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末语文
2019北京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末语文
本试卷有六道大题。考试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28分)
一、课内知识检测,本大题共10小题,共28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妖童媛女(yuàn)造诣(yì)商榷(què)道义相勖(xù)
B. 一椽破屋(chuán)弭谤(mí)纤细(xiān)管窥蠡测(lǐ)
C. 流水脉脉(mò)肄业(yì)茎叶(jìng)揠苗助长(yà)
D. 卓有成效(zhuō)戳子(chuō)镣铐(1iào)周公吐哺(bǔ)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聘请 挟手并进 贻误学生 以身作则
B. 切磋 开诚布公 无动于衷 责无旁待
C. 压榨 莫名其妙 无精打彩 缔造帝国
D. 磐石 人生真谛 砥砺德行 义愤填膺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侣鱼虾而友麋鹿舞幽壑之潜蛟
B. 及其所之既倦不知东方之既白
C. 其孰能讥之乎? 其声呜呜然
D. 挟飞仙以遨游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顺流而东也
A. 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B.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 火尚足以明 D.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5.以下选项中,句子句式与例句划线部分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B. 何为其然也?
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6.以下选项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A.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 亦将有感于斯文
C.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D. 亦足以畅叙幽情
7.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
B.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向:过去
C. 不出,火且尽且:将要
D. 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
8.下列句子翻译中恰当的一项是
A.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苏子容色发生改变,整理衣襟,高高地坐着问客人
B.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出来因而不能够尽情享受游玩的乐趣
C.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总有很多人不断逝去,但是他们并没有真的离开
D.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足够极尽视听的乐趣,相信是值得快乐的
9.下列文学常识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其中“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乐歌。
B.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C. 陶渊明,名潜,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期诗人,开创了山水诗体系。代表的山水诗作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D. 《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选自南朝(陈)徐陵编选的《玉台新咏》。
10.名篇名句默写。
(1)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_______________,去日苦多。
(4)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5)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6)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
第II卷(122分)
二、本大题共13道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游龙鸣山记
【明】陶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日“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攢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熏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潥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
【注】①章:大材。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④心平气易:心情和悦。
1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杳:深远
B. 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干:冲
C. 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延:延请
D. 褰裳援萝,履苍莽中履:鞋子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耆英少俊,序齿而行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 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C. 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 分韵赋诗者久之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13. 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
