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天津市和平区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天津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坐落 意气相投 强迫(qiáng) 亘古(gèn)
B.慰籍 沧海桑田 着陆(zhuó) 檄文(xí)
C.熨帖 心弛神往 混合(hùn) 毛坯(pī)
D.嬉戏 一泻千里 名媛(yuàn) 椽檩(chuán)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礼记•学记》中的“玉不琢,不成器”,到当今社会倡导的 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学习之道,以更好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和自身素养。
②在深圳博物馆,透过一张张弥足珍贵的照片和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们重温了40年改革开放的 岁月。
③中央出台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后,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公款宴请少了,扎堆送礼也有收敛,然而也有一些人却 ,认为这实属小题大做。
④中国人眼中,容得下小聪明,却容不下大智慧;容得下阿谀奉承,却容不下 。
A.终身 峥嵘 不以为然 危言危行
B.终生 蹉跎 不以为然 矫言伪行
C.终身 蹉跎 不赞一词 矫言伪行
D.终生 峥嵘 不赞一词 危言危行
3.下列选项中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是( )
A.《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
B.《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本书。“经”指六经的经文,“传”指的是人物传记,像《史记》《汉书》中的大部分作品。
C.《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入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句子中“出官”是指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迁谪”是指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
D.《登泰山记》中“是月丁未”的“丁未”是古代干支纪日,“戊申晦”中的“晦”指的是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此外,古代农历每月十五称为“望”,十六是“既望”。
4.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袁隆平写道,其实杂交稻、常规稻与任何其他农作物一样,品种不同,产量和品质是有差别的,有的甚至相差十分悬殊。
B.拟南芥,一种看起来细弱的草本植物,因为生长快、体型小、分布广、基因组小,常被植物学家比作“小白鼠”,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
C.介绍古籍善本流传、保护、创作、生产的相关故事,能够让读者在了解古籍善本命运的同时,掌握时代演变的某些规律。
D.中国经过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和艰苦卓绝的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经济社会秩序正加快恢复。
5.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列缺霹雳(排列) 风雨兴焉(于此)
今之众人(一般人) 知不可乎骤得(一下子)
B.纵一苇之所如(放任) 如听仙乐耳暂明(暂且)
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C.师不必贤于弟子(不一定)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逐渐)
而闻者彰(清楚) 去来江口守空船(语气助词)
D.一尊还酹江月(同“樽”)。 举酒属客(同“嘱”,嘱托)
我欲因之梦吴越(依据) 艰难苦恨繁霜鬓(极恨)
6.下列选项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凌万顷之茫然 句读之不知 蚓无爪牙之利
B.而今安在哉 何为其然也 其皆出于此乎
C.不拘于时 妆成每被秋娘妒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而耻学于师 月出于东山之上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7.下列选项中对词类活用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积善成德 ②吾从而师之 ③栗深林兮惊层巅 ④是故圣益圣
⑤侣鱼虾而友麋鹿 ⑥非能水也 ⑦则耻学于师 ⑧明烛天南
⑨粪土当年万户侯 ⑩泣孤舟之嫠妇
A.①③④\②⑥⑦\⑤⑨\⑧⑩B.①④\②⑤⑨\③⑦⑩\⑥⑧
C.①③④\②⑤⑦\⑥⑨\⑧⑩D.①④\②⑤⑦⑨\③⑩\⑥⑧
8.为下列这则新闻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2019年12月17日,将成为中国海军发展史上被载入史册的日子,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交接入列仪式。12月17日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131年前的今天,北洋水师在威海刘公岛正式组建。而后发生的事,每个中国人都难以忘怀。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是从前苏联设计的“瓦良格”号改造而来。山东舰完全自主研发制造,它顺利完成建造、海试和正式交付,说明中国通过了设计建造航母能力的毕业考试。山东舰的正式服役,意味着中国进入了“双航母时代”。
A.三亚军港迎来首艘国产航母B.山东舰见证中国设计建造航母能力
C.山东舰完成建造、海试、正式入列D.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交付海军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谱家训:传承君子之风
