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考文言文《曹刿论战》原文译文、比较阅读汇编

中考古诗鉴赏、文言文比较阅读汇编


3月份我教学生做了什么?——从小学去看中高考

3月份我教学生做了什么?(第二周)——从小学去看中高考

4月第1周我教学生做了什么?——从小学去看中高考


中考文言文 《杞人忧天》原文译文、比较阅读汇编

中考文言文《出师表》原文译文、比较阅读汇编

中考文言文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译文、比较阅读汇编

中考古诗鉴赏《泊秦淮》讲解与试题汇编

中考古诗鉴赏《黄鹤楼》讲解与试题汇编

小学初中部编版古诗注音版

初一初二初三部编版全部古诗+翻译+情感


中考文言文实词练习1

初中文言文之实词练习2

初中文言文之实词练习3

初中文言文虚词练习1

初中文言文之虚词练习2

初中文言文之虚词练习3

中考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原文译文、比较阅读汇编


曹刿论战

1.十年春,齐师伐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我们鲁国伐:进攻,攻打。齐师:齐国的军队。

2.公将战,曹刿请见。

鲁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将:将要。

3.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他的同乡说:“当权者自会人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间:参与。谋:谋划。

4.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说:“当权者浅陋无知,不能深谋远虑。”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远谋:深谋远虑。

5.乃入见。问:“何以战?”

于是他请求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和齐国作战?”乃:于是,就。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什么作战?以,凭、靠。

6.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人。”衣:衣服。食:食物。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个人专有。

7.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

徧:通“遍”普遍,遍及。惠:恩惠。从:听从,服从。

8.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神说实话。”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玉帛,玉和丝织品。加:虚报。信:信用。

9.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小的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孚:为人所信服。福:赐福,保佑。

10.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狱:案件。虽:即使。察:明察。 必:一定。以:根据。情:(以)实情判断。

11.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一去。”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可以:可,可以;以,凭借。请:请允许。从:跟从。

1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鲁庄公和曹刿共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

鼓:击鼓进军。战于长勺:倒装句,于长勺战。之:此为助词,补足音节,无实在意义。

13.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

14.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追击齐军。驰:驱车(追赶)。败绩:大败。之:齐军

15.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轧出的痕迹,

下:下车。视:察看。其:他们的。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16.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又登上车,手扶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遂:于是,就。逐:追击。望:瞭望,眺望。

17.既克,公问其故。

已经战胜后,鲁庄公询问曹刿取胜的原因。

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克:战胜,攻下 其:其中的。故:原因。

18.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回答说:“作战,是要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进军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夫: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鼓:击鼓作:振作。再:第二次。衰:衰弱。竭:枯竭。彼:他们的。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故:所以克:战胜。

1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齐国是)大国,是难以推测的,(我)恐怕在那儿设有伏兵。测:估计,推测。惧:恐怕。伏:埋伏。焉:“于之”,语气助词。

20.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到他们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战旗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齐军。靡(mǐ):倒下。故:所以。之:代词,指,齐军。

一、作者及作品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题目是后人所加。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二、古汉语常识

(一)通假字

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

(二)古今异义

1.齐师我(古义:进攻今义:讨伐)。

2. 伐我(古义:军队今义:老师)

3.又何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

4.肉食者,未能远谋(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轻视,看不起)。

5.衣食所古义:养今义:安稳)。

6.弗敢也(古义:个人专有今义:独自掌握或占有)。

7.牺牲玉帛(牺牲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8.弗敢也(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 。

9.必以(古义:实情今义:诚信)。

10.小大之(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 。

11.必以古义:以实情判断今义:感情)。

12.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忠心)。

13.忠之也(古义:类今义:同一家族的人)。

14.可以一战(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行)。

15.神弗也(古义:赐福,保佑今义:幸运)。

16.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三)一词多义

1.故:公问其原因,缘故           逐之所以

2.从:民弗跟从                   战则请跟随

3.其:乡人曰代他的,这里指曹刿   吾视辙乱他们,指齐军

4.以:何/一战凭借           按照   分人

5.请:曹刿请求                  战则允许

6.之:小大助词,的              公与代词,代曹刿

7.冠,益慕圣贤之道戴上      牺牲玉帛,弗敢虚报

8.间:又(jiàn)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暗地,私自  颓(tui)然乎其(jīān)者中间,当中