①春霁既久,风日暄丽②峭壁对立,状若华表
③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④其北有“甘露室”
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⑥蒸焉如夏,凄焉如秋,粟焉如冬
A. ①④⑤B. ①③⑥C. ②③⑤D. ②④⑥
1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
B. 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C. 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鸣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
D. 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15.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七年,授直隶乐亭知县。八年,署滦州知州。以罪囚脱逃降调,乐亭民列其善政,两叩阍吁留,下巡抚金世德勘实,得复任。十八年,擢通州知州。
二十一年,擢江宁知府。二十三年,上南巡至江宁,以成龙廉洁,传谕嘉之,擢安徽按察使。二十五年,擢直隶巡抚。谕询:“畿辅重地利弊应兴革者,宜何先?”成龙奏:“弭盗为先。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既抵任,疏言:“弭盗之方,在力行保甲,民间已遵行。惟旗下庄屯向不属州县,本旗统领远在京师,仅有拨什库①在屯,未能约束。应令旗人与民户同编保甲,拨什库、乡长互相稽察,盗发,无问所劫为旗为民,协力救护。得盗,赏;藏盗、纵盗,罚。”下部议行。先后捕治旗丁沈颠、太监张进升及大盗司九、张破楼子等,置于法。
三十三年,召诣京师。疏言运河、黄河堤卑薄者,均宜加筑高厚。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又计河工所费繁多,请开捐例②,减成核收;并推广休革各员,上至布政使,皆得捐纳。上召成龙入,问:“开捐例得无累民?”成龙奏:“无累。”上曰:“捐纳之人,岂尽殷实?大约称贷者多,不脧削百姓,则逋负何由而偿?”成龙乃请罪。上因问:“尔尝短山东巡抚靳辅③,谓减水坝不宜开,今果何如?”成龙曰:“臣彼时妄言,今亦视辅而行。”廷臣议成龙怀私妄奏,当夺官,上命留任,仍兴举简要各工。
三十七年,命以总督衔管直隶巡抚事。三月,请修永清、固安旧堤,挑浚浑河淤沙。十月竣工,诏赐名曰永定河,建庙以祀。三十八年,上南巡,临阅高家堰、归仁堤诸处,以增筑疏浚事宜,谕令筹办。寻以病乞假,命在任调治,遗医往视。三十九年,卒,赐祭葬如例,谥曰襄勤。
(取材于《满汉名臣传》)
注释:①拨什库:清代官名。②捐例:清代朝廷纳资捐官的规例。《清史稿·选举志七》:“捐例不外拯荒、河工、军需三者,曰暂行事例,期满或事竣即停。”③靳辅:清代治河专家。
(二)
公治乐亭前后十余年,清白如一日。凡井间苦乐,利弊沿革,士民贤不肖,皆周知无遗。或兴、或除、或宽、或猛,无不深惬于情……去之日,绅士饯于署,旗民送于野,老幼拥马首涕泗长流不绝。公陨涕慰劳,遣之不去,有送至通州始还者。
(取材于王士祯《如山于襄勤公年谱墓志铭》)
1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弭盗为先弭:消除
B. 召诣京师诣:到,往
C. 尔尝短山东巡抚靳辅短:缺少
D. 寻以病乞假寻:不久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宜何先大王来何操
B. 无问所劫为旗为民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 上因问因人之力而敝之
D. 今果何如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18. 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
奸诈险恶之人,倚仗旗人的名义,私藏坏人
B. 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
我的后代有这样的人,我定当执行法律惩治他们
C. 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
河防各处设置负责人,从而没有顾此失彼的忧患
D. 不脧削百姓,则逋负何由而偿
(如果)不剥削百姓,那么拖欠的债务用什么来偿还
19.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清时期,知县、知府和知州都是地方行政长官的名称。从文章内容看,知府官职高于知县。
B. 中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有专门的词语,文中表示升迁的有擢、赐等;表示贬谪的有降、署等。
C. 谥号是君主时代帝王、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例如于成龙谥号“襄勤”。
D. 古代有干支纪年、年号纪年、生肖纪年等纪年方法,文中所提及的“康熙七年”为年号纪年。
20. 请在横线上分别填写两个恰当的四字词语,评价人物在治理河道中的表现。
于成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康熙帝: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1. 于成龙在任职期间曾受到处分,而百姓两度向朝廷申请挽留他,请结合两个文段,简要说明他受百姓爱戴的原因。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白马篇
曹植
白马饰金羁①,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②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④,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⑤,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⑥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注释】①羁:马笼头。②幽并:幽州和并州,民俗任气尚侠。③楛(hù)矢:用楛木做箭杆的箭。④的:箭靶。下文的“月支”“马蹄”都是箭靶名称。⑤接飞猱(náo): 射中飞猿。⑥中:心中。
22. 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借问”领起四句补叙人物身份来历,“游侠”暗示了少年的鲁莽好勇。
B. “宿昔”以下八句用多种手法,极力渲染人物的英姿飒爽、武艺超群。
C. “边城”以下六句写军情紧急,少年勇赴国难,纵横疆场,呼应开篇。