君子文化浸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还通过家谱、家训等渠道,使传统伦理在家庭落地生根,转化为家庭成员的做人信条和生活习惯。
每一个人都诞生并生活在一定家庭之中,每个家庭在世代繁衍和薪火相传的同时,都会或隐或显地积淀并形成某种价值观念和德行风尚,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家风。一般说来,家风既包括有文字及实物遗存的有形部分,也包括仅是口头和行为传授等随时消失的无形部分,有形的部分以家训、家谱等为载体,固然有助于家族文化的传递和弘扬;无形的部分如长辈的言谈等虽然往往随生随灭,但它多半留在后辈心中,对家族成员的成长和家族风气形成同样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
中华民族具有深刻的“家国同构”观念,一方面,家是国的细胞,没有家就没有国;另一方面,国是家庭细胞赖以生存的肌体,国盛才能家兴,国破则难免家亡。正是这种水乳交融的家国同构理念,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家族的家训、家谱等,虽然具体内容互有差异并各具自己特色,但其中所宣扬的立身处世、持家兴业的规则和教导等,基本都是建立在对中华文化主流价值体系的集体认同之上。君子文化作为儒家思想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标识,与历代著名家训、家谱秉持和崇尚的做人理念及价值观念等高度契合。在一定程度上毋宁说,众多家训、家谱所传达的励志勉学、入孝出悌、勤俭持家、精忠报国等优良家风,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的具体细化,不仅堪称个人和家族成长兴旺的座右铭与传家宝,也是君子文化从庙堂走向民间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
君子文化与家族文化融合,在家训、家谱、家风中扎根开花,不仅有助于崇德向善之风在家族里世代相传,还能够由家族推向村邑、由村邑推向国家。清代宰相张廷玉作《王氏族谱序》说:“故君子之用心,必将使人知族人之成本于一气,则孝弟亲睦之意,油然自生。而婚姻洽比之风,因之可以浙及由一家以推于一乡,由一乡以推于天下。风俗之美,教化之成,未尝不由于是。此谱牒之设所为深有功于世道,而君子详慎之不敢忽也。”社会风俗之美,正是通过“由一家以推于一乡,由一乡以推于天下”的形式,逐步改善并蔚成风尚。
以家训、家谱为主干的家族文化,与君子文化看似概念不同、内涵相异,但两者的思想来源和核心理念却有诸多相似之处,两者谈论的中心都是如何做人、如何立身处世、如何兴家立业等问题,而得出结论或者说给出的答案,又十分相近。君子文化为什么能够沉入并浸透历代家训家谱而成为普通百姓广泛认同的价值导向?为什么历代世家望族的家训、族谱等总是以君子文化为主调凸显家族文化特色?其原因和奥秘都在这里。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文化浸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家风通常可以理解为每个家庭在世代繁衍的过程中,积淀并形成的某种价值观念和德行风尚。
B.不同时代、不同家族的家谱家训,虽然形式各具自己的家族特色,但宣扬的具体内容基本一致。
C.在家谱家训中,入孝出悌、勤俭持家等教导的建立基础都是对中华文化主流价值体系的认同。
D.家族文化之所以能够与君子文化融合,是因为家族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核心理念源自君子文化。
1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以家谱家训与君子文化的密切关系为立论基础,提出家谱家训可以传承君子之风的观点。
B.文章第二段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意在强调家风中的无形部分对家风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三段基于“家国同构”理念,阐明了家与国之间、优良家风与君子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D.文章第四段通过引用文献资料进一步阐释君子文化与家族文化融合的重要作用,说服力较强。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子文化可以浸透家谱家训,使传统伦理化为家庭成员的做人信条和生活习惯。
B.对于如何立身处世,君子文化和家族文化所给的答案都是励志勉学和精忠报国。
C.世家望族的家谱家训以君子文化为主调而凸显家族文化特色,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D.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君子文化,未来还将潜移默化地滋润中华儿女的心田。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左忠毅公①逸事
方苞
先君子②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庀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唯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缺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寸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敞衣,草质,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拔眥,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壮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③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注释)①左忠毅公,左光斗,明末人,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入狱,被迫害致死。后得平反,谥为“忠毅”。②先君子,对已过世的父亲的称呼。③宗老,同族的前辈。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叩:询问
B.引入,微指左公处 微:稍稍
C.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 俟:等待
D.与先君子善 善:交好
1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冰,水为之
