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范文
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浙江省高考作文优秀学生范文
2018年高考试题浙江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浙江省湖州市三县联盟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浙江省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
浙江省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在上面讨论权力的性质时已提出三种方式:一是在社会冲突中所发生的横暴权力;二是从社会合作中所发生的同意权力;三是从社会继替中所发生的长老权力。现在我又想提出第四种权力,这种权力发生在激烈的社会变迁过程之中。社会继替是指人物在固定的社会结构中的流动;社会变迁却是指社会结构本身的变动。这两种过程并不是冲突的,而是同时存在的,任何社会绝不会有一天突然变出一个和旧有结构完全不同的样式,所谓社会变迁,不论怎样快,也是逐步的;所变的,在一个时候说,总是整个结构中的一小部分。
社会变迁常是发生在旧有社会结构不能应付新环境的时候。新的环境发生了,人们最初遭遇到的是旧方法不能获得有效的结果,生活上发生了困难。新的方法却又不是现存的,必须有人发明,或是有人向别种文化去学习,输入,还得经过试验,才能被人接受,完成社会变迁的过程。这里发生了“文化英雄”,他提得出办法,有能力组织新的试验,能获得别人的信任。这种人可以支配跟从他的群众,发生了一种权力。它是时势所造成的,无以名之,名之曰时势权力。这种时势权力在初民社会中常可以看到。这种权力最不发达的是在安定的社会中。乡土社会是一个最容易安定的社会,因之它也是一个很少“领袖”和“英雄”的社会。
儒家所注重的“孝”道,其实是维持社会安定的手段,孝的解释是“无违”,那就是承认长老权力。乡土社会环境固定,长老保持他们的权力,子弟们在无违的标准中接受传统的统治。在这里不发生“反对”,长老权力也不容忍反对。长老权力是建立在教化作用之上的,教化是有知对无知,如果所传递的文化是有效的,被教的自没有反对的必要。
长老权力下的乡土社会,反对被时间冲淡,成了“注释”。注释是维持长老权力的形式而注入变动的内容。注释的变动方式可以引起名实之间极大的分离。在长老权力下,传统的形式是不准反对的,但是只要表面上承认这形式,内容却可以经注释而改变。结果不免是口是心非。虚伪在这种情境中不但是无可避免而且是必需的。对不能反对而又不切实用的教条或命令只有加以歪曲,只留一个面子。面子就是表面的无违。名实之间的距离跟着社会变迁速率而增加。社会如果加速地变动,注释式歪曲原意的办法也就免不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结果,位与权,名与实,言与行,话与事,理论与现实,全趋向于分离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名实的分离》)
1.结合《乡土中国》整本书内容,下面对“横暴权力”“同意权力”“长老权力”“时势权力”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横暴权力”为解决社会冲突而产生,是统治者的工具,是一种临时平衡。此时武力的阶段已经过去,被支配的一方认了输,完全心服。
B.“同意权力”在社会分工合作中产生,它的基础是社会契约,是同意。社会分工愈复杂,这种权力就愈扩大,它主要存在于乡土社会中。
C.“时势权力”在激烈的社会变迁中产生,此时出现了能应付新环境并获得别人信任的“文化英雄”,他可以支配跟从他的群众,权力由此发生。
D.“长老权力”在社会继替过程中发生,是教化性的权力。这种权力表现在长幼之序的亲子、师生等关系中,这是由文化不稳定造成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提到本书前面提出的三种权力,目的是引出本文的主要论述对象“时势权力”。
B.文章通过对“时势权力”与“长老权力”、“反对”与“注释”的比较,来说明名实分离的现象。
C.第三段引儒家所注重的“孝”道,意在说明在乡土社会中的长老权力是不容忍“反对”的。
D.文章末段举“面子”“挟天子以令诸侯”等语汇,易让读者明白乡土社会中“注释”大量存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继替是指社会成员的变动,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的变动,二者不是冲突的,而是同时存在的。
B.社会变迁是渐进的,不是突然的;在某一时期内,变动的只是一小部分,任何社会的变迁都是如此。
C.“注释”是为了维持长老权力的形式而注入变动的内容,会引起名实之间极大的分离,可以说是一种保留“面子”的“反对”。
D.儒家注重“孝”道,是为了维持社会安定;而“注释”引起的名实分离会促使社会加速变动甚至动荡。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据民政部统计,2002年至2012年,我国自然村由360万个锐减至270万个,平均一天时间消失的自然村大概就有几百个。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表明,如果不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我们将面临失去文化根基的危险。村落消失了,儿时的山丘被推平了,小桥流水人家不复存在了,乡愁又能寄托于何处呢?
