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市首都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分班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18-2019学年北京市101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北京四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2020北京十中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

2019-2020学年北京市中央民大附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北京首师大附中高一(上)10月月考语文

2020北京首师大附中高三(上)开学考试语文

北京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文言文阅读汇编(含解析)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文言文阅读汇编(含解析))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师版

2020年(13区)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论语》《红楼梦》

2020年(13区)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语言基础运用

2020年(13区)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微写作、作文

2020年(14区)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20北京朝阳高三一模语文

2020北京延庆高三一模语文

2020北京东城高三一模语文

2020北京房山高三一模语文

2020北京丰台高三一模语文

2020北京海淀高三一模语文

2020北京门头沟高三一模语文

2020北京密云高三一模语文

2020北京顺义高三一模语文

2020北京石景山高三一模语文

2020北京通州高三一模语文

2020北京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

2020北京平谷高三一模语文


北京市首都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分班考试语文试题

1.根据《劝学》的相关内容,回答下面的练习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__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根据文章,完成下面练习

管仲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时常与鲍叔牙           游:交往

B.天下不管仲之贤           多:嘉许,赞美

C.仆不相师               望:期望,希望

D.既而大叔命西贰于己   鄙:边境,边邑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齐国遵其政,常强诸侯             ②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后世也

B.①俗所欲,因而予之                 ②古人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C.①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为侈         ②邠人偷嗜暴恶者,率货窜名军伍中

D.①知我不羞小节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②臣与将军戮力攻秦

4.下列文言句的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A.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

B.贵轻重,慎权衡。

C.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D.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5.下列对文中词语及课本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上服度则六亲固。”“六亲”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之子。亦泛指亲族、亲戚。

B.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者尊辈一般称字。“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管仲,字仲,名夷吾。

C.孝廉,晋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名,即每年由地方官考察当地人物,向朝廷推荐孝顺父母的人出来做官。

D.华山之阳即华山的南面,韩信被封为淮阴侯,淮阴,当在淮水的南面。

6.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2)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3)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下列问题

春秋那棵繁茂的树

王剑冰

两千五百年前的一个秋天,子产死了。

一棵大树的叶子开始下落,像一场庄严的降雪。

整个郑国哭成了一团。远远的还有一个人,哭得声泪俱下:“子产,古之遗爱也。”孔子一哭,树叶子就全落了。

子产执政郑国政务那么多年,死的时候,儿子连安葬的费用都拿不出。郑国人自发捐献,男男女女,甚至有的解下身上的首饰。子产的儿子坚决不收,父亲在世时清廉,死后不能为他抹黑。子产病危嘱托儿子,生不占民财,死不占民地。人们踏着厚厚的叶子,把子产葬于高高的陉山,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墓没有使用山上美丽的石头,是人们从洧水边带的卵石砌成。

红红黄黄的叶子纷扬着,旋起的风有些冷。一枚叶子在眼前晃,心内有一种晚来的悲伤。登上高高的陉山,那里的树该是好高好高了吧。找寻了许久才看到一块子产呆的地方。四处正在开山采石。子产睡的地方没有苍松翠柏,甚至没有一棵大树。一轮夕阳,苍然于山。子产寂寞了许多年

郑国所在就是现在的新郑,有水有田的好地方,小麦和大枣都很养人。周围的齐、晋、秦、楚谁不觊觎?诸侯争霸,使郑国兵连祸结。而国内争权夺利,相互倾轧,陷入可怕的困境。多年的停滞和衰败后,子产应运而生,支撑危局。那时候,百姓开发的耕地,总是被人仗着权势掠走,子产先从整顿田制入手。多占者没收,不足者补足,确定各家的土地所有权。而后改革军赋制度,增加税收,充实军饷,增强国力。接着将一系列法令刻铸于钟鼎,开创公布成文法的先例。改革没有一帆风顺的,子产为政,也有人骂,唱着词编排他。子产只当是落了一身秋风,落多了就抖抖身子

