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江苏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2020江苏新高考作文集锦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范文

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理科)及答案解析

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文科)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江苏卷高分作文选读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及答案

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考场中的诗人之魏晋诗人诗歌鉴赏

考场中的诗歌之唐诗的豪迈与悲伤

考场中的诗歌之宋代诗词的豪放与婉约

考场中的诗歌之明朝的传承与抄袭

考场中的诗歌之咏史怀古送别篇

考场中的诗人之边塞诗篇

考场中的诗人之田园诗篇

3考场中的诗人之王维、李白、杜甫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方法与对策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之写景、游记类讲义

一轮复习文言文之文史、政论类讲义

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题型实词、虚词、翻译、文意理解讲义

高考复习“书”“序”类文言文解题策略


考前作文写作讲解:结构与扣题

高考作文写作讲解:让议论文有“据”可依可用、议论文写深刻八法

议论文写作:论据的广度深度厚度

关系型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赏析

多则材料类作文的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高考命题作文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议论文写作:精准用例——举例典型,论证有力



2020届江苏省普通高考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启东中学2020年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智贤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江苏省宿迁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如皋市、丹阳市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0年南通市四校12月第二次联考语文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哲学是一种以“天人合一”为其基点的生态哲学,而其美学则是一种生态的美学。那么,如何对这种古典形态的生态美学话语进行必要的归类与阐释呢?

       我们先来看基本的生态哲学话语,主要是“天人之和”的生态﹣﹣生命论哲学与美学思想,主要是作为“六经之首”《周易》提出的“生生之为易”(《系辞上》)。易者,简也,变也,道也。这说明,所谓“易”就是中国古代以最简洁的方式揭示有关天地人宇宙万物变化发展的学问,即是中国古代的元哲学。而这种“元哲学”就是“生生”。作为使动结构,此句可解为“使万物生命蓬勃生长旺盛”。这就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生生之学”,用当代哲学的基本表述,就是一种生态的生命哲学。这种生态与生命的“生生”之学可以理解中国哲学的统领性概念,贯彻于儒、道、佛各种学术之中。从儒家来说,其“仁爱”思想体现了一种“仁者爱人”的“爱生”的思想。因为,在“天人合一”之中,儒家更加偏向于人,由对于人的关爱发展到对于万物生灵的关爱。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的“恕道”思想,正是对于人与万物的关爱的“爱生”思想的表露。发展到宋代,则形成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生生”在道家中的表现即为“自然”,所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即为“道也”,是一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反映了“阴阳相生”的“生生”的规律。而“生生”之生态与生命论哲学表现在佛学之中则是“慈悲”的“普渡众生”的“护生”的佛学思想。佛学在印度本为“出世”之学,但传到中国之后加强了人文情怀,表现出浓郁的“护生”思想。由此可见,“生生”的生态与生命论哲学是贯通中国古代各家各派哲学思想的统领性概念,是中国哲学之根。

       可以说,这种“天人之和”“阴阳相生”的生态与生命论美学思想是贯穿整个中国古典哲学与美学的,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与美学在“天人”关系中的特有的生命意蕴,渗透于中国艺术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特殊的东方审美境界,包含着基本的古典形态的生态美学话语:第一,是有关生态共同体与生态家园的理论,这就是著名的“天地人三才说”、“天父地母”、“天园地方”等,是将宏阔的宇宙作为人类的“家园”,将人类与“天”与“地”紧密相连,须臾难离。第二,是有关生命论美学的理论。包括大家熟知的“生生之为易”、“天地之大德曰生”、“阴阳相生”、“四时与养生”等。

(节选自曾繁仁《生态美学的中国话语探索》)

 

       材料二:

