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2021学年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浙江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范文
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浙江省高考作文优秀学生范文
2018年高考试题浙江卷及答案

2020年浙江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9篇)


考场中的诗歌之初唐四杰生平与不甘人后的古诗气象

考场中的诗人之魏晋诗人诗歌鉴赏

考场中的诗歌之唐诗的豪迈与悲伤

考场中的诗歌之宋代诗词的豪放与婉约

考场中的诗歌之明朝的传承与抄袭

考场中的诗歌之咏史怀古送别篇

考场中的诗人之边塞诗篇

考场中的诗人之田园诗篇

3考场中的诗人之王维、李白、杜甫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方法与对策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之写景、游记类讲义

一轮复习文言文之文史、政论类讲义

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题型实词、虚词、翻译、文意理解讲义

高考复习“书”“序”类文言文解题策略


考前作文写作讲解:结构与扣题

高考作文写作讲解:让议论文有“据”可依可用、议论文写深刻八法

议论文写作:论据的广度深度厚度

关系型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赏析

多则材料类作文的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高考命题作文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议论文写作:精准用例——举例典型,论证有力


记叙文(小说)的写作立意

高考记叙文(小说)写作情节篇


浙江省台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0衢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语 文

2020-2021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上)适应性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浙江省9+1联盟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浙江省新昌中学、浦江中学、富阳中学三校高三(上)联考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浙江省2017届好题摸底卷(一)

2020-2021学年浙江省嘉兴五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浙江省之江教育评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七校联盟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诗文阅读(37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加深,两岸民众之间的通婚逐渐增多,海峡两岸婚姻家庭也因此被誉为“第四通”。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发现,大部分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子女对中华民族文化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他们认为,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特有的瑰宝。其中部分人对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内涵以及国学等有着较深入的了解,并能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思想约束自身行为。绝大部分的受访者肯定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并赞同“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优秀的民族”这一说法。但涉及国家身份,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中国就是大陆,而台湾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台湾居民常以“台湾人”自称。

       在采访和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受访者了解民族文化的渠道是电视或网络,希望去大陆感受体会,但当前大多以旅游的方式前往。大部分受访者对中华文化有着一定的了解,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能够认识到传承中华文化的意义,但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对中华文化的践行存在着一定差异。在面对“是否有必要在学校开设介绍中华民族文化相关课程”的问题时,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有必要,但是被问及“是否愿意主动践行”时,回答却是否定的。

       对这一群体展开民族文化认同的研究,对于加深两岸之间的交流、促进彼此了解、促进两岸关系的友好发展以及继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有利于通过构建两岸的文化认同,形成两岸共有的价值观念和归属感,为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打下坚实基础。

(摘编自卢文刚《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子女民族文化认同研究》)

       材料二:

       人的认同从来就是多重的。人首先有血缘族群的身份,而以血缘为基础的族群认同,总是与其社会关系的性质相关联。每个国家一般都包含着许多民族或族群,而且世界秩序要求主权国家的基本稳定,如果族群认同过于强势,在多民族国家就可能“有离散之心,不能相和合”,危机就可能被某些预料不到的事件触发;如果国家认同强于族群认同,多民族国家就容易经历各种风雨变幻而保持统一。

       文化认同是人的社会属性的表现形式,它与族群相关,也与国家政治生活相关。作为中介认同形式,文化认同必须既与族群认同有交叠部分,也与国家认同有交叠部分。文化认同也与一定的地域相关,即使是同一个族群,在不同的地域也会形成不同的文化风格。对地域文化的认同就是地域认同,这种认同不是族群的,而完全是文化性的和社会性的归属感。香港和澳门由于长期被西方国家殖民,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出现了比较特殊的情况。也就是说,即使在回归之后,有些人的地域认同与国家认同并不完全重叠。当然,随着内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既为是香港人或澳门人,也为是中国人感到骄傲。现在仍然存在认同危机的是台湾,这是由内战所造成的分治产生的。台湾与大陆之间民族文化认同是基本重叠的,但是国家认同出现了复杂的现象。很多人虽认同中国,但对中国的表述出现多种形式;也有部分人采取“台独”的立场。

       中国自古就有“天下一体”的理念,这种理念就是中国国家认同的文化基础。为了国家统一,我们必须进一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和精神家园,从而扩大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的交叠内容。共同的语言、政治仪式、文化符号等是保障国家认同的重要构成性因素,会强化公民的归属感。

