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0年全国Ⅰ(河北河南安徽山东山西湖南湖北江西广东)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全国Ⅱ(内蒙吉林宁夏新疆甘肃西藏辽宁重庆)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全国Ⅲ(云南四川广西贵州西藏)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四) 语文试题
山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四) 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史与诗并不存在不可跨越的鸿沟,历史作品普遍存在着诗学的本质。历史的记录不应仅仅是直白的表露,也有想象的朦胧、诗意的表达,因此“诗笔”的运用也应当是中国古典史书叙事的经典笔法。
《左传》一书既有史学的属性又有文学的特质,它将比喻、排比、顶真、对偶等修辞方法和想象、联想等表现手法综合运用,其书写结果营造出的诗意,成为《左传》“诗笔”的一大特征。
合理运用修辞是古典诗歌营造意境的重要手段,如对偶的修辞手法。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骈文和律诗最讲究对偶。同样,在《左传》的叙事中,对偶之法也运用得相当广泛。林纾先生总结晋楚“鄢陵之战”时曾说:“以大势论之,实得一偶字法。何云偶?每举一事,必有对也。”
(《左传撷华》)不仅是描述战争用对偶,前后参看,《左传》全用偶法。齐公子纠与公子小白相争君位,对以宋宣公将君位传于宋穆公;晋国强盛,便生出楚国与之抗衡;楚国势大,便有吴国伺机在侧……《左传》全书小到一篇文字,大至全书叙事,这种两两相对的叙事方法的运用比比皆是。善用此法,使文字实为散句之形而有骈文之约。将对偶之法贯通到整个《左传》叙事中,当属《左传》文本“诗笔”运用之最。
诗家在吟咏之间,要求作品中有点睛之笔,以一字为工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这个字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左传》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也呈现出具有“诗眼”的妙笔。试举一例,“公祭之地,地坟(意指毒酒使地上的土凸起成堆)”(《左传·鲁僖公四年》),一个“坟”字有三点妙用:骊姬的目的是让晋献公废黜太子申生,所以用毒要有极强的视觉冲击感,要让献公觉得申生想毒杀亲父,所以用毒一定要有“坟”的强烈效果。“坟”字,首先表现了毒药之烈,烘托出骊姬的毒辣,此其妙之一。其妙之二,在于表现晋献公的阴狠。献公实际上早就有废黜太子之心:“寡人有子,未知其谁立焉。”(《左传·鲁闵公二年》)所以,“地坟”的毒药正好也给了献公废黜太子的充足理由。一个“坟”字,映照出了一个狠毒的晋君形象。其妙之三,在于文本层面。“坟起”极具画面感,将血淋淋的宫斗展现得淋漓尽致,骊姬一计而祸三公子,申生自缢,重耳、夷吾逃亡,“坟”最终成为埋葬申生的坟墓,读来令人不寒而栗。
综合考察,《左传》的“诗笔”恰恰是对历史事件,即所谓“史笔”的必要补充。在“史笔”之余,《左传》在事件、人物、情节方面以“诗笔”所做的历史叙述,弥补了“史笔”缺少的心灵叙事,加强了“史笔”的批判力量,体现了春秋文学的历史进步。在叙事功能上,“诗笔”的运用既调整了叙事节奏,延伸了叙述时间,又丰富了叙事内容,增强了叙事的诗意感。值得注意的是,“诗笔”并不是游离于叙事主题之外的情感抒发,而是叙事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左传》的“诗笔”或出现在叙事之中,或在事件结尾进行评价,制造出一种参差错落的美学效果,在显现深刻政治主题时又可以勾勒出诗意的世俗生活,同时,这种文学上的“诗笔”,深度挖掘了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看似诗意连绵,却更具有揭示历史本质的力量。
(摘编自徐佳超《《左传》的“诗笔”》)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有对历史事件的客观直白记录,又多有诗意表达,营造出诗意连绵的意境。