D. 结尾八句展示了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精神境界,格调昂扬向上。
23.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运用了“赋”的手法,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A.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诗经·氓》)
B.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经·采薇》)
C.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D.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孔雀东南飞》
24. 清代学者称曹植诗“极工起调”,意思是曹植作诗非常讲究开头,请简析本诗开头两句的精彩之处,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徜徉孔林
赵汀生
在曲阜城北,有一片辽阔的墓地,十万余孔氏家族成员在此结冢而葬,这就是延绵了两千多年的孔林。先后仰拜了孔庙、孔府,沿着长长的神道向孔林走去,这时才真正觉得离圣人越来越近了。
孔子周游列国后,并未推销出自己的主张,又接连听到瑞兽麒麟被杀,得意门生子路在卫国内乱中被剁成肉酱,他就像一棵老树连遭雪裏雷击,很快奄奄一息,唱起了哀歌:“泰山要倾倒了,栋梁要毁坏了,哲人要辞世了。”果然,他不久就去世了,弟子们举行了葬礼,于是有了眼前的孔子墓。
孔子墓坐落在孔林入口处西北面一座红垣环绕的院子里。一个直径二三十米的坟堆,高不过五米,前有孔子后代立的两座普通的石碑,碑前用泰山封禅石垒成的供案,大概是墓地唯一的奢侈物。以孔子的熠熠光环和崇高地位,墓显得过于朴素,一时真有些匪夷所思。但细想来,似又在情理之中。孔子在世时其思想并未被统治阶级所接受,他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自然不会太高,于是死不轰动,葬不隆重。随着孔子的地位在历朝不断攀升,孔子墓的周边添加了许多包装,如苍桧翠柏侍立的神道、气势宏伟的万古长春坊、端庄肃穆的至圣林坊,尽显高贵与排场。好在古人头脑没有过于发热,孔子墓核心部分基本保持了固有的面貌,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
孔子墓的左侧和前方,分别是孔子的儿子孔鲤和孙子孔伋的墓,形成所谓“携子抱孙”的格局。孔鲤天资平平,书读得没有父亲的得意门生们好,又没混得个一官半职,一辈子无大作为。孔鲤之子孔伋自小伶俐,祖父孔子对他寄予厚望,后来他果然一鸣惊人,写出《中庸》这一儒家经典,成为孔学的重要传承人物。他的墓尊贵而奢华,与其父孔鲤墓的简陋形成强烈反差。看来,有着至高地位的“礼”之“雅”,还是难敌“以成败论英雄”之“俗”。
孔子坟头的草并不茂盛,几处已有些枯黄,斑驳中透着凄凉。夕阳中,墓前空地上的树影被拉得很长,仿佛伸向时光深处,游人渐稀,肃穆跟随着静谧慢慢包围过来。墓碑前的香炉里没有半点灰烬,表明这里是不允许烧香照烛的。环顾四周,不远处一妇人正怀抱鲜花向游人兜售。欲购一束献给圣人,又觉得向孔夫子献鲜花,恰似请他老人家穿西装,有些不伦不类,于是唯有默默伫立。
孔子的伟大,不仅仅因为他创立了后来演化为儒教的儒家学派,极大地弘扬和提升了中国文化,还在于他倡导以“仁”为本,“仁者爱人”,其“救世”的理念和人本思想为当今世界所瞩目。历史上中国人的思想出口的并不多,被外国人所推崇的,更是凤毛麟角。如今世界在和平与发展的大格局下涌动着湍急的暗流,孔子以“仁”为本、以“爱人”为内核的思想道德体系,以及“有教无类”的平等理念,无疑是一剂构建和谐世界的良方。孔子的思想历经两千多年后还在引导着世界潮流,其对人类影响的恒久性令人叹服。
一阵翅膀扇动的声音打破了寂静。举目望去,见一群细脖子长脚的白鸟在树梢间扑来跳去。导游说这是鹭鸶,一种美丽高雅的鸟,是孔林中数量最多的鸟类居民。想起刚才在孔庙里,见那遍布深庭宏院的古柏上,几乎都立着浅灰色、体型不大的鸦,一些靠近围墙的树底下,散落着鸦的羽毛和枯骨,而这孔林之中,却一直未见鸦的踪影。一边是庄严的思想文化圣殿鸦影绰绰,一边是森森墓地鹭鸶弄舞,难道这是圣人在冥冥之中的安排,抑或是他老人家对生与死所作的另一种解读?
离开孔子墓,向孔林的纵深处走去。几个妇人骑着自行车争相问我是否需要租车,说孔林很大,步行游玩很辛苦。我婉拒了。到这墓地来,何必仍是须臾抛不开尘世的潇洒与浮躁?独自漫步,忽见浓绿的树林中隐约现出围墙,外面传来隆隆的车流声。从繁华喧嚣的人间世界,到寂静安宁的死者领地,原来就只是这么一墙之隔。
枯树上鹭鸶的轮廓已快要被夜幕吞噬,微风习习,挟裹着丝丝凉意。正欲返回,依稀见那路牌上有“孔尚任墓”字样,不由得走向路牌指示的方向。不多时,见一特别高大的墓碑立于路旁,上雕二龙戏珠图案,刻“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孔尚任这个名字,是年少时读《桃花扇》时得知的,但不知这个风流才子为孔子后裔。剧本写作历经十余年,三易其稿,其借男女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主题鲜明,文词凄美,为百姓所喜爱,上演时轰动京师。康熙皇帝却认为此剧反映南明王朝灭亡,隐有亡国之恨、反清之情,找个借口革除了孔尚任的官职。孔尚任是在康熙南巡至曲阜时担任引驾官,奉命在御前讲经,得到皇帝赏识后,才被破格授为国子监博士的。而将他撤职的,也是这个康熙。孔尚任身为朝官,又是剧作家,想写出重大主题的有影响的作品,在政治不怎么清明时,确实不大好把握,结果折戟官场,令人扼腕。
安息在孔林的,不乏历史上曾名重一时的人物,许多人的身份与孔尚任有着共同的特征:文官。有的当过皇帝的老师,有的是儒教的专家学者,有的是奉祀官,等等,不一而足。而徜徉碑林,竟未发现自然科学方面的大人物,中国古代“重文轻理工”的传统,在这里显露无遗。于是想起一个观点:孔学、儒教是中国文化的丰碑,然而正由于此,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人一辈子手不离四书五经,摇头晃脑,之乎者也,满腹经纶,道德文章成为国家取仕的唯一标准。而自然科学从未成为国家主流文化,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大落后于西方,旧中国积贫积弱,与此有很强的关联度。换一句话说,孔学儒教使中华文化深厚而精彩,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中华民族也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也正如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梁漱溟先生所说的,中国的文化把太多心思用在人际关系和人伦关系上,轻视了对物质文明的推进。这显然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但应客观地、历史地、全面地去看待——无论如何,孔子终归是圣人,孔子的思想学说终究是中华文化之瑰宝!