B.席地倚墙而坐 顺流而东也
C.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D.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忠毅公善于发现人才,爱惜人才。他偶遇年轻书生史可法,阅读了史可法的文章,当面批点他是第一名,并当即收为弟子。
B.左忠毅公刚强坚毅,忠心为国。在狱中受尽酷刑,对前来探监的史可法怒斥一番,并激励他以天下为己任,报效国家。
C.史可法忠于职守、身先士卒。得益于老师的言传身教,每有警报,他让将士们轮换休息,自己却一连几个月不就寝。
D.史可法尊师重情、不忘师恩。他带兵期间,凡到桐城,必定亲自到左公府第,问候太公、太母安好,到堂上拜见夫人。
15.翻译下列句子。
(1)涕过谋于禁卒,卒感焉。
(2)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16.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B.“客心洗流水”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诗人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畅快、愉悦。
C.颈联处使用俞伯牙与钟子期和“霜钟”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和蜀僧濬是人生的知音,都曾具有大济苍生的抱负。
D.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和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
17.诗的第二联中“挥手”和“万壑松”分别描写了什么?
18.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五、情景默写
19.默写。
1.秋,是古代文人永久吟咏的对象。《登高》中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从声色动静的不同角度,写出了夔州萧瑟空旷的秋景;《赤壁赋》中苏轼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句子写出了爽朗澄净的秋景;《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写出了江水清澈、千帆竞发、充满生机的秋景。
2.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翠湖心影
汪曾祺
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翠湖可不能挪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有什么办法呢,因为它非常贴切。
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翠湖每天每日,给了昆明人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啊。因此,昆明人——包括外来的游子,对翠湖充满感激。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适。小了,不够一游;太大了,游起来怪累。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我是在翠湖才认识这种水生植物的。我以后也再也没看到过这样大片大片的水浮莲。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拔剌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湖水、柳树、粉紫色的水浮莲、红鱼,共同组成一个印象:翠。
一九三九年的夏天,我到昆明来考大学,寄住在同济中学的宿舍里,几乎每天都要到翠湖。学校已经发了榜,还没有开学,我们除了骑马到黑龙潭、金殿,坐船到大观楼,就是到翠湖图书馆去看书。这是我这一生去过次数最多的一个图书馆,也是印象极佳的一个图书馆。图书馆不大,形制有一点像一个道观,非常安静整沽。有一个侧院,院里种了好多盆白茶花。这些白茶花有时整天没有一个人来看它,就只是安安静静地欣然地开着。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妙人。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有时我们去得早了,他还没有来,门没有开,我们就在外面等着。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拔,拔到八点,这就上班了,开始借书。这个小图书馆藏书似不少,而且有些善本。我们想看的书大都能够借到。过了两三个小时,这位于瘦而沉默的有点像陈老莲画出来的古典的图书管理员站起来,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什“喀拉拉”一拔,拨到十二点:下班!我们对他这种以意为之的计时方法完全没有意见。因为我们没有一定要看完的书,到这里来只是享受一点安静。我们的看书,是没有目的的,从《南诏国志》到福尔摩斯,逮什么看什么。
路东伸进湖水,有一个半岛。半岛上有一个两层的楼阁。阁上是个茶馆。茶馆的地势很好,四面有窗,入目都是湖水。夏天,在阁子上喝茶,很凉快。茶馆卖盖碗茶,还卖炒葵花子、南瓜子、花生米,都装在一个白铁敲成的方碟子里,昆明的茶馆计账的方法有点特别:瓜子、花生,都是一个价钱,按碟算。喝完了茶,“收茶钱!”堂倌走过来,数一数碟子,就报出个钱数。我们的同学有时临窗饮茶,嗑完一碟瓜子,随手把铁皮碟往外一扔,“pia——”,碟子就落进了水里。堂倌算账,还是照碟算。这些堂倌们晚上清点时,自然会发现碟子少了,并且也一定会知道这些碟子上哪里去了。但是从未没有一次收茶钱时因此和顾客吵起来过;并且在提着大铜壶用“风凰三点头”手法为客人续水时也从不拿眼睛“贼”着客人。把瓜子碟扔进水里,自然是不大道德。不过堂倌不那么斤斤计较的风度却是很可佩服的。
除了到昆明图书馆看书,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这“穷遛”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地遛。“园日涉以成趣”,我们遛翠湖没有个够的时候。尤其是晚上,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可以在湖里一遛遛好几圈。一面走,一面海阔天空,高谈阔论。我们那时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可说,我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我现在一句都记不得了!
