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四中高二(上)期中语文
2019北京四中高二(上)期中语文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潜力(qiǎn) 针灸(jiǔ) 关隘(yì) 多难兴邦(nàn)
B.羞赧(nán) 饼铛 (chēng) 热忱(chén) 沐猴而冠(guān)
C.寒噤(jìn) 揩油(kāi) 轻佻(tiāo) 残垣断壁(yuán)
D.弹幕(tán) 提防(dī) 木讷 (nà) 不揣冒昧(chuǎ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更叠 誊写 寒碜 隔靴瘙痒
B.谬误 禁固 嫡系 立杆见影
C.条幅 急燥 枢杻 防微杜渐
D.妨碍 飘零 竹篙 责无旁贷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子女们都很有教养,富有同情心、感恩心,礼数周到,这与父母对他们的耳提面命分不开。
B.学校有很多同学突然迷上了模型制作,始作俑者是一名高二的学生,他做的车模精致极了。
C.在学校的操场上,各班运动员早已厉兵秣马,准备在本届“爱祖国”运动会上夺取团体冠军。
D.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不加强艺术修养,不深入体验生活,作品的创作水平就会每况愈下。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既是历史文献,又是散文著作。
B.《战国策》为西汉刘向编定,记述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谋议辞说和外交活动。
C.《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编写,历来“班马”并称,“史汉”连举。
D.词,即合乐的歌词。又称“长短句”,或称“诗余”。可以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14分。
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一周年
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损害
C.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应当
D.纵一苇之所如 往
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顾而唾 B.武益愈
孟尝君顾谓冯谖曰 单于愈益欲降之
C.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D.孟尝君就国于薛
秦师过周北门 三窟已就
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吾见师之出 B.敢以烦执事
郑之有原圃 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
C.因厚赂单于 D.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因人之力而敝之 吾其还也
8.下列选项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徐公来,孰视之B.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C.举匏樽以相属D.以何市而反
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行李之往来
C.汉亦留之以相当 D.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10.下列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侣鱼虾而友麋鹿
A.空以身膏草野 B.孟尝君怪其疾也
C.子墨衰绖 D.舞幽壑之潜蛟
11.下列语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使吏召诸民当偿者
A.视吾家所寡有者B.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C.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能为文收债于薛者乎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12.下列句子中,对《论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乡土;君子关心的是法度,小人关心的是恩惠。
B.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孔子说,住的地方要有仁德才好。选择没仁德的住处,怎么能是聪明呢?
C.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的是义,小人,明白的是利。”
D.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每件事考虑多次之后才付诸行动。孔子听到了,说:“再多想几次,这就可以了。”
13.根据《论语》中的句子,与子路为人不符合的选项是:(2分)
①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②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A.直率 B.勇猛 C.稳重 D.豪爽
14.下列这些文字分别描绘了《红楼梦》中的一处建筑,对它们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说着,顺着脚一径来至一个院门前,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宝玉信步进入,只见湘帘垂地,悄无人声。走至窗前,觉得一缕幽香从碧纱厨中暗暗透出。宝玉便将脸贴在纱窗上,往里看时,耳内忽听得细细的长叹一声道:“‘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乙)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丙)忽又见前面又露出一所院落来。一径引人绕着碧桃花,穿过一层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一入门,两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颗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贾政道:“这叫作“女儿棠,乃是外国之种。” 宝玉道:“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依我,题‘红香绿玉’四字。”
(丁)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紫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全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A.甲处是惜春住的蓼风轩,乙处是探春住的秋爽斋,丙处是李纨住的稻香村,丁处是宝钗住的蘅芜苑。