B.《左传》中文字形散实骈,叙事多两两相对,这种对偶之法堪称“诗笔”,为后世效仿。
C.作者认为,晋献公早就意图加害太子申生,“地坟”的毒酒恰好给晋献公提供了充足理由。
D.《左传》中若缺少诗意连绵的“诗笔”运用,人物的精神世界将无法得到深入挖掘。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笔”叙事缺乏必要的心灵叙事,运用“诗笔”恰可弥补这一不足。
B.“坟”字不仅表现了毒药之毒,更映射了人心之毒,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震撼力。
C.《左传》中“诗笔”位置灵活多变,并不单一固定,具有参差错落的美学效果。
D.《左传》中的“诗笔”是叙事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诗意的情感抒发。
3.请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庄子的台阶
叶春雷
所有的台阶,自然是能上也能下的,这才叫台阶。但是庄子的台阶,却只能下行不能上行,这就有点怪了。
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对于人来说,都有一种欲望,爬到别人的头上,或者简直就是站在别人的头上,把一个人结结实实地踩在脚下,那感觉是够爽的。所以,几乎所有的人,都拼命往上爬。鲁迅先生的杂文《爬和撞》对此有形象的描绘。对此,我们发现了一个规律:所有的台阶,人生的台阶,大都只是用来上行的。元曲里有个词,“蚁阵蜂衙”,说的就是大家一窝蜂往上爬,往上挤,挤不动就往旁边乱撞的人生图景。有人被从台阶上撞倒,掉下去了,也许下面就是深渊;有人被踩在了脚下,张着嘴喘气,像涸辙之鲋;自然也有人爬上去了,趾高气扬,踌躇满志。
庄子站在台阶外面,冷眼看着这一番世间奇景。他不赶这个热闹,他也没力气在人窝里挤和撞。他的人生,是“游刃有余”的,他要找人世的罅隙,哪里有罅隙他往哪里钻,他才不赶这个热闹。
不赶这个热闹,自然就被边缘化。因为只有顺着台阶爬上去的人,才是英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哪个不是这样的主儿?爬上去了,就成了尘世的主宰,呼风唤雨,吃香喝辣,世界是他们的,不是别人的。说句公道话,他们爬得也实在是累呀,好不容易坐稳了江山,恣睢一下,也不是完全没有理由。
但庄子只有冷眼。
那种只能往上爬的台阶,他不要。他自己制造了另一种台阶,这台阶,让他从从容容往下走。
于是,这世间就真有了看头。一窝蜂顺着台阶往上爬的一群人,哭爹喊娘,嘤嘤嗡嗡,宛若捅破了一个马蜂窝。然而,另一种台阶上,清清静静一个人,大布之衣,葛巾裹头,芒鞋竹杖,从从容容在那里走,往下走。台阶边上,一带清溪,缠着他的足迹,缠缠绵绵,情丝依依,叮叮当当往下流。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人生的固有模式。但这种模式,终被一个人打破。一个被人打破的模式,就失去了它的庄严。就像竞技体育中,再伟大的世界纪录,一旦被人打破,就基本分文不值。庄子很促狭,他把那个被人们尊为铁律的固有人生模式打破了,这个模式一旦破碎,就变成了一地鸡毛,风一吹,就烟消云散了。庄子真是个促狭鬼。
而人,也是可以往低处走的。
躲开了喧嚷的一群,躲开了争先恐后的一群,躲开了你冲我撞、哭爹喊娘的一群,躲开了残酷竞争白热化的一群,我其实还是可以从从容容的,有另一条路可走。
于是就有了庄子的台阶。清清静静的一条盘山小径,一条石砌的路径,两边青山如洗,碧水长流。耳中是鸟鸣啾啾,虫声唧唧。松果不时被山风吹落,砸在枯叶上,噗噗响。庄子一步步往下走,走一步,就放下一个心中的念想。名、利、势、位,声、色、犬、马,这些东西,就留在山上吧。每下行一段,就停留一下,像黛玉当年“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一样,也给这八样东西,每样筑一个冢,把它埋掉。埋在山上,也就相当于从心底用刀剜掉,彻彻底底,鲜血淋淋,在所不惜。
庄子一步步走下山来,提着哨棒,像当年景阳冈上打虎的武松。欲望的大虫已经被他打死,彻彻底底留在山上。他干干净净下山来,心空得就像黄昏寺庙的一口钟。
这样的一个庄子,轻轻一碰,就是金石之声,响彻天地间。那样的洪钟大吕,世间谁人能比?