       要理解“生态文明”这个概念,无疑应该首先理解“文明”。“文明”(civilization)经常与“文化”(culture)这个术语混用,二者都是对于人的本能状态的超越。与“文明”相对的概念是“野蛮”,特指人类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之后、超越荒蛮状态而进化为更高级的生存状态;与“文化”相对的概念则是“自然”,指的是人类在自然的基础上所创造的一切产品的总和。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说,人类创造的一切事物都是“文化产品”,包括工具、制度、观念等;但是,文化产品不一定都是“文明成果”﹣﹣有很多文化创造其实极其野蛮,是人类最愚蠢的行径所导致的恶果。比如,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科学技术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二百多年中所创造的文化产品远远超过了人类历史上所有文化产品的总和。但是,也必须看到,过去二百多年也是人类不断犯下严重罪行的历史,不仅仅有两次世界大战这样的同类相残事件,而且由于人类贪欲不断膨胀导致了大量物种的迅速灭绝。如果说德国纳粹二战期间大肆屠杀犹太人是“人种灭绝”暴行的话,那么,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其他物种的灭绝无疑是“物种灭绝”暴行﹣﹣这些暴行无论如何都不能称为“文明”。

       正是为了将人类从现代文明所导致的环境危机中拯救出来,我们才必须大力倡导并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生态美学研究而言,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它引领我们着力解决生态审美观问题。

       从生态价值观的角度反思我们的审美观和审美行为会发现: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非生态审美现象。比如,在动物伦理(属于当代生态伦理的一部分)兴起之前,人们往往把貂皮大衣当作雍容华贵的服饰;但是,当一个女士目睹了水貂被活活剥掉毛皮的残忍过程之后,她从貂皮大衣上感受到的不再是雍容华贵,而是残忍和野蛮,从而可能改变自己对于服饰的审美偏好。再比如,为了所谓的“整齐”、“美观”,人们以前常用水泥和石头将河岸、湖岸进行硬化;但随着生态知识和生态意识的普及,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自然的河岸与湖岸更加具有审美价值。生态美学研究应该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从理论上剖析传统审美观的各种弊端,分析生态意识和生态知识对于生态审美的重要性,探索实施生态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随着生态研究的逐步展开,特别是随着中国文化复兴之梦想的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生态思想资源,生态美学研究也不例外。

(节选自程相占《中国生态美学发展方向展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贯彻于儒、道、佛各种学术中的“元哲学”﹣﹣“生生”之学,作为中国当代哲学的基本表述,是理解中国哲学的统领性概念。

B.佛学传到中国后,因为受到中国生态与生命论哲学的影响,增加了人文情怀,表现出浓郁的“护生”思想,而蜕变为入世之学。

C.人类创造的工具、制度、观念等文化产品,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推进了文明的进程,其作为人类文明成果是可贵的。

D.倡导生态美学,引导人们体验生活中的生态伦理,能引发人们对生活中存在着的非生态审美现象的反思,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明”和“文化”虽然是两个有着较大区别的概念,但都是人类对于人的本能状态的超越,两者间存在着交集。

B.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生态审美观的提出有助于引领我们着力解决生态文明理念问题,进而切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C.中国文化复兴梦想的日益深入人心,从事生态美学研究的中国学者需要从传统生态与生命论哲学中发掘思想资源。

D.人们的审美观和审美习惯不是一成不变的,增加生态审美体验,普及生态知识,能有效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国生态美学范畴的一项是   

A.护生者,护心也。去除残忍心,长养慈悲心。(《护生画集》)

B.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C.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

D.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冰兢;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菜根谭》)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中国古典生态美学下一个简要定义。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放  鸭

莫言

       青草湖里鱼虾多,水草茂。青草湖边的人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这里出产的鸭蛋很有名气。早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绝了迹。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

       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沿湖十八村,村村都有人在湖上放鸭。有老汉,有姑娘,大家经常在湖上碰面,混得很熟。

       春天,湖边柳枝抽出了嫩芽儿,桃花杏花怒放,湖里长出了鲜嫩的水草,放鸭人开始赶鸭子下湖了。

       湖水绿得像翡翠,水面上露出了荷叶尖尖的角,成双成对的青蛙呱呱叫着,真是满湖春色。老壮一下湖就想和对面王庄的放鸭人老王头见见面,一连好几天也没碰上。

       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唱得脆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两群鸭子齐头并进,姑娘递话过来:

“大伯,您是哪个村的?”