B.甲处是黛玉住的潇湘馆,乙处是宝玉住的怡红院,丙处是宝钗住的蘅芜苑,丁处是妙玉住的栊翠庵。
C.甲处是黛玉住的潇湘馆,乙处是探春住的秋爽斋,丙处是宝玉住的怡红院,丁处是宝钗住的蘅芜苑。
D.甲处是妙玉住的栊翠庵,乙处是黛玉住的潇湘馆,甲处是惜春住的蓼风轩,丁处是李纨住的稻香村。
15.春节期间猜灯谜,是古人一种娱乐方式。谜语本是无关紧要的文字游戏,《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作者于其中寓以深意,使每人作的谜语,都切合他们的身份、遭遇,融入人物的鲜明个性,成为塑造人物的手段之一。下列说明与人物不符的一项是(2分)
A.“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荔枝) 。这条谜语只适用于一家之主的“老祖宗”,“站树梢”即“立枝”,也就是“荔枝”、“离枝”的谐音,猴子即猢猕,寓“树倒猢猕散”。
B.“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打一玩物(爆竹)。这条预言了秦可卿的薨然而逝,曾经如雷的气势、慑人的威力都会随之灰飞烟灭,适合秦可卿的身份。
C.“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打一玩物(风筝)。此谜预言离家远嫁是探春的归宿,故由探春作出。
D.“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砚台)。砚台,寓忠君之心“坚定而强硬”,有着矢志不移的顽固,是封建末世的“用物”,正是贾政的自画像。
16.《红楼梦》中可以从说话内容、语气看出人来,在表现人物的个性化方面才华突出。比如在三十三、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各色人物纷纷出场。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你替珠儿早死了,留着珠儿,免你父亲生气,我也不白操这半世的心了。这会子你倘或有个好歹,丢下我,叫我靠那一个!”这是王夫人说的话。
B.“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这是王熙凤说的。
C.“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这是宝钗说的。
D.“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是黛玉说的。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①驰骋( ) ②拙( )劣 ③未雨绸缪( ) ④响遏( )行云
18.看拼音写汉字(4分)
①提纲qiè( )领 ②引háng( )高歌 ③沽名钓 yù ( ) ④民脂民gāo( )
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9.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10分)
(1)砌下落梅如雪乱, 。(李煜《清平乐》)
(2)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3) ,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
(4)羽扇纶巾, 。(苏轼《念奴娇》)
(5)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6)行李之往来, ,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7) ,而不知其所止。(苏轼《前赤壁赋》
(8)桂棹兮兰桨, 。(苏轼《前赤壁赋》
(9)从李煜的《浪淘沙》和苏轼的《蝶恋花》两首词中选择最合适的句子,填在下面横线上。
出国多年,扛过学业的压力,挺过经济的窘迫,他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应付了。但开始找工作的这段日子,他才知道最难忍受的是什么。那些对中国人的恶意与歧视,让他焦虑又愤怒,不甘却无奈。只有夜里睡下后,他的心才能得到片刻安宁, ,仿佛又回到那间教室,回家就能见到父母,闲时与好友一起,誓要吃遍北京城……有时他还会梦见她,那个一直把他当作好朋友,从不明白他心意的姑娘。当年或许难免 ,如今念起她,却只有丝丝甜意。
六、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4题。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榖①?”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②,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奉匜沃盥③,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④。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二十四年春,王正月,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负羁绁⑤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⑥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璧于河。
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二月壬寅,公子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戊申,使杀怀公于高梁。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有删节)
注释:①不榖(gǔ):不善,君王自称的谦辞。②櫜鞬(gāo jiān):装弓箭的器具。③奉:通“捧”。匜(yí):盛水器。沃:浇水。盥:洗手。④《河水》:应为《沔水》,其篇首二句“沔彼流水,朝宗于海”,这里有向秦穆公致敬的意思。《六月》:《诗经·小雅》中的一篇歌颂尹吉甫辅佐周宣王北伐获胜的诗。秦穆公借此表达看好重耳将归国辅佐周天子建功立业,使晋国中兴。⑤羁绁(xiè):牵牲畜的绳索。⑥舅氏:子犯是重耳的舅父。
2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人而校 同“较”,较量。
B.怀嬴与焉 参与
C.秦、晋匹也 相当
D.请由此亡 死亡
2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吾其奔也 B. 处狄十二年而行
其从者肃而宽 忠而能力
C. 齐桓公妻之 D. 以告姜氏
楚子飨之 若以君之灵
2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我依靠君父的天命享有养生的俸禄,得到所属百姓的拥护。
B. 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
随行的人认为这样不行,想离开重耳去别的地方,便在桑树下商量这件事。
C. 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
我听说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迟的,恐怕要靠晋公子来振兴吧?