一只鹭鸶掠过头顶,悄悄地落在近旁的树枝上。据说这里的鹭鸶如济南大明湖中的青蛙,从不鸣叫,成为一个千古之谜,而谜底之一是“不惊扰圣人”。
于是我轻轻地走出孔林,轻轻地。
25. 下列对文中黑体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伫立:“伫”读chù,“伫立”意为长时间地站立。
B. 折戟:“戟”读jǐ,“折戟”用来形容失败惨重。
C. 不一而足:在文中指孔子许多后人担任文官,无法列举齐全。
D. 之乎者也:全由文言虚词组成,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
2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孔林“才真正觉得离圣人越来越近”,暗示此处更契合孔子的精神气质。
B. 对妇人出租自行车的描写表现出孔林如今安静肃穆不再,充满喧嚣和浮躁。
C. 由孔尚任墓葬引发的联想传递出作者对文人命运被权贵操控的痛惜之情。
D. 中国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滞后,与“重文轻理工”文化传统的影响不无关系。
27. 文中3次写到鹭鸶,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8. 在“徜徉孔林”的过程中,作者有哪些感悟和思考?请分条概述。
五、名著阅读(14 分)
29.下面对《论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就是指玉帛吗?乐就是钟鼓吗?这则论语表明孔子对玉帛和钟鼓的厌恶。
B.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周而不比”“和而不同”都表明了君子与人交往和睦融洽而不偏私,不谋私利的原则。
C.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只能给中等以上的人讲高深的道理,这则论语表明资质出众是孔子选择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准。
D.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则论语表明孔子并不赞同“启发”式教育方法,他更希望学生能反复落实老师传授的知识。
30.下面对《红楼梦》中相关情节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端阳节贾府众人前往清虚观打醮看戏,刚到观前,王夫人搀扶贾母下轿,可巧有个照烛花的小道士,想藏出去,不想一头撞在王夫人怀里,王夫人一扬手,把那孩子打一筋斗,众婆娘媳妇都喝声叫大。贾母听闻后,忙叫贾珍把小道士领出去,不叫人为难他。
B. 凤姐生日那天,尤氏受贾母所托,办得十分热闹,但因为北静王府里一个要紧姬妾没有了,宝玉也没有告诉贾府其他人,一早素衣素服,骑马和茗烟前往北静王府安慰北静王。回来后宝玉直奔花厅,正看到王夫人的丫环玉钏儿为他不见了独坐在檐廊下着急垂泪。
C. 莺儿采柳条编花篮,被春燕看到,春燕提醒莺儿,这一带地上的东西都归她姨妈管着,照看得谨谨慎慎,一根草也不许人动。莺儿却说自家姑娘从不曾要过一次花草,今天掐些也无妨。正说间那婆子就来了,看到采了许多鲜花,心里不舒服,就打骂春燕出气。
D. 王夫人房中的玫瑰露少了一瓶,平儿明知道那瓶露就在赵姨娘屋里,却不愿意去取出贼赃,就是投鼠忌器,怕事情闹开了伤了彩云的颜面。于是宝玉一起应了起来,只说是自己悄悄的偷了唬着彩云玩。谁知贾环听说这件事后,起了疑心,认为彩云两面三刀。
31.下列关于贾宝玉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贾环故意打翻油灯,把热油洒了宝玉一脸。宝玉脸上被烫出一溜燎泡。黛玉来看他,他知道黛玉有洁癖,怕黛玉看了嫌脏,就躲着不让黛玉看。
B. 宝玉和黛玉吵架之后又和好,被凤姐叫到贾母处。恰好宝钗也在贾母处,宝玉和宝钗搭讪,借机奚落宝钗,讨好黛玉,黛玉听了着实得意。
C. 贾母带着刘姥姥游赏大观园,来到栊翠庵。宝玉跟着宝钗、黛玉到耳房内喝茶。妙玉用自已日常用的杯子给宝玉斟茶,宝玉对此有些不满。
D. 宝钗将薛蟠从江南带来的礼物分给贾府众人,众人都很高兴,只有黛玉伤心。宝玉觉得宝钗对礼物的分配还是有些不合适,赶紧安慰黛玉。
32.下列对联与建筑的对应关系有误的一项是
A. 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宁国府上房
B. 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潇湘馆
C.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荣禧堂
D.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沁芳亭
33.下面的内容生动细致地描写了诸多人物的笑,却没有写宝钗的反应。此时宝钗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根据你对选文或其他章节的理解,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描写此时宝钗的行为和心理。要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不少于120字。
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相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妹三个人一桌,刘姥姥傍着贾母一桌。……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六、写作(50分)
34.有报道称,科学家已经研究出将痛苦记忆从人的大脑中删除的方法。假如头脑中的痛苦记忆被删除,我们的生活、人生、社会……将会怎样呢?请展开想象,以“痛苦记忆删除以后”为题,写篇记叙文。