“湖东李村,”老壮答道,“你呢?”

“湖西王庄。”

“老王呢?”

“老了,退休了。”姑娘抬起竹篙,用力一撑,小船转向,鸭群拐了个弯儿。

“再见,大伯!”

       他们就这样认识了。

       有一天,老壮又和姑娘碰了面。姑娘郑重其事地问:

“大伯,你们村有个李老壮吗?”

       老壮愣了一下,反问道:

“有,问他干啥?”

       姑娘的脸红了,上嘴唇咬咬下嘴唇,说:“没事,随便问问。”

“这户人家怎么样?”姑娘问。

“难说。”

“听说李老壮手脚不太干净,前几年偷队里的鸭子被抓住,在湖东八个村里游过乡?”

“游过。”老壮掉转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

       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疤上。“四人帮”横行那些年,上头下令,不准个人养鸭,李老壮家的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共了产”,甭提有多心疼了。家里的油盐钱全靠抠这几个鸭屁股啊!那时,村子里主事的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主任,“共产”来的鸭子,被他和他的造反派战友们当夜宵吃得没剩几只了。老壮本来是村子里有名的老实人,一生气就办了荒唐事。他深更半夜摸到鸭棚里提了两只鸭子,结果被巡夜的民兵当场抓住了。

       主任没打他,也没骂他,只是把两只鸭子拴在一起,挂在他的脖子上,在湖东八个村里游乡。主任带队,一个民兵敲着铜锣,两个民兵端着大枪,招来了成群结队的人,像看耍猴的一样。为这事老壮差点上了吊。

       姑娘提起这事,不由老壮不窝火。他对她起了反感,尽量避免和她碰面,实在躲不过了,也爱理不理地冷落人家。姑娘还是那么热情,那么开朗。一见面,先送他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再送他一堆蜜甜的“大伯”。老壮面子上应付着,心里却在暗骂:瞧你那个鲤鱼精样子,浪说浪笑,不是好货!

       转眼春去夏来,湖上换了一番景色。荷田里荷花开了,湖里整日荡漾着清幽的香气。一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布满了乌云,雷鸣电闪地下了一场暴雨。李老壮好不容易才拢住鸭群,人被浇成一只落汤鸡。暴雨过后,天空格外明净,湖上水草绿得发蓝,荷叶、苇叶上,都挂着珍珠一样的水珠儿。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被暴风雨冲散的鸭子。却不知道是谁家的鸭。“好鸭!”老壮不由赞了一声。只见这十几只鸭子浑身雪白,身体肥硕,像一只只小船在水面上漂荡,十分招人喜爱。他突然想起在湖西王庄公社农技站工作的儿子说过,他们刚从京郊引进了一批良种鸭,大概就是这些吧?老壮一边想着,一边把这十几只肥鸭赶进自己的鸭群。

       第二天,老壮一进湖就碰上了那位放鸭姑娘。

“大伯,你看到十几只鸭子没?昨天的暴风雨把我的鸭群冲散了,回家一点数,少了十四只。是刚从农技站买的良种鸭,急得我一夜没睡好觉呢!”

“姑娘,你可是问巧了!”老壮看到姑娘那着急的样子,用手一指鸭群,说:“那不是,都在我这儿呢。”

“太谢谢您啦,大伯。我把鸭赶过来吧?”

“我来。”李老壮挥动竹篙,把那十四只白鸭从自家鸭群里轰出来,白鸭归了群。

“大伯,咱们放鸭这么久了,还不知道您姓甚名谁呢!”姑娘把小船撑到老壮的小船边,用唱歌般的发音发问。

“姓李,名老壮!”

呀!您就是苇林、李苇林,不,李技术员的……”

“不差,我就是苇林他爹,”李老壮把胡子翘起来,好像和姑娘斗气似的说,“我就是那个因为偷鸭子游过乡的李老壮!”