(摘编自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

       材料三:

       每一个人都属于某一特定的民族,同时在现代民族国家当中,每一个人也一定属于这一国家。但从认同的特点来看,民族认同先于国家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和前提。要形成国家,就必须由具备族体意识的人开展积极行动,各种局部的、游离的族群认同对于国家认同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局部性的民族认同本身不等于国家层面的国家认同,但是它们是国家认同的血肉,如果没有这些局部性的群体意识,国家认同就会形同空壳。

       对于国家认同而言,多元文化主义往往强调血缘、文化传统特征等因素。例如,在确立对“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中,我们往往强调“中华儿女”“华夏民族礼仪之邦”等标识民族特征的因素。这些因素具有强大的纽带作用,强有力地缩小了各民族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了亲和力,有效地固化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观念。

       在多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关注的是肯定“我们”的存在,而国家认同关注的是“我们”为什么存在。单纯的自我肯定的局限性反映在民族认同的被动性上,它使人的自我意识束缚在诸如血缘、语言、宗教或传统等实在因素之中。而要实现民族共同体的存在价值,就不能不考虑到“国家”这一体制的重要性,社会的整体利益只能借助主权国家的作用而得以实现。

(摘编自张宝成《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比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仁”“义”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作为多元文化的内核,有效地固化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观念。

B.对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需保持平衡,否则容易爆发某些始料不及的危机,导致出现动荡不安的局面。

C.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特性,民族认同就会凌驾于国家认同之上;没有共同的文化信念,就不能构成统一的国家。

D.多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注点不同,只有民族认同上升到国家认同,才能实现民族共同体存在的价值。

(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部分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子女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与践行存在差异,只要知行合一,就能消除危机,促成国家和平统一。

B.材料一所做的调查反映出的问题,能印证材料二“台湾与大陆民族文化认同是基本重叠的,但是国家认同出现了复杂的现象”的观点。

C.材料二和材料三作者表述的要义虽有不同,但是都明确强调了文化认同对维系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关系的重要性。

D.中国谋求和平统一和发展,必须正确处理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形成国家认同。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的观点的一项是   

A.巩固和不断强化的国家认同会对民族认同的发展形成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打破两者之间的平衡。

B.在国家的政治统一中,共同的民族性将发挥至关重要的合法化作用,是意识形态动员的主要途径。

C.族群的相互承认与社会生活语境相联系,社会成员通过走向他们共同目标的构想,形成一个价值共同体。

D.在全球化和全球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多民族国家非常重视弘扬传统文化,夯实认同基础,以增强国家凝聚力。

(4)为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你认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地域认同分别和国家认同应该具有什么关系?请综合三则材料加以说明。

(5)请结合材料,试分析怎样加强香港地区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

2.(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一九七四年三月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依次选用四个极具特色的不同意象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久久难忘的乡愁情结。

B.本诗围绕不同的意象展开层层联想,由此及彼,极大地丰富了乡愁的情感内涵。

C.不说“红海棠”而说“海棠红”,是为了强调“红”的鲜艳灿烂,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

D.从“醉酒”到“沸血”,从“家信”到“母亲”,表现了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

(2)诗人为什么选取“长江水”这一意象来表达乡愁?请简要分析。

(3)闻一多提出诗歌讲求“三美”,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三美”的。

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地球上的王家庄

毕飞宇

       队长把鸭子统统交给了我。每天天一亮我就要去放鸭子。我把鸭子赶到河里,再沿河赶到乌金荡。乌金荡是一个好地方,水底长满了水韭菜。水下的世界是鸭子的天堂,它们的屁股对着天,脖子伸得很长,在水的下面狼吞虎咽。为什么鸭子要长一只长长的脖子?原因就在这里。鱼就没有脖子,虾也没有。我已经八周岁了。按理说我应当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们讲刘胡兰的故事,雷锋的故事,可是我不能。我们公社有规定,孩子们十岁上学,十五岁毕业,一毕业就是一个壮劳力。