D. 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君王提出要重耳担当辅佐周天子使命,重耳怎么敢不拜谢。
2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重耳遭受危难跑到蒲城时,面对晋国军队的讨伐,他放弃了抵抗,选择逃跑。
B. 重耳到了齐国之后,耽于安乐的生活,后被姜氏和子犯灌醉,被迫继续流亡。
C. 在楚国,面对楚王何以报答他的提问,重耳承诺将来会退避三舍,先礼后兵。
D. 在参加秦穆公的宴会之前,子犯建议重耳带赵衰前去,因为赵衰更了解穆公。
24.晋公子重耳流亡历经各国,他的性格成长也在其中有所体现。请结合本文,概括重耳的形象特征。(5分)
七、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5—27题。
定风波﹒红梅①
苏轼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②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释:①此词是作者贬谪黄州期间,读北宋诗人石延年《红梅》一诗有感而作。
②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延年。其《红梅》诗有“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的诗句。
2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定风波”是这首词的词牌,熟悉的词牌还有“浣溪沙”“如梦令”“一剪梅”等。
B.“慵开”指梅花,“好睡”用比喻手法写出梅花延误花期而与桃杏同时开放的原因。
C.“自怜冰脸不时宜”写出生就冰清玉洁的梅花唯有乔妆改扮才能合春天之“时宜”。
D.“诗老不知梅格在”表明苏东坡认为石延年咏梅仅看取绿叶青枝是因不了解梅格。
26.本词托物言志,吟咏梅花意在歌颂梅花的品格。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B.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C.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D.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苔》
27.作者批评石延年不知红梅的本质,请结合词的内容分析“梅格”的内涵。(5分)
八、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28—30题。
亲 近
韩少功
我在大学里最崇敬的一个老师不久前去世了,我很想悲痛却悲痛不起来。我曾经最喜欢听他的课,其实那不是听课,而是享受,是沉醉,是入梦,梦在他的妙语连珠和手舞足蹈里,梦在他激情之下无意间喷出的唾沫星子里。他也不是在讲课,他本身就是《红楼梦》,就是杜工部和辛稼轩,是几千年中国文化的大神附体,讲到动心之处完全是目中无人,所向皆空,有一次老泪横流竟用袖口擦鼻涕。
我上他的课不多,但算是他宠爱的学生之一。毕业后十多年以来,常听到同学们说,他多次打听我的情况。他还给我寄过他的新著,在他病重的时候。
我本应该为他的去世流泪,为他的才华和性情,为他的殷切关注。我其实是一个容易流泪的人,有时看一个并不出色的电影,明明知道导演在下一步要煽情了,明明知道煽情之技有些可恶和可笑,还是忍不住被电影煽出泪来,哭得自己又伤心又惭愧,像刚才大冒了一次傻气。我没有想到,我可以为一部通俗电影流泪却居然无法为自己最为崇敬的一位老师流泪,眼窝子干得像枯井,只能在电话里夸张地向某些同学表示震惊、惋惜、痛悼以及怀念,只能折腾一些公文悼词里常见的辞藻。我对自己感到羞耻甚至害怕,一张即将寄出的捐款汇票,在我看来是骗子向死者的行贿。
也是向自己不安的内心行贿。
我不想去参加追悼会,缺席的理由总是很容易找到。我怕我的无情会在追悼会上暴露无遗,怕自己无法及时履行悲痛的责任。是的,眼泪常常成为一种责任,一种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是对一切伟人、恩人、亲人、友人应有的情感回报——无论他们与我们是近处还是远离,是过从密切还是音讯渺茫,是一种具象性的日常存在还是抽象性的理念存在。与其说这是他们所需,不如说是我们自己内心的一种道德要求。