子产主张国政宽厚仁慈,恩威并施。既以法治国,又施善于民。子产还重视教育,尊重人才。对于晋、楚强权外交,子产毫不惧让,维护郑国利益和独立的尊严。有这样的一位国理,且执政了二十六年,可见百姓和国家得到了多么大的实惠。

子产就是一棵蓊郁的大树,让人感到了他的阴凉。我想沿着一枚叶子的纹路走到子产的内心去,苍远的岁月,他只活了六十来岁。我觉得他活得很充实,他不需要看谁的脸色,端正了一颗良心,什么都不怕。

子产是受郑国的上卿子皮推荐执掌国政的。子产应该感恩呢,子产感恩的方式就是好好工作,克已奉公。子皮找子产来了,他想让儿子尹何当个邑卿什么的,子产热情地接待了,但很认真地认为,尹何还年轻,缺乏经验,恐怕难以胜任。答应了就等于毁了国家利益,也毁了尹何。看到这里,我有些为子产担心,按现在的话说是不识时务。这时我们该感慨子皮了,子皮听了反而感动了,认为是子产开导了自己,心内忏悔不说,还从这件事看到了子产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就放心地让子产执掌全国政务。这件事好让人一阵思索,那个时代,不仅遇到了子产,也可以说还遇到了子皮。

子产曾在溱洧河边走,那时的水比现在的还大还清。后来的人就在溱洧河边修了祠堂,纪念这位人们爱戴的圣贤。圣贤不是我说的,古人就说“郑国的子产是不出世的圣贤”。

岁月流逝,子产祠建了毁,毁了建,一直持续了多少朝代,溱洧河水总有那祠堂的倒影。子产祠现在也看不到了,真想到祠中上一炷香啊。在溱洧河边,只能咏诵那些诗篇了,一代代写的诗篇何其多。诗人一定记住了子产的话:“苟利社稷,死生以之。”那是影响中国的十三句名言之一,是后世众多名臣的座右铭。王安石改革时就说过类似的话。林则徐则有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以前对子产了解得不够,自然也是宣传得不够,但古人可都知道,且崇敬无比。孔子先前这样评价子产:“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还有人说:“子产之德过于管仲,即使是诸葛亮,也不过是以管仲、乐毅自况,不敢比拟子产。”更有将子产奉为“春秋第一人”者,这可是至高赞誉了。

子产又字子美,这让我想起另一个叫子美的人,他或许也是因为崇尚子产而起的名字吧。仰天看一棵树,就看到了子产那个清癯的形象,他有点像杜甫,一点也不高大魁梧,倒有些善和忧怅。但这样让人感到真切,也感到亲切。

子产没有传下多少文字。子产不需要文字的托举了,他本身就是一篇最好的文章。

(选自《春秋那棵繁茂的树》,有删改)

7.简析前三个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8.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1)一轮夕阳,苍然于山。子产寂寞了许多年。

(2)子产只当是落了一身秋风,落多了就抖抖身子。

9.请结合全文,从人品、德行的角度概括子产“本身就是一篇最好的文章”的原因。

10.王剑冰说自己的这篇散文在“温润”的同时,还需要些“凌厉”。请结合本文从主题、语言、技巧等三个方面任选两个方面,谈一谈你对“温润”和“凌厉”的认识。

 

11.根据语境指出下列句中“爱”的含义。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________《师说》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阿房宫赋》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________《过秦论》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________《六国论》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爱莲说》

12.

(1)风雨不动安如山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________《陈涉世家》

(3)然后得一夕安寝________《六国论》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________《赤壁之战》

(5)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________《赤壁之战》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________《曹刿论战》

(7)既来之,则安之________《论语》

13.