庄子下山了,那台阶还挂在山上。
那是庄子留给我的。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7期,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作品里写了两种台阶,一种是向上的,一种是向下的,它们代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B.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属于“拥挤人生”中的成功者,作者对他们的努力与成功表示理解。
C.“庄子很促狭”是说庄子心胸狭窄,“庄子真是个促狭鬼”运用反语,表明了庄子的智慧。
D.“那是庄子留给我的”表明作者深受庄子影响,也愿意用庄子的思想面对繁华的尘世。
5.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中作者写到了“拥挤人生”的不同结局,将此类人与下文的庄子形成对比,突出此类人的思想浅薄。
B.全文涉猎历史而不累赘,运用典故而不拘泥,洋溢着古典的气息,又饱含现代人的思绪,是一篇文化哲思散文。
C.作者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富有诗意的语言,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如“心空得就像黄昏寺庙的一口钟”。
D.本文构思奇特,作者立足现实,出人古今,设喻新颖,将一个深奥难懂的话题演绎得有声有色,韵味无穷。
6.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7.作者将庄子塑造成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年,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即绝河津,反为楚。汉王使郦生说豹,豹不听。汉王遣将军韩信击,大破之,虏豹。遂定魏地,置三郡,曰河东、太原、上党。汉王乃令张耳与韩信遂东下井陉击赵,斩陈余、赵王歇。其明年,立张耳为赵王。
汉王军荥阳南,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与项羽相距岁余。项羽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遂围汉王。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项王不听。汉王患之乃用陈平之计予陈平金四万斤以间疏楚君臣于是项羽乃疑亚父。亚父是时劝项羽遂下荥阳,及其见疑,乃怒,辞老,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而死。
汉军绝食,乃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被甲,楚因四面击之。将军纪信乃乘王驾,诈为汉王,诳楚,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枞公守荥阳。诸将卒不能从者,尽在域中。周苛、枞公相谓曰:“反国之王,难与守城。”因杀魏豹。
汉王之出荥阳入关,收兵欲复东。袁生说汉王曰:“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愿君王出武关,项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皋间且得休。使韩信等辑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未晚也。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复与之战,破楚必矣。”汉王从其计,出军宛叶间,与黥布行收兵。
项羽闻汉王在宛,果引兵南。汉王坚壁不与战。是时彭越渡睢水,与项声、薛公战下邳,彭越大破楚军。项羽乃引兵东击彭越。汉王亦引兵北军成皋。项羽已破走彭越,闻汉王复军成皋,乃复引兵西,拔荥阳,诛周苛、枞公,而虏韩王信,遂围成皋。
汉王跳,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北渡河,驰宿修武。自称使者,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之军。乃使张耳北益收兵赵地,使韩信东击齐。汉王得韩信军,则复振。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王/患之乃用陈平之/计予陈平金四万斤/以间疏/楚君臣/
B.汉王患之/乃用陈平之/计予陈平金/四万斤以间疏楚君臣/
C.汉王患之/乃用陈平之计/予陈平金四万斤/以间疏楚君臣/
