育(全面的人文教育)。希腊化时代,希腊教育传到罗马,罗马人注重的是实用教育,虽然后来学校里也开设文法、修辞、演说的课程,但只是技能,而非希腊人所看重的那种文化。
④ 希腊文化注重人的心灵和公民精神。例如,希腊人的“文法教育”不是今天语文课上教的语法、句法,而是诗、音乐和体育。这三项都是心灵教育,不是单纯的技能或知识——这种教育的目的不是积累可以用来换取金钱的知识,而是帮助形成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和人格品德。
⑤ 希腊人认为,诗人是伟大的老师。希腊历史学家、地理学家、哲学家斯特拉伯(Strabo)说:“古代人相信,诗是一种初级哲学,能从小打动我们,带领我们走进生活,培育我们的品格、感情、行为,并从中得到快乐……这就是为什么希腊用诗来开始年轻人的教育,不只是打动他们,而且是训练他们。”
⑥ 希腊人相信,音乐对人的道德、心灵,甚至肉体都能产生好的教化影响,因此特别需要在教育中加以重视。与此同时,体操教育也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健康的身体才会接受头脑的支配和指挥。苏格拉底说:“似乎确实很难找到比我们早已发现的那种教育更加好的了。这种教育便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复杂的音乐产生放纵,复杂的食品产生疾病。至于朴质的音乐文艺教育则会产生内心方面的节制,朴质的体育锻炼就产生身体的健康。”音乐和体操教育都是为了培养人的高尚心灵。
⑦ 文化的教育还是培养公民精神和品格所不可缺少的。因此,音乐和体操教育应该同时相互协调地进行,使学习者兼有好的品质,以避免因单一而走向极端。“孩子们如果从一开始做游戏起就能借助于音乐养成遵守法律的精神,而这种守法精神又反过来反对不法的娱乐,那么这种守法精神就会处处支配着孩子们的行为,令他们健康成长。国家一旦发生任何变革,他们就会起来恢复固有的秩序。”体操也是一样,身体健康的公民才能“在心灵上意气风发”,成为国家的“护卫者”。
⑧ 今天人们对文化的态度似乎呈现出一种平和与静观其变的态度,至少没有热情迸发的迹象。冷静地思考一下为什么发展文化,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上比较成熟的表现。
(选自《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有删改)
15.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章开头部分表明中国人不是没有文化,而是缺少能让大众真正娱乐消遣、调剂劳累的文化。
B.作者认为,希腊人的“文法教育”不如今天语文课能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
C.人类自古以来就看重文化,两千多年前的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教育就是最好的证明。
D.文化教育可以使孩子养成守法精神,这种守法精神还会处处支配着孩子的行为。
16.第③段中的“那种文化”该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17.综观全文,作者认为文化的教育力量体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初期,对于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用户而言,新兴媒介的作用有:一是为找不到发表渠道的人提供了发表平台,形成志趣相投的交流圈;二是为喜好通俗小说的读者提供便利、及时、海量、免费的阅读渠道。
二十年来,网络文学已经渗透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证实了“衣食无虞”之后,马斯洛需求层次金字塔结构的准确性。而在网络文学发展迅猛的繁荣背后,亦埋藏着不容忽视的重重隐忧。量多质低,有“高原”缺“高峰”,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和片面追求点击率等倾向,皆是对传统文学的损害。当然,线上线下,精品总是难求,唯愿今后大浪淘沙、去芜存菁,一批优秀的网络文学可以脱颖而出,讲好我们的“中国故事”。
(摘自《网络文学:这世界变化太快,一秒不跟进你就老了》,《新民周刊》,2018年第19期)
材料二
2018年中国网文作者寻找灵感方式
(摘编自《艾瑞咨询:2018年中国网络文学作者洞察报告》)
材料三
由于原创文学网站建立了作家等级制度,高等级作者可以获得明星式的推广待遇,更容易被用户发现和接受。加上网络文学作品具有长期连载的特点,用户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阅读某部作品,并成为作品甚至作者的忠实粉丝。用户具有粉丝的特质,就可以形成具有较强消费意愿和凝聚力的群体。用户粉丝化使得近四成用户愿意为作品内容付费,近六成用户愿意购买网络文学作品的周边产品。由于网络文学用户数量持续增长、年龄结构有较大差异,用户需求不再只局限于网络阅读本身。网络文学作品在漫画、有声读物、电台等领域的延展前景可观,这为网络文学产业链的整体延伸提供了用户基础。网络文学移动端阅读适应了用户对碎片化阅读、随时随地便携阅读的需求,随着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以及移动端阅读软件研发的日益成熟,用户对移动端阅读的黏性大大增强。
(摘编自《泛娱乐背景下网络文学全产业链研究》,《出版广角》,2018年第4期)
材料四
网络文学已经突破传统文学成为现代文学中的流量担当,但是由于缺乏规范与监管,网络文学整体环境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不但影响了传统文学的纯洁性,也对整个文学体系存在消极影响。对此,网络文学发展中应当注重文学性,作为创作者应当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和知识文化内涵。同时,作为网络平台也应当加强对网络文学作品的审核,加强对网络文学作品发表、传播的规范化管理,尤其是对于商业性网络文学作品,要避免大量同质化现象,抵制抄袭、烂俗作品。