(1)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________《孔雀东南飞》

(2)将军身被坚执锐________________《陈涉世家》

(3)恩被四泽,德被四海________《促织》

(4)秦王复击轲,被八创________《荆轲刺秦王》

14.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_________《鸿门宴》

(2)焉用亡郑以陪邻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

(3)每逢佳节倍思亲_______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5.

(1)盖亦反其本矣________《愚公移山》

(2)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________《〈指南录〉后序》

(3)予本非文人画士________《病梅馆记》

(4)此之谓失其本心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5)抑本其成败之迹________《伶官传序》

1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1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也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19.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21.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饷银是用于军队日常开支或灾荒之年赈济灾民的银两。

B.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C.言者在文中指负责直言规劝皇帝的过失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D.刑部是古代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

24.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拜”等是古代授受官职的术语,常见的还有“徙”“迁”“转”等。“擢”“升”是提升职务,“谪”“左迁”是降低职务。

B.“国学”即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时兼为最高学府;“家塾”,即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C.“朕”是古代皇帝的自称,此外皇帝还可以用“寡人”“孤”自称。“卿”可以是皇帝对臣下的称呼,臣称皇帝可用“陛下”“皇上”等称呼。

D.“谥”是谥号,是朝廷对帝王、贵族、大臣、平民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如诸葛亮谥为“忠武”,岳飞谥为“武穆”。

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的任免、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B.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C.内禅是一种君位传承制度,在世袭制王朝下,君主将君位禅让予其家族里的人。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恭帝。

26.根据自己的积累,完成下面的填空。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_______)鄢陵知县,征授(_________)御史,出(___________)(________)辽东,疏陈(__________)安攘(_______)十册,又请速(__________)首功之赏,改巡(____________)山西。还朝,会(___________)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________)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________)(_________)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_____________),劾(_____________)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____________________)储贰(_________) ,且广结术士(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流。曩(________________)陛下重惩科场冒籍(___________________),承宪妻每扬言(____________)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_________),簧鼓(__________________)朝绅(___________)。不但惠安(____________)遭其虐焰,即中宫(________)与太后(_________)家亦谨(__________)避其锋矣,陛下享国(___________)久长,自由(________)敬德(_____________)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________)不立东宫之效(________)。干扰盛典(__________________),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________)亦为(________)登云危,帝竟(________)留中不下(________________)。久之,疏(________)(________)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___________)皆惮(_________)之。时方考选科道(______________),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________)于威,则摧刚为柔(____________________);壬午以后昵(_________)于情(__________),则化直为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_______________),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_______)刚直擢(_________)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____________),遂嗜乞怜(_________________),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居其半。夫台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天下持(________)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_______)望其抗颜(_____________)直绳(____________),为国家除大奸、巨蠹(_________)哉!与其误用而斥(__________)之,不若慎于始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条(__________)数事以献,出按(___________)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_______________),囊(_________________)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_________________)锺化民赍(______________)帑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登云巡方(__________________)者三,风裁(________________)峻厉(______________)。以久之当擢京卿,累(_________)(__________)不下,遂移疾(___________________)归。寻卒。

27.根据自己的认识,翻译下面这篇文章。

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人也。世居广陵。起自寒贱。始童儿时,从师学,有相工历观诸生,指僧珍谓博士曰:“此有奇声,封侯相也。”年二十余,依宋丹阳尹刘秉,秉诛后,事太祖文皇为门下书佐。身长七尺五寸,容貌甚伟。在同类中少所亵狎,曹辈皆敬之。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但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适于氏,住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僧珍常导从卤簿到其宅,不以为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七里濑

谢灵运[1]

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

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

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

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

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2]。

既秉上皇[3]心,岂屑末代诮。

目睹严子濑[4],想属任公钓[5]。

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注释:(1)谢灵运:南朝诗人,此诗为作者被贬谪,自京都赴任永嘉,途经富春江畔七里濑时所作。(2)要妙:精微玄妙的道理,这里指老庄的哲学。(3)上皇:伏羲氏。“秉上皇心”,意指秉持着上古时代人生活简单、恬淡少欲的想法。(4)严子濑:东汉隐士严光垂钓处。(5)任公钓:《庄子·外物》有寓言说,任公子以五十头键牛为饵,钓于东海,一年后才钓得大鱼。