       姑娘又一次惊叫起来。她双眼瞪得杏子圆,脸红成了一朵粉荷花。

“大伯,谢谢您……”她匆匆忙忙地对着老壮鞠了一躬,撑着船,赶着鸭,没命地逃了。

“姑娘,你认识我家苇林?见到他捎个话儿,让他带几只良种鸭回来!”李老壮高声喊着。

       一片芦苇挡住了姑娘和她的鸭群。

       李老壮长舒了一口气,感到十分轻松愉快。他自言自语地说:

“这姑娘,真是好相貌,人品也好,怪不得人说青草湖边出美人呢!”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沿湖十八村,村村都有人在湖上放鸭,这一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农民放开了曾被束缚的手脚,发展个体经济的热情高涨。

B.李老壮是湖东李村一个有血性、重名声的老实人,精神上遭受的屈辱,曾让他差点轻生,也成为他心头无法抹去的伤痛。

C.当放鸭姑娘的说法印证了自己的猜想后,李老壮请放鸭姑娘捎话给苇林,让他带几只回来,体现了他对儿子工作的支持。

D.放鸭姑娘对李老壮的态度始终热情、友好,但李老壮对放鸭姑娘的态度却在放鸭姑娘无意间提起他的伤疤后发生了变化。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对青草湖及湖边村庄生活状况的介绍,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变迁,而且为后文情节的展开做了必要的铺垫。

B.小说插叙李老壮因“偷”鸭游乡这一情节,意在与后文他的主动还鸭形成对照,以消解放鸭姑娘对其品行的疑问。

C.小说写村主任的好吃懒做、假公济私,是为了在对比中烘托李老壮形象,表现青草湖农民在特殊时期的痛苦经历。

D.小说笔调清新质朴,景物描写虽然着墨不多,却展现了青草湖清丽、明净的自然风物,从侧面烘托了人性的美好。

(3)简析文中画横线的这句话所蕴含的丰富意蕴。

(4)莫言的这篇小小说很好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请结合文本探究本文的创作意图。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弱冠举乡试,学大进。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前巡抚托疾避去。守仁至,知左右多贼耳目,乃呼老黠隶诘之。隶战栗不敢隐,因贳其罪,令阴觇贼,贼动静无勿知。于是福建、广东会兵,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十四年,宁王宸濠反。守仁急趋吉安,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率吏士勤王。乃多遣间谍,佯言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七月,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宥胁从,安士民。丙辰复战,官军却,守仁斩先却者。诸军殊死战,贼大败。退保樵舍[注],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初,京师闻变,诸大臣震惧。王琼大言曰:“王伯安居南昌上游,必擒贼。”至是,果奏捷。太监张忠尝纳宸濠贿,忌为守仁知,扬言帝前曰:“守仁必反。”守仁乃入九华山,日晏坐僧寺。帝觇知之,曰:“守仁学道人,何谓反?”守仁病甚,疏乞骸骨,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姿异敏。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学,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

(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三》,有删改)

 

【注】樵舍:地名,位于仅江西省南昌市北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B.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C.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D.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明清时期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的考试。因其一般在秋天举行,故又称“秋闱”。

B.檄,即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等的文书。文中指声讨盗贼的文告。

C.勤王,为王事尽力;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产生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D.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即回老家安度晚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名出有因,拥有传奇童年。他初名“云”,是祖母梦见神人从云中送儿下凡而起;他直到五岁被异人拍打并改名后,才开口说话。

B.王守仁长于用兵,赢得广泛赞誉。在平定南方盗贼行动中,尽管归其节制的力量较为薄弱,但他出奇制胜,荡平贼寇,被远近惊为神人。

C.王守仁不贪财货,治军纪律严明。在平定宁王之乱过程中,为激励士气,他拿出金宝犒赏将士;当官军临阵退却时,他将始作俑者斩首。

D.王守仁天资超群,开创阳明心学。谪居期间,他悟出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产生极大影响。因其曾筑室阳明洞,其学说被称为“阳明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隶不敢隐,因贳其罪,令阴觇贼,贼动静无勿知。