网络文学除了带给传统文学挑战外,也有积极影响,尤其是对文学有创作热情和兴趣的人们,能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由的文学创作,作为传统文学也应当紧跟时代形势,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传统文学的传播。同时网络文学突破了传统文学在文字、语法等方面的限制,更加灵活多样的文学表达方式也是传统文学应当积极借鉴的。此外,传统文学也可以从网络文学生活化等多样的视角进行文学创作,这样也有利于传统文学贴近人们生活,获得更多的关注。
(摘编自《浅谈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挑战》,《西江文艺》)
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发展的初期,新兴媒体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了发表和阅读的平台。
B.网络文学的发展证实了人们在衣食无忧后就会转为向往和追求精神生活。
C.因为网络文学缺乏规范和监管,结果造成了网络文学整体环境存在问题。
D.网络文学多样的文学表达方式和生活化视角等会使其最终超越传统文学。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移动端阅读网络文学的好处有移动端的硬件和软件研发日益成熟,适应碎片化阅读,可以不拘时空地便携阅读等方面。
B.目前我国的网络文学发展迅猛,但也存在数量多但质量不高的问题,不过假以时日,一定会有一批优秀的网络作品出现。
C.2018年中国网文作者寻找写作灵感的方式主要有阅读书籍和文字、观看影视剧、增加见闻和旅游、注重交流等。
D.商业性网络文学作品的大量同质化以及网络平台对网络文学作品的审核不严这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网络文学水平的低下。
20.材料三和材料四是从哪些方面论述网络文学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新冠肺炎隔离病房,一位小患者治愈出院,向护士鞠躬致敬,护士忙回礼;上个世纪,某医院院长查房时,小患者对他鞠躬致谢,他也顺势回礼。
看了上面两幅图片,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自拟标题,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本题中,第(1)空,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因地制宜:指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根据越人“开创了瓷器生产的新纪元”可知,当时的主流文化是青铜文化,而越人创造出了不同于主流的另外一种器物生产方式,这是独创性的体现。故应选用“另辟蹊径”。第(2)空,蒸蒸日上:形容一天天地向上发展。侧重点在于发展好和快。焕然一新:改变陈旧的面貌,呈现出崭新的样子。这里形容的是“面貌”,故应选用“焕然一新”。第(3)空,悄然:忧愁的样子;形容寂静无声。黯然:阴暗的样子;情绪低落、心情沮丧的样子。这里的语境是“原始瓷退出历史舞台”,侧重形容原始瓷退出的静默,应选用“悄然”。
故选C。
2.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连贯能力以及文段逻辑顺序安排能力。做题时,我们总是先要初步排序,确定相邻的句子,通过抓住体现句子之间联系的词语(如:复指词语,表示句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标明主次轻重、时间、总括性的词,前后呼应的词语等)将句子按意义分类,将各种表意相近的句子归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组。然后再通过小组间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将各小组组合成一个大组,最终确定句子的正确语序。这其间要注意打乱的句子与原有语段上下句之间的近邻关系,确保话题内容的一致性。当然,我们在做题时根据选项还可以采用排除法,以及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意思,排好之后再通读语段,看看是否自然通顺,如果不连贯再进行微调后,最终确定。
“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序》”明言时间已久,因此接用④“仍然可以”,从而排除CD两项。⑤①与③②之间构成比喻,从③“太极云手般”可知,故③②在后,从而排除AD。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B。
3.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诗歌中典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找到典故来源。平时复习中,对诗歌中出现过的典故一定要有所积累。其次,辨明用典形式。搞清作者与典故的关系,是用来自比,还是对比衬托,紧紧抓住二者的结合点,在此基础上作选择。还应注意,典故的用意往往是因人因诗,根据诗歌表达的意图和情感而异的,在答题过程中切忌死记、照搬典故,而应根据具体的诗句体会。