28.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逝湍”与“奔峭”,形象地写出了江水奔流不息的状态,江岸陡峭的样貌。

B.“据湲”“沃若”一叫啸”等,词语中两个字的韵母发音相近,读来富有音韵美。

C.“遭物”二字承上启下,诗歌由此从叙事写景转入抒情议论,结构圆融自然。

D.作者追慕古代先贤,希望领悟到精微玄妙的道理,以解脱乱世中百姓的疾苦。

29.“石浅水据,日落山照曜”一句,景物描写远近相谐,带给人一种立体、旷远的空间感,下列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A.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孟浩然《断句》)

B.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跳北楼》)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D.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仲殊《南柯子·忆旧》)

30.结合诗句,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31.默写《沁园春·长沙》、《短歌行》、《琵琶行》原文

32.以“不平凡的2020”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1.学不可以已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已”“博”“省”“己”“知”“锲”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2.C

3.B

4.C

5.D

6.(1)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

(2)所以,他在《管子》一书中称述说:“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

(3)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转化为成功。他重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

【解析】

【分析】

2.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平时广博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其次审清题干要求,看是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千万别答非所问;然后逐项检查验证,一定要结合句子来判断,有的还要扩展到原文,若遇到生僻词语,可以借助排除法。

C项,“望:期望,希望”错误,“若望仆不相师”译为“来好像抱怨我没有遵从您的教诲”,结合语境“望”在此处含义为“埋怨,抱怨”。

故选C

3.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熟练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

A项,前一个“于”,介词,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后一个“于”,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

B项,两个“之”都是主谓之间,取独,不译。

C项,前一个“以”,介词,“把”;后一个“以”,介词,“用”。

D项,前一个“而”,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后一个“而”,连词,表修饰关系,可不译。

故选B

4.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倒装句中主要有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干要求,此题要求选出“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项”,那么就要先弄清楚例句的句式,然后再对照选项一一比对。

例句“‘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中,“其是之谓乎”是用“之”提宾的宾语前置句,其谓是乎。句子意思:孝子的孝心没有穷尽,永远影响和感化同类人,大概说的就是这样的事吧!

A项,“子孙世禄于齐”,状语后置,子孙于齐世禄。句子意思: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吃俸禄。

B项,无特殊句式。

C项,“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宾语前置句,然不意自能先入关破秦,句子意思:然而没有料到自己能先攻入函谷关。

D项,“率以货窜名军伍中”,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率以货于军伍中窜名,句子意思:纷纷用贿赂手段在军队中列上自己的名字。

故选C

5.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向朝廷推荐孝顺父母的人出来做官”说法错误,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故选D

6.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赋分点:

(1)“仕”:做官;“见逐”:被辞退;“不肖”:没有才能。

(2)“仓廪”:储藏米谷之所;“知”:懂得;“服度”:遵守礼法。

(3)“为政”:执政;“转”:使……转化;“贵”:重视。

【点睛】

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译文:

管仲,是颍上人。他年轻时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才干。管仲因贫穷,经常沾鲍叔的便宜,鲍叔始终能很好地对待他,不因此而说他的闲话。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当小白被立为齐国国君的时候,公子纠被杀,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齐桓公任用,在齐国主持政事,齐桓公因此也成霸业,多次联合各国诸侯主持盟会,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这都是管仲的谋划。

管仲说:“我当初贫穷时,曾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啊!我曾经替鲍叔办事,结果使他处境更难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利有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却被囚受辱,鲍叔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鲍叔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吃俸禄,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成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赞美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能了解人。

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在《管子》一书中称述说:“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国家下达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