D.汉王/患之乃用陈平之计/予陈平金/四万斤以间疏楚君臣/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谒归,指告假归里。与“致仕”“致事”“致政”等意义不一致。
B.甬道,指两旁有墙或其他障蔽物的驰道或通道。
C.赐骸骨,古代大臣请求致仕的婉辞。有时也可称“乞骸骨”。
D.坚壁,指加固壁垒,也可指隐藏物资不使落到敌人手里。此处指第二种。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派人劝说魏豹投降自己,魏豹不从,于是刘邦就派韩信攻打并俘虏了魏豹,最后又令周苛、枞公杀死了魏豹。
B.刘邦采用陈平的计策,派其离间楚国君臣之间的关系,最终项羽对亚父范增起了疑心,范增一气之下请求告老还乡。
C.刘邦逃出荥阳进入关中后,本打算收兵向东进军,可听了袁生的计策后,又转而出兵宛县、叶县之间,与黥布沿途收集人马。
D.彭越率领的汉军在下邳打败了项声、薛公率领的楚军,项羽闻信引兵攻打彭越,刘邦借机进驻成皋,最后项羽又率兵包围了成皋。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被甲,楚因四面击之。
(2)使韩信等辑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未晚也。
12.请简要叙述汉王成功出逃的过程。
四、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吴冠中的美育,以启发想象、培养美感为目标,而非以统一的精准模仿为标准。
吴冠中说:“我向往表现一片丛林,但不模仿每一棵树,正如不刻画每一个具体人物,表现人群之欢腾或怒潮。”面对自然,他打开诗意的想象,以抽象的点、线、面去呈现——“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是有”。
他说:“印象主义和立体主义拓宽了人们的审美___________。中国人开始对此不接受,不理解,一向只习惯图画中的逼真区别作品优劣。因为追求逼真,‘___________’便成为最高评价。其实,中国传统绘画中亦要求表达意境,技法中讲究虚实,写实中结合写意。追求‘虚实’‘写意’‘气韵生动’‘超以象外,得其寰中’等表现手法,本质上也就是不再___________于描画孤立的物象之逼真,而着眼于物象与物象间的相互关系、整体关系,分析到底,这与印象主义及立体主义的探索颇有___________之处。到达艺术高峰时:中、西艺术必定相晤,拥抱,相见恨晚。”
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境界 惟妙惟肖 局限 殊途同归
B.领域 栩栩如生 拘泥 异曲同工
C.领域 惟妙惟肖 拘泥 殊途同归
D.境界 栩栩如生 局限 异曲同工
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对此开始不理解、不接受,因一向只习惯于依据所描绘对象的逼真来区别作品优劣。
B.中国人对此开始不理解、不接受,因一向只习惯于所描绘对象的逼真与否来区别作品优劣。
C.中国人对此开始不理解、不接受,因一向只习惯于依据所描绘对象的逼真与否来区别作品优劣。
D.中国人对此开始不接受、不理解,因只一向习惯于依据所描绘对象的逼真与否来区别作品优劣。
15.原文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抵达艺术高峰时,中、西艺术必然会有更多的交流、融合、超越。”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五、语言表达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安检门又被称为金属探测门,是专用于检测人身上是否夹藏携带金属物品的设备。安检门探测金属所用的原理是磁场感应技术,在其工作时,安检门内部会形成稳定的磁场分布,如果有金属物质经过这道门,①____,从而被金属探测门感应到,金属探测门发出报警声。同时,②____,比较常见的为六区、八区,还有更高的,如十二区、二十八区等,当人体携带金属通过安检门时,③____,相应区域的报警声就会响起,如此一来,安检人员就可以更快速、精准地找到人身体所携带的金属物品。
17.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20年3月8日晚卡塔尔乒乓球公开赛落幕,在压轴大戏男女单决赛中,两位头号种子选手樊振东和陈梦分别击败英格兰名将皮切福德和日本“一姐”伊藤美诚,夺得冠军,为国乒捍卫了荣耀。至此,国乒本站公开赛以四冠一亚的成绩收官。不过,却没有一项赛事实现冠亚军包揽,本站得来的荣誉实在有些惊险。在近乎全主力出战的情况下,成绩反而不如此前,这可能和因新冠肺炎疫情国乒异地训练有关。接下来在哪儿备战奥运,值得国乒认真思考。