       那些日子父亲突然迷上宇宙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喜欢黑咕隆咚地和那些远方的星星们呆在一起。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手电,一手拿着那本从县城里带回来的《宇宙里有些什么》。整个晚上父亲都要仰着他的脖子,独自面对那些星空。看到要紧的地方,父亲便低下脑袋,打开手电,翻几页书,父亲的举动充满了神秘性,他的行动使我相信,宇宙只存在于夜间。天一亮,东方红,太阳升,这时候宇宙其实就没了。只剩下满世界的猪与猪,狗与狗,人与人。

       父亲从县城还带回了一张《世界地图》。这张地图在王家庄闹起了相当大的动静。吃过晚饭之后,我的家里挤满了人,主要是年轻人,一起看世界来了。这张《世界地图》验证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识:世界是沿着“中国”这个中心辐射开去的,由此派生出七个大洲,四个大洋。《世界地图》同时修正了我们关于世界的一个错误看法。王家庄的人们一直认为,世界是以王家庄作为中心,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纵情延伸。现在看起来不对。世界的开阔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知,也不呈正方形,而是椭圆形的。

       看完了地图,我们来到了大队部的门前开始讨论。地图上什么都有,甚至连美帝、苏修都有,为什么反而没有我们王家庄?王家庄所有的人都知道王家庄在哪儿,地图它凭什么忽视了我们?这个问题我们完全有必要向大队的党支部反映一下。世界一定有一个基础,这个是肯定的。可它在哪里呢?如果支撑我们的那个东西没有了,我们会掉到什么地方去?这个问题吸引了所有的人。人们聚拢在一起,显然,开始担忧了。

       王爱国又提出了一个令人害怕的问题,如果我们出门,一直往前走,一定会走到世界的尽头,白天还好,万一是夜里,一脚下去,我们肯定会掉进无底的深渊。我们只能不停地坠落,永远坠落。王爱国的话深深吸引了我们,我们感受到了无边的恐惧,我们几个小的紧紧地挨在一起。但是,王爱国马上说,地图上清清楚楚世界的左边是大西洋,右边也是大西洋,我们怎么能走到大西洋里去呢?

       听了他的话我们都松了一口气,同时心存感激。然而,王爱国立即反驳说,假如我们坐的是船呢?王爱国的话又把我们甩进了无底的深渊。就在这个最紧要的关头,还是王爱国挺身而出了。“如果船掉下去了,那么满世界的水都淌到了哪里?”我们看了看身后的鲤鱼河。水依然在河里,我们看到了希望,心安理得。王爱国挽救了我们,同时挽救全世界。

       但是我还是不放心,我要在父亲那里找到安全,找到答案。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手电,仰着头。我说:“王家庄到底在哪里?”父亲说:“我们在地球上。地球也是宇宙里的一颗星。”我从父亲的手上接过手电,到处照,到处找。星光灿烂,我急了,说:“地球在哪里?”父亲说:“地球是不能用眼睛去找的,要用你的脚。”父亲对着漆黑的四周看了几眼,用手掸了掸身边的萤火虫,犹豫了半天,说:“我们不说地球上的事。”我把手电塞到父亲的手上,掉头就走。走到很远的地方,对着父亲的方向我大骂了一声:“都说你是神经病。”

       我坐在小舢板上,鸭子围绕在我的四周,我要带着我的鸭子,一起到世界的边缘走一走,看一看。我把鸭子赶出乌金荡,来到了大纵湖。大纵湖一望无际,我坚信,穿过大纵湖,只要再越过太平洋,我就可以抵达大西洋了。我没有能够穿越大纵湖。事实上,进入大纵湖不久我就彻底迷失了方向。我是第二天上午被两位社员用另外一条小舢板拖回来的。鸭子没有了,这一次不成功的探险损失惨重。队长提起我的耳朵,把我拽到了大队部。大队书记在那儿,父亲也在那儿。父亲无比谦卑,正在给所有的人敬烟,给所有的人点烟。父亲一看见我立即走了上来,厉声问:“鸭子呢?”我用力睁开眼,说:“掉下去了。”“掉到哪里去了?”“掉下去了,还在往下掉。”父亲仔细望着我,摸了摸我的脑门,掴了我一个大嘴巴,告诉大队支书说我有神经病。

“神经病”从此成了我的名字。我非常高兴。它至少说明了一点,我八岁的那一年就和我的父亲平起平坐了。

(选自毕飞宇短篇小说《地球上的王家庄》,文字有删改)