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5)张忠为什么在皇帝面前诬告王守仁?皇帝对此的反应怎样?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  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作者在伤老悲秋的凄凉中,借与友人游乐而力图自我宽慰的心境。

B.颔联写作者笑请友人代为“正冠”,却难掩因年老体衰而产生的悲愤心情。

C.颈联写出了水流奔泻、两峰并峙的宏大气势,意境开阔,又给人以萧瑟之感。

D.这首诗情感跌宕起伏,诗人满腹的忧情却以壮语写出,凄楚悲凉又慷慨旷放。

(2)本诗尾联有另一个版本:“明年此会知谁在?再把茱萸仔细看。”请结合本诗内容,比较这两个尾联表达感情的不同之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礼运•大道之行也》中,作者用“   ”四字,勾勒了“大同”社会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理想关系。

(2)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借“      ”这两句诗,控诉了门阀制度对寒微士人的压制已到了令人敢怒不敢言、徘徊无以进的地步。

(3)杜甫在《蜀相》中,借咏叹诸葛亮“   ”的悲剧结局,感怀自己的身世遭际。

(4)《阿房宫赋》中,作者以“      ”,对秦朝统治者极力搜刮民脂又肆意挥霍浪费的行径,发出了愤激的质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搬来山屋,已非一朝一夕,渐渐爱了它的幽静。傍山人家,是颇有情趣的。

       阳春三月,微微煦暖的天气,使你干什么都感到几分慵倦;再加整天的忙碌,到晚上你不会疲惫得像一只腻了太阳的猫么?一头戴到床上,打打舒身都嫌烦,甲_______.熟睡中,梦味儿都是淡淡的。寅卯时分,你的梦境不是忽然透出了一丝绿莹莹的微光么,像东风吹过经冬的衰草似的,展眼就青到了天边。恍惚惚的前屋后有一片啾唧哳哳的闹声,像是竹乐嘈杂,像是姑娘们吵嘴,又像一群活泼泼的孩子在乱唱;兀的不知怎么一来,哪里“支幽“一响,你就醒了。立刻听到了满山满谷的鸟叫。你睁开了眼,不远处窗帘后一明亮,给了你一个透底的清醒。靠在边一点,石工们在叮咚的凿石声中,说着呜呜噜噜的话;稍偏右边,得得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轻的撒上了山去。一切带来的是个满心的欢笑啊。那时你还能躺在床上么?乙________,那窗外笑着的阳光一扑就扑了你个满怀,清冽甘甜的空气一下子就沁入了你的心脾。那阳光洒下一屋的愉快,你自己不是都几乎笑了么?那山上一抹嫩绿的颜色,使你深深地吸一口气,清爽是透到脚底的。瞧着那窗外的一丛迎春花,你自己也仿佛变作了它的一枝。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形象描摹出梦境之神奇,突出了梦中情境变幻之快。

B.句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清晨山中鸟叫声音的清脆、热闹,情趣盎然。

C.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阳光的明媚可爱、朝气蓬勃写得神态毕现,富有表现力。

D.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地表现出对山中无限春光的喜爱之情,情感表达真挚。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左边传来石工们边凿石边说话的声音,右边传来一匹马上山的声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请联系语段说明原因。

(3)请在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7.(4分)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出于污名化和遏制中国,美国一些政客竟将反华舆论战烧到了教育行业,连续对正常的中美教育交流进行干扰和阻挠。近期,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表示,希望在今年年底前关闭大学所有校园内的中国孔子学院,并指责中国对美国学校进行渗透;美国北得州大学要求中国公费留学生离境;美国一些学术机构对于中国公派留学生采取歧视性做法;……。蓬佩奥之流在教育行业所散布的反华气氛,不但严重干扰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也不符合美国自身的根本利益。