六、材料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文化自信”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个理论名词,而是具体的、实在的。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到现代杂文诗歌;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民族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爱国情怀,到时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的传承,到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美德的传颂,都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蕴含着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理念,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文化自强的优势所在,是追梦路上最充沛的养分所在、最强大的力量所在。
请用心体会这段话的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题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
2.D
3.首先从史与诗的关系入手,点明“诗笔”的运用是中国古典史书叙事的经典笔法的观点。接着以《左传》为例,进一步指出《左传》亦有“诗笔”特征。然后从两个方面阐述这一特征,最后总结指出《左传》的“诗笔”是对历史事件,即所谓“史笔”的必要补充。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为后世效仿”于文无据,原文只说“善用此法,使文字实为散句之形而有骈文之约。将对偶之法贯通到整个《左传》叙事中,当属《左传》文本‘诗笔’运用之最。”
C“加害”有误,根据原文“献公实际上早就有废黜太子之心”可知,应是“废黜”。
D逻辑错误,“人物的精神世界将无法得到深入挖掘”过于绝对。原文是“这种文学上的‘诗笔’,深度挖掘了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深度挖掘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的途径很多,不止运用“诗笔”这一种。
故选A。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更是诗意的情感抒发”错误,原文为“‘诗笔’并不是游离于叙事主题之外的情感抒发,而是叙事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句话表明“诗笔”只是一种叙事方式,并不是抒情,因此,“更是诗意的情感抒发”的观点错误。
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开头“史与诗并不存在不可跨越的鸿沟,历史作品普遍存在着诗学的本质”,从史与诗的关系入手,点明“诗笔”的运用是中国古典史书叙事的经典笔法的观点。
接着“《左传》一书既有史学的属性又有文学的特质,它将比喻、排比、顶真、对偶等修辞方法和想象、联想等表现手法综合运用,其书写结果营造出的诗意,成为《左传》‘诗笔’的一大特征”,以《左传》为例,进一步指出《左传》亦有“诗笔”特征。
然后“在《左传》的叙事中,对偶之法也运用得相当广泛”“《左传》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也呈现出具有‘诗眼’的妙笔”,从对偶法和“诗眼”两个方面阐述这一特征。
最后“综合考察,《左传》的‘诗笔’恰恰是对历史事件,即所谓‘史笔’的必要补充”,总结指出《左传》的“诗笔”是对历史事件,即所谓“史笔”的必要补充。
4.C“‘庄子很促狭’是说庄子心胸狭窄”错误,不是说庄子心胸狭窄,而是说他与世人相反,似乎捉弄了众人。
5.A“突出此类人的思想浅薄”错误,两者对比,不是突出此类人,而是突出庄子的冷峻、高韬。再者,也不能说“此类人的思想浅薄”,只是对人生的认识不同而已。
6.①设喻新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形成文章的线索,使文章紧凑、连贯。③点明叙事主体—庄子,突出庄子的智慧与高韬人格。
7.①冷峻清醒、从容洒脱。②远离喧嚣、心灵充盈。③放下欲念、超脱尘世。
8.C
9.D
10.A
11.(1)就趁夜把两千多名身披铠甲的女子放出东门,楚军从四面追赶围打她们。
(2)派韩信等去安抚黄河北面的赵地,联合燕国、齐国,那时大王再去进攻荥阳也不晚。
12.主要采用的是声东击西的战略。汉王趁夜把两千多名身披铠甲的女子放出东门,引楚军从四面追赶围打她们。并安排将军纪信乘坐着汉王的车驾,假扮成汉王的样子,诳骗楚军,引楚军都到城东去观看,汉王则带着几十名随从骑兵从城西门出逃。
【分析】