 

【注释】:美帝:来源于冷战时期前苏联对美国的描述,在民间,“美帝”仅指美国本身。“苏修”一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的产物,意指前苏联对马克思主义的偏离。此处指代前苏联。“美帝”“苏修”经常出现在文革结束前的中国官方宣传中,大众耳熟能详。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有两条线索,一个是八岁的孩子的“我”,一个是“我”沉默寡言的父亲。孩子什么也不懂,只有懵懂的意识,但对于广阔的世界,对于“我”这个自我主体以及主体在世界上的位置,充满了疑惑、好奇以及自主探寻的欲望。

B.父亲承受了生命之重,他清楚地明白“文革”对人们心灵的伤痛,也清楚地认识到历史的错误,可他别无选择,只能拒绝白天的阳光,而选择在夜晚独自面对满天的星星和思考王家庄外的世界。小说反映了父子两代人在失去精神家园年代的迷茫与寻觅。

C.文章结尾,“‘神经病’从此成了我的名字。”在王家庄人们眼里,我们是一对“神经病”父子,都属于异类,“小神经病”“用脚去寻找地球”,想用自己的实践验证一个地理常识,这比“老神经病”仅用眼睛观察夜空走得更远,更有力量,更具有悲剧性。

D.儿童视角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的视角,以儿童为视角,本质上是对成人理性与成人经验的疏离。本文以儿童为视角,以儿童的轻松、戏剧化的叙事淡化了“文革”的伤痛,真挚的童趣,轻盈的文字,很容易让读者忘记那段灰暗沉重的历史。

(2)小说中父亲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这篇小说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抛开小说中“文革”特定的历史背景,谈谈这篇小说在今天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白敏中,字用晦,少孤,承学诸兄。武宗雅闻居易(白居易)名,欲召用之。是时,居易足病废,宰相李德裕言其衰苶不任事,即荐敏中文词类其兄而有器识。即日知制诰,召入翰林为学士。宣宗立,德裕贬,敏中抵之甚力,议者訾恶。德裕著书亦言“惟以怨报德为不可测”,盖斥敏中云。历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太原郡公。自员外,凡五年,十三迁。

       崔铉辅政,欲专任,患敏中居右。会党项数寇边,铉言宜得大臣镇抚,天子响其言,故敏中以平章事、制置使。初,帝爱万寿公主,欲下嫁士人。时郑颢擢进士第,有阀阅,敏中以充选。颢与卢氏婚,将授室而罢,衔之。敏中自以居外,畏颢谗,自诉于帝。帝曰:“朕知久矣。若用颢言,庸相任耶?”顾左右取书一函,发视,悉颢所上,敏中乃安。及行,帝御安福楼以饯,颁玺书谕尉,赐通天带,卫以神策兵,开府辟士,礼如裴度讨淮西时。次宁州,诸将已破羌贼,敏中即说谕其众,皆愿弃兵为业。乃自南山并河按屯保,回绕千里。又规萧关通灵威路,使为耕战具。逾年,检校司徒,徙剑南西川,增骡军,完创关壁。治蜀五年,有劳,加兼太子太师,徙荆南。

       懿宗立,召拜司徒、门下侍郎,还平章事。数月足病不任谒,固求避位,不许,中使者劳问,俾对别殿,毋拜。右补阙王谱奏言敏中病四月陛下坐朝与他宰相语不三刻安暇论天下事愿听其请无使有持宠旷贵之讥书闻,帝怒,斥谱阳翟令。未几,加敏中中书令。

       咸通二年,南蛮扰边,召敏中入议,许挟扶升殿。固求免,乃出为凤翔节度使。三奏愿归守坟墓,除东都留守,不敢拜,许以太傅致仕。诏书未至,卒,册赠太尉。博士曹邺责其病不坚退,且逐谏臣,举怙威肆行,谥曰丑。

【注】苶(nié):精神不振。阀阅:指功勋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右补阙王谱奏言/敏中病四月/陛下坐朝/与他宰相语不三刻/安暇论天下事/愿听其请/无使有持宠旷贵之讥