要求: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不少于700字。有细节,有描写。
2019北京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末语文
参考答案
一、课内知识检测,本大题共10小题,共28分。
1.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B项,弭谤(mí)——mǐ,管窥蠡测(lǐ)——lí;C项,茎叶(jìng)——jīng;D项,卓有成效(zhuō)——zhuó。故选A。
2.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A项,挟手并进——携手并进;B项,责无旁待——责无旁贷;C项,无精打彩——无精打采。故选D。
3.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解答此类试题,常用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意动,以……为伴侣;使动,使……起舞。B项,动词,到、往;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难道,副词;代词,它的。D项,连词,表修饰。故选D。
4.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加点字活用方法相同的是”,这是要求选出“活用方法相同的”,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设题,考生可以先明确加点词本身的词性,然后根据在句中的位置或所做的成分来分析活用类型。例句,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A项。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B项,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C项,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D项,名词作状语,向西。故选B。
【点睛】解答词类活用的题,可根据词的基本词性,比较它在文中出现的位置,根据文言文语法规则区别是否出现了活用。主语和宾语位置多为名词或代词,谓语位置多为动词或形容词,个别时候是介词,状语位置多为副词,这里也是名词作状语最常见的地方。使动用法最主要强调的是主语做出动作的目的性,以此区别动词是正常使用还是使动很有效。
5.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对各类句式的基本知识与判断标准要理解、熟记,以便解题时进行知识迁移。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例句,“安在”,宾语前置句;A项,“吹洞箫”修饰“客”,定语后置句;B项,“何为”,宾语前置句;C项,“于”表被动,被动句;D项,“大”“盛”分别修饰“宇宙”“品类”,定语后置句。故选B。
6.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语的含义古今相同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是古今异义词的,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设题,考生可以把今天的意思代入句中,看是否合乎语境。A项,“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十一,数字。B项,“斯文”,古义:这篇文章;今义:是指很有涵养、文质彬彬,有礼貌、有教养,懂得尊重人的意思。C项,“非常”,古义:不平常;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故选D。
7.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D项,“骤”,译为屡次、多次。“知不可乎骤得”出自《前赤壁赋》,意思是:(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突然”错误。“骤”当“突然、猛然”讲的时候,“骤得”后面往往要带宾语。故选D。
8.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A项,“高高地坐着”错误,“危坐”是端正地坐着。C项,“总有很多人不断逝去”错误。“逝”是流逝的意思,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D项,“相信”错误。“信”是实在的意思。故选B。
9.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开创了山水诗体系”错误。应该是“田园体系”。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故选C。
10.
【答案】 (1). 士贰其行 (2). 信誓旦旦 (3). 譬如朝露 (4). 羁鸟恋旧林 (5). 暧暧远人村 (6). 泣孤舟之嫠妇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贰”“譬”“羁”“暧”“泣”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二、本大题共13道小题,共30分。
【答案】11. D 12. A 13. C 14. B
