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考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原文译文、比较阅读汇编

中考古诗鉴赏、文言文比较阅读汇编


3月份我教学生做了什么?——从小学去看中高考

3月份我教学生做了什么?(第二周)——从小学去看中高考

4月第1周我教学生做了什么?——从小学去看中高考


中考文言文 《杞人忧天》原文译文、比较阅读汇编

中考文言文《出师表》原文译文、比较阅读汇编

中考文言文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译文、比较阅读汇编

中考古诗鉴赏《泊秦淮》讲解与试题汇编

中考古诗鉴赏《黄鹤楼》讲解与试题汇编

小学初中部编版古诗注音版

初一初二初三部编版全部古诗+翻译+情感


中考文言文实词练习1

初中文言文之实词练习2

初中文言文之实词练习3

初中文言文虚词练习1

初中文言文之虚词练习2

初中文言文之虚词练习3

中考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原文译文、比较阅读汇编

中考文言文《曹刿论战》原文译文、比较阅读汇编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国,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实在不敢交换啊!”秦王不高兴。于是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你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是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倒下的尸体有百万具,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就要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和胆识的人一定要发怒的话,就要使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起身想要(与秦王)同归于尽。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一、作者及作品

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他在学术文化上的主要贡献,是对古籍做了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其作品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他撰有《说苑》、《新序》,其中有不少生动的寓言传说。本文选自他编定的《战国策·魏策四》。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非常有名的历史散文集。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言论。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等11国共33篇。其叙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终于六国灭亡,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唐雎,也作唐且,魏国人。不辱使命,即完成了出使的任务。辱,辱没、辜负。

二、古汉语常识

(一)通假字

1.以君为长者,故不意也。    “错”通“措”,安放。

2.轻寡人。                  “与”通“欤”,语气词“吗”。

3. 鹰击于殿上。               “仓”通 “苍”,青色。

4.秦王不。                  “高兴。

5. 寡人。                  “谕”通“喻”,明白,懂得。

(二)古今异义

1. 唐雎不辱使命(古义:出使的任务;今义:重大的任务。)

2.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安陵。(古义:交换;今义:容易、简单。)

3.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古义:虽是这样今义:转折关系的连词。

4. 否,非若也。(古义:这样,如此;今义:今常用作判断词。)

5.祲降于天。(古:吉祥今:休息,常用作休息。)

(三)一词多义

1.   免冠跣(光着)

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2.   然,受地语先王(虽然,转折连词)

千里不敢易也(即使,假设连词)

3.   虽,受地于先王(即使这样)

秦王怫怒(……的样子)

4.使   使人谓安陵君(派遣)

使唐雎使于秦(前一个是“派遣”,后一个是“出使”)

5.   秦王怫然(生气,发怒,动词)

怀未发(愤怒,形容词)

6.   大易小(以介词,用)

有先生也(以介词“因为”)

而君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词“凭借”)

7.   此庸之怒也(fū 成年男子名词)

专诸之刺王僚也(fú发语词无义)

(四)词类活用

1. 请广于君。         广:形容词作动词,扩大。

2. 寡人与           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3. 天下缟素。         缟素:名词作动词,穿孝服

4. 尸百万。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

5. 韩亡魏。         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非若是也(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2)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前分句用“……也”表肯定判断,后分句用“非……也”表否定判断。)

2.倒装句

(1)安陵君受地于先王(“于先王”介词结构后置。)

(2)仓鹰击于殿上。(“于殿上”置于动词“击”后面作补语,“于”相当于“在”。)

(3)请广于君。(“于君”置于用作动词的形容词“广”后面作补语,“于”相当于“给”。)

三、问答题

1.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他采取的是什么手段?

答:通过欺诈手段吞并安陵。

2.唐雎使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

答:首先唐雎步步紧逼,寸步不让,以布衣之怒对抗天子之怒,并列举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仿这些有胆识的勇士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

3.唐雎为什么能不辱使命?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表现了他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4.请说说下面几句话的言外之意。

(1)且秦灭韩亡魏

答:炫耀武力,进行恫吓。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答: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3)与臣而将四矣.

答: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5.文中写道:“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你认为作为一代枭雄的秦始皇真的会作出这样的举动吗?

答: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唐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1)吏二缚一人诣王(            )    2)叶徒相似(           )

3)仓鹰击于殿上(          )        4)今日是也 (          )

2.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每句话一处“/”

A.吏二缚一人诣王                       B.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译文:                

2)吾欲辱之,何以也?