8.(5分)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新华社西安7月6日电(记者杨一苗) 记者日前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工作者近期在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底张街道韩家村发掘了一座完整的隋代家族墓园﹣﹣隋王韶家族墓园。该墓园由方形围沟和7座墓葬组成,面积21360平方米。其中王韶墓规模最大,共出土各类随葬品67件(组)。据悉,隋王韶家族墓园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墓主身份明确,出土物较为丰富,为了解北周至隋家族墓地特征、成员埋葬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四、写作(60分)

9.(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不少人看来,每天在大街小巷中穿梭送货的快递员干的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体力活。在今年6 月,从事快递行业 5 年的杭州快递小哥李庆恒,在省级快递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快递员项目第一名,被评为杭州市 D 类高层次人才,他将享有 100 万元购房补贴。

       美团也曾发布《城市新青年:2018 外卖骑手就业报告》,该《报告》显示:美团的 11.8 万外卖员中,1%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15%以上拥有大学文凭。

       综合以上材料,身为高中生的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字数不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1.【解答】(1)A.原文“由此可见,‘生生’的生态与生命论哲学是贯通中国古代各家各派哲学思想的统领性概念,是中国哲学之根”,“‘生生’之学”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表述”。

B.错在“增加了人文情怀”“而蜕变为入世之学”。原文“佛学在印度本为‘出世’之学,但传到中国之后加强了人文情怀,表现出浓郁的‘护生’思想”可知。

C.并非所有的文化产品都是文明成果,都有积极作用而可贵。原文“但是,文化产品不一定都是‘文明成果’﹣﹣有很多文化创造其实极其野蛮,是人类最愚蠢的行径所导致的恶果”可知。

D.正确。

故选:D。

(2)B.错在颠倒了“生态审美观”“生态文明理念”两者间的关系。原文“对于生态美学研究而言,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它引领我们着力解决生态审美观问题”可知。

故选:B。

(3)D.原文“包含着基本的古典形态的生态美学话语:第一,是有关生态共同体与生态家园的理论……第二,是有关生命论美学的理论”可知,本项不属于这些范畴。

(1)D

(2)B

(3)D

(4)中国古典生态美学是一种以“生生”为核心、倡导“天人之和”、“阴阳相生”的生态与生命美学。

(5)首先,辨析文明和文化及其“文化产品”与“文明成果”的区别,引入生态审美观;进而,指出从生态价值观的角度反思我们的审美观和审美行为的必要性;最后,吁请中国学者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生态美学研究的思想资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2.【解答】(1)C.“体现了他对儿子工作的支持”表述错误。根据文意可知,李老壮的话语,其实是一种委婉性的表态,体现的是他对良种鸭的认可与喜爱、对儿子与放鸭姑娘恋爱关系的默认态度。故选C。

(2)B.“意在与后文他的主动还鸭形成对照”表述不恰当,根据文意,李老壮在“四人帮”横行时期的“偷鸭”行为并不是其本性所致,而是不满自己的鸭子被好吃懒做的主任吃掉了,所以并不能说与后文的“还鸭”形成对照;另,“以消解放鸭姑娘对其品行的疑问”表述也有误,文中插叙此事,于放鸭姑娘而言,她也是无法知道的,所以不能说插叙是为消解放鸭姑娘对李老壮品行的疑问而设置的。

(3)暗示了放鸭姑娘和李老壮儿子之间自由恋爱的关系。“呀”,反映了放鸭姑娘在得知眼前老人就是自己曾经打听过的李老壮后的惊讶与尴尬。称呼的变化,折射出放鸭姑娘急于掩饰自己与苇林关系的慌乱心理。

(4)讴歌改革开放的政策。展现新时代农村的新风貌,歌颂劳动者淳朴、善良、真诚、执着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品质。反思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和问题,警醒世人不要让不堪回首的历史重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3.【解答】(1)C。译文:守仁上疏论救,刘瑾大怒,把守仁廷杖四十,又贬到贵州的龙场做驿丞。龙场群山万重,树木丛生,少数民族杂居一处;王守仁依循着他们的风俗教化引导,少数民族的人们十分高兴,一个接一个地砍伐树木建造房屋,来让王守仁居住。