A项,“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出自李商隐《筹笔驿》:“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所咏人物是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自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咏人物也是诸葛亮。
B项,“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出自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所咏人物是贾谊。“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出自温庭筠《苏武庙》:“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所咏人物是苏武。
C项,“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出自胡曾《咏史诗·垓下》:“拔山力尽霸图隳,倚剑空歌不逝骓。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所咏人物是项羽。“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出自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所咏人物也是项羽。
D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出自白居易《长恨歌》,所咏人物是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出自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所咏人物也是杨贵妃。
故选B。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意提炼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明确要,细心审读题干,明确选择方向,是理解语意,还是提炼主旨。其次,要剖析材料,明确段落特点,划分层次。关键句往往在开头和结尾。再次,逐项排查,抓住材料核心,先易后难,一一排查选项,锁定最能够概括语段内容或主旨的答案。
本题中,材料“重要的是彼此之间,允许自我‘留白’,让每个人在相互瞪视之外,也可以孤独地躲进一个任何他者无法侵入的世界”这句,是材料的主要信息。“假如……不知道谁还能放心地过完这一生”,是从反面论证尊重隐私,彼此“留白”的重要性。
A项,“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没有概括出材料的主要信息。
B项,“生命存在的真假,无从辨明也无须辨明”只是材料首句的信息,不能代表整段材料的内容。
D项,“充分防护自我隐私,不让‘八卦’入主生活”,只提炼出了“防护隐私”的意思,没有提炼到“尊重彼此隐私”的信息。
故选C。
5.C
6.C
7.(1)申甫进入嵩山,又遇到了自己小时候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他的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2)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一直不被听从信任。
8.①没有朝廷的支持;②善于车战,士兵在仓促之际来不及操练;③没有来得及备战,频被催促迎战;④满桂兵败,军心不稳。
【解析】
【分析】
5.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因为四个选项只有一个不对,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一进行排除。
C项,“卒”,通“猝”,应译作“仓促”。
故选C。
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作答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的题型,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等。做题时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对比对即能发现问题。
C项,“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可见申甫非常感动的原因是“愍帝劳以温旨”,也就是愍帝温和恳切的诏谕,使申甫非常感动,而不是因为被授予官职。
故选C。
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固定短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补,最后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做好翻译题,一要结合语境即语句的上下文理解其意思,二要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做到字字落实。
本题翻译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入”:进入;“复”:又;“乞”:请求;“术”:本领;“师”:像对待师长一样;“数”:屡次;“以”:凭借;“干”:干谒;“常”:一直;“见”:被;“听信”:听从信任。
8.本题考查理解、比较、概括文言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先要阅读题目,弄清需要阅读的不同文段;再分别简要梳理文段的主要内容,从中找出相同、相似的部分加以概括;最后再比较文段中不同的部分,分别归纳整理。