我是一九四六年离开昆明的。一别翠湖,已经三十八年了,时间过得真快!
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前几年,听说因为搞什么“建设”,挖断了水脉,翠湖没有水了。我听了,觉得怅然,而且,愤怒了。这是怎么搞的!谁搞的?翠湖会成了什么样子呢?那些树呢?那些水浮莲呢?那些鱼呢?
最近听说,翠湖又有水了,我高兴!我当然会想到这是三中全会带来的好处。这是拨乱反正。
但是我又听说,翠湖现在很热闹,经常举办“蛇展”什么的,我又有点担心。这又会成了什么样子呢?我不反对翠湖游人多,甚至可以有游艇,甚至可以设立摊篷卖破酥包子、焖鸡米线、冰淇淋、雪糕,但是最好不要搞“蛇展”。我希望还我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我想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
一九八四年五月九日
20.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描写了翠湖及其周围的景观,叙述了自己与翠湖有关的生活,其中夹杂着作者自身的感受。
B.本文虽然记叙的是琐碎的日常,描写的是平常百姓的生活,但却让读者感受到平实而琐细生活中的缤纷色彩。
C.文末提到近几年听说翠湖的许多变化,作者或怅然、愤怒,或高兴、担心。表达出作者对翠湖的牵挂与怀念。
D.本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皆有情致,娓娓而谈,态度亲切,语言华丽秀美又不失幽默风趣。
21.赏析画横线的句子。
22.文章的第三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3.作者说:“我是很想念翠湖的。”请结合文意说说是什么让他如此“想念翠湖”?
七、材料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作家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这句意蕴丰富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③不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汉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强迫”的“强”应读作“qiǎng”;
B.“慰籍”的“籍”应写作“藉”;
C.“心弛神往”的“弛”应写作“驰”。
故选D。
2.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运用近义词的能力。
“终身”跟“终生”:都指人的一生、一辈子,但是,在语义侧重点上有所不同:“终身”侧重于指切身的事情,常用于生活、婚姻、利益、职业、职务、权利等方面;“终生”则侧重于事业方面,多用于事业、工作、使命、抱负、业绩等方面。此处是说一直学习,不间断,应选“终身”。
峥嵘:高峻;比喻才气、品格等超越寻常,不平凡。蹉跎:指虚度光阴,任由时光流逝却毫无作为,可以用于形容人做事毫无斗志,白白地浪费时间。此处指改革开放的不平凡的岁月,应选“峥嵘”。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此处语境是“认为这实属小题大做”,带有否定义,故选“不以为然”。
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矫言伪行:意思是虚假的议论行为。此处应用“阿谀奉承”的反义词,应选“危言危行”。
故选A。
3.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传’指的是人物传记”错,“六艺经传”的“传”指的是解释经书的著作。
故选B。
4.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语义重复。“十分”与“悬殊”语义重复,删去“十分”。
C.语序不当。“流传、保护、创作、生产”应为“创作、生产、流传、保护”。
D.语序不当。“重要阶段性成效”语序不当,应改为“阶段性重要成效”。
故选B。
5.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列”,通假字,通“裂”,裂开;
B.“暂”,突然;
D.“属”通假字,通“瞩”,致意,引申为劝酒;“苦恨”,极其遗憾。
故选C。
6.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
A.“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凌茫然万顷;
“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不知句读;
“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蚓无利爪牙。
B.“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而今在安哉;
“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为何其然也;