(2)B.“文中指声讨盗贼的文告”有误。原文为“于是檄福建、广东会兵”。檄,文中是指征召福建、广东军队前来共讨盗贼的文告。

(3)C.“在平定宁王之乱过程中,为激励士气,他拿出金宝犒赏将士”分析有误,原文为“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拿出金宝犒劳将士的不是王守仁,而是朱宸濠。

(4)隐:隐瞒;贳:赦免;阴觇:暗中侦察。译文:仆隶浑身哆嗦不敢隐瞒,王守仁借机赦免了他的罪行,命令他暗中侦察贼寇,贼寇的动静没有不知道的。

胶浅:搁浅;易:更换;追执:追上并捉住。译文:朱宸濠的船搁浅,仓促换船逃跑,王冕手下的士兵追上并捉住了他。

(5)因为曾接受朱宸濠的贿赂,担心被王守仁知道。皇帝认为王守仁是学道之人,绝不会谋反。

 

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他的祖母梦见神仙从云彩中间送婴儿下凡,因而为他取名云。他五岁还不会说话,一个有道术的人拍打了他,改名守仁,才会说话。二十岁参加乡试中举,学业大有长进。弘治十二年(1499)考中进士。正德元年(1506)冬天,刘瑾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奏皇上营救戴铣等人,刘瑾发怒,在朝廷上杖责王守仁四十大板,将王守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龙场地处万山之中草木丛生,苗、僚杂居。王守仁根据习俗加以教化引导,夷人欢喜,纷纷伐木造屋,让王守仁居住。兵部尚书王琼一向认为王守仁是一个奇才,正德十一年(1516)八月,王守仁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时,南中一带盗贼蜂拥而起,前巡抚托病离开。王守仁到任后,知道身边有不少人是贼寇的耳目,于是传呼年老而狡黠的仆隶加以审问。仆隶浑身哆嗦不敢隐瞒,王守仁借机赦免了他的罪行,命令他暗中侦察贼寇,贼寇的动静没有不知道的。于是发布文告征召福建、广东军队合兵剿贼,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士卒在上杭屯驻。王守仁假装退兵,出其不意攻打他们,接连攻下四十多个寨子,俘虏、斩杀了七千多个贼寇。王守仁所带领的都是些文职官吏和偏裨军校,平定了为患数十年的大贼寇,远近人士都惊为神人。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宁王朱宸濠造反。王守仁急往吉安,修治器械和船只,并发布檄文揭露朱宸濠的罪行,命令地方守土大臣各自率领吏士起兵勤王。召集了八万人,号称三十万。于是大量派遣间谍,对外假称所统领的军队共计十六万人,直捣南昌。七月,攻下九江、南康,顺江而下,迫近安庆,宽恕被胁迫追随宁王造反的人,安抚士人百姓。二十五日两军交战,官军退却,王守仁斩杀先退却的人。于是众军拼死战斗,敌人大败。退保樵舍,连船结成方阵,把金宝全都拿出犒赏将士。第二天清晨,宸濠正在会见群臣,官军突然袭来,用小船载着柴草,乘着风势放火,烧坏了朱宸濠的副舰。朱宸濠的船搁浅,仓促换船逃跑,王冕手下的士兵追上并捉住了他。共三十五天朱宸濠叛乱就被平定。当初,京城听说朱宸濠造反,大臣们都惊恐万分。王琼高声说:“王守仁位于南昌上游,一定会擒获叛贼。”至此,果然上奏捷报。太监张忠曾经接受朱宸濠贿赂,担心被王守仁知晓,(于是)在皇上跟前扬言说:“王守仁一定会谋反。”王守仁于是进入九华山,每天闲坐在寺庙中。皇上在探知这种情况后,说:“王守仁是一个学道的人,为什么要说他谋反呢?”王守仁病重,上疏请求告老还乡,走到南安去世,享年五十七岁。王守仁天资超常。从九华山游历归来,在阳明洞中建造住室,泛览程、朱两家的学说,几年下来没有收获。贬官龙场时,荒僻之地无书可读,只好天天研讨已有知识。(一天)忽然悟到要推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自求于己心,而不应当求之于外物。当世学者翕然追随他,世上于是有了“阳明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解答】(1)B.“悲愤心情”有误,颔联虽含有一缕年老体衰的伤感、悲凉,但更主要的是表现诗人强作欢颜的豁达乐观。