8.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汉王”为“患”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计”为“用”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
句意为:汉王为此而忧虑,就用陈平的计策,给了陈平黄金四万斤,用以离间楚国君臣之间的关系。
故选C。
9.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D.“此处指第二种”错误,“汉王坚壁不与战”意思是汉王加固壁垒不跟他交战,此处指第一种。
故选D。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刘邦派人劝说魏豹投降自己”“最后又令周苛、枞公杀死了魏豹”错误,魏豹是刘邦的部下,他投降项羽后,刘邦派人劝他再回来;杀死魏豹不是刘邦的命令,是周苛、枞公二人的主张。
故选A。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夜”,在夜里;“出”,使……出去,放出;“被”,披;“因”,于是。
(2)“辑”,安抚;“河北”,黄河北面;“连”联合;“走”,进攻。
1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第三段“乃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被甲,楚因四面击之。将军纪信乃乘王驾,诈为汉王,诳楚,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可知,汉王趁夜把两千多名身披铠甲的女子放出东门,引楚军从四面追赶围打她们。并安排将军纪信乘坐着汉王的车驾,假扮成汉王的样子,诳骗楚军,引楚军都到城东去观看,汉王则带着几十名随从骑兵从城西门出逃。采用了声东击西的战略。
参考译文:
三年,魏王豹请假回乡去探视生病的父母,一到魏国就毁绝了黄河的渡口,反汉助楚。汉王派郦生去劝说魏豹,魏豹不听。汉王就派将军韩信前去攻打,把魏豹军队打得大败,俘虏了魏豹。于是平定了魏地,设置了三个郡:河东郡、太原郡、上党郡。汉王随即命令张耳与韩信率兵向东进攻井陉,攻打赵国,杀了陈余和赵王歇。第二年,封张耳为赵王。
汉王的军队驻扎在荥阳南面,修筑了一条两旁筑墙的通道和黄河相连接,以运取敖仓的粮食。汉王跟项羽对峙,持续了一年多。项羽多次侵夺汉甬道,汉军粮食缺乏,项羽于是包围了汉王。汉王请求讲和,条件是把荥阳以西的地方划归汉王。项王不答应。汉王为此而忧虑,就用陈平的计策,给了陈平黄金四万斤,用以离间楚国君臣之间的关系。于是项羽便对亚父范增产生了怀疑。范增当时是劝项羽务必攻下荥阳,当他遭到项羽猜疑后,非常愤怒,就以年老为托词,希望项羽准许他乞身告退回乡为民,结果还没有到彭城就死了。
汉军粮草断绝,就趁夜把两千多名身披铠甲的女子放出东门,楚军从四面追赶围打她们。这时将军纪信乘坐着汉王的车驾,假扮成汉王的样子,诳骗楚军,楚军一起高呼万岁,都到城东去观看,因此汉王才得以带着几十名随从骑兵从城西门出逃。出城之前汉王命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枞公守卫荥阳。那些不能随从汉王出城的将领和士兵,都留在城中。周苛、枞公商量说:“魏豹是已经反叛过的侯国之王,难以和他一起守城。”于是把魏豹杀了。
汉王逃出荥阳进入关中,征收士兵准备再次东进。袁生游说汉王说:“汉与楚在荥阳相持好几年,汉军常陷于不利的困境。希望汉王出武关,项羽一定率军南下,那时大王坚固防守,让荥阳、成皋一带暂且得以休息。派韩信等去安抚黄河北面的赵地,联合燕国、齐国,那时大王再去进攻荥阳也不晚。这样,楚军就要多方防备,力量分散,而汉军得到了休整,再跟楚军作战,一定能打败楚军。”汉王听从了他的计策,出兵到宛县、叶县之间,与黥布沿途收集人马。
项羽听说汉王在宛县,果然率军南下。汉王加固壁垒不跟他交战。这时候,彭越渡过睢水,和项声、薛公在下邳交战,彭越大败楚军。于是项羽就率军东进去攻打彭越。汉王同时也就率军北进,驻扎在成皋。项羽打跑了彭越,听说汉王又进驻了成皋,就率军向西,攻下了荥阳,杀死了周苛、枞公,并且俘虏了韩王信,接着包围了成皋。
汉王逃走,独自和滕公共乘一车从成皋北面的玉门逃出,往北渡过黄河,驱马跑到夜晚,留宿在修武。他自称是汉王的使者,在第二天清晨,冲入张耳、韩信的军营,夺了他们的军权。又派张耳往北到赵地去大量征收兵卒,派韩信东进攻打齐国。汉王得到了韩信的军队,就重新振作起来。
13.B
14.C
15.示例:①从写作手法来看,原文将艺术拟人化,更形象、生动,感染力更强。②从语体色彩来看,“相晤,拥抱,相见恨晚”言简义丰,韵味悠长,与全文风格一致。
16.就会破坏门自身的磁场 安检门被划分成不同区域 金属在身体的哪个位置
17.示例:①2020年3月8日晚卡塔尔乒乓球公开赛落幕,②樊振东、陈梦分获男女单打冠军,③国乒四冠一亚拿得惊险,④在何处备战奥运尚待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