其实,细想一下,这种要求对于人们来说都稍嫌苛刻。崇敬是一种情感,不一定比亲情低级。我们崇敬爱因斯坦一类伟人,但这些人如果没有以一种实象或媒象打动我们,我们是无法为他们流出眼泪的。感激也是一种情感,同样不一定比亲情低级。我们感激众多公正的法官、高明的医生、慷慨的慈善家,但这些恩人如果没有以一种实象或媒象打动我们,我们也是无法为他们流出眼泪的。我们的泪水被生活境遇所分配,并不完全属于我们。相反,如果我们强制自己用泪水证明一切情感,用泪水偿付一切情感,有时就不免装模作样,而这种矫情比无泪的崇敬和感激更糟糕。
矫情是无情中最糟糕的无情。
中文词“亲近”,显示了“亲”与“近”之间的密切关联,显示了亲情对具象示现和感官活动的依存。即便有血缘的联系,当亲人之间也虽“亲”难“近”的时候,当亲人因种种原因而天南地北动若参商的时候,随着时间数年、数十年地消逝,亲情也就逐渐变得微弱而空洞,就“远亲不如近邻”了。此时的亲情,如果没有深刻的童年记忆打底,可能更多地表现为贺卡、礼品、汇票、合影照片、电话问候、法定义务的承担等等,更多地表现为理智和逻辑的认定,而不是一听到病情通报就忍不住的心酸泪涌。
“近”物不一定都值得崇敬和感激,却可能有“亲”情相系。一条狗就是这样,只因为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的“近”,它们的死就可能让我们伤心。一部煽情的通俗电影也是这样,只因为它声象感染的“近”,也可能让我们湿了眼眶。我当过一段时期的代课老师,知道校园里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经验,即坏学生常常比好学生对老师更有感情,一旦毕业离校,坏学生比好学生更常来母校看望老师。可见亲情是一种很特殊的东西,不一定是和睦近处的结果,也可以是冲突近处的结果——“近”才是关键。好学生们成绩太好了,太让老师们省心了,于是没有留校、补课、训斥、谈心、逐出课堂、频繁家访一类事情的发生,更没有与老师骂完了又哭甚至打完了又同桌吃饭的故事。倒是学生中那些捣蛋大王,与老师们“不打不相识”,不打不相近以及不打不相亲,错误不断所以更得到老师们的重视,胡作非为所以更多获取老师们的声音和表情,即便一直心怀怨恨,但也是一份情感的额外收入,是一种记忆中更为深入的镂刻。一旦怨恨被岁月稀释,或者被成年的见识化解,深刻记忆便完全可能转化为一份温柔。
从另一方面说,坏学生不一定是坏人,只是不大安分,不见容于管理秩序,不大适应课堂、作业、行为守则等现代的理性成规。在这个意义上,坏学生常常就是一些更多关注近物的人,一些更亲近具象而疏远文词的人,比如觉得一只活鼠比数学测量题更重要,一条活鱼比语法运用题更重要,一次打架复仇比将来揣着毕业证为国立功更为他娘的大快人心。他们还更喜欢美术、体育、劳动之类“玩”的课而不喜欢各种主课,更喜欢课本里的插图而不是意义解说。如果说他们日后可能对老师有更多的人情味,那不过是他们本来就有更多的感性记忆,本来就有更强的感性记忆力。或者说,他们的随心所欲和无法无天,多少保护了他们的情感生活,还没有被管理秩序斩削一尽。他们不像我这样的所谓好学生,在规行矩步的校园里,已如期让文字接管了心智,如期学会了封闭感官和冷却情感,虽然比那些捣蛋大王早一点学会数学和语法,却可能比他们少了许多亲近事物的能力。
人的成熟就是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就是学会所谓分寸感以及对周围很多事物保持距离的过程——这正是文明教育的目的。葡萄牙作家佩索阿说:“永远不要靠得太近——这就是高贵。”甚至说:“真正的贵族从来不触摸任何东西。”(见《惶然录》)在这里,一条“不太近”原则,意味着人们的感情有更多的礼貌形态,更多的理智含量,使人们更容易成为控制着各种分寸的崇敬者、感激者一类人物,而不是亲近者。然而无可奈何的是,社会规范仍需征收眼泪,当哀乐响起,人们必须以泪水履行一切情感回报的道德责任:对任何去世的伟人、恩人、亲人、友人,无法悲痛也一定要悲痛起来——你不能成为一个没心没肺的小人。
于是,成熟还意味着另一条规则:在失却亲近以后要善于伪作亲近。
我终于哭了。哭泣的原因恰恰是想到自己不再能够哭泣,恰恰是自己不再能够哭泣的时候还负有哭不出来的罪疚感——我就是这样在老师的葬礼上鼻酸。
2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在接到自己最崇敬的大学老师不幸逝世的消息时并未感到悲痛,希望借汇款来消除自己内心之中的不安,但是这样做却并未奏效。
B.时间可能帮助坏学生淡化掉当初老师批评所可能带来的怨恨,而使之更多地记取那些因受到格外关注而拥有的彼此密切相处的时光。
C.作者认为人们必须在崇敬者、感激者离世时表示悲痛,这是在履行道德责任,给予一切伟人、恩人、亲人、友人以应有的情感回报。