B.右补阙王谱/奏言敏中病/四月陛下坐朝/与他宰相语不三刻/安暇论天下事/愿听其请/无使有持宠旷贵之讥

C.右补阙王谱奏言/敏中病四月/陛下坐朝/与他宰相/语不三刻/安暇论天下事/愿听其请/无使有持宠旷贵之讥

D.右补阙王谱/奏言敏中病/四月陛下坐朝/与他宰相语/不三刻安暇论天下事/愿听其请/无使有持宠旷贵之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翰林是古代官名,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

B.致仕旧指交还官职,一般指古代官员的正常退休,相似说法有“出官”“乞骸骨”“乞身”“致政”“休致”等。

C.员外原指正员以外的官员,后世因此类官职可以捐买,故富豪皆称员外。明朝以后员外郎为闲职,无关科举。

D.册赠是以册书的形式表示对死者追加封赐,主要面向身居高位的大臣。册,古代帝王用于册立、册赠的诏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敏中文词出众,深得赏识。在白居易患足病不堪任职时,经李德裕推荐,当日就被任命为知制诰,成为翰林学士。

B.白敏中受人排挤,遭人怨恨。崔铉担心敏中位居己上,建言天子派人镇抚边疆。郑颢因被敏中充选驸马而怀恨在心。

C.白敏中破羌有功,治边有方。他亲率诸将攻破羌贼,劝说他们弃兵为业,并规划道路,安置屯保,增加骡军,修建关墙。

D.白敏中仕途顺利,皇帝宠幸。他曾五年内十三次升迁,皇上信任他,不偏信郑颢的进言,不接受王谱让敏中退职的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白敏中,字用晦,少孤,承学诸兄。武宗雅闻居易(白居易)名,欲召用之。

顾左右取书一函,发视,悉颢所上,敏中乃安。

5.(6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雨夜读书

[宋]陆游

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

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

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天何悭?

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思天山。

 

【注】蹭蹬:比喻失意潦倒。   仗下:借指朝堂。

(1)首联运用了   表现手法,描绘出了一幅   的图画。

(2)诗歌里蕴含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歌行》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篇。它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引用和化用合理,比喻巧妙,并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

B.《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出路,只有向虚幻的神仙世界寻求解脱。诗中既有苦闷、怅惘,又有坚决不妥协的傲岸、自信。

C.《登高》是一首古体诗,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杜甫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和抱负无成的怅恨。全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后四句抒情,“悲秋”意蕴丰富,既有感于自然,也蕴含着身世之悲和家国之忧。

D.《念奴娇•赤壁怀古》乃苏轼被贬至黄州时所作。作者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观景顿生种种联想,既有赤壁古战场鏖战的场景,也有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遂作词赞颂其功业,并借以抒发自身有志报国却壮怀难酬的感慨。

7.(10分)名篇名句填空。

(1)《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      。”

(2)《琵琶行》中,诗人听完琵琶女的演奏,用“      ”两句感慨两人命运的相似。

(3)杜甫《登高》中“      ”两句描述了自己一生漂泊,命运坎坷,饱受磨难,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的情形。

(4)《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鸟和鱼表达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的句子是      

(5)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两句,收束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8.(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影偶道具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在白色幕布后面_______,艺人们操纵影偶、乐器伴奏、道白配唱同时兼顾,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时操纵七、八个影偶。由于皮影戏中的车船马轿、奇妖怪兽都能上场,飞天入地、隐身变形、喷烟吐火、劈山倒海都能_______,还能配以各种皮影特技和声光效果,所以演出大型神话剧的奇幻场面之绝,在百戏中_______.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传至西亚和欧洲。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它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吸收了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等的精华,(  ),例如沔阳皮影戏、冀南皮影戏、海宁皮影戏、阿宫腔、弦板腔等等。不仅它为我国民众所喜爱,也使许多外国人为之迷恋,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2011年,中国皮影戏_______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操耍

表现

一枝独秀

当选

B.操作

呈现

独领风骚

入选

C.操耍

表现

独领风骚

入选

D.操作

呈现

一枝独秀

当选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使各具特色的众多流派形成

B.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众多流派

C.众多各具特色的流派形成

D.从而形成众多流派且各具特色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它为我国民众所喜爱,也使许多外国人为之迷恋,被亲切地称为“中国影灯”。

