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静安区高三语文一模作文 范文
2014年静安区高三语文一模作文 范文
试题:
逃离,或许是旧的结束新的开始,或许又是一次无奈的挣扎。那些想从日常生活中逃离的瞬间,无法预知;很多时候,逃离的念头很快被日常生活所淹没……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拒绝逃离(一类中上等)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最后囿于昼夜,厨房与爱。”我们都曾想过逃离,抽身于现在正经历着的生命,去往另一个经纬寻找另一个自己。但是,这世界不过是咫尺见方。逃离,不过是一场终将回到原点的艰难旅程。
尼采曾说:“如果知道自己要走的路,那么他就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自然,逃离的念头也就不会存在。在惯常的思维中,逃离是旧的结束,也是新的开始。但是,当真如此吗?梁朝伟曾在一个周末买了一张飞机票去往异国他乡的广场上喂鸽子。那么浪漫的举动,却也避免不了回到现实,也许对他来说,短暂的逃离是一次灵魂的净化之旅。但是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这份浪漫需要日以继夜的辛劳来买单。因此,很多时候,逃离的念头知识萌芽了一会儿,就很快被日常生活所淹没。或许,我们更多的是被动地忍受这份艰辛,而不是甘之如饴。
当你的心中有座必须要抵达的山峰,那么你必定会避免这种无奈的挣扎。曹雪芹与红楼十年,十年的光阴,他没有停止,更没有逃离。对于内心有方向的人,走到哪里都是追寻。但对于内心没有方向的人,走到哪里都是逃离。每天有无数的人涌入到城市,但在霓虹灯闪耀的尽头,他们惶然无措。他们每天挤最拥挤的地铁,做不喜欢的工作,两点一线的生活耗尽了他们当初逃离偏僻农村的激情。他们已经在谋划逃离“北上广”了,但我们很清楚地知道,这不过又是一场无疾而终的逃离。
尼加拉瓜诗人帕索金曾在一首诗中写道:“为了逃避一双手臂,总是受苦,生活、受和哭泣。”同样地,何其芳也在《梦后》中写道,“我甘愿是个逃亡者,无休止地奔波,在半途倒毙。”拒绝逃离,是比逃离本身还艰难的过程,但不同的是,逃离终将回到原点,而拒绝逃离却能拓宽人生的疆域。(很有价值的观点,可惜缺少事实论证)
我们之所以能活着,不是因为一时兴起的逃离,而是一颗勇敢的心。任他密雨倾泻,我只坐拥王城。《就在你所在的地方生根开花》,正如同书名所写的那样,这世间哪有什么逃离,有点不过是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仍旧坚定前进,不往别处去的精神。
我们拒绝逃离,拒绝对于信念的妥协于放弃。
无论世事的肉汤如何煎煮。(神来之笔)
灵魂的抗争(一类中)
列奥尼达与他的三百名斯巴达勇士在遭受数万波斯军队前后夹击时,他么有“逃离”,他选择相信神谕,相信自己灵魂的呐喊,他战死在温泉关。可见,灵魂的力量可让人放弃逃离地狱的机会,前往被人歌颂的天堂。
然而,就在当下,我们的灵魂变得脆弱了,我们不敢面对人生的阻挠,我们下意识地“逃离”。我想悄悄地提醒:别再匆匆“逃离”的时候抛弃了灵魂。
面对如山似海的作业,我们想要“逃离”;面对国内暂时不完善的教育制度,我们想要“逃离”。然而我们为什么不曾试图留下,“刷光”那些作业,抑或是留在国内,勇敢面对学业的压力?即使我们成功“逃离”了,但我们的灵魂依旧在繁忙的学业中奔波,在华夏的大地扎根,在另一个平行世界与我们的肉体互相关照。