曾经生生不息的传统村落既是乡愁的重要载体,也是现代社会治理的一部分。推进城镇化、工业化是大势所趋,把城市建设得越来越美好,契合公众期待。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偏远农村就应该选择性遗忘,就应该任其自生自灭。我们呼吁保护传统村落,是提醒人们看到它作为一种乡愁载体、一种历史遗存、一种传统生活样式的重要文化意义、精神价值,并不是主张人们还生活在那种穷苦中。人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我们乐见城镇化改变了人口结构和城乡格局,让很多人过上了更富足的生活。
(摘编自李思辉《不能把“最后的村民”遗忘在繁华之外》)
材料二:
乡村振兴这种整体性的战略安排与过去提出的“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也有所不同。它是以城乡融合为根本理念的,应当说,“城乡融合”是对“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和超越。“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着眼的是以工补农和以城统乡,农村成为各种政策和补贴的接受者。这种思路虽然比城乡对立的理念有所进步,对解决“三农”问题有所裨益,但从发展理念上讲这仍然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模式,按照这种思路也不会改变总量发展下城乡结构差距拉大的情况。
城乡差距既然是新时代解决主要矛盾的主攻方向之一,那么,强调乡村与城市是共存共荣互相推动的两个空间发展布局,着重发展乡村的独立性和自主发展格局,这种思路就成为必然选择。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城乡融合”理念在国家实践层面的具体实施,着眼的是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使农村发展形成与城市发展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的自主发展格局,最终消除城乡发展差距。
(摘编自王立胜等《深刻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解读》)
材料三:
作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典型代表,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促进乡村发展的积极实践,通过立法为各项财政支持政策提供法律支持,建立城乡共生的一体化模式,在解决农民增收和实现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美国的乡村发展历程对中国来说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和参照作用。
在理论研究方面,二战后西方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城乡关系和二元经济结构进行了广泛的学术探讨。以Lewis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乡村的衰败与凋零是市场经济的结果,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会促使二元经济结构消减,政府没有必要对此进行干预。随后,研究者们逐渐认识到,Lewis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现实并不一致,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会给一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他们论证了乡村建设与发展的价值和重要性,并提出了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工农协调发展的政策主张。
(摘编自胡月、田志宏《如何实现乡村的振兴?——基于美国乡村发展政策演变的经验借鉴》)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最近几年,我国传统村落消失速度很快,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村落的保护。
B.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历史遗存、传统生活样式、文化根基,以此让城市反哺农村,改善农村生活品质。
C.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理念,是让乡村不再成为城市的依附而具有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的发展格局。
D.西方经济学家Lewis认为二元经济结构模式无须干预,但他后来又发现城乡差距会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业化、城镇化符合公众期待,而保护寄托乡愁的乡村风貌可以满足公众的精神需求,二者要协调发展。
B.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意味着我国对城乡关系问题形成了新的认识,这个认识是以“城乡融合”理念为基础的。
C.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促进乡村发展的实践活动,可为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定的经验。
D.以城统乡的理念强调城乡的共同发展,促进了乡村进步,是目前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的最好方式。
6.当前我国城乡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的状况,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如何才能使乡村振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乙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天的苦心安排。”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进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此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平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待过。有时候待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待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天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天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开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表明了作者内心的苦闷,这是全文的文眼,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B.“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里的“酣眠”指月光朗照,“小睡”指月光被一层淡淡的云遮住。
C.乙文将景物描写与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既有写景又有叙事、抒情和议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
D.两文都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由近及远地描写各种景物,融情于景,给人以美的享受。
8.从乙文第二段对园子的景物描写中,你认为作者得到了哪些生命的启示?