(2)“知谁健”和“知谁在”都包含着对来年能否相聚的担心,但后者的担心更为复杂伤感。“知谁在”既可理解为担心各自漂泊难以相聚;也可理解为担心生命终结无法相聚。“醉把茱萸”突出了今日欢饮尽兴之态;“再把茱萸”强调了对今日欢饮尽兴多有回味不舍,也暗含着对年华老去、命途多舛、欢乐难续的无奈,情感更为悲凉。

 

译文:

       人老了,又面对着悲凉萧瑟的秋色,只好勉强宽慰自己了。今日恰逢重阳佳节,我也来了兴致,和大家在一起尽情欢乐。惭愧的是,我的头发稀稀落落,因担心帽子被风吹走,笑请旁人把我的帽子扶正。蓝溪的水远远地从千条溪涧中流过来,玉山高耸冷峻,两峰并峙,千古不变。明年我们再相聚时,谁还健在呢?不如多饮几杯酒,拿起茱萸好好看看,期望明年再相会。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5.【解答】故答案为:

(1)讲信修睦  (重点字:睦)

(2)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重点字:踯躅)

(3)出师未捷身先死 (重点字:捷)

 (4)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重点字:锱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6.【解答】(1)A.比喻,把“梦境”比作“衰草”;夸张,夸写“梦境的绿光像衰草青到天边”,是形象上的夸张;B.比喻,把“闹声”比作“竹乐”、“姑娘们吵嘴”和“孩子乱唱”;排比,“像是……,像是……,又像是……”句式一致;C.拟人,阳光“扑”拟人的动作;D.没有运用比喻手法,“你”和“它”没有相似之处。故选D。

(2)比较原句和改后的句子,都是写声音,原句对声音的描写更加详细,写出了凿石头“叮咚”的声音,写出了石工们说话“呜呜噜噜”的声音,写出了马上山的“得得”声,写出了马上山的状态是轻快的。原句和改后的句子相比更能体现事物特点,表达效果更好。从句式看,原句句式灵活,表达随性,从语言风格看,原句表述偏口语化,亲切生动,与上下文语言风格一致,从表情达意方面看,原句写石工的声音,写马的声音,亲切自然,改后的句子则生硬,原句更能表达人物恬然的心境。

(3)甲:就蜷伏着昏昏入睡了 乙:跳下床来打开窗子

 

答案:

(1)D

(2)原句有生动恰当的描写,更能体现事物特点,表达效果更好。原句句式灵活,表达随性,符合人物恬然的心境。原句表述偏口语化,亲切生动,与上下文语言风格一致。

(3)甲处横线前提到你像猫,横线后提到“熟睡中”,应写出猫“熟睡中”的样子,猫熟睡时是蜷伏着的,所以甲处可填:就蜷伏着昏昏入睡了。乙处横线前提到“那时你还能躺在床上么”,后句提到窗外的阳光扑满怀,根据前文“不远处窗帘后一明亮”,可以得知睡觉是拉了窗帘的,所以能看到窗外的阳光,应该是:跳下床来打开窗子。

7.

在“中国”后补上“的需要”或“的企图”。

将“大学所有”调整为“所有大学”。

将“对于”改成“对”。

将“散布”改成“制造”。

8.【解答】本新闻的时间是“近期”;人物是“考古工作者”;地点是“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底张街道韩家村”,可概括为“西安”;事件是“发掘了隋王韶家族墓园”;意义是“为了解北周至隋家族墓地特征、成员埋葬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注意不超过60个字。

 

答案:

近日,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发掘了隋王韶家族墓园。这座完整的隋代家族墓园,为北周至隋家族墓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