B.不仅它为我国民众所喜爱,也为许多外国人所迷恋;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

C.它不仅为我国民众所喜爱,也使许多外国人为之迷恋,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

D.它不仅为我国民众所喜爱,也为许多外国人所迷恋,被亲切地称为“中国影灯”。

9.(6分)下面这则通知有五处词语不够得体,请指出后并修改。

通知

全校师生:

       我校将于9月20日与实验中学展开辩论赛,现万事俱备,急需母校师生找一找辩论时的背景音乐,希望广大师生不吝赐教。请于明天下午2:00﹣5:00交到团委办公室,其他时间恕不接待。

校团委

8月10日

10.(5分)请根据下面新闻内容,选择一个角度,写一段新闻评论。要求:观点明确,语言流畅自然,不超过120个字。

       新京报快讯,9月24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听取《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报告》。《报告》披露,北京市对防控工作中出现不担当、不作为、失职失责等问题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严肃追责问责,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1112人。

四、写作(60分)

11.(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早已成为竞技体育强国。与之不相称的是:中小学体育课,经常被占用;强度稍高的运动项目,被移出了校运会;中国青少年的体质连续多年下降,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多项指标下滑……

       这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电视台为此举办“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主题论坛,请嘉宾们各抒己见。应邀嘉宾有:朱女士(女排队员),林先生(体育专栏记者),方女士(学生家长),王老师(高中班主任),康同学(高三学生)。观众席上有学生、家长和其他感兴趣的市民。

       请你以其中一位嘉宾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切合身份,贴合情境;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2021学年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诗文阅读(37分)

1.【解答】(1)A.“‘仁’‘义’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作为多元文化的内核,有效地固化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观念”错,结合原文“在确立对‘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中,我们往往强调‘中华儿女’‘华夏民族礼仪之邦’等标识民族特征的因素。这些因素具有强大的纽带作用,强有力地缩小了各民族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了亲和力,有效地固化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观念”可知,有效地固化了“中华民族元体”的观念的是我们往往强调“中华儿女”“华夏民族礼仪之邦”等标识民族特征的因素,并非“仁”“义”。

B.“需保持平衡”错。根据原文“如果族群认同过于强势,在多民族国家就可能‘有离散之心,不能相和合’,危机就可能被某些预料不到的事件触发;如果国家认同强于族群认同,多民族国家就容易经历各种风雨变幻而保持统一”可知,容易爆发某些始料不及的危机,导致出现动荡不安局面是族群认同过于强势,并非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没有保持平衡。

C.“民族认同就会凌驾于国家认同之上”过于绝对。原文说“民族认同先于国家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和前提”,可见二者并不矛盾。

故选D。

(2)A.“只要知行合一,就能消除危机,促成国家和平统一”过于绝对。原文说“对这一群体展开民族文化认同的研究,对于加深两岸之间的交流、促进彼此了解、促进两岸关系的友好发展以及继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有利于通过构建两岸的文化认同,形成两岸共有的价值观念和归属感,为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打下坚实基础”,可见只是“有着重要的意义”“打下坚实基础”。

故选A。

(3)A.“巩固和不断强化的国家认同会对民族认同的发展形成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错,原文中提到“民族认同先于国家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和前提”,二者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

(4)民族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和前提;文化认同是纽带,能固化中华民族不同地域的体化观念,从而强化国家认同;地域认同从属于国家认同;国家认同是目的,同时又是其他三种认同的有力保障。

(5)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其文化认同,民族认同,提升公民归属感;通过开展各种交流活动,加深香港市民对大陆近距离深层次了解;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提 升民族自豪感;坚持“一国两制”,清除殖民思想,严厉打击“港独”势力。

2.【解答】(1)D.该诗歌意象是“醉酒”“沸血”“家信”“母亲”,选择这些意象是并列式的,体现的都是诗人浓浓的乡愁,并没有表现“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

(2)长江是中国的象征,以“长江水”来表达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化无形为有形,以长江水的绵延不绝象征游子的绵长柔情。

(3)音乐美:每一节诗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四个乐段之间音韵和谐,形成了回环复沓、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绘画美:“海棠”“雪花”“腊梅”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富有画面感。建筑美: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一节诗首尾呼应,句式均齐,段节匀称。

 

赏析:

