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苏省镇江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2020江苏新高考作文集锦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范文

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理科)及答案解析

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文科)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江苏卷高分作文选读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及答案

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启东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启东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镇江市七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江阴二中、要塞中学等四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镇江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无论西方还是中国,对现代精神最有力的推动之所以往往来自传统文明,是因为古代文化本来就根深蒂固地包含在现代精神当中。我们知道,自由民主、科学理性、经济增长、政教分离等等,是现代性的一些基本内涵。但这些现代文明的外壳并不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全部内容,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内容。它们都只是为美好生活提供了最好的外在条件,并不等于美好生活本身。美好生活,还必须有更实质的内容,而这些,正是靠古代的德性和基督教的信仰来填充的。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这些传统的价值作底蕴,才有可能展开现代性的种种风景。因此,现代从来没有离开传统而存在过。现代文明与古代文化并不必然是矛盾的,但是当这个外壳忘记了、破坏了、压抑了其中的内容,或是变得与其中的内容不相匹配的时候,其内在的传统部分就会反抗和调整这个外壳。因此,没有古代内容的现代生活不仅是索然无味、不值得过的,而且是根本就无法存在下去的。

从社会制度的基本架构上讲,中国早就进入了现代阶段,但与此同时,我们都应该承认中国现代化得不彻底,不能让人充分满意。但这种不满意究竟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反映的是一个极为悖谬的问题,即,中国之所以现代化得不彻底,恰恰是因为她已经变得太现代了,我们已经过于强调现代的这个外壳,而没有充分发育外壳里面应该有的文明内涵,使我们的现代生活不够丰富,这从而也会影响到现代性的整体外观,使得一些现代制度好像永远无法在中国安顿下来。针对这样的状况,我认为,要充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恰恰是要努力发掘古代传统,才能使这个现代文明变得丰富而厚实。

作为各个文化体系的儒释道各家,理应成为现代中国人安置个体幸福的精神归宿,甚至由西方传入的宗教,也可以起到这样的文化功能,但是,这些文化体系所处的基本文明架构,却不能照搬基督教文明的架构。说得再直接一些:我们不能在基督教文明创立的现代制度框架下,仅仅填充中国的内容而已;不能将西方政教分离的架构简单拿到中国来,再用中国文化来填充其“教”的部分。而五四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自觉不自觉地一直没有把自己套进这样一个西方架构当中,而是在寻找着自己的现代道路。只有在中国式的文明架构之中,才可能在更根本的意义上把中国的古代传统变成塑造现代中国文明的有效资源。

这样看来,现代中国不仅需要依赖传统文明来建构其现代品性,而且要在更大的意义上,形成中国式的现代文明架构。因为要形成这一套文明架构不可能照搬基督教文明,那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古代资源。虽然五四时期的中国人并没有主动依赖传统资源思考中国的现代问题,但他们理解科学民主这些现代问题的方式早已决定了,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古代文明中寻求现代文明架构的资源。只有充分利用这些古代资源,才可能使现代中国文明不仅能充分保障人的自由和安全,而且有助于实现人格尊严和幸福;才能使现代中国不仅富足繁荣,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样,现代中国才不仅是强大的,而且是伟大的。

(吴飞《中国的现代处境与古代资源》,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因为有传统的德性和基督教的信仰,中国才得以展开现代性的种种风景。

B.只要我们努力挖掘古代传统,就能充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并安顿现代制度。

C.形成中国式现代文明构架,不能照搬西方文明,要充分利用中国古代资源。

D.传统文化体系中的儒释道各家成为了现代中国人安置个体幸福的精神归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论述现代文明的普遍性及其在中国的特殊性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应对策略。

B.文章以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为例,论证了中国需要依赖传统文明来建构其现代品性的观点。

C.作者在分析古代文化和现代精神的关系以及中国现代化不彻底的根源方面具有思辨性。

D.文章主体部分按照先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思路论证了中国古代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不仅不矛盾,而且还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造传统文化来适应现代观念。

