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上海师大附中闵行区分校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
1.(5分)根据教材内容填空。
(1)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前赤壁赋》)
(5)诗人们常借形象之物来写愁,如“何处得秋霜”“芭蕉不展丁香结”等,李煜在《虞美人》一词中用“水”的形象写愁的句子是 。
2.(2分)寒假就要到了,“飞熊小组”的同学准备参观七宝老街,了解老街历史、文化。组长小熊设计了访谈提纲,你觉得下面的提问不合适的一项是( )
A.您对七宝老街的历史有多少了解呢?
B.您知道“七宝”是哪七种“宝”吗?
C.一般是什么样的外地游客来老街呢?
D.您还记得十年前七宝老街的样子吗?
3.(3分)同学们来到七宝老街,看到蒲汇塘桥上有一幅对联,气势非凡,颇有意味,可惜的是,下联有一个字脱落了。下面所给的字放进去最合适的是( )
上联:东南三柳绿水源流远
下联:西北九峰青山气势□
A.壮B.幽C.大D.深
4.(2分)下面不符合原书意思的一项是( )
A.乡下孩子在教室里认字认不过教授的孩子和教授的孩子在田野里捉蚱蜢捉不过乡下孩子反映的不是“愚”的问题。
B.中国人在寒冷的西伯利亚都要种下些种子,就像如今有些小区、高架桥下有人拓土种菜一样,都是明白泥土的可贵。
C.人的学习是靠群体知识的传递,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过去的“投影”。
D.曾子易篑说明“礼”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于传统的习惯,这也和孔子所重视的服礼的主动性是一致的。
5.(3分)按照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理论,依次填入下图a、b、c处的人物正确的一项是( )
A.林黛玉 贾政 薛宝琴
B.林黛玉 薛宝琴 贾政
C.贾政 薛宝琴 林黛玉
D.贾政 林黛玉 薛宝琴
三、
7.(14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北平的四季
郁达夫
①北平的冬天,冷虽则比南方要冷得多,但是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
②我曾于这一种大雪时晴的傍晚,和几位朋友,跨上跛驴,出西直门上骆驼庄去过一夜。北平郊外的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现现的不少白峰头,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不可以言语来形容。直到了十余年后的现在,我一想起当时的情景,还会打一个寒颤而吐一口清气,如同在钓鱼台溪旁立着的一瞬间一样。
③北平的冬宵,更是一个特别适合于看书,写信,追思过去,与作闲谈说废话的绝妙时间。记得当时我们兄弟三人,都住在北京,每到了冬天的晚上,总不远千里地走拢来聚在一道,会谈少年时候在故乡所遇所见的事事物物。小孩们上床去了,佣人们也都去睡觉了,我们弟兄三个,还会得再加一次煤再加一次煤地长谈下去。有几宵因为屋外面风紧天寒之故,到了后半夜的一二点钟的时候,便不约而同地会说出索性坐坐到天亮的话来。像这一种可宝贵的记忆,像这一种最深沉的情调,本来也就是一生中不能够多享受几次的昙花佳境,可是若不是在北平的冬天的夜里,那趣味也一定不会得像如此的悠长。
④总而言之,北平的冬季,是想赏识赏识北方异味者之唯一的机会。这一季里的好处,这一季里的琐事杂忆,若要详细地写起来,总也有一部《帝京景物略》那么大的书好做;我只记下了一点点自身的经历,就觉得过长了,下面只能再来略写一点春和夏以及秋季的感怀梦境,聊作我的对这日就沦亡的故国的哀歌。
⑤春与秋,本来是在什么地方都属可爱的时节,但在北平,却与别的地方也有点儿两样。北国的春,来得较迟,所以时间也比较得短。西北风停后,积雪渐渐地消了,赶牲口的车夫身上,看不见那件光板老羊皮的大袄的时候,你就得预备着游春的服饰与金钱;因为春来也无信,春去也无踪,眼睛一眨,在北平市内,春光就会得同飞马似的溜过。屋内的炉子,刚拆去不久,说不定你就马上得去叫盖凉棚的才行,而北方春天的最值得记忆的痕迹,是城厢内外的那一层新绿,同洪水似的新绿。北京城本来就是一个只见树木不见屋顶的绿色的都会,一踏出九城的门户,四面的黄土坡上,更是杂树丛生的森林地了:在日光里颤抖着的嫩绿的波浪,油光光,亮晶晶,若是神经系统不十分健全的人,骤然间身入到这一个淡绿色的海洋涛浪里去一看,包管你要张不开眼,立不住脚,而昏蹶过去。
⑥北京市内外的新绿,琼岛阴,西山挹翠诸景里的新绿,真是一幅何等奇伟的外光派的妙画!但是这画的框子,或者简直说这画的画布,现在却已经完全掌握在一只满长着黑毛的巨魔的手里了!北望中原,究竟要到哪一日才能够重见得到天日呢?