本题中,根据“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从中看出,申甫没有得到公卿的信任,朝廷只给了他虚衔,却没有给他兵卒,士兵都是他自己招募而来不懂兵法的穷人家子弟,没有作战的能力。可见,他没有得到朝廷的支持是原因之一。从“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中可以看出,申甫擅长的是车战,但他招募的士兵在仓促之间根本来不及操练,不具备熟练的作战技能,是失败原因之一。根据“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可见权贵们不懂兵法,又和刘、金的意见不一致,又嫉妒申甫,想要他去先行迎敌;但申甫当时还在操练士兵,没有来得及全面备战,仓促迎敌,也是失败的原因之一。根据“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可知,大将满桂是愍帝倚重的人,但却“败殁于安定门外”,导致“京师震恐”,军心不稳,这也是申甫失败的原因。
【点睛】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申甫是云南人,有侠义之气且能言善辩。当他还是少年时,曾经在路上拴住老鼠嬉戏。有一个道人走过他的身边,教给他做游戏。让他到路边去拾一些砖石瓦块,把这些砖石瓦块分散地垒在地上,并把老鼠放到里边,老鼠反复地横冲直撞也不能逃出来。一会儿,他们又把狸子引诱过来,狸子打算抓住老鼠,也终究没能进去,狸子与老鼠相持了很久。道士就贴近申甫的耳边说:“这就是所说的八阵图,你也想学学这种阵法吗?”申甫当时还小,不明白道士话中的意思,当即回答说:“不愿学。”道士于是就离开了。
明天启初年,申甫正做和尚,往来于河南山东之间,也没有什么成就。申甫进入嵩山,又遇到了自己小时候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他的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道士临行前,送给申甫一卷书,然后就急急忙忙地离开了,也不知他到底去了哪里。申甫打开那卷书看了看,上面记录的全是古代的兵法,并且讲述战车使用的战法非常具体。申甫于是就留在山中,研习兵法一年多,不再学习佛学了。
不久,申甫就把那本书埋在了嵩山下,到颍州云游,寄居在颍州人刘廷传的家里。刘廷传是以前颍州的大侠,门下有食客好几百人,都喜欢谈论战事,但没有一个能赶上申甫的。刘廷传出资打发申甫去京城。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一直不被听从信任。愍帝登基之后,清兵从大安口入侵,很快就逼近了京城,京城九处的城门都在白天关闭。这时庶吉士刘之纶、金声了解到事情紧急,就把申甫推荐给朝廷。愍帝把他召到便殿,温和恳切的诏谕他,申甫感激涕零。在宫殿门口的台阶下叩头谢恩,大声喊道:“我没有什么才能,但愿以死为国效命。”于是皇帝立即授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的身份担任参军,申甫担任京营副总兵。但实际上没有给他一兵一卒,听凭他自己招募。过了三天,招募的士兵稍多了一些,大多都是市井中贫苦人家中的孩子,不懂得使用兵器作战。而申甫传授的兵法,又是应该擅长使用战车的,所以仓猝之间不能把事情做好。正准备选择时日操练士兵,是没有时间对敌作战的。
当时一些有权有势的人都不懂得战事,与刘公、金公的意见多有不同,又妒忌申甫仅凭布衣身份就被破格重用,于是商量着先行派他去迎敌,日夜不停地下达命令,促使申甫让他们迅速投入战斗,而这时会武经略满桂在安定门外战败而亡。满桂,是原来大同的总兵官,是久经沙场的知名老将,因为赶来救援才来到京城,愍帝正想依靠并器重他。战败之后,整个京城震惊恐惧。申甫迫不得已,痛哭失声,连夜带领他的士兵用绳索拴住下到城外,还没到芦沟桥,士兵就逃跑得差不多了。申甫亲自与敌人展开肉搏战,身上中了几十处箭伤,于是被杀死。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纶、金声不懂鉴察人。等到清兵率军退回,朝中内外最终也没有人顾及死去的申甫。距离申甫被杀不几天,刘公又兵分八路出击敌军,赶到遵化,亲自率领部下在娘娘山安营,遇到敌军埋伏,监督士兵与敌人殊死搏斗,过了一天一夜,各路援军没有到达,刘公也战死沙场。
9.① 意象叠加,巧用四个名词安排情景,“细雨”“春芜”“颓垣”“夜月”描绘出上林苑、洛阳宫现在的荒芜景象。② 想象,作者想象国家的大好河山沦落金人之手后断壁颓垣、荒芜不堪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痛惜之情。
10.① 首联、颔联塑造了白发稀疏、报国无门的诗人形象,诗人借典故表明自己对朝廷的忠心如同苏武、张巡二人,但诗人的忠心只有天地知道,抒发因朝廷不重用自己而对朝廷的怨愤;② 颈联作者想象中原大好河山如今到处荒芜不堪,因而产生痛愤之情;③ 尾联直接抒情,写诗人虽到暮年仍壮心不已,但只能独自哀叹的悲愤之情。
【解析】
【分析】
9.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指出手法,其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最后写出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作用,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颈联中首先通过“细雨”“春芜”“颓垣”“夜月”等一系列意象描写,勾勒了一幅林苑、洛阳宫现在的凄凉荒芜景象,为后文抒发诗人悲痛心情做铺垫;其次,“颓垣夜月洛阳宫”的意思是清冷的夜月照见了洛阳宫的断砖破墙。洛阳宫,汉时东都洛阳的宫殿,当时在沦陷区,通过想象,祖国的大片国土沦落金人之手,不觉悲痛惋惜之情油然而生。