B.自由民主,只能给人一个可以追求美好生活的不受外在约束的环境,但本身并不能保证人的生活幸福。

C.充分利用古代资源,才可能使现代中国文明不仅能充分保障人的自由和安全,而且有助于实现人格尊严和幸福。

D.自现代文明发生以来,传统文明一直栖居在现代文明当中,并成为现代性反思和更新自身的重要动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深化改革和“双创”热潮对人才就业市场的影响加深,一向手捧“铁饭碗”的公务员群体,也渐渐开始将职业发展由以往的体制内融入多元化的就业市场中。对此,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针对当前我国公务员的跳槽情况,围绕公务员“下海”职业流向和发展状况等核心数据进行统计,对公务员群体多元化就业发展趋势做出了观察。领英的数据显示,在2006~2015这十年间,公务员跳槽前的职级多以初级为主,科员高达53%。以工作年限区分,工作0~3年的公务员占到了37%,工作3~6年的公务员占到了23%。

 

领英的数据中,公务员跳槽前的职级多以初级为主。其中科员高达53%,科级正职、科级副职分别以18%、13%紧随其后。由此可见,初级公务员更有动力选择跳槽,在更为广阔的职场空间实现自我价值。

在对已经跳槽的公务员群体的追踪中,领英的数据显示,处级干部转型后,在市场化的职业环境中晋升总监及高管的比例最高。同时,正科级干部担任经理、总监的人数较多,而科员多以从事初级职位为主。这一结果也从侧面印证了当前市场化就业环境对于体制内转行职场人的认可和接纳。

(光明网,2016年6月21日)

材料二:

“公考热”曾经席卷全国,而与此同时,智联招聘发布的《2016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却让人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公务员群体。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春季跳槽人群最活跃的竟然是公务员,跳槽数量更比去年增加超三成。公务员“跳槽热”是否真的来临?这是喜还是忧?

其实,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反腐,并出台各项规定与禁令,公务员便逐渐地褪去了“光环”,逐步走下了“神坛”。随着养老金“双轨制”的废除,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务员越来越市场化,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有其“必然性”,这对社会发展与进步是相当有利的,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务员这个群体,也激活了社会人才市场,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当然,公务员“跳槽热”也必然会引发担忧,公务员作为管理者与服务者,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公务员跳槽过于频繁,则有可能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造成负面影响,有可能破坏公务员群体的整体性,也有可能降低公务员群体的服务水平,从这个层面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令人担忧,值得重视。

无论是喜还是忧,公务员跳槽或许离“跳槽热”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公务员开始跳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趋势。既然发展的是市场经济,就应让市场更多地去决定,更多地遵循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少一些过度的解读,相信最终势必会达到“多赢”的状态。

(人民网,2016年5月27日)

材料三: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2016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其中令不少人惊诧的是,被认为抱着“铁饭碗”的公务员竟成了跨界跳槽最活跃的白领人群,白领中有三成公务员纷纷转到房地产、金融等行业。

公务员跳槽的原因,主要是追求实现自我价值。不能否认,公务员跳槽有收入待遇降低的因素,但他们这个群体当下所做出的选择,也是对国家改革政策的理解和呼应,也可以说是看到了“全民创业、万众创新”所带来的新机遇。

说到底,社会经济活力的激发,离不开一流的人才参与。现在政府出台的不少新政,正是为了使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够更具活力。面对如此迅猛的发展形势,公务员队伍中自然会有人出来“闯一闯”,而从以往的经验看,他们中最终会有不少成功者。换个角度说,现在有一部分公务员出来创业,也是人才资源的活力释放,对优化人才配置的正向力量不可小视。

(《苏州日报》2016年6月28日)

4.下列针对公务员跳槽流向行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务员跳槽的热门目标行业排列前三位的分别为金融、法律/会计/咨询、政府/社会组织。

B.交通运输和医疗行业由于受到政策限制较多,公务员跳槽时过多地考虑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干,因此这两类行业一般不大被重视。

C.从现阶段来看,由于对于传统“铁饭碗”就业观的颠覆,加强了公务员群体的人才流动和互通。

D.如今的公务员跳槽目标行业与就业大环境中的热门行业高度吻合,这充分说明公务员跳槽群体更加注重个人能力和价值的体现。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相对而言,材料一客观、准确地报道了当前我国公务员的跳槽情况,专业性最强,而材料二、三是针对这一情况进行的评论,略逊一筹。

B.材料三夹叙夹议,不能将报道和评论分开,将个人观点和客观报道混淆,让受众无法客观地看待“公务员跳槽”这一事实。

C.材料一多处运用数据,侧重报道公务员跳槽后的职业流向和发展状况,体现出新闻语言的客观性、确切性,有利于受众把握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