⑦从地势纬度上讲来,北方的夏天,当然要比南方的夏天来得凉爽。在北平城里过夏,实在是并没有上北戴河或西山去避暑的必要。一天到晚,最热的时候,只有中午到午后三四点钟的几个钟头,晚上太阳一下山,总没有一处不是凉阴阴要穿单衫才能过去的:半夜以后,更是非盖薄棉被不可了。而北平的天然冰的便宜耐久,又是夏天住过北平的人所忘不了的一件恩惠。
⑧在北平,春夏秋的三季,是连成一片;一年之中,仿佛只有一段寒冷的时期,和一段比较得温暖的时期相对立。由春到夏,是短短的一瞬间,自夏到秋,也只觉得是过了一次午睡,就有点几凉冷起来了。因此,北方的秋季也特别的觉得长,而秋天的回味,也更觉得比别处来得浓厚。前两年,因去北戴河回来我曾在北平过过一个秋,在那时候,已经写过一篇《故都的秋》,对这北平的秋季颂赞过了一道了,所以在这里不想再来重复;可是北平近郊的秋色,实在也正象是一册百读不厌的奇书使你愈翻愈会感到兴趣。
⑨秋高气爽,风日晴和的早晨,你且骑着一匹驴子,上西山八大处或玉泉山碧云寺去走走看;山上的红柿,远处的烟树人家,郊野里的芦苇黍稷,以及在驴背上驮着生果进城来卖的农户佃家,包管你看一个月也不会看厌。春秋两季,本来是到处都好的,但是北方的秋空,看起来似乎更高一点,北方的空气,吸起来似乎更干燥健全一点。而那一种草木摇落,金风肃杀之感,在北方似乎也更觉得要严肃,凄凉沉静得多。你若不信,你且去西山脚下,农民的家里或古寺的殿前,自阴历八月至十月下旬,去住它三个月看看。古人的“悲哉秋之为气”以及“胡笳互动,牧马悲鸣”的那一种哀感在南方是不大感觉得到的,但在北平,尤其是在郊外,你真会得感至极而涕零,思千里兮命驾。所以我说,北平的秋,才是真正的秋;南方的秋天,不过是英国话里所说的Indian Summer或叫作小春天气而已。
(有删节)
(1)第①段划线句该怎么理解?试结合下文进行分析。
(2)第⑤段“洪水似的新绿”比喻形象新巧,请作赏析。
(3)第⑥段划线句和上文中哪一句呼应?透露出怎样的情感?
(4)本文所写之秋和《故都的秋》有何异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8.(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过客相寻
杜甫
穷老真无事,江山已定居。
地幽忘盥栉,客至罢琴书。
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
时闻系舟楫,及此问吾庐。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就体裁来看,这是一首律诗。
B.就格律来看,有四个字押韵。
C.就内容来看,这是一首田园诗。
D.就语言来看,朴实自然生活化。
(2)与《登高》一诗着重写“悲”相比,本诗主要表达 情感。
(3)全诗用哪些手法来写“穷老真无事”的?请作具体分析。
9.(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劝学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甲]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乙]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丙]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金就砺则利
②无以至千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青,取之于蓝 | 则群聚而笑之 |
B.吾尝终日而思矣 |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犹且从师而问焉 |
D.故木受绳则直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3)把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第②段从哪三个方面阐述了学习的意义?请简要分析。
(5)表达观点需要有针对性。请你针对下面三位同学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利用上文第④段的内容提出你的建议。(将文中划“ ”句前的序号填入下面横线上即可)
①小李同学在学习上虽然有一股干劲,也不怕苦不怕累,可是他总想今天学了,明天就能取得好成绩。
②小张同学虽然兴趣爱好广泛,但却不够专心,往往是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至今没有一样专长。
③小王同学从小只喜欢数理化,不爱阅读,也没有背什么诗词曲赋,以致于已经高一了,仍胸无点墨。
10.(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游灵岩记
姚鼐
①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
②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垒石为城墉,高千余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鹜而诡趣,帷张而军行。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酌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曰“政和”云。