15. (1)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2)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D项,“履”,结合“苍莽中”分析,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动词“踏”而非名词“鞋子”。句意:脚踩在茂密丛林中。故选D。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连词,表修饰。B项,前为句末语气词,不译;后为语气副词,表反问。C项,介词,因为;连词,表并列,又。D项,前为音节助词,不译;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A。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此题要求是“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然后分析列出的各项,①为游山时的天气,与龙鸣山景色无关,可排除A项、B项。④是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而非“直接”。⑥为作者登山归来在寺院中的感受,可排除D项。故选C。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雄伟平坦的巨石”并非在潮音岩上,而是在山顶的西边。根据文中第二段和第三段内容“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上有天池沆瀁,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分析可知,潮音岩是“怪石异态百出”而“其西绝顶”,才是“巨石雄坦”。故选B。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其”,代词,指天池;“下”,向下(名词作状语);“以”,介词,把、用;“给”,供给;“引(之)以(之)给庖”(省略句)。(2)“斯”,代词,这次;“适”,恰逢;“其”,助词,不译;“而”,连词,表并列;“信”,实在、确实;“足”,值得。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游览名胜的人,逢好天气是乐事,遇到理想的地点又是乐事,而同游的又都是优秀人物,大家因为相处和谐、郁闷抒发、心情畅快而写写文章,是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
元仁宗丙子年二月甲午日,厚斋的严君置备酒莱邀我同游龙鸣山,龙鸣山即是无想山。是时春雨初晴,风和日丽,老老少少,依照长幼顺序而行,鼓乐队在最前面作为先导。从蓝溪向东南行进五六里,只见两山如双虫对峙,相距百步,向东绵延而去。两山之间为石田,田的右边有小路,小路依着山势深邃又曲折。行进三四里,山势狭窄不宜作田,只能修路。又行进数里路,山势愈发奇峻,山谷中薄雾沾湿了衣服和帽子。山的外边崇峦叠嶂,无穷无际。走了不久,只见峭壁对立,形状宛如华表,巨大的松树和杉树沿路排列,向北延伸。山涧底部多石,云深树茂,繁花遮石,鸟声清脆,此地好像不是人世间。寺庙雄奇伟丽,寺门榜额上书“禅寂”二字。寺院门外有一棵古松,直径数抱粗。高耸云霄的篁竹则繁密地生长在寺院内。寺院长老出门迎客,延请我们至后堂,后堂有匾,上书“白云深处”。寺院西边有座“听松轩”,再向西即是五代韩熙载读书堂遗址,他所种植的桧树仍然有在。寺北有“甘露室”。再往北,有“招云亭”,亭子气象空旷,直立在数座山峰的最高处,从亭往下看,先前登过的群山之顶都在脚下。于是抬脚攀登上潮音岩,岩上各种石头真是异态百出。因为同游者登山疲惫,于是未往上登。
我以没登上山顶为憾,与两三个朋友决定继续登山。山势陡峭,只好撩起衣裳。攀援着藤萝,脚踩在茂密丛林中。山上有深幽广阔的天池,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山的西边顶部,巨大的石头雄伟平坦,上面可坐几十人。在石上茫然四望,心中豁然开朗。山的东边顶部比西边顶部还高,因疲倦不想再上了,又回到寺院的“白云深处”后堂。于是温暖的气息弥散席子,气氛热时如夏,静时如秋,冷时如冬,觥筹无数,谈笑甚欢,即使是仆从与乐工也各得其乐。酒毕,长老带领客人赏花,众人缓缓登上环翠阁。不久与长老告别,出了寺门。走了一里,众人余兴未尽,席地而坐,分了韵脚赋诗良久,各自作了诗才回来。
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但溧州不是交通要塞,且又隐藏在深山之中,所以没有前贤留下的诗词及当代名家抒怀的笔墨,因此我写了这篇文章。哎!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是孔夫子带领学生沐浴后在舞雩台享受春风。王曦之的兰亭集会,或许太感慨悲戚。此次同游的人心情和悦,吟咏作的诗,质量上乘可以欣赏,也是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于是记下这次游玩所见之景,旨在使无想山得以让世人知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答案】16. C 17. A 18. B 19. B
20. 于成龙:恪尽职守/尽职尽责/知错能改 康熙帝:知人善任/体恤百姓
21. ①在管理乐亭前后十多年,一直都清明廉洁;②政治清明,有善政;③深谙百姓疾苦;④兴利除弊;⑤对官员百姓了如指掌,或了解民情;⑥办事符合民意。
【解析】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项,“短”,结合“山东巡抚靳辅”分析,“缺少”错误。译为揭短、说坏话。句意:你曾经说山东巡抚靳辅的坏话。故选C。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疑问代词,什么。B项,助词,与动词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名词,处所、地方。C项,连词,于是、就;动词,凭借、依靠。D项,名词,结果;形容词,……的样子。故选A。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B项,“我的后代有这样的人”错误。“嗣后”,从此以后;“治”,惩治。句子翻译为:以后有这样的人,我定当执行法律惩治他们。故选B。