D.材料一和材料三都关注到公务员收入待遇降低使他们从体制中跳出来,并选择去热门行业中就业以追求个人能力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6.材料二与材料三在对待“公务员跳槽”这一现象上有什么分歧?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朱卫国

霓虹初上之时,闹腾的城市开始缓过劲来,空气中也有了闲适的气息。老仁的“私人定制假发店"也才清静下来,他的额头被明亮的灯光烙上了温暖的黄,他习惯性地抬起头,望着对面肿瘤医院的大楼,沉默良久,目光中也泛起了温润的光芒……

有客人进来,是一对挽着手的年轻夫妻,衣着不太讲究,妻子的面容很精致,虽显出病态的苍白,但依然那么美丽。老仁热情地招呼着。

妻子的情绪很低落,丈夫强作欢颜,仍掩不住内心的悲戚。老仁知道这是对面医院的化疗患者。

妻子显然是被那些漂亮的假发样品打动了,脸上浮现出病容里难得的笑意。老仁细心地一一介绍,旁边的丈夫也替妻子出主意。

都好漂亮呀。女人爱美的天性让她像个孩子。

其实定制才是最舒服最漂亮的。老仁像一位父亲那样慈祥,语气很真诚。

然后请夫妻俩进了里间的休息室,室内温暖如春,音乐低缓悠扬。主顾三人很快熟悉起来。

交谈遇到了障碍,算不上是意外。妻子不肯摘下帽子,她很难有勇气向这个世界袒露自己不堪的病容,昔日那头飘逸的秀发是她最大的骄傲。

丈夫安慰她,这是暂时的,头发还会再长起来的。乖,宝贝。还有我陪着你呢。

丈夫边说边拿掉了自己的帽子,露出一个轻光瓦亮的头。老仁点着头笑了。

但妻子没笑,只是看着丈夫的光头,不说话,眼里涌出了泪。

丈夫赶忙戴上帽子,拉着老仁到外间,细说了病情原委。妻子的化疗很痛苦,头发早已掉光,后期的治疗也不乐观,为了缓解她的焦虑,他自己偷偷剃了个光头,想陪着她一起扛,没想到妻子发了大火。他记得那天的她像变了个人似的,声嘶力竭地冲着他吼,出了一个丑光头,还想再出一个啊!

她吼完哭着说,你们都要好好的。

老仁听后,轻声说,我知道,来我这儿定制假发的夫妻,很多都是陪着一起光头的。

老仁安慰道,年轻人,不容易啊。这坎搁谁身上都不好过。

转进里间,妻子的眼角还留着泪痕。老仁用多年的职业经验缓解着顾客的情绪。老仁说,你以为这个世上只有你一个人光着头吗?

不是。老仁自己回答道。

老仁缓缓地摘掉了丈夫的帽子,露出一个光头,又缓缓地摘掉了自己的头发,像魔术一样,露出一个光溜溜的头,两个大光头,如两个温暖的太阳,绽放出夺目的光芒。

妻子愣在那里,眼睛里潮湿起来。

老仁说,你看看,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有多少帽子里头,有多少假发里头,其实是一个光头。你以为自己是最不幸的那一个,其实,很多人的不幸你是看不到的……

我也是光头,我也没有头发。老仁的声音里像藏着太多的往事。

妻子在泪光中缓缓地摘下了帽子,第一次在外人面前露出了那个不愿看见的自己,丈夫的眼里也闪动着泪花。

一周后,丈夫来替妻子取定制的假发。

看得出,丈夫的面容愈加憔悴。丈夫告诉老仁,妻子戴上漂亮的假发,还想去拍结婚三周年纪念照呢。

只是,不知道她还能戴多久。丈夫说着哭了起来,像个无助的孩子。

老仁的目光缓下来,轻声说,年轻人,给你讲个故事吧——十年前,有一位丈夫带着年轻的妻子来到对面医院做抗癌治疗,他的妻子得了脑瘤,需要做放疗,得先把一头披肩秀发剃光。夫妻二人来到一家理发店,妻子在理发师的推剪下号啕大哭,丈夫也泣不成声,丈夫说,还有我呢。