《乡愁四韵》,台湾诗界泰斗、文化名流、知名学者﹣﹣余光中先生的诗歌名篇。诗歌体裁属于现代诗。全诗内容丰富,感情深厚,直接地抒发了余光中先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解答】(1)D.“很容易让读者忘记那段灰暗沉重的历史”错误,小说以儿童视角,运用真挚的童趣,轻盈的文字,加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讽刺了王家庄愚昧落后的“世界”,而这正是文革带来的灰暗。

(2)父亲是落后年代和愚昧环境里的求知者形象,有探索科学和知识的热情,有独立思考的品质。他是一个孤独的另类,不被别人理解。他对落后和封闭的现实不满,渴望改变现实,但在现实中又很卑微谦恭。作为父亲,他鼓励和支持儿子探索世界,是一个启蒙者。

(3)教育的缺失将导致科学知识的缺失,导致社会的愚昧落后,所以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保持和引导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世界的天性,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原则。妄自尊大是我们民族的劣根,它往往伴随着愚昧无知,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民族素质的提高任重道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4.【解答】(1)“右补阙王谱奏言”为主谓结构,翻译为“右补阙王谱上奏说”,“敏中病四月”为说的内容,故应在“奏言”后面断开,排除BD;“与他宰相语不三刻”承前省略,省略主语“陛下”,“不三刻”是“相语”的补语,二者联系紧密,不可断开,排除C。故选A。句意:右补阙王谱上奏说:“白敏中患病四月,陛下坐朝,与其他宰相谈话不过三刻钟,哪有闲暇讨论天下事?希望听从白敏中的请求,不要使他受到依仗宠遇官居高位而才能不胜任的非议。”

(2)B.“相似说法有‘出官’‘乞骸骨’‘乞身’‘致政’‘休致’等”解说错误。出官,指离开京城到外地做官。

(3)C.“亲率诸将”分析错误,原文是“次宁州,诸将已破羌贼”,意思是他驻扎宁州时,诸将已攻破羌贼。

(4)“孤”,幼年丧父;“雅”,素来;“承学诸兄”,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是:(于)诸兄承学;“用”,任用。译文:白敏中,字用晦,幼年丧父,向同宗族各位兄长学习。武宗素闻白居易之名,想要征召任用他。

“顾”,看;“发”,打开;“函”,书信;“悉”,都;“乃”,才。译文:(皇帝)环视左右,取出一盒书信,打开来看,都是郑颢上报的奏书,白敏中才心安。

 

答案:

(1)A

(2)B

(3)C

(4)白敏中,字用晦,幼年丧父,向同宗族各位兄长学习。武宗素闻白居易之名,想要征召任用他。

(皇帝)环视左右,取出一盒书信,打开来看,都是郑颢上报的奏书,白敏中才心安。

 

参考译文:

       白敏中,字用晦,幼年丧父,跟从同宗的族各位兄长学习。武宗素闻白居易之名,想要征召任用他。当时,白居易因足病而去官在家,宰相李德裕说他衰弱疲惫不堪任职,即推荐白敏中文词如同他的兄长而且有度量见识。当天任他为知制诰,召白敏中入翰林为学士。 宣宗即位,李德裕被贬,白敏中极力诋毁他,为议论者厌恶。李德裕著书也说“惟有以怨报德不可推测”,这大概是斥责白敏中的话。白敏中历任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太原郡公。从员外开始,先后五年,十三次迁官。

      崔铉辅佐政事,想独断专行,担心白敏中身居要职。正值党项多次入侵边疆,崔铉说应该有大臣镇抚,天子同意他的话,因此让白敏中担任平章事、制置使。起初皇帝怜爱万寿公主,想下嫁给士人。当时郑颢考中进士科,有世家门第(的背景),白敏中以(他)充选。郑颢与卢氏定婚,将要完婚而停止,(故)对白敏中怀恨在心。白敏中因为自己居官在外,害怕郑颢谗毁,便主动向皇帝诉说。皇帝说:“朕早知道了。如果朕听信了郑颢所说的,还任用你吗?”(皇帝)环视左右,取出一盒书信,打开来看,都是郑颢上报的奏书,白敏中才心安。等到出行,皇帝亲临安福楼饯别,颁布玺书告慰,赐通天带,让神策兵护卫,授予他成立府署、选置僚属的权力,礼遇如同裴度讨伐淮西时。驻扎宁州时,诸将已攻破羌贼,白敏中即劝说民众,都愿意弃甲为业。于是从南山依傍黄河安置屯堡,回绕千里。又谋划萧关通往灵、威的道路,让他们打造耕战的器具。一年后,白敏中任检校司徒,升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增加骡子军,修缮关墙。在蜀治理五年,有功劳,加授兼太子太师,移任荆南节度使。