9.请概括朱自清笔下“荷塘”与史铁生笔下“地坛”的特点,并结合文本探究它们对于作者有何相同和不同的意义。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劝 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率,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为 学
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声非加疾也 疾:劲疾B.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性
C.卒于鲁也传之 卒:死亡D.越明年 明年:第二年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青,取之于蓝 蜀之鄙,有二僧
B. �以为轮 以告富者
C.水为之,而寒于水 贫者语于富者曰
D.吾尝终日而思矣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1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B.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C.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D.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劝学》一文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用来比喻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胜过老师,后辈可以超过前辈。
B.《为学》一文以四川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难与易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事在人为”的道理。
C.《劝学》与《为学》都谈学习之道,前者强调了积累、坚持、专一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之重要,后者也认为主观努力才是关键。
D.《劝学》与《为学》两文的论证方法有异同,《劝学》以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为主,《为学》以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为主。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初到黄州
苏轼(宋)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渐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注)(1)员外: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所任的检校官亦属此列,故称。(2)水曹郎:隶属水部的郎官。(3)压酒囊,压酒滤糟的布袋。作者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为口忙”语意双关,既指诗人因言事和写诗获罪,又指为谋生糊口,并与下文的“鱼美”“笋香”相呼应。
B.颔联描绘初到黄州,见长江而思鱼美,望好竹而羡笋香,“知”“觉”二字,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味觉、触觉形象,虚实结合,意蕴丰富。
C.颈联诗人以“逐客”自谓,“不妨”“例作”表明自己在黄州的官职都是虚授之职,并无实权,自我调侃中见其心胸之开阔。
D.尾联说自己贬官到此,将会浪费朝廷许多抵作俸禄的“压酒囊”,反话正说,既诙谐幽默又绵里藏针,平和中见锋芒。
16.全诗情感丰富,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杜甫的诗歌《登高》中,诗人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提出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要去计较地位高低和年龄大小。
(3)《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到客人的洞箫声凄凉哀婉,蛟龙、寡妇都深受感动。
七、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__________,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__________、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__________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__________、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1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和方框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臻于至善 出类拔□ 笃实 浮□风气
A.zēn 粹 dǔ 燥B.zhēn 萃 dǔ 躁
C.zhēn 萃 dǔ 燥D.zēn 粹 dǔ 躁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尽善尽美 废寝忘食 鬼斧神工 专心致志
B.融会贯通 宵衣旰食 巧夺天工 专心致志
C.炉火纯青 废寝忘食 巧夺天工 格物致知
D.出神入化 宵衣旰食 鬼斧神工 格物致知
八、选择题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来自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不少医务人员还经历过小汤山医院抗击非典、汶川抗震救灾、抗击埃博拉等任务。
B.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博物馆总数超过5000家,仅2019年一年各类博物馆接待观众数量就达9.5亿人次。
C.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认为,中国在疫情暴发后是否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是经济快速复苏并走在世界前列的关键。
D.在登顶测量中,为保证数据收集质量,次落等8名测量登山队队员在珠峰峰顶停留150分钟,创中国人在珠峰峰顶停留时长纪录。
21.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是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各体兼擅,尤精七古七绝,杜甫称赞他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B.《诗经》中的“风”即国风,是宫廷乐歌,它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和屈原的《离骚》并称“风骚”。“风骚”后泛指文学。
C.《师说》中李蟠所好的“古文”是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六艺经传”中的“传”是指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D.在农历中,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最后一天叫晦。古代干支既可纪年又可纪日,如“壬戌之秋”“戊申晦”。
九、语言表达
22.“新词”往往折射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也深刻地影响着语文生活。请根据下面的内容提示,写出相应的新词。
(示例)一般指90后、00后。这一代人多为独生子女,曾让人觉得“不着调”“太叛逆”,但他们却承担起了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已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希望一代”。
新词:后浪
(1)指反向行走的人,常用来称呼面对危难挺身而出的强者。
新词:
(2)通过互联网平台,使用直播技术,进行线上展示、导购、销售的新型商品交易形式。
新词:
(3)一种“以低调的方式进行炫耀”的话语模式,明贬暗褒,假装用苦恼、不开心的口吻炫耀自己。
新词:
23.李明先生欠了王红女士工程款186297元,李明承诺于2021年5月1日前还清。请你以李明的名义写一张欠条。
要求:①格式正确,内容完整。②统一书写日期为2020年12月1日。
十、材料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藏族青年丁真因为一脸纯真朴素的笑容意外走红网络,成为“新晋顶流”。走红之后,丁真拒绝了很多高薪工作的邀约,也没接受网娱平台、娱乐电台电视台和外省旅游部门的邀请,而是选择了留在家乡,成为四川理塘县的旅游大使。丁真说:“外面的世界很大,但我还是最爱我的家乡。”丁真文化程度不高,目前正努力学汉语、写汉字,为自己的持续成长积蓄能量。他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喜欢在草原上一躺一整天,希望带着自己的小马珍珠在赛马中拿第一。对此,有人说丁真太幼稚,那么多的成功机会都不去把握;也有人说在他身上有许多闪光的精神品质;还有人说,丁真在成长的道路上值得拥有更多的选择、更大的成功和更好的未来。
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写作。
(1)请你以一名高中学生的身份(统一署名“王青”)给丁真写一封信,就其人生选择表达你的认识和看法。