丈夫也剃光了自己的头发。

那位理发师一直流着泪,他的手颤抖着。当他剃光夫妻二人的最后一维头发时,他把发剪推向了自己的脑袋,他说,这是我唯一能替你们做得到的。

可以确定的是,理发师扬着一个光头,对夫妻二人说,还有我呢。

后来,妻子还是走了,那位丈夫给自己立了一个誓言:此生,永远陪妻子留着一个光头。他在想,一个理发师可以对陌生的不幸者温柔相待,我还有什么不能温柔以报呢……

那位丈夫振作精神,努力打拼,几经磨难,成了一名低调的慈善小老板。

老仁说完,眼睛湿润了,他摘下假发,露出轻光瓦亮的头,对年轻人说,我就是故事中的那位丈夫。钱我是不收的,这套假发送给你妻子,快去吧!你妻子等着你呢。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写老仁清静下来后“习惯性地”望着对面大楼沉默,目光温润,这些细节描写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他在那儿曾经有过难忘的经历。

B.小说插入老仁夫妻和理发师的故事,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同时也突出了“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的主题。

C.“两个大光头,如两个温暖的太阳”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妻子内心的感受,既突出了丈夫对妻子的爱,又表现出妻子对“光头”认识的变化。

D.丈夫偷偷剃光头发本想缓解妻子的焦虑却遭到训斥,表现出妻子无法面对自己光头的现实,和不愿见到丈夫光头的心理反应。

8.小说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简析。

9.这篇小说在写法上有哪些特色?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一)

是时,早疫被吴越,民饥懂疾疗,死者后半,来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优劳,州县推布上恩,从从尽其力。公所指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缓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诊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同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于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更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选自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

(二)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日:“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人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解漏,张皇幽吵。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干儒,可谓有劳矣。沉浸醴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题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神。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选自韩愈《进学解》)

(三)

元和九年月日,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谨上史馆。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间,过真定,北上马岭,历亭障堡戍,窃好问老校退卒,能言其事。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会州刺史崔公来,言信行直,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或恐尚逸坠,未集太史氏,敢以私于执事。谨状。

(选自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0.下列对文中画改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A.所以/经营绥提先后终始之际/委会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B.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C.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D.所以经营缓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条:救灾的具体条规、办法。

B.闳其中而肆其外:指文章内容丰富而且文笔豪放。

C.状:逸事状。“逸事状”为行状的变体,要详细记载死者的世系、名字、爵里、行实、寿年。

D.执事:旧时书信中对对方的敬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段(一)作者从赵公救灾中总结出一系列辩证关系,通过“民病而后图之”与“先事而为计”的不同、“不习而有为”与“素得之者”不同等,对比进行阐释。

B.语段(二)写“生徒驳诘”,学生针对先生的训示,进行有力地反驳,完全推倒了先生的论点。虽未直斥有司之不明、不公,却己隐含此意。

C.语段(二)先歌颂先生业精、行成,然后指出先生“无幸”被重用,遭遇可悲。从肯定到否定,意念来了个巨大转折,文章也显示出波澜起伏之美。

D.语段(三)一方面强调了太尉事迹的确凿可信,另一方面强调了人们所谓段太尉的保持大节、取名天下,只是“一时奋不虑死”而为之的看法,与三件逸事起到相互印证、互为补充的作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2)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挨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神子

谢逸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注)谢逸(1068-1113),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诗文俱佳,两次应科举均不第。宋徽宗赵佶政和三年以布衣终老于故土,年四十五。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写暮春时节野外村郊,轻风中一面酒旗微微飘扬,原来是一家在花村酒馆。

B.“水溶溶”以下七句,前四句是远景,后三句是近景,以景村情,情感上有波澜。

C.上阕最后三句和范仲淹的“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意境相近。

D.下阕前五句记叙相见往事,后三句既是以感叹作结,也是以景作结,言尽意无穷。

15.“谢逸曾过黄州关山杏花村馆,题此词于驿壁,过者爱赏,纷纷抄录,每索笔于馆卒,辛苦之,以泥涂去”。可见此词见重于当世。请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四、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希望统治者能够放宽标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玉案·元夕》中描写女子盛装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扬州慢》中表现红药自生自灭无人赏识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一个生命,甚至每一个小小的细胞中,都包含着一个无穷无尽的宇宙。庄子道,“天下莫大于秋亳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亚原子世界的精度和深远宇宙的广度通过量子力学的理论融会贯通,庄子的思想竟与现代科学暗自相合,不得不     。探索广袤宇宙的星辰大海和研究精巧的细胞内原子运行规律是人类扩展认知的两个基本方向。人们一方面用空间天文卫星来观测大尺度时空维度中的奇观,另一方面也运用冷冻电子显微镜来探索细胞内部微观世界各式各样复杂而又精巧的结构。随着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入,细胞内部丰富的物质结构和有序的协调机制令人       。据估计,一个普通的动物细胞内,各类蛋白质分子机器的总数超过十的十二到十三次方数量级,其它各类功能性的小分子更是      。这些大大小小的生物分子或穿梭于各种功能迥异的细胞器之间,或锚定于某一特定的膜结构浮游其上,如果化身为一个原子置于其间,(    )。即便物质结构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限制,从物质代谢到能量供应,再到细胞分裂、分化、自噬等整体水平上的行为,无不是         ,其中的奥妙令人神往。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啧啧称奇  叹为观止  不计其数  井井有条