“其皆出于此乎”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其皆于此出乎。
C.“不拘于时”被动句,“于”被动句标志;
“妆成每被秋娘妒”被动句,“被”被动句标志;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于”被动句标志。
D.“而耻学于师”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而耻于师学;
“月出于东山之上”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月于东山之上出;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判断句,副词“皆”表示判断,“皆”相当于“都是”。
故选C。
7.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
②师:意动,以……为师;
③栗:使动,使……战栗;
④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
⑤侣:意动,以……为侣;
⑥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⑦耻:意动,以……为耻;
⑧烛:名词作动词,照亮;
⑨粪土:意动,以……为粪土;
⑩泣:使动,使……哭泣。
故选D。
8.D
【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具体考查为新闻拟写标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思考新闻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新闻“标题”要生动,能吸引读者;要简洁,标题是对主体的高度概括。在组织答案时,可结合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对导语部分进行删减。本题是一段新闻材料,共有5句话,第一句是新闻的主要事件,具有概括性;第2、3、4句是对这一事件的具体介绍;第5是事件的意义。首先找到导语部分,在第一句,关键信息是“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据此,按照字数要求提炼中心事件即可。
故选D。
9.A
10.B
11.B
【分析】
9.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
B项,“内容基本一致”错,原文是“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家族的家训、家谱等,虽然具体内容互有差异并各具自己特色”,注意是“具体内容互有差异”;
C项,以偏概全,“建立基础都是”错误,原文为“其中所宣扬的立身处世、持家兴业的规则和教导等,基本都是建立在对中华文化主流价值体系的集体认同之上”,注意是“基本都是”;
D项,强加因果,原文是“以家训、家谱为主干的家族文化,与君子文化看似概念不同、内涵相异,但两者的思想来源和核心理念却有诸多相似之处”,可见二者没有因果关系;另外“源自君子文化”也于文无据,原文为“有诸多相似之处”。
故选A。
10.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项,“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错。原文是“有形的部分以家训、家谱等为载体,固然有助于家族文化的传递和弘扬;无形的部分如长辈的言谈等虽然往往随生随灭,但它多半留在后辈心中,对家族成员的成长和家族风气形成同样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二者并非“正反对比”。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B项,“都是励志勉学和精忠报国”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是“两者的思想来源和核心理念却有诸多相似之处,两者谈论的中心都是如何做人、如何立身处世、如何兴家立业等问题”,但没有提到选项中说的内容。
故选B。
12.B
13.B
14.A
15.(1)(史可法)哭泣着跟狱卒商量,狱卒被他感动了。
(2)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史公说:“我对上怕辜负了朝廷,对下怕对不起我的老师啊。”
【分析】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微:暗中。句意:(狱卒)暗中指着左公所在的地方。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为:介词,替、给;动词,做。
而:连词,表修饰。
以:介词,把,“以(之)”,把这件事;介词,在。
乃:是;副词,竟。
故选B。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偶遇年轻书生史可法,当面批点他是第一名,并当即收为弟子”错,据原文“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可知,这里并不是说左忠毅公偶遇史可法时,阅读了史可法的文章,就当面批点他是第一名,并当即收为弟子,而是在后来考试呈上考卷时当面批点他是第一名。