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转化为成功。他重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齐桓公实际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就寻找借口攻打楚国,责备它没有向周王室进贡菁茅。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整顿召公时期的政教。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管仲富贵得可以跟国君相比拟,拥有设置华丽的三归台和国君的宴饮设备,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僭越。管仲逝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常常比其它诸侯国强大。

 

7.①写明子产死去和死去的时间,交代了郑人和孔子对子产的哀悼。②为下文叙写子产的政绩和对子产的怀念做铺垫。③领起下文以树为抒情载体的叙写和议论,使文章在主题的表达上更加形象生动。④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8.1)衬托。以子产墓前夕阳西下时的冷清苍茫来衬托子产被后人淡忘的感慨。(2)比喻。把子产执政改革中有人对他的谩骂和编排比作秋风,把子产写作那棵繁茂的大树,“抖抖身子”写出了子产对谩骂和编排的毫不在意。

9.①爱民重民,为政清廉。②不畏时难,支撑危局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③克己奉公,严于律己,严格约束后人。④知道感恩,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冲突时能以国家利益为重。⑤不计诋毁的豁达胸襟。

10.①主题方面的理解。“温润”主要指本文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因为本文主题更多的是正向赞美和歌颂,表达了对子产的沉痛悼念,对子产执政智慧、清廉品行、爱民措施和爱国情怀的崇敬。“凌厉”主要指本文情感抒发上批判的意味不重,导致启发性、深刻性不强。比如文章在表达对现代人遗忘了子产和子产身上所体现出的美好品德的慨叹、对现代人毁坏自然和传统文化景观的悲痛时,情感没有针砭时弊的强烈释放,并且文章对子产价值的内涵和时代意义也没有进行详细的解说和深刻的阐释。②语言运用上,遣词造句富有匠心,文章叙述处简洁,抒情处典雅,描写处细腻;但是规范有余创新不足,少了一点文字本身的奇崛和张力。③文章象征、比喻的艺术手法运用娴熟,深刻精警;但是缺少了一些实验性的探索,难以给人新颖的阅读体验。

11.喜欢    喜爱    吝惜    爱惜    喜爱    

12.1)安稳,安定(2)怎么,哪里(3)安逸,安稳(4)安抚,抚慰(5)哪里(6)安身、养生(7)使……安定

13.表示被动    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覆盖    遭受    

14.1)背叛,违背(2)增加(3)越发,更加

15.1)根本,基础(2)版本,稿本(3)本来,原来(4)原本的(5)推究本源

16.C项,“‘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说法错误。科举考试由礼部负责,不是吏部。

17.B项“南面”指担任大臣,解说有误。古代等级制度严格,由于君主受臣子朝见时,南面而坐,臣子北面而立,所以南面特指皇帝登基,而不是担任大臣。(解答这一类题目必须调动知识积累,同时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

故本题选B

18.D项,“太子……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错误,太子又称皇储、储君或皇太子,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皇位的继承人,不能指其他儿子。

故选D

【点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19.C项,“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说法错误,应该是嫡长子继承制。

20.C项,“有司”只是“官吏的通称”,各有专司,不能用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故选C

21.D项,“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错,“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类似用法还有告老、乞骸骨、致仕。

故选D

22.A项,“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籍”错,“户部”掌管土地、户籍,而非“礼部”。

故选A

23.A项,“饷银……或灾荒之年赈济灾民的银两”错误,饷银用于军队日常开支的银两。

故选A

24.D项,“谥号,是朝廷对帝王、贵族、大臣、平民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说法错误。谥号是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后世给予或褒或贬或明的称号,始于西周。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可见谥号是不针对平民的。