B.交口称誉  叹为观止  不胜枚举  顺理成章

C.啧啧称奇  望洋兴叹  不胜枚举  井井有条

D.交口称誉  望洋兴叹  不计其数  顺理成章

18.文中画模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物质结构尽管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情细的控制。

B.虽然物质结构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控制。

C.物质结构虽然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调控。

D.尽管物质结构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调控。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奇景瀚如星海,会令你慨叹它的壮阔。

B.这壮阔的奇景瀚如星海,一定会令你慨叹。

C.你一定会慨叹这奇景如此壮阔,瀚如星海。

D.你一定会慨叹如此壮阔的奇景,瀚如星海。

 

 

六、语言表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先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起过20字。

__________,对于每个人来说,这两种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比例很不相同罢了,由于性格的差异,有的人更爱交往,有的人更喜独处。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②__________,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③__________,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21.下面是5月21日某报刊发的一则消息,请概括主要信息。(不超过60字)

5月27至28日,“志愿服务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届时,来自世界五大洲近30个国家及联合国有关方面的160多名代表将出席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团中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主办的。

据了解,会议以“新世纪的志愿服务:认知、支持、发展”为主题,旨在借助国际志愿者年形成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高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理念的认识,促进各国政府和公众进一步认可志愿者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积极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推动全球志愿服务事业向前发展。

 

七、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经典,是指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但前不久,某大学出版社搞了一个出版物“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结果令人瞠目结舌;《红楼梦》高居榜首;榜单前10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百年孤独》《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也赫然其中。而同时,通俗文学作品以及通过网络阅读小说(实学)的方式则大受欢迎。

是经典文学的影响力落后通俗文学了,还是旧的阅读方式过时了?抑或是……?

对此,引发了社会一片热议。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据此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1)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2)特别要注意卷面书写和语言表达。

 


参考答案

 

1.C

2.B

3.A

 

4.B

5.C

6.①材料二认为“公务员跳槽”这一现象喜忧参半,突出了其在人才资源分配方面的好处和有可能带来的影响,对其持谨慎观望的态度;②材料三对这一现象持乐观积极的态度,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是人们追求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行为,是人才资源活力释放的一种方式。

 

7.D项,“表现出妻子无法面对自己光头的现实,和不愿见到丈夫光头的心理反应”错,丈夫偷偷剃光头却遭到妻子训斥的情节,表现的是妻子一下子接受不了光头的刺激。通过妻子说“你们都要好好的”可以看出妻子内心希望丈夫等亲人安好。

8.①标题含义颇丰,暗含写作意图:号召人们乐观面对挫折,真诚善良对待弱者。②直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夫妻二人和老仁的语言与行动无不体现“温柔”的性格特点。③统摄全篇(提纲挈领),情节围绕“温柔以待”展开。④富有温情,表达作者美好祝愿。

9.①结构上,段落短小,简洁明快。小说段落短小,甚至采用独句段,读起来十分简洁。②运用插叙的手法,大故事套小故事。小说主体是讲述老仁与年轻夫妻的故事,中间插入老仁自己的故事,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有利于突出小说的主题。③整体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小说的主要情节发展通过对话来展开,人物对话符合各自的性格特征。

 

10.D

11.C

12.D

13.(1)可是在朝廷上不能被人们信任,在私下里得不到朋友的帮助。进退两难,一举一动都受到指责。

(2)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分析】

10.