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文中表示升迁的有擢、赐等;表示贬谪的有降、署等”错误。文中的两个“赐”相关的句子为:“诏赐名曰永定河”“赐祭葬如例”,意思是“赐给”的意思,跟官职无关;“署”相关的句子是“署滦州知州”,这里的“署”不是降职,是“暂任、代理”的意思。故选B。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概括人物形象,根据人物言行举止概括。“成龙乃请罪”“臣彼时妄言,今亦视辅而行”表现于成龙知错能改;文章的第二段表现其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廷臣议成龙怀私妄奏,当夺官,上命留任,仍兴举简要各工”表现康熙帝知人善任;“开捐例得无累民”体现其体恤百姓。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于成龙在任职期间曾受到处分,而百姓两度向朝廷申请挽留他,请结合两个文段,简要说明他受百姓爱戴的原因”,本题需要结合两个文段,分析他受百姓爱戴的原因,本题的作答主要结合材料一中的“乐亭民列其善政,两叩阍吁留”,“以成龙廉洁”,材料二中的“公治乐亭前后十余年,清白如一日。凡井间苦乐,利弊沿革,士民贤不肖,皆周知无遗。或兴、或除、或宽、或猛,无不深惬于情……去之日,绅士饯于署,旗民送于野,老幼拥马首涕泗长流不绝”等内容分析,进行概括。
【点睛】参考译文:
(一)
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七年,被任命直隶乐亭知县。八年,被委任滦州知州。因为罪犯脱逃(将)被降职调走,乐亭百姓列出他(施行的)清明的政治,两度向朝廷申诉呼吁挽留(他),(皇上)下旨巡抚金世德调查核实,得以回复职任。十八年,被提拔做通州知州。
二十一年,被提拔做江宁知府。二十三年,皇上南巡到江宁,因为于成龙廉洁,传达皇上的诏令嘉奖他,(他)被提拔做安徽按察使。二十五年,被提拔做直隶巡抚。皇上诏令询问:“京城附近重要的地方,应兴利除弊,首要的事应当是什么?”成龙上奏说:“消除盗贼是根本。奸诈险恶之人,依仗旗人的名义,私藏坏人,官吏清楚地知道却不敢深入追究。以后有这样的人,我定当执行法律惩治他们。”到任之后,上给皇上的奏章说:“消除盗贼的方法,在于大力推行保甲制,(该制度)民间已经遵照施行了。只有旗人的村子向来不属于州县(管辖),本旗的统领(又)远在京师,只有拨什库在村里,不能按约定的条件管束(他们)。应当让旗人与民户共同编入保甲制,拨什库、乡长互相检查,发生盗劫,不用问是旗人是百姓,(都)协力救助保护。抓到盗贼的,(一律)赏赐;窝藏或放纵强盗的,(一律)惩罚。”皇上把这事交给相关部门商议执行。先后逮捕惩治了旗兵沈颠、太监张进升和大盗司九、张破楼子等人,(都)依法处置。
三十三年,皇上征召(他)到京师。(他)上疏说运河、黄河的低薄的堤坝,都应筑高加厚。河防各处设置负责人,从而没有顾此失彼的忧患。又计算治河工程耗资繁多,请求启用纳资捐官的规例,按官位品级核算收费;并推广到被罢免的各官员,上至布政使,都能捐资得官。皇上征召成龙入朝,问道:“启用纳资捐官的规例能不累及百姓吗?”成龙回奏:“不会连累(百姓)。”皇上说:“纳资得官的人,哪里全都富裕?大概开口向别人借钱的人很多,(如果)不剥削百姓,那么拖欠的债务用什么来偿还?”成龙于是主动承认错误并请求惩罚。皇上于是问(他):“你曾经说山东巡抚靳辅的坏话,说泄洪的减水坝不应当打开,现今结果怎么样?”成龙说:“我那时信口胡说,如今也效法靳辅那样去做。”朝中大臣责备成龙心存私念胡乱上奏,应当削去官职,皇上让(他)复任原职,仍旧兴建检查各项重要的工程。
三十七年,让(他)凭总督的官衔身份兼管直隶巡抚的事务。三月,(他)请求修缮永清、固安旧堤,清除浑河沉积的淤沙。十月工程完工,(皇帝)诏令赐名为永定河,建庙来祭祀。三十八年,皇上南巡,亲临察看高家堰、归仁堤各处,把增筑疏浚的事务,命令(于成龙)筹措办理。不久(他)因重病请假,(皇帝)让(他)在任上调养治疗,(还)派太医前往照看。三十九年,(于成龙)辞世,(皇帝)照例赐予祭葬之礼,加封谥号为襄勤。
(二)
于公管理乐亭前后十多年,一直都清明廉洁。所有市井中苦与乐,利与弊的沿袭改革,官员百姓贤能与否,全都了解,无一遗漏。或是兴办、或是革除、或是宽大、或严厉,没有不非常符合民情……离开的那天,绅士在官署为他饯行,百姓们在郊外为他送行,老老少少簇拥着马头痛哭不已。于公也掉下眼泪并安慰他们,要求他们离开,他们也不离开,有一些人甚至送到通州才回来。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答案】22. A 23. D
24. 本诗前两句写饰着金色辔头的白色战马,直向西北飞驰而去。“白马”“金羁”,色彩鲜明,“连翩”“驰”,富于动感,表面写马,实则写人,写出了游侠儿的飒爽英姿和娴熟骑术,渲染了气氛,暗示了边情的紧急,也为全诗歌奠定了刚健明快的基调。
【解析】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A项,“鲁莽好勇”没有依据。属于无中生有。
【23题详解】
试题分析:该题考诗歌的表现手法。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D项,连用四个分句来细细铺陈刘兰芝的才艺。
【2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赏析曹植诗歌的开头,因为他的开头极讲究。“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开头两句以太影蒙太奇的手法展示了一匹饰着金色辔头的白色战马,直向西北飞驰而去。“白马”“金羁”,色彩鲜明,“连翩”“驰”,富于动感,表面写马,实则写人,写出了游侠儿的飒爽英姿和娴熟骑术,渲染了气氛,暗示了边情的紧急,也为全诗歌奠定了刚健明快的基调。开头两句画面感很强。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答案】25. A项,“伫立”的理解不当,没有结合语境分析。语境是“环顾四周,不远处一妇人正怀抱鲜花向游人兜售。欲购一束献给圣人,又觉得向孔夫子献鲜花,恰似请他老人家穿西装,有些不伦不类,于是唯有默默伫立”,此处“伫立”是指作者久立孔子墓前,悼念孔子,向他表达敬意。“长时间地站立”错误。