25.A项,“文武官员的任免”错,武官任免不是由吏部掌管。

故选A

26.出任    授予官职    出京    巡行    陈述    排除祸患,攘,侵略    加速建立    巡行或译为“做巡抚”    适逢    认为    暗中    阻挠    直言上书    弹劾    觊觎    储君    方士、道士    以前    籍名    以外宣称    功臣权贵    以巧言鼓动    朝廷大臣    很可能指后宫嫔妃    皇后    封建时代帝王的母亲    谨慎    统治国家    政治宽松    崇尚美德    认为    结果    盛大的典礼    什么事干不出来    同位次的官员    认为    竟然    搁置    上疏    评论,可译为弹劾    朝中大臣    害怕    明、清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总称,俗称为两衙门    害怕    柔软    拘泥    情面    谄媚
    被攻击倾轧        提拔(破格)    党羽    怜爱    言官
    只,不过    御史与谏官的合称
    主持    怎么    不顾情面    约束,制裁    大蛀虫,比喻大奸大害    斥责、贬退    推举    分条陈述    巡行    通“屎”    用包裹包    宦官    分发    库银    赈济    地方    纪律    严厉    屡次    停止    上书称病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干要求,然后再逐一翻译各个加点字在每句中的意思,此题要求解释所列出的词语的意思,解释时一定要结合语境,切不可望文生义,特别要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点睛】

参考译文: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职鄢陵知县。政绩最好,升为御史。出按辽东,上疏陈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后改为山西巡抚。回到京城,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贵妃家人暗中捣鬼。万历十六年(1588)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天天与宦官往来,商量对策,而且广泛交结山人、术士、道士、和尚之流。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勋贵,以巧言惑动朝廷人士。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算计,即使中宫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们的锋芒。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是惠政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干扰盛典,蓄谋已久,以后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如果不振奋朝纲,以大义决断,否则即使日日不上朝不奏乐,穿白衣,停止刑罚,恐怕皇天也不答应,天变是不可抗拒的。”疏上,贵妃、郑承宪都发了脾气,同仁也以为陈登云危险,但皇上把奏疏留下了。很久以后,他又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当时,正好考选科道,陈登云因而上疏说:“近来御史官,壬午以前害怕淫威,刚正的变温柔了;壬午以后拘于情面,正直的变为谄媚。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但不胜被攻击倾轧,没有安身的地方。二十年来,以正直提升为京官的只有一、二个人。背着皇上,培植党羽,摇尾乞怜,像所谓‘七豺’、‘八狗’,御史占了一半。台谏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使人践踏到这种地步,怎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谨慎地考察人选。”因而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出任河南巡按。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包来给陈登云看,陈登云便送到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钟化民分发库银赈恤百姓。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执政严厉,按规定应当提升为京官,屡次被宫中扣住不下发,于是他称病归家。不久之后就死了。

27.译文:吕僧珍,字元瑜,是东平郡范县人。(祖上)世代居住在广陵郡。出身低微贫寒。自小时候起,拜师学习,有个相面的人看遍了所有的学生,指着僧珍对老师说:“这名学生的声音与众不同,(将来必定)封为王侯将相。”(僧珍)到了二十岁以后,归依了宋郡丹阳府尹刘秉,刘秉被杀后,又侍奉太祖文皇做门下书佐(官名)。(僧珍)身高七尺五寸,容貌(身材)高大挺拔。在年龄相仿的朋友中很少被轻慢玩弄,同事们都很敬重他。吕僧珍担任南兖州刺史时,公平对待属下,不徇私情。堂兄的儿子吕宏起先以贩葱为业,在吕僧珍回故乡做官后,就放弃贩葱,想在州府里求得一官半职。吕僧珍说:“我肩负国家大恩,没有什么可以报效的。你们本来有适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职业,怎么可以胡乱要求得到不该得的职份!还是应当赶快回到葱铺去吧。”吕僧珍家在市北,前面建有督邮的官署,乡人都劝他迁移官署来扩建住宅。吕僧珍恼怒地说:“督邮是官署,怎么可以迁走它来扩建我自己的宅子呢?”他姐姐嫁给于氏,住在市西,小屋面临马路,又混杂在各种店铺中间,吕僧珍经常引带着侍从到他家,并不觉得辱没了身份。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关注得分点:历观,看遍;伟,高大挺拔;亵狎,轻慢玩弄;平心,公平;不私亲戚,不徇私情;荷,肩负、担负;益,扩大;适,女子出嫁;不以为耻,不觉得辱没了身份。