本题考查分析文言断句的能力。

“所以”,用来……的,后面“经营绥提”等,为具体方法,“所以”后面不需要断开,排除A项。

“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为并列结构,“于一时”做状语,此处状语后置,不需要断开,排除B项、C项。

句意:用来筹划安顿民众的事,哪个先哪个后以及如何开始如何结束,在这方方面面之间,曲折周到细致详尽,没有不考虑到家的。他的施政虽然只在越州,他的仁爱却足够昭示天下;他的措施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实行,他的方法却足够传给后人。

故选D

11.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C项,“要详细记载”错误。“逸事状”为行状的变体,对死者的世系、名字、爵里、行实、寿年皆不详载,只记逸事。

故选C

12.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项,“强调了人们所谓段太尉的保持大节、取名天下,只是‘一时奋不虑死’而为之的看法”错误。结合“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等分析,纠正了人们所谓段太尉的保持大节、取名天下,只是“一时奋不虑死”而为之的错误看法。

故选D

13.

本题主要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1)“见”,表被动,被;“然而公不见信于人”,“于人”为状语(状语后置句、被动句);“助”,帮助;“跋前踬后”,意思是比喻进退两难;“咎”,归罪,责备,指责。(2)“卒”,通“猝”,突然,仓猝;“惊”,惊慌;“无故”,无任何的原因和理由;“挟持”,指抱负,胸襟;“远”,高远。

参考译文:

(一)

这时旱灾瘟疫遍及吴越一带,百姓遭受饥荒瘟病,死去的将近一半,灾情没有比这更大的了。皇上勤于政务,我们州县的官员更应该效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赵公抚慰百姓,百姓尤其认为有了依靠和归宿。用来筹划安顿民众的事,哪个先哪个后以及如何开始如何结束,在这方方面面之间,曲折周到细致详尽,没有不考虑到家的。他的施政虽然只在越州,他的仁爱却足够昭示天下;他的措施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实行,他的方法却足够传给后人。大约灾害发生,太平时代也不能让它避免,却能够预先作防备。百姓遭受灾难后才去思考对策,与事先有所考虑相比,就有很大差距了;不熟习而还要去做,与那些平时就留心的人,两者也有很大差距。我特意到越地采访,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是,用来宽慰越州人对赵公的思念感激之情,将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能推行赵公已经试行过的办法,那救灾的章程条例可以不须顷刻就制定好,那么赵公的恩泽怎么能说是很小并且只影响眼前吗?

(二)

话没有说完,有人在行列里笑道:“先生在欺骗我们吧?我侍奉先生,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先生嘴里不断地诵读六经的文章,两手不停地翻阅着诸子百家的书籍。对史书类典籍必定总结掌握其纲要,对论说类典籍必定探寻其深奥隐微之意。广泛学习,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是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舍弃;夜以继日地学习,常常终年劳累。先生的学习可以说勤奋了。抵制、批驳异端邪说,排斥佛教与道家的学说,弥补儒学的缺漏,阐发精深微妙的义理。探寻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学说,独自广泛地钻研和继承它们。指导异端学说就像防堵纵横奔流的各条川河,引导它们东注大海;挽救儒家学说就像挽回已经倒下的宏大波澜。先生您对于儒家,可以说是有功劳了。心神沉浸在古代典籍的书香里,仔细地品尝咀嚼其中精华,写起文章来,书卷堆满了家屋。向上效法法虞、夏时代的典章,深远博大得无边无际;周代的诰书和殷代的《盘庚》,多么艰涩拗口难读;《春秋》的语言精练准确,《左传》的文辞铺张夸饰;《易经》变化奇妙而有法则,《诗经》思想端正而辞采华美;往下一直到《庄子》、《离骚》,《史记》;扬雄、司马相如的创作,同样巧妙但曲调各异。先生的文章可以说是内容宏大而外表气势奔放,波澜壮阔。先生少年时代就开始懂得学习,敢于实践,长大之后精通礼法,举止行为都合适得体。先生的做人,可以说是完美的了。可是在朝廷上不能被人们信任,在私下里得不到朋友的帮助。进退两难,一举一动都受到指责。刚当上御史就被贬到南方边远地区。做了三年博士,职务闲散表现不出治理的成绩。您的命运与仇敌相合,不时遭受失败。冬天气候还算暖和的日子里,您的儿女们哭着喊冷;年成丰收而您的夫人却仍为食粮不足而啼说饥饿。您自己的头顶秃了,牙齿缺了,这样一直到死,有什么好处呢?不知道想想这些,倒反而来教导别人干什么呢?”