③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④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簏,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张峡夜宿,姚鼐记。
(1)结合中两处划线句和课文《登泰山记》,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古代记录时间的方法包括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B.课文中的乾隆三十九年和上文乾隆四十年都是年号纪年。
C.姚鼐于十二月二十八日登泰山,几天后从泰安来游灵岩。
D.知府朱孝纯在两次游玩的时候都专门安排了人陪伴。
(2)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灵岩一带有高高的城墙,只有南面有缺口。
B.灵岩南面有块小平地,上面都种上了柏树。
C.灵岩寺后佛像很高,占有岩壁的十分之九。
D.灵岩的底端有一股泉水,名叫“甘露之泉”。
(3)根据第③段内容,完成如下图表。
a处是 ,b处是 ,c处是 。
(4)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
三、写作70分
11.(70分)请以“这个冬天不太冷”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9-2020学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
1.【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故答案为:
(1)暧暧远人村 (重点字:暧)
(2)别有幽愁暗恨生(重点字:幽)
(3)赢得仓皇北顾 (重点字:赢)
(4)渺沧海之一粟 (重点字:渺、沧)
(5)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重点字:恰)
2.C项中问“什么样的外地游客来老街”,是询问游客的相关情况,明显与访谈目的无关。
故选:C。
3.B
【解答】根据对联仄起平收的原则,下联应是平声收尾,“壮”“大”都是仄声,不符要求,排除AC两项。根据语义,下联写九峰青山,“深”是深邃,“幽”是幽深,“幽”这个词更多一层幽静之意,更能凸显九峰青山的特点,“幽”最合适。
故选:B。
4.B.假如一个中国人在西伯利亚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是因为我们的民族和泥土分不开。
故选:B。
5.【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学生应在关注生活的基础上,加强分类识记和积累。
【解答】“差序格局”是发生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中的,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愈推愈远,愈推愈薄且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格局,且它随自己所处时空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圈子。本题中,贾宝玉与贾政为父子关系,与林黛玉为姑表兄妹关系。薛宝琴是薛姨妈的侄女,薛蟠、薛宝钗的堂妹。
故选:D。
三、
7.
(1)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在冬季才能彻底感受到北方生活的伟大悠闲,因为北平冬季大雪时晴傍晚的郊外景象正体现了这一点,北平的冬宵有悠长的趣味(适合看书,写信,追思过去,作闲谈说废话),在北平的冬季,可以赏识北方异味。
(2)以“洪水”比喻绿,写出北平初春绿满城厢内外的情景(绿之多);以“水”比喻绿,写出“绿”的新(水之亮正见绿之新);新巧的比喻中正可体会到作者感受之深。
(3)和第④段最后一句“聊作我的对这日就沦亡的故国的哀歌”一句呼应。表达对故国沦亡(丧)的悲伤之情。
(4)都写到秋的悲凉(凄凉),都表达出对北平的秋的喜爱。《故都的秋》更刻意选择一些符合清静悲凉的景加以描写,本文则写了秋高气爽、风日晴和,色彩也偏暖色调,如红柿等;《故都的秋》主要写城里的景,本文则主要写郊外的景。
8.(1)C.“内容”错误,应该是按照题材进行划分。
(2)幽居的孤独、无聊
(3)白描手法,写定居于幽僻之地,忘了洗脸梳头,平时与琴书相伴;细节描写,平时都不洗脸梳头;心理描写,听见系舟声以为客至的兴奋,知道是过客来问路的失落;动作描写,赶忙从墙上拿出筐里的果子、喊儿子煮鱼来招待。
9.(1)①译文: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就:靠近、接近。
②译文: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无以:没有用来……的。
(2)A.都是代词。第一句代“青”,第二句代“曰师曰弟子云者”。
B.连词,表修饰,不译;连词,表承接,不译。
C.兼词,兼“于之”,在这里;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D.连词,表承接,不译;连词,表转折,却。
故选A。
(3)①“高”,作名词,高处;“见者远”,在远处也能看见。译文:登上高处招手,手臂没有加(更)长,可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②“假”,借助;“水”,作动词,游泳;“绝”,横渡。译文:借助舟楫的人,不是(一定)善于游水(泳),可是能横渡江河。