 

28.D项,作者情感态度解读有误,无中生有,并非“以解脱乱世中百姓的疾苦”,而是写在贬谪的路上,诗人目睹七里濑一带的急流落照,荒林哀禽,想到自己身遭贬谪,远离都市,不由睹物伤情,内心愁闷。但一看到远处的严子濑,联想到东汉逸士严光曾隐居富春山,耕田打鱼,终老山林,又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有了精神寄托。借观赏沿江景物以寄托作者落落寡合的"羁心",诗中虽作旷达语,却充满了不合时宜的牢骚。

29.B项,哀景,能体现题干。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橘林柚林掩映在令人感到寒意的炊烟之中;秋色苍茫,梧桐也已经显得衰老。

30.被贬谪后,于羁旅途中的孤独感伤对时光流逝的愁苦无奈。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面对世俗的清高孤愤。

【解析】

《七里濑》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所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一韵到底,凡十六句,每四句为一节。开头四句语言颇艰涩费解。第二节的四句全是景语。第三节从写景转入抒情,却兼有议论。最后一节,作者借古人以明志。诗意借观赏沿江景物以寄托作者落落寡合的"羁心",诗中虽作旷达语,却充满了不合时宜的牢骚。这首诗以景入情,跌荡起伏,正相表里。

(1)羁(jī)羁旅之心,离乡人的愁思。积聚集。

(2)展:申展,这里是尽情的意思。

(3)逝湍(tuān):急流不停的江水。湍,急流。徒旅:游客。孤客、徒旅皆诗人自指。奔峭:崩落断裂的陡峭江岸。

(4)潺湲(chányuán):水流的样子。

(5)日落:日光下射。照曜阳光闪耀的样子。

(6)荒林无人料理和游赏的野林。纷沃若:枝叶繁茂众多的样子。纷,纷纷,众多。沃若,即沃然,美好繁盛的样子。

(7)遭物:看到客观景物,即面对着流水、日光、荒林和哀禽。悼:感伤。迁斥:被贬滴、斥逐。

(8)存期期望,想要。存,想。要妙:精微玄妙的道理,这里指老庄的哲理。

(9)秉掌握,把持。上皇心:上古时代人们淳朴的思想感情。上皇,即羲皇,伏羲氏,历史传说中的上古时帝王。岂屑(xiè):哪顾,不管。末代衰乱之世,这里指诗人所处的社会。诮(qiào):责备,讥诮。

(10)想属(zhǔ):联想。任公任国公子。《庄子·外物篇》中写道:任国的一位公子做了一个大钓钩和大绳子,用五十头牛当作钓饵,到东海去钓鱼。钓了一年才钓得一条极大的鱼。他把这鱼切开做成肉干,从淛河以北到苍梧以东的人都可以吃得很饱。

(11)同调情调相同,志同道合。

译文

在秋晨自己的羁旅之思更加浓重了,自己怀着这种秋晨的羁旅之思来尽情地游赏眺望。

看到急流的江水和崩落的江岸更感伤自己的长期在外飘荡。

只见急流飞逝,日落西山,余辉照耀。

荒林落叶纷纷,哀禽凄凄哀号。

贬谪的游子,怎能不睹物伤悼,幸运的是,我已悟出了长存的微妙要道。

既然抱定上古三皇的淳朴之心听任自然,无为治郡,怎会顾忌末代群小的讥诮。

目睹严子濑的淙淙急流,联想任国公子的东海垂钓。

谁说古今不同,只要都怀着一颗高沽韵心,即使时代辽远,也能共谐异曲同工之妙。

31.默写: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