(三)

现今称赞太尉大节的不外乎是认为武夫一时奋不顾身,没考虑到死,以此来扬名天下,不了解太尉的为人并不是这样。我曾往来于歧、周、邠、斄之间,经过真定,北上马岭,经历亭岗堡垒哨所等,私下里喜欢询问年老的军校和退役的士卒,他们都能说一些当时的事情。太尉为人和颜悦色,经常低头拱手走路,说话的口气谦恭温和,未曾以不好的脸色待人。人们见到他,倒像个读书人。遇到不能赞同之事,一定要实现自己的主张,决不是偶尔这样做。适逢永州刺史崔公来,说话信实,行事正直,详备地获得了太尉的遗事,再次核对没有什么疑问。有的事实恐怕还有散失遗漏,未集中到史官手里,斗胆将这篇行状私下送交给您。郑重地写下这篇逸事状。

 

14.B项,“前四句是远景”错误。江水溶溶,落红轻扬。野渡无人舟自横,两岸杨柳绿荫浓。花,已经谢了,春风吹过,卷起阵阵残红。这是暮春村野,也是作者所处的具体环境。“水溶溶”以下四句,前两句是近景,后两句是远景。

15.(1)化用前人诗句,内涵丰富:起首一句源于杜牧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野渡舟横”用韦应物《滁州西涧》“野渡无人舟自横”。(2)情景交融(借景抒情):①“水溶溶,飏残红”一句写水,一句写风。前句碧波粼粼,心清气爽;后句残红轻扬,心绪苍凉,引发词人心念故里的愁绪。②“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三句,山远,路遥,所思之人,望而不见,只见山色烟云,芳草树木。③结尾三句,万水千山,芳草连天,借此抒发异地思乡怀人之情,写景抒怀,自然天成。(3)虚实结合,拓展诗歌意境:上阕写实,下阕虚写相见往事。(4)借代手法,含蓄凝练:不正面写人的风姿神采,花容月貌,只以粉香、眉峰指代。(5)以景结情,余韵无穷:关山、夜月、素光,意境清幽,怀人之情,含蓄蕴藉。

16.未必人间无好汉    谁与宽些尺度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蛾”“缕”“盈”“生”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17.A

18.D

19.C

【分析】

17.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啧啧称奇:表示咂着嘴称赞它的奇妙。交口称誉:异口同声地称赞。第一处,前面说“亚原子世界的精度和深远宇宙的广度通过量子力学的理论融会贯通,庄子的思想竟与现代学暗自相合”,一个“竟”字表示出乎意料,可见此处应是说前面的情形让人感觉奇妙,故应使用“啧啧称奇”。

叹为观止:意为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望洋兴叹:比喻看见他人伟大而慨叹自己渺小或处理一件事而慨叹力量不足。第二处,文中说“细胞内部丰富的物质结构和有序的协调机制令人……”,此处应是赞叹“细胞内部物质结构的丰富和协调机制的有序”,应使用“叹为观止”。

不计其数:没办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不胜枚举:是一个汉语成语,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为数极多。第三处是说“其它各类功能性的小分子”之多,没有办法计算,应使用“不计其数”。

井井有条:形容条理分明,整齐不乱。说话办事有条有理。顺理成章:写文章、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比喻随着某种情况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结果。第四处,是说“从物质代谢到能量供应,再到细胞分裂、分化、自噬等整体水平上的行为”条理分明,应使用“井井有条”。

故选A

18.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题中,“即便物质结构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限制”,“即便……但”搭配不当,“即便”意思是“即使”,表假设关系,而“但”表转折关系,故二者搭配不当;“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限制”不合语境,且“精细的限制”也搭配不当,从文中来看,应是说受到“惊喜的调控”。

A项、C项,前半部分的关联词位置不当,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不一致,故第一个关联词应放在主语的前面;

A项、B项,结尾的词语“控制”不如“调控”恰当,“虽然”不如“尽管”恰当。

故选D

19.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前面说“这些大大小小的生物分子或穿梭于各种功能迥异的细胞器之间,或锚定于某一特定的膜结构浮游其上,如果化身为一个原子置于其间”,其中“如果化身为一个原子置于其间”中“化身”的主语蒙后省,此处应是假设人化身其间,故排除A项、B项;

C项,句中用“这”指代上文的内容,使上下文紧密关联,而D项说“如此壮阔”,这说明前面的内容应是说“壮阔”,这与语境不合。

故选C项。

20.交往和独处原是人在世上生活的两种方式    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    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    

 

21.5月27至28日,由团中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的“志愿服务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认知、支持、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