有人说川端的死与王国维有一种雷同。然而非也,川端太明白自己的“美丽日本”的结局,他不愿自己与“驹子”、“雪子”一同沦为工业文明的奴隶,面对如银河般倾泻而下的美丽日本,他听到自己灵魂抗争的呐喊,他选择了以死的方式殉一种逝去的美;而王国维,象牙塔里的一介书生,旧文化的守墓人,在汹涌而来的新文化浪潮面前不堪一击,只是他没有抗争,没有为旧文化作任何辩护,便匆匆坠湖了。(例子虽多不流于表面,一针见血,实属难得)
同样是死,川端不是“逃离”,而是抗争,王国维却是对未知的恐惧与“逃离”。所以,听到了灵魂的呐喊,让灵魂的抗争外化于生命,人生的境界也就非凡了。
不过,“逃离”有时也是有所裨益的。张悦然曾这样评价《安娜 卡列尼娜》:正是安娜的死才让现世里挣扎在道理审判里的女人得到救赎。诚然,安娜对于出轨的“逃离”在某种意义上从一个虚幻的道德平行世界拯救了许多,这或许是“逃离”的某种价值吧。
是生是死,是面对还是逃离,这似乎是一种被捆绑的命题。我无意评判陶渊明“逃离”官场的做法,因为那是他的灵魂所指引的方向;我也无意评判大卫塞林格归隐麦田做一个守望者的做法,因为这是来自灵魂的对于时代的抗争;我更无意评判鲁迅逃避追捕,四处迁居“逃离”的做法,因为这是为了积聚力量,为了正义而战。
因此,无论是否“逃离”,都不要被恐惧与未知所裹挟,站稳了,跟着灵魂走,做出自己应有的“抗争”。
逃离,然后返归(一类下)
生活是一段征途,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中跋涉。有的人厌恶“逃离”,视其为洪水猛兽,宁可默默忍受,哪怕被日常生活的平庸没顶;有的人把“逃离”当作救命绳索,面对艰难,题目每每却步,求助这逃生通道。前者力求活得“标准”,却少了对自身精神的认知寻找;后者只是以逃离为借口,懦夫般在生活面前无力挣扎。
在我眼中,逃离是理智的产物,是对自我精神需求的清醒认知,是在心智混沌时的自我拯救。它既非自甘平庸,也非懦弱逃避,它是为了作一番心灵的梳理和修整,其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进而成为一个更完善的人。
逃离是自我拯救,是心灵的疗伤和小憩。
在看尽朝政之黑暗,世情之混沌后,嵇康逃离,逃向竹林深处的高洁风骨,逃向思想和友情,以求精神独立与思想自由。在物质狂飙的当下,周国平选择逃离,他对“一切太过喧嚣的事物表示怀疑”,转头去独守一份丰富的安静,去寻找他的哲学与思想。在时代的潮流之中在,这样的逃离,这样对自己精神的苛求或许是一种对显示可有可无的抗议,但它宣明了我们自身存在的意义,并且,用这一点精神的力量呼唤社会的觉醒。
时代,逃离的意义不在于逃避,更在于拥有对显示,对生活的影响力,敦促我们的灵魂、我们的社会更理性审视自身。它的来源正在于一种需求,即是人类不满足于现实,可望获得一种更好更上的精神境界的需求。它的存在,是一种审视和反思,正是推动我们更趋于完满的力量。
相反,仅仅把逃离理解为一种纯粹的逃避和叛逆,的确是对它的误解。曾几何时,“零帕一族”的出现引起社会关注,他们厌恶生活中的压力,抛开一切对工作、对家人的责任,去“寻找自己”。的确,他们的口后也是逃离,可少了对自己生命的反思审视,少了对人的责任感,他们的生命就缺少了沉甸甸的分量,他们的“逃离”就显得比较浅薄。
刘瑜曾说,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要随时准备向内心深处的自己伸出手去,完成自我救赎。而逃离,暂时的心灵休憩,正是这样一种自我拯救。
我的观点是入世的,我没有庄子“一生死,齐是非”的旷达,依然希望在“尘世”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也常常选择短暂的逃离,将自己从忙碌和琐碎中解脱一会儿,用冷静审视的目光从高处望向自己的生活、审视反思自己的灵魂。然后,我会选择返归,用一颗明净的心灵再次投入生活的“激流”。因为:
逃离于我,是心灵丰盈的源泉,是返归的另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