D.作者认为即使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情也不一定就有亲近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也会使亲情疏远,而更多表现为理智或逻辑的认定。
29.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为什么说“我对自己感到羞耻甚至害怕”?(5分)
30.文中提到了哪些成熟的规则?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对此的态度是怎样的?(6分)
九、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31.微写作(8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8分)
(1)请从下列《论语》中选择一句,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君子”的理解。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君子不器。
③君子无所争。
④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2)学校即将举行《红楼梦》人物展演活动。如果你参加演出,你愿意扮演《红楼梦》中的哪个人物,并会选择书中哪个情节片段来表现这个人物?请说明理由。
十、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32.作文(50分)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就有了一些固有的印象,比如:贾政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杜甫写诗永远“苦大仇深”,女性都是马路杀手,喝点维C感冒准走……这些印象,往往经不起推敲,可我们还是笃信不疑。
当然,也有一些印象,看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也搭不上时代的节奏,但一番研究之后,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
请结合生活和阅读经历,写一篇议论文,谈一谈你对上述“固有印象”的理解和思考。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少于700字。
2019北京四中高二(上)期中语文
参考答案
1.C A.潜力(qián)关隘(ài)B.羞赧(nǎn) 沐猴而冠(guàn)
D. 弹幕(dàn)木讷 (nè)
2.D A.更迭 隔靴搔痒 B.禁锢 立竿见影 C.急躁 枢纽
3.B
4.A
5.C
6.A
7.A
8.C
9.D
10.B
11.B
12.D(再,是两次的意思。“孔子说:考虑两次,这就可以了。”)
13.C(子路鲁莽急躁)
14.C
15.B
16.B
17. chěng zhuō móu è
18. 提纲挈领 引吭高歌 沽名钓誉 民脂民膏
19.
(1)拂了一身还满
(2)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3)拣尽寒枝不肯栖
(4)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5)能谤讥于市朝
(6)共其乏困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8)击空明兮溯流光
(9)梦里不知身是客 多情却被无情恼
20. 选D,亡:逃亡
21.选C(均为代词,指代重耳;A.语气词,还是/代词,他的;B.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D.介词,把/介词,凭借)
22.选B(结合上下文,“将行”指随从们将要带重耳离开齐国,而不是“离开重耳”)
23.选D(“因为赵衰气质更文雅”有误,应该是“因为赵衰更有文化”。)
24.(1)讲仁义,识大体。不愿意和父亲派来的军队作战。(2)小富即安,不思进取。耽于在齐国的安乐生活,不愿意继续踏上流亡之路。(3)不卑不亢,从容不迫。面对楚王的要求,委婉而得体地加以拒绝,维护了国家利益。(4)能屈能伸。得罪了怀嬴,醒悟之后能够低姿态,立即致歉。(5)有胸襟,有气度。在黄河边上,面对子犯的顾虑,明确表示愿意与之同心。
25.B
26.A
27. (1)不随波逐流,洁身自守。(3分,必答内容,引用或解说诗句1分,概括内涵2分)