肉食者谋之,又何(jiàn)焉参与       安得广厦千万表示房屋的量词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一会儿,顷刻        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虽与外人间断                       奉命于危难之时刻

时时而偶尔

9.焉:又何间句末语气词,相当于   惧有伏兼词,于此,在哪里。

(四)词类活用

1.神弗(福: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名词用为动词。击鼓。

3.之属也(忠: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4.公与之(乘: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5.视其辙(下:名词作动词,下车。                6.齐师败绩(败绩:名词用作动词,失败。

7.必以(情:名词用作动词,(以)实情判断。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选自《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注释)①陈:同“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②禽:同“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③勍(qíng)敌:强敌。④胡耇(gǒu):很老的人。⑤儳(chán):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若 爱 重 伤 则 如 勿 伤 爱 其 二 毛 则 如 服 焉。

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何以战”和(乙)文中“又以告”的“以”意思相同。

B.(甲)(乙)两文都交代了交战双方和战争发生的地点。

C.(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子鱼都向国君论述了对作战的看法。

D.(甲)文中的鲁庄公和(乙)文中的宋襄公都目光短浅,但鲁庄公能接受曹刿的建议。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4.理解文段内容,用原句回答。

(1)(甲)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                                          _____

(2)(乙)文中宋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                                   __________

5.有老师将《子鱼论战》作为九年级学生学习《曹刿论战》后的课外拓展阅读篇目。你赞同这种做法吗?请结合选文具体内容,简述理由。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选自《史记》)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公将之    鼓:________         (2)而衰       再:_________  

(3)望其旗    靡:________         (4)而其粮道   绝:_________   (5)秦悉之    坑:________

7.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8.[甲]文段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齐师不是“纵奇兵,佯败走”。(用原文语句填空)

9.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言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乙)曹沫(即曹刿)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选自《史记 刺客列传》)

(注)遂邑:今山东宁阳县。柯:地名。图:反复考虑。

1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分)

1)肉食者          2)小大之               

3勇力事鲁庄公             4盟于坛上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13(甲)文曹刿认为战胜齐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1分)

 

结合(乙)文具体语句,说说文章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曹刿形象的。(4分)

 

 

14.(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曹刿怎样的特点?(2分)

 

 

 

《曹刿论战》与《百战奇略·避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白:“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中平五年,凉州贼王国围陈仓,以皇甫嵩讨之。董卓请速进,嵩曰:“陈仓虽小,城守固备,未易拔。王国虽强,攻陈仓不下,其众必疲,疲而击之。全胜之道也。”国攻之,终不拔,其众疲敝解去。嵩进兵追击之。卓日:“不可,穷寇勿迫,归众勿遏。”嵩曰:“不然。前吾不击,避其锐也;今而击之,待其衰也。所击疲师,非归众也。国众且走,莫有斗志。以整击乱,非穷寇也。”遂独追击而破之。

(节选自《百战奇略·避战》)

(注)①中平五年:指东汉灵帝中平五年。②王国:人名,凉州狄道(今甘肃临洮)人,汉末凉州军阀之一。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鼓气   作:_______________     ②彼我盈         竭:_______________

③国众且   走:_______________     ④独追击而破之   遂:_______________

16.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②今而击之,待其衰也。

 

17.(甲(乙)两文中的战争都取得了胜利,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郎之战)原文:

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公子偃曰:“宋师不整,可败也。宋败,齐必还,请击之。”公弗许。自雩(yú,求雨的祭祀)门窃出,蒙皋比而先犯之。公従之。大败宋师于乘丘。齐师乃还。

《左传》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有何焉          间:  参与。        B.肉食者,未能远谋            鄙:卑鄙。

C.公将之                      驰:驱车(追赶)。  D.望其旗                      靡:倒下。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问故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

B.一战         域民不封疆之界( 《孟子二章》 )

C.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

D.登轼望之       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 《出师表》 )

20.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是“取信于民”。

B.“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C.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鲁庄公善于听从别人的建议。

D.(乙)中公子偃采用先发制人的战术取得了战役胜利。

2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限断两处)。

宋败齐必还请击之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说苑》)