(4)第二段先采用类比手法,以“青,取之于蓝”和水可凝结成冰的现象说明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再用木材可经过火烤制成车轮,木受绳而直说明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秉性;最后说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广泛学习,多多反思,可以提升自己的认知,增长知识。
(5)①处关键句是“可是他总想今天学了,明天就能取得好成绩”,说明他操之过急,须知学习要有一个过程,可用乙“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告诫他,须知就算聪明之人也需要有一个学习的过程。②处关键句为“但却不够专心,往往是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说明他用心不一,可用丙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告诫他;③处关键句为“以致于已经高一了,仍胸无点墨”,问题在于缺少积累,对应原文甲“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答案:
(1)①接近、靠近;②没有用来……的,无从
(2)A
(3)①登上高处招手,手臂没有加(更)长,可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②借助舟楫的人,不是(一定)善于游水(泳),可是能横渡江河。
(4)学习可以提高水平﹣﹣青和冰;改变禀性﹣﹣木(輮为轮,受绳直),增长知识﹣﹣博学。
(5)①乙②丙③甲
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块木材很直,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聪慧明达,行为就会没有过错。
我曾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不如登上高处能够见得广。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
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借以成为江海的办法。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以生存,这是因为心思浮躁不专一的缘故。
10.(1)D.有误,原文说到“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意思是原来我打算与泰安知府朱子颍一块来游,恰好子颍有公事,他派泰安人聂剑光陪我。只说到这次有人陪伴。
(2)A.有误,原文为“其状如垒石为城墉”,意思是灵岩的形状像石砌的城墙。
B.有误,原文为“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意思是从山岩到溪流,凡有一点平地都种植着柏树。
C.有误,原文为“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意思是寺后的山崖上,有供佛用的石龛,酌量它的高度,大约在接近崖顶的地方。
D.正确。
故选D。
(3)灵岩 琨瑞山 济水
(4)先点出灵岩是泰山北最著名的岩石;再交待游灵岩的时间,接着写灵岩周围的环境及灵岩寺、甘露泉和石刻;然后写和聂君游灵岩,借聂君口说灵岩谷水流向及灵岩兴起的历史;最后写灵岩方位并写信告诉朱子颖该如何尽游灵岩。
参考译文:
泰山以北大山石很多,而灵岩最有名。
我于乾隆四十年正月初四从泰安来灵岩游览。灵岩的形状像石砌的城墙,高千余丈,周围环抱着的群山像个玉环;南面为群山的缺口。缺口南面有重迭的山岭遮蔽着,条条的溪流环绕着。从山岩到溪流,凡有一点平地都种植着柏树,柏树覆盖着高高的山岭,塞满了深深的崖谷,而灵岩寺就在这荫翳蔽空的柏林中。当时大地布满了积雪,初升的太阳,显得明朗清澈,深冬的阳光照在寺院的墙壁上,光影慢慢地移动。寺后的山崖上,有供佛用的石龛,酌量它的高度,大约在接近崖顶的地方,陡峭壁立,不可直上,只有有时横行,有时侧身攀援才能上去。登上灵岩山山顶眺望,只见四周的群山竞相奔驰,姿态非常奇异,又像军队移动,搭起了行军的帐篷。山崖脚下有泉,乾隆皇帝来巡游时,命名为“甘露泉”。寺的和尚拿出碗勺,让我们尝尝甘露泉的水。扭头去看寺院左右的石碑,大多是宋代以后建立的,有的镶在墙上,有的用石块砌成,上面有字,刻着北宋末年徽宗政和的年号。
原来我打算与泰安知府朱子颍一块来游,恰好子颍有公事,他派泰安人聂剑光陪我。聂剑光指着灵岩山的北谷说:迎着山谷流水东行,越过一道山岭,可达琨瑞山。灵岩诸山的溪水西流,汇集中川,流入济水,琨瑞山山水西北流,也流入济水,都属泰山北谷的溪流。据传说晋代名僧佛图澄的徒弟竺僧朝,曾住在琨瑞山,有时到灵岩寺讲说佛经,所以琨瑞山的山谷叫朗公谷,而灵岩则有一块大石叫朗公石。当前秦苻坚时期,竺僧朗在琨瑞山大建殿阁楼房,十分壮丽,后来逐渐倒塌废弃。而灵岩寺自宋代以来,庙宇修建更加兴盛。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靠大路,来游玩的人一天多似一天。然而至于琨瑞山,岩谷更加幽深,景色更加奇丽。我来不及去。写信告诉朱子颍:子颍以后来游,可沿泰山的西坡,观赏灵岩,北至历城,然后沿朗公谷东南行,到达长城岭下,由泰山的东坡返回泰安,这样山的四面都可游赏了。夜晚住在长清县的张峡,姚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