(2)闲淡雅致
(3)冰清玉洁
(4)洒脱随性
(5)……(2分,答出合理一点即可。引用或解说诗句1分,概括内涵1分)
28.C
29.羞耻于:多情的自己可以为通俗的电影桥段落泪,却无法对自己崇敬的老师的离开拥有真诚的悲痛。(3分)害怕于:发现了自己的冷漠无情,以及为掩饰无情而展现的虚伪。(2分)
30.成熟的规则:不太近原则和伪作亲近的规则。(2分)作者一方面觉得“不太近”规则是接受社会规范、把握得体分寸、走向文明理性应有的过程;(2分)另一方面又无奈甚至厌恶于不亲近而伪作亲近所拥有的矫情。(2分)
31.略
32.略
参考译文:
晋国的公子重耳遭受危难的时候,晋国军队到蒲城去讨伐他。 蒲城人打算抵抗,重耳不同意,说:“我依靠君父的天命享有养生的俸禄,得到所属百姓的拥护。有了百姓拥护就同君父较量起来, 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我还是逃走吧!”于是重耳逃到了狄国。同他一块儿出逃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和司空季子。重耳在狄国住了十二年才离开。
重耳到了齐国,齐桓公把女儿嫁给了他,还给了他八十匹马。重耳对这种生活很满足,但随行的人认为不应这样呆下去,想去别的地方,便在桑树下商量这件事。有个养蚕的女奴正在桑树上,回去把听到的话报告了重耳的妻子姜氏。姜氏把女奴杀了,对重耳说:“你有远行四方的打算吧,偷听到这件事的人,我已经把她杀了。”重耳说:“没有这回事。”姜氏说:“你走吧,怀恋妻子和安于现状,会毁坏你的功名。”重耳不肯走。姜氏与狐偃商量,用酒把重耳灌醉,然后把他送出了齐国,重耳酒醒之后,拿起戈就去追击狐偃。
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重耳,并问道:‘如果公子返回晋 国,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美女。宝玉和丝绸您都有了;鸟羽、兽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贵国的特产。那些流散到 晋国的,都是您剩下的。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楚成王说:“尽管如此,总得拿什么来报答我吧?”重耳回答说:“如果托您的福, 我能返回晋国,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如果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我就只好左 手拿着马鞭和弓梢,右边挂着箭袋和弓套奉陪您较量一番。”楚国大夫子玉请求成王杀掉公子重耳。楚成王说:“晋公子志向远大而 生活俭朴,言辞文雅而合乎礼仪。他的随从态度恭敬而待人宽厚,忠诚而尽力。现在晋惠公没目前亲近的人,国内外的人都憎恨他。我 听说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迟的,恐怕要靠晋公子来振兴吧?上天要让他兴盛,谁又能废除他呢?违背天意,必定会遭大祸。”于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秦国。
秦穆公把五个女子送给重耳作姬妾,秦穆公的女儿怀嬴也在其中,有一次,怀嬴捧着盛水的器具让重耳洗手,重耳洗完便挥 手让怀嬴走开。怀赢生气地说:“秦国和晋国是同等的,你为什么 瞧不起我?”公子重耳害怕了,脱去衣服把自己关起来表示谢罪。又有一天,秦穆公宴请重耳。狐偃说:“我比不上赵衰那样擅长辞令,让赵衰陪你去吧。”在宴会上,公子重耳作了一首《河水》诗,秦穆公作了《六月》这首诗。赵衰说:“重耳拜谢君王恩赐!”公子重耳走下台阶,拜谢,叩头。秦穆公也走下一级台阶表示不敢接受叩谢的大礼。赵衰说:“君王提出要重耳担当辅佐周天子使命,重耳怎么敢不拜谢。”
鲁僖公二十四年,春天,周历正月。到了黄河边上,子犯拿了一块宝玉献给公子重耳,并说:“我牵马执缰服侍您走遍了天下各国,(一路上)得罪您的地方太多了。连我自己尚且知道有罪,何况您呢?让我从此走开,到别国去吧。”公子重耳说:“我要是不同舅舅一条心,就请白水作证。”说着把那块宝玉扔到了河里,以示求河神作证。
(重耳在秦军的护送下)过了黄河(进入晋国国境,接着)围困令狐,攻入桑泉,又拿下臼衰。二月十二日,重耳接管了晋国军队。十六日,(重耳)进入曲沃城。十七日,(重耳)到(祖父)武公的宗庙朝拜。十八日,(重耳)派人到高梁杀死了晋怀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