26. B 项,“对妇人出租自行车的描写表现出孔林如今安静肃穆不再,充满喧嚣浮躁”曲解文意。文中是说,有妇人想要租自行车给我,我拒绝了,因为到这墓地,就应抛开尘世的潇洒与浮躁。结合文本内容“从繁华喧嚣的人间世界,到寂静安宁的死者领地,原来就只是这么一墙之隔”分析可知,作者后来发现基园是里面寂静安宁的死者领地,一墙之隔的外面就是从繁华喧嚣的人间世界。
27. ①以羽毛洁白、身姿高雅的鹭鸶赋予孔林这片墓葬朴素的生机,与鸦影绰绰、灰暗死寂的孔庙形成对比。暗示孔林更多保留了孔子的生命气息。②以“鹭鸶的轮廓已快被夜幕吞噬”营造了黄昏时分的凄清氛围,为下文孔尚任的遭遇做铺垫。③由鹭鸶悄悄地落下呼应上文,烘托出孔林宁静的氛围,表达了对孔子的敬意,借此引出了不要惊扰圣人的题旨。
28. ①孔子墓保持了固有的朴素面貌,更符合作者认同的孔子形象。②孔伋墓与孔鲤墓的鲜明对比,表明国人并未摆脱以成败论英雄的观念。③孔子的思想有助于构建和谐世界,对人类有恒久的影响。④孔子的思想有助于收获内心的安宁,远离喧嚣浮躁。⑤中国古代文人往往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令人慨叹。⑥应该客观、全面、历史地看待孔子思想的历史影响。⑦由衷地表达了对孔子的缅怀与敬意。
五、名著阅读(14 分)
29.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的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A项,“表明孔子对玉帛和钟鼓的厌恶”错误。告诫人们注重礼乐不是说要注重演奏他的器物,而是要注重礼乐的精神和内涵。当时所谓礼乐,是重于物而简于敬,敲击钟鼓而不合雅颂。C项,“表明资质出众是孔子选择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准”错误,主要讲应该因材施教。D项,“孔子并不赞同‘启发’式教育方法,他更希望学生能反复落实老师传授的知识”错误。这里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故选B。
30.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A项,选项中“王夫人”错误,应该是王熙凤。B项,“骑马和茗烟前往北静王府安慰北静王”错误。《红楼梦》第四十三回说,九月初二日凤姐生日这天,满园中人都来给凤姐祝寿,唯独不见宝玉。袭人说他一大早就出门去了,穿了素衣裳,说是北静王府里有个要紧的姬妾死了。实际上,宝玉只让焙(bèi)茗一人跟着他骑马出城,借水仙庵恭敬地祭祀了一个人。焙茗也不知道祭祀的是谁,书中始终没有正面说出宝玉祭祀的是谁,但从宝玉回来后去参加凤姐的生日,“刚至穿堂那边,只见玉钏儿独坐在廊檐下垂泪,一见他来,便收泪说道:‘凤凰来了,快进去罢。再一会子不来,都反了。’宝玉陪笑道:‘你猜我往那里去了?’玉钏儿不答,只管擦泪。”书中在第四十四回还说到,宝玉因“今日是金钏儿的生日,故一日不乐”。可见,宝玉不顾凤姐生日,去祭祀的就是金钏儿。C项,“平儿明知道那瓶露就在赵姨娘屋里”错误。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是彩云偷了给贾环了,可是彩云不仅不承认,还挤兑玉钏儿,说是她偷了去。最后,在平儿的盘问之下,彩云还是承认了:“偷东西原是赵姨奶奶央告我再三,我拿了些与环哥儿是真,连太太在家,我们还拿过,各人去送人……”。故选C。
31.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B项,“借机奚落宝钗”错误。宝玉以杨妃来比喻宝钗,想到的是,宝钗会动怒回击宝玉。宝玉自知又把话说造次了,当着许多人,比才在黛玉跟前更不好意思,便急回身,又向别人搭讪去了。C项,“妙玉用自已日常用的杯子给宝玉斟茶,宝玉对此有些不满”错误。第四十一回里,她用成窑五彩小盖盅奉茶,盛了“老君梅”给贾母喝。贾母喝了一口,就递给了刘姥姥,要她尝尝看。刘姥姥喝了,觉得太淡,说:“再熬浓些更好了。”妙玉从心底里嫌弃刘姥姥的粗俗、贫穷、肮脏、稍后就命令小尼姑把成窑杯子扔了。宝玉知道妙玉嫌杯子脏了,觉得扔了可惜,就为刘姥姥讨了这杯子,说:“他卖了也可以度日。”妙玉勉强同意。D项,“宝玉觉得宝钗对礼物的分配还是有些不合适”错误。薛蟠从江南回来之后,带回很多江南特产。宝钗送礼物给黛玉比别人多了一倍,连紫娟都看出来宝钗待黛玉与别人不同了。黛玉触物伤情,黛玉看到宝钗送来的礼物,都是自己家乡之物,触物伤情,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双亡,又无亲人,寄居在亲戚家,终不如自己的家方便温暖。又想到没有这么一个亲兄弟给自己带家乡之物,所以想到这里就更加的伤心。宝玉来了以后,变着法的哄黛玉开心,故意说黛玉之所以生气是嫌宝钗送礼物的少了,又不厌其烦的把那些礼物都看了一遍。故选A。
32.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B项,“吟成豆蔻”,说的应该是杜牧,杜诗有“豆蔻梢头二月初”,春日将临,比喻少女青春正茂。“睡足荼蘼”,荼蘼花开在春末夏初,意味青春已逝。吟诗,小憩,都是隐士做派,在蘅芜院草屋之内,翠蔓清风可谓相得益彰。这副联是宝玉为蘅芜院提的。蘅芜院里面是巨石数块,藤蔓处处,香草天然。豆蔻、荼靡都是带有香味的灌木,窃以为是用二者指代满园香草。故选B。
33.
【答案】宝钗见状愣了片刻,忍不住“噗哧”一笑,便拿帕子掩住嘴,又轻声一叹,心中暗想:“这刘姥姥虽不是贾府正经亲戚,毕竟也是上了岁数的人;凤丫头和鸳鸯虽说是为了给老祖宗寻开心,可如此成心捉弄,未免过分了些。况且这刘姥姥言行粗俗,不过是出尽洋相罢了,可嫌,可怜,有什么可笑的呢?”抬头见凤姐儿和鸳鸯一脸正经的样子,转眼又见众人的狼狈相,不由得莞尔。因见黛玉伏在那里,满脸通红,笑得眼泪都出来了;便站起来轻抚黛玉的后背,笑道:“颦儿,颦儿,你这真真是‘哭笑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