(2)班级将举办“成长·成功”主题班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分享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切合身份,贴合背景。③符合文体特征。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⑤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⑥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2.A
3.D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A.“完全心服”错,原文是被支配一方“并没有甘心接受胜利者所规定下的条件,非心服也”。
B.“它主要存在于乡土社会中”错,“同意权力”的是“基础是社会契约”,因此它主要存在于契约社会中;
D.“这是由文化不稳定造成的”错,稳定的文化是其保证。“横暴权力”“同意权力”见《无为政治》章,“长老权力”见《长老统治》章。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 “目的是引出本文的主要论述对象‘时势权力’”错。本文通过对“时势权力”的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名实之间的距离跟着社会变迁速率而增加。社会如果加速地变动,注释式歪曲原意的办法也就免不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结果,位与权,名与实,言与行,话与事,理论与现实,全趋向于分离了”,本文的主要论述对象不是“时势权力”,而是“名实分离”。
故选A。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注释引起的名实分离会促使社会加速变动甚至动荡”错,原文中没有依据。原文只是说“社会如果加速地变动,注释式歪曲原意的办法也就免不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结果,位与权,名与实,言与行,话与事,理论与现实,全趋向于分离了”,并没有说会“加速变动甚至动荡”。
故选D。
4.C
5.D
6.①重新定位城乡关系,践行城乡融合理念。②推进乡村自主发展,努力消除城乡发展差距。③在推行城镇化进程中,要保护传统村落。④借鉴外国成功经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7.D “由近及远地描写各种景物”错,乙文的景物描写是“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乙文没有“由近及远”进行描写。
8.①任何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和情趣,这是其他生命无法替代的;②自己虽然残疾了,但也不能一味消极地想到死,应该豁达地面对死亡,坦然乐观地面对生活。
9.特点:(1)荷塘:朦胧幽静,充满荷香月色;(2)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充满生机与活力。意义:(1)相同:都是作者用来逃避现实的地方,都调节和改变了作者的心情。(2)不同:荷塘是朱自清获得独立与自由感的精神空间;地坛是给史铁生生命启迪的精神家园,帮助他走出困境,重拾生活下去的勇气与信心。
10.C
11.B
12.B
13.A
14.(1)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
(2)因此聪明与有才学,可以依赖而又不可以依赖:(那些)自以为聪明有才学但并不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卒”应解释为“最终”。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代词,靛青;助词,的。
B. 都是介词,把。
C.介词, 比;介词,对。
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然而。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昏”为“吾资”谓语,应在其后断开,排除D项;“之”作“学”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排除C项;“而”是表承接的连词,可用于句首,应在其前断开,排除A项。
翻译为: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不停地学习,长时间不懈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是真的愚笨还是真的平庸了。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 “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辈超过前辈”错。《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用来比喻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自己,超越自我。
故选A。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关键词:
(1)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用”因为;用心一也,判断句。
(2)“是故”,因此;“恃”,依赖;“败”,毁坏。
参考译文:
劝 学
荀子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因为它心浮躁的缘故。
为 学
彭端淑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努力去做这件事,那么困难的事也变得容易了。
不做这件事,那么容易的事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与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学,那么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不停地学习,长时间不懈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是真的愚笨还是真的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我才思敏捷,超过别人。如果摒弃而不用,那跟愚笨和平庸的人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孔子的学问最终在鲁国得到传承。既然这样,那么愚笨平庸、聪明敏捷的功用,难道是永远不变的吗?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往(南海)?”穷和尚说:“我只要带一个瓶子和一个饭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一直)想要雇船南下,还没能够去成呢,你凭借什么前往(南海)?”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脸上露出了惭愧的表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的路,富和尚不能到南海,而穷和尚到了。人们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有才学,可以依赖而又不可以依赖:(那些)自以为聪明,有才学但并不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昏庸与愚钝,可以限制而又不可以限制;(那些)自己不受昏庸限制而用心学习、不倦息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15.B“触觉形象”错。“香”是“嗅觉,”“触觉”应为“嗅觉”。
16.①对自己人生不幸的伤感与自嘲;②初到黄州的喜悦和憧憬;③无功受禄的惭愧;④面对逆境的平静(自适)与旷达。
17.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萧、壑、蛟、嫠”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18.B
19.C
【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臻于至善”的“臻”应读作“zhēn”;
“出类拔□”应写作“萃”;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笃实”的“笃”应读作“dǔ”;
“浮□风气”应写作“躁”;意思是“急躁,不沉稳”。
故选B。
1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或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还形容超脱了神通达到了自由国度的境界。语境形容“技术”,应选“炉火纯青”。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语境形容工匠精神,应选“废寝忘食”。
鬼斧神工,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语境形容技艺的卓越,应选“巧夺天工”。
专心致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格物致知,意思是探究事物原理,从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语境形容工匠精神中包含的生命哲学,应选“格物致知”。
故选C。
20.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搭配不当,“经历过……任务”应为“承担过……任务”;
B.“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句式杂糅,应删去“根据”;
C.一面与两面照应不当,可删去“是否”。
故选D。
21.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是宫廷乐歌”错,应该是各国民间歌谣。
故选B。
22.(1)逆行者 (2)直播带货 (3)凡尔赛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