故选A。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句前省略主语(史可法);涕,哭泣;谋,商量;卒感焉,被动句,狱卒被他感动了。
(2)关键词:或,有人;少,稍微;上、下名词作状语,对上、对下;负,辜负。
参考译文:
先父曾经说过,同乡前辈左忠毅公任京城地区学政时,有一天,刮风下雪,天气特别冷,他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改装出行,走进一座古寺,厢房里有个书生伏在桌上睡着了,(桌上的一篇)文章刚写好草稿。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外衣给他盖上,并替他关上门。左公向寺里的和尚询问,原来是史可法。等到考试时,差役喊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公惊喜地注视着他,等到他呈上考卷,左公就当面批为第一名。还召他进入内室,让他拜见夫人,说:“我的几个儿子平庸无能,将来能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学生啊。”
到左公被关进东厂监狱时,史可法整天守候在狱门外。逆阉魏忠贤对监狱防备监视很严,即使左家的仆人也不能靠近。过了很久,史可法听说左公遭了炮烙酷刑,很快将要死去,便拿了五十两银子,哭泣着跟狱卒商量,狱卒被他感动了。有一天,狱卒让史可法换上破旧衣服,穿上草鞋,背了个竹筐,手拿着长铲子,装作打扫垃圾的人,把他领进监狱,(狱卒)暗中指着左公所在的地方。只见(左公)坐在地上,身子靠着墙,脸庞、额头都烧得焦烂,辨认不出(原来的面貌),左膝盖以下的筋骨全都脱落了。史可法上前跪下,抱着左公的膝盖低声哭泣。左公辨出史可法的声音,可是眼睛睁不开,就使劲地抬起手臂,用指头拨开眼皮,目光像火炬一样明亮,生气地说:“没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你却到这里来!国事败坏到这个地步。我老头子已经完了,你又轻身而不明大义,国家大事谁能支撑呢?还不快走,不要等奸贼们设计陷害你,我现在就打死你!”说着就摸起地上的刑具作出投击的样子。史可法闭口不敢出声,快步走了出来。后来他常常流着眼泪对别人讲述这件事,说:“我老师的肺肝,都是铁石铸造的啊!”
崇祯末年,“流贼”张献忠在蕲州、黄州、潜山、桐城一带出没。史公以凤庐道员的身份奉命守御凤阳、庐州一带。每逢有警报,他总是一连几个月不睡觉,让将士们轮换休息,自己却坐在帐幕外。他选择十个身强力壮的兵士,(每次)叫两个蹲坐着,自己背靠着他们,每过一更就(让他们)轮换一次。每当严寒的夜晚,他一站起来,抖抖衣裳,铠甲上的冰霜迸落下来,发出清脆的响声。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史公说:“我对上怕辜负了朝廷,对下怕对不起我的老师啊。”
史公领兵作战期间,往来经过桐城,一定亲自到左公府上。问候太公、太母安好,到堂上拜见夫人。
我的同族老前辈涂山,是左公的女婿,与先父友好,他说(左公在)监狱中讲的话,是亲自从史公那里听到的。
16.C“表达自己和蜀僧濬是人生的知音”理解错误。颈联处使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明自己也是通晓音律之人;“霜钟”的典故,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还有更深层的寓意是诗人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具有大济苍生的抱负。
17.“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18.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感觉时间过得真快。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19.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猿,啸,渚,漫,舸,跬。
20.D项,“语言华丽秀美”错误,本文语言平实质朴、清新自然
21.运用拟人手法,以鱼儿的“习惯”“安静”“悠然”形象地体现出人与环境的和谐以及作者宁静悠闲的心境。
22.①描述了作者过去在翠湖边上的图书馆看书和茶馆喝茶的闲适生活。②由景及人,突出了翠湖边上的人——图书馆管理员随心随意的个性和茶馆堂倌大度宽厚的风度。③表现翠湖给“我”带来的宁静、惬意和温馨的感受。在翠湖可以安静随意地读书,自在地喝茶赏景。④这些与翠湖相关的美好回忆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做铺垫,并与后文作者听说的翠湖的现状形成对比。
23.①翠湖美丽宁静的环境使人心境闲适,让作者想念。②翠湖独特自然、淳朴大度的民风让作者想念。③在翠湖经历的美好时光以及关于青春和友情的回忆让作者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