     懿宗即位,征召白敏中授任司徒、门下侍郎,再任平章事。(白敏中)好几个月因脚病不能履职拜见,坚决请求离职,不被准许,宫中派出的使者去慰问,让他在偏殿(正殿以外的殿)答对,不用跪拜。右补阙王谱上奏说:“白敏中患病四月,陛下坐朝,与其他宰相谈话不过三刻钟,哪有闲暇讨论天下事?希望听从白敏中的请求,不要使他受到依仗宠遇官居高位而才能不胜任的非议。”奏章进上,皇帝恼怒,贬王谱为阳翟令。不久,加授白敏中为中书令。

    咸通二年,南蛮侵扰边疆,召白敏中入朝商议,皇帝允许搀扶他上殿。白敏中坚决请求免职,于是出任凤翔节度使。三次上奏希望归还家乡守护坟墓,授任东都留守,他不敢接受,允许以太傅退休。诏书未到,白敏中去世,册命追赠太尉。博土曹邺谴责他有病不坚决退休,而且驱逐谏臣,依恃权威肆意横行,谥号为丑。

5.

(1)比喻   幽静的“雨夜读书”

(2)感叹青春凋零,人生迟暮。诗人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伤感功名未成,仕途失意。功名原本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吝啬。依然坚守志向,渴望建功。虽然自己像多病的瘦弱的骐骥,但也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去天山边塞建功立业。

6.【解答】C.《登高》是一首近体诗。

故选:C。

7.【解答】故答案为:

(1)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重点字:譬)

(2)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重点字:逢)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重点字:登)

(4)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重点字:渊)

(5)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重点字:豪)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8.【解答】(1)操耍:操作、舞动、施展。操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活动 或工作。“操耍”更能体现皮影艺人操作皮影的高超水平,所以空一应选择“操耍”。表现:表示出来。呈现:显出,露出。用于“飞天入地、隐身变形、喷烟吐火、劈山倒海”,空二应选择“表现”。一枝独秀:形容在同类事物中最为突出,最为优秀。独领风骚:形容超群出众,没有谁可与之相比。皮影戏和“百戏”中的其他戏种不属于“同类事物”,所以用“独领风骚”更好。当选:选举时被选上。入选:中选。“当选”“入选”都有选上的意思,而“入选”还有入園之意,结合“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空四用它更合适。

故选C。

(2)括号前陈述的内容是“它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吸收了地方观曲、曲艺、民歌小调等的精华”,不能做“使”的主语,所以可以排除A.C项的陈述内容变成“众多各具特色的流派”,与“它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吸收了地方观曲、曲艺、民歌小调等的精华”不能衔接,所以可以排除C.括号后面只是列举了一些流派的名字并没有强调其特色,从而排除D项。

故选B。

(3)A.语序不当,“不仅……也”的主语一致,所以关联词语“不仅”应放在主语“它”的后面。

B.语序不当,“不仅……也”的主语一致,所以关联词语“不仅”应放在主语“它”的后面。

C.“亲切地称它为”暗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应在“亲切地称它为”前加上“人们”。

D.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

(1)C。

(2)B。

(3)D。

9.【解答】“现万事俱备,急需母校师生找一找辩论时的背景音乐”,“万事俱备”与后面的“急需……”自相矛盾,改为“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句中的“母校”改为“全校”,因为是校团委发出通知;

通知是书面语,因此句中的口语“找一找”改为“提供”;

“希望广大师生不吝赐教”,不吝赐教是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这里只需大家提供音乐背景,因此将“不吝赐教”改为“大力支持”;

“其他时间恕不接待”删除,不存在接待的事情。

 

答案:“万事俱备”改为“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母校”改为“全校”;

“找一找”改为“提供”;

“不吝赐教”改为“大力支持”;

“其他时间恕不接待”删除。

10.

北京发布《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报告》,对相关人员失职行为严肃追责,这体现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责任一刻不能松懈,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必须依规依纪依法追责。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要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