译文:

4.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5.读了(甲)(乙)两文这些的故事后,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具有哪些共同的品格?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乙)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史记·刺客列传》节选,有删改)

(注)①伍子胥,名叫伍员,字子胥。因父兄被楚王枉杀,逃离楚国来到吴国。②光,吴国的公子,吴王僚的堂兄。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怫然:愤怒的样子   B.布衣之怒:平民       C.免冠跣:裸露D.之怒也:壮士

7.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头抢地耳

A.匕首刺王僚  B.有先生也     C.卷石底D.物喜,不以己悲

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编写的,从体例上讲,是一部区别于《史记》的国别体史书。

B.外交辞令往往藏有“潜台词”,委婉含蓄。甲中“与臣而将四矣”的潜台词是:我也要效仿这三个人,刺杀你。

C.甲文中唐雎以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表明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严正立场和凛然正气。

D.乙文中专诸在王僚排兵布阵的情况下,依然毫不畏惧,将刀藏在鱼腹中,刺死王僚,不辱使命。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甲)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缡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呜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1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1) 长跪而之曰(             )( ) (2) 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

12.翻译。(4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2分)

译文:                                   

 (2) 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2分)

译文:                                   

13.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的理解。(4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选自《荆轲刺秦王》)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剑鞘)。时恐急,剑坚(插得很紧),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 [卒]“猝”,突然。[郎中]宫廷的侍卫。

14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长跪而______________ ②祲降于天__________③寡人_______ ④图而匕首见_______________

15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16翻译下列句子。

①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毕使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曰;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 , 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

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释)①孟尝君:即田文,当时在魏国为相。②效:献,呈献。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魏王闻(               )                   ⑵、以头地耳(             

19.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B.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C./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D.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21.(甲)(乙)两文里,唐雎和田文都成功的劝说了对方,不同之处在于甲文靠_________让秦王屈服,乙文凭____________获得成功。

22.《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使命。”上面所列举的是我国历史上两位杰出的外交使节,请再列举我国历史上一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秦、魏为与国。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魏人有唐睢者,年九十余,谓魏王曰:老臣请出西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魏王曰:敬诺。遂约车而遣之。唐睢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④乃远至此,甚苦矣。魏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矣。唐睢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且夫魏一万乘之国,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在魏郊矣。大王之救不至,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王虽欲救之,岂有及哉?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秦王喟然愁悟,遽发兵,日夜赴魏。齐楚闻之,乃引兵而去。魏氏复全,唐睢之说也。

(注释)与:党与,同盟者;冠盖相望:出使(秦国)的车辆络绎不绝;约:准备;芒然:失意的样子,这里指疲惫;任:能力;⑥“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臣服于秦国),成为秦国东面的屏障,接受秦国的政治制度,春、秋两季给秦国交纳祭祀的贡品。

——《战国策》二十五·魏四

40.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长跪而 (道歉)B.天下缟素(穿丧服)

C.魏来求救矣(多次)D.魏急则且割地而齐楚(相约)

41.(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秦灭韩亡魏                    魏急则割地而约齐、楚

B.寡人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

C.先生坐,何于此                大王之救不

D.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          以为秦之强足以为

42.(小题3)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

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

4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

 

44.(甲)(乙)两文里,唐睢都成功地劝说了秦王。不同之处在于甲文靠          让秦王屈服,乙文凭         让秦王信服。

 

 

45.《战国策》善记言,两文中的人物对话都非常精彩,请分析(甲)(乙)两文的划线句子的言外之意。

(甲)                           

(乙)                           



参考答案

 



 

6.D“非士之怒也”意思是: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7.AA.用;B.因为;C.连词,表修饰,不译;D.因为;

8.C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几个人的故事,是为了表明这些人是真正的“士”,而自己也将效仿他们,击杀秦王。

9.秦王神色变得沮丧,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10.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的意思是: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铠甲的武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

【分析】

出处:《唐雎不辱使命》   作者:刘向   朝代:西汉

参考译文: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出处:《史记 刺客列传》   作者:司马迁   朝代:西汉

参考译文:

专诸,是吴国堂邑人。伍子胥从楚国流亡到吴国,知道了专诸的能力。就把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铠甲的武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王僚派出卫队,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门户、台阶两旁,都是王僚的亲信。夹道站立的侍卫,都举着长矛。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让专诸把匕首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到僚跟前,专诸掰开鱼,趁势用鱼肠剑刺杀吴王僚!吴王僚当场毙命。他的侍卫人员也杀死了专诸,吴王僚手下的众人此时混乱不堪。公子光趁机放出埋伏的武士,诛杀吴王僚的部下,将其全部消灭。公子光于是自立为国君,这就是吴王阖闾。阖闾于是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



原版101题,需要当做课堂练习的,可以添加作者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获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