10.本题考查围绕情感探究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通过赏析诗句,首先指出在抒发情感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者是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运用该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颔联“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的意思是:遭难的苏武熬住了十数年吞毡咽雪的风霜,忧愤的张巡面对叛贼恨得把牙齿咬碎嚼光。使用了典故,抒发了诗人因朝廷不重用自己而对朝廷的怨愤;颈联“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的意思是:丝丝的春雨飘洒在上林苑的乱草上,清冷的夜月照见了洛阳宫的断砖破墙。通过想象,祖国的大片国土沦落金人之手,不觉悲痛惋惜之情油然而生;尾联“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的意思是:我的壮心并没有同年岁一起衰老消亡,纵然死了我也能做鬼中雄杰英明流芳。属于直抒胸臆,来抒发悲愤之情。
【点睛】
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11. (1)载笑载言 (2)无以至千里 (3)秋月春风等闲度 (4)高低冥迷 (5)锦鳞游泳 (6)五十弦翻塞外声 (7)风乎舞雩 (8)铁肩担道义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载”“至”“度”“冥”“锦鳞”“舞雩”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2.B“是因为这件事让她意识到了自己的软弱无力”错,应该是外祖母认识到不能以家园来牵绊儿子的志向
13.①丰富“楼”的内涵,体现其作为乐园的可爱可亲的一面;② 简洁清楚地串联“楼”的历史与现状,且重点抒写历史,展望未来,丰富了文章内容;③ 以“我”的认知局限加强叙述波折,增添读者阅读兴趣,引人入胜。
14.① 体现外祖母家楼阁对“我”影响之深,展现“我”在时局动荡下成长,收束全文;② 化实为虚,将“楼阁”虚化,体现作者对抗战胜利的信念、对故乡和无忧无虑童年的怀念,深化主旨;③ 与中国“登楼望乡”传统相联系,丰富了文章民族文化的内涵,读来回味无穷。
15.D(A项,曲解文意,“缺少能让大众真正娱乐消遣、调剂劳累的文化”错,原文第一段和第二段中“中国不是没有文化,只是看得见的似乎都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的特点是实用:娱乐、消遣、调剂劳累,或者用时兴的话来说是振奋精神”可知,不是“缺少”,而是“存在”;
B项,混淆概念,“不如今天语文课能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错, 原文第四段中“不是单纯的技能或知识”,“不如”和“不是”不是一个概念;
C项,曲解文意,“罗马人的教育就是最好的证明”错,原文第三段“罗马人注重的是实用教育,虽然后来学校里也开设文法、修辞、演说的课程,但只是技能,而非希腊人所看重的那种文化”可知,罗马人不是希腊人所看重的那种文化。 )
16.“那种文化”是指能对国民产生心灵教育的,帮助人形成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和人格品德的文化。
17.作者认为文化的教育力量体现在:①不应该仅仅是娱乐大众、调剂劳累,更应该具有心灵的教育作用,能帮助人形成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和人格品德。②文化对人的道德、心灵甚至肉体都应能产生教化作用,能培养人的高尚灵魂和公民精神。
18.D
19.D
20.①网络文学网站(平台)方面:原创文学网站建立作家等级制度,使得高等级作者容易被用户发现和接受;网络平台要重视周边产品的开发。②网络文学的用户方面:网络文学作品长期连载的特点,可以让用户成为忠实粉丝,形成消费群体;用户对网络文学移动端阅读黏性增强。③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影响方面: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和展现视角可以为传统文学所借鉴,但自身也需避免同质化、烂俗作品等弊端。
【解析】
【分析】
18.D项,说法过于绝对,从原文材料四最后一段“同时网络文学突破了传统文学在文字、语法等方面的限制,更加灵活多样的文学表达方式也是传统文学应当积极借鉴的。此外,传统文学也可以从网络文学生活化等多样的视角进行文学创作,这样也有利于传统文学贴近人们生活,获得更多的关注”可知原文只是说网络文学相对于传统文学的优势,并不是说网络文学多样的文学表达方式和生活化视角等会使其最终超越传统文学。
故选D。
19.D项,强加因果,从材料四第1段“网络文学已经突破传统文学成为现代文学中的流量担当,但是由于缺乏规范与监管,网络文学整体环境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不但影响了传统文学的纯洁性,也对整个文学体系存在消极影响。对此,网络文学发展中应当注重文学性,作为创作者应当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和知识文化内涵。同时,作为网络平台也应当加强对网络文学作品的审核,加强对网络文学作品发表、传播的规范化管理,尤其是对于商业性网络文学作品,要避免大量同质化现象,抵制抄袭、烂俗作品”可知商业性网络文学作品的大量同质化以及网络平台对网络文学作品的审核不严只是网络文学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