(注释)①苍苍莽莽:形容广阔无边。②与:亲附,拥护。

23.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1)又何焉:             (2)神弗也:

(3)王者何:             (4)背之则

24.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2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文中曹刿认为克敌制胜的关键在于_____             ___。(乙)文中在决定一个国家安危的关键所在这一问题上,管仲的观点是____                         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2)(甲)(乙)两文都运用了_____             _______描写来刻画人物,体现了曹刿和管仲政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虏人过五千,移文旁郡③。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节选自《后汉书•廉范传》)

(注释)①故事:按旧例。②虏人:敌人。③移文:发文书。④传檄:发出紧急公文。⑤交:交叉。⑥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1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又何(             )②弗敢(             )③虏众盛而范兵不(             )

12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入见/范令军中褥食B.一战/必分人

C.小大狱/自率士卒拒D.登轼望之/虏众盛范兵不敌

122.关于(甲)(乙)两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却被曹刿阻止,说明庄公不懂军事,轻举冒进。

B.“望其旗靡,故逐之”,说明曹刿做事小心谨慎、思考周密,体现了一个军事家应有的军事素质。

C.“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既表明廉范恃才放旷、性格暴躁,也说明廉范是个有担当的人。

D.“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一方面是因为廉范打败,损失惨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畏惧廉范。

12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

 

124.(甲)(乙)两文均记叙了以弱胜强的战例,就两个文段来看,鲁国和云中郡战胜强敌的原因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高,沟洫①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疲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洫():护城河

13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肉食者_________________   (2)牺牲玉帛_________________

(3)兵伐之_________________   (4)遂陈焉_________________

131.下列句子中,与“夫陈,小国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唐雎不辱使命》)

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

D.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13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

 

133.曹刿和宁国遇到问题时都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你从中受到的启发是什么?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 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太祖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绣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 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 胜也。”绣乃服。  

(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①太祖:指曹操。②比:连续。③之:指张绣,东汉末年的军阀。④诩:贾诩,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⑤促:赶快。⑥亟(ji):赶紧。⑦敌:对手。⑧纵:纵然。

12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又何焉/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肉食者,未能远谋/先帝不以臣卑

C.曰/长跪而                                 D.公问其/不为苟得也

126.下列句中划线的“以”与“绣以精兵追诩军”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C.策之不以其道  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27.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曹 公 攻 将 军 无 失 策 力 未 尽 而 退 必 国 内 有 故。

12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

 

129.从两文的论述看,(甲)文中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各是什么?你怎样评价(乙)文中的贾诩?

 

 


参考答案

1.若 爱 重 伤/则 如 勿 伤/爱 其 二 毛/则 如 服 焉。

2.AA.【甲】文中“何以战”是“凭借”的意思,【乙】文中“又以告”的“以”是“来”的意思。

3.(1)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2)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4.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及其未既济(或者勃敌之人,隘而不列)    

5.赞同。①内容上都跟战争有关;②文章都是通过对话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③两篇文章是通过战争不同的结局来形成对比,凸显出作战方法、君主是否善于纳谏对战争的重要性。

【分析】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等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 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强大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爷帮助我们。敌人在地形上受困而向他们发动进攻,不也可以吗?还怕不能取胜!当前的具有很强战斗力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老的,能抓得到就该俘虏他,对于头发花白的人又有什么值得怜惜的呢?使士兵明白什么是耻辱来鼓舞斗志,奋勇作战,为的是消灭敌人。敌人受了伤,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去杀伤他们呢?不忍心再去杀伤他们,就等于没有杀伤他们;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军队凭着有利的战机来进行战斗,鸣金击鼓是用来助长声势、鼓舞士气的。既然军队作战要抓住有利的战机,那么敌人处于困境时,正好可以利用。既然声势壮大,充分鼓舞起士兵斗志,那么,攻击未成列的敌人,当然是可以的。




中考文言文实词练习1

初中文言文之实词练习2

初中文言文之实词练习3

初中文言文虚词练习1

初中文言文之虚词练习2

初中文言文之虚词练习3

中考课外文言文练习之小说 3

初中课外文言文之寓言神话类

初中课外文言文之日常生活类


原版129题,需要当做课堂练习的,可以添加作者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获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