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东省枣庄市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历年语文期末一模二模试卷汇编(持续更新)

河北(邯郸)历年语文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高考精品讲义集


考场中的诗歌之唐诗的豪迈与悲伤

古文中的孔子与作文写作运用

河北省邯郸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山东一模古诗鉴赏汇编

2020-2016年五年全国1卷作文题目汇编

2020-2016年五年全国1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2020-2016年五年全国1卷文言文阅读汇编


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山东一模古诗鉴赏汇编


2021山东一模作文题目汇编

2021山东一模古诗鉴赏汇编

2021山东一模默写汇编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戏曲改良要求的提出早于五四。戊戌维新失利后,社会维新派归因于民智不开,鼓吹时事新戏以启迪民心。1904年柳亚子为陈去病、汪笑侬主办的《二十世纪大舞台》杂志所写发刊词直接条出“戏剧改良”旗号,企盼“民智大开,河山还我,建独立之阁,撞自由之钟,以演光复旧物、推倒虏朝之壮剧快剧”,一时应者云集,形成风湖。为了增强宣传效果,于是借鉴西方话剧的所谓长于演说。新文化主帅陈独秀1904年呼吁戏曲“采用西法:戏中夹些演说,大可长人见识”。戏台上逐渐出现许多脱离剧情议论时事的“言论老生”“言论小生”,直接对社会发言,而穿西装、旗袍扯四门唱西皮、二黄的怪诞形式屡见不鲜,诞生出许多不古不新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怪胎。后来欧阳予倩批评改良新戏说:“他们的言论都是即兴的。因此不可能有什么标准。高兴起来就完全不顾剧情,大放厥词,把其余角色僵在台上,说完一通再来做戏,最初是为了宣传革命,后来就成了演员自我表....像顾无为、潘月樵就往往说得很长面词句不通,有时前后矛盾....不久观众也就厌倦了。”加之加装电灯和机关布景的新式戏台蜂起,演出中不乏以时装和舞台设备的光怪陆离来取悦观众,造成昙花一现式的轰动,终究短命。改良新戏就在这样的哄闹声中很快走向失败,连一出剧目也未保留下来。

其中有价值的是欧阳予倩的京剧探索。欧阳予倩从演改良新戏转为演改良京剧,带着新文艺的想法、用自己的办法去改造京剧。他认为戏剧是综合艺术,而以剧本为统领。“戏剧者,必综文学、美术、音乐及人身之语言动作,组织而成。有其所本焉,剧本是也。”“演剧者,根据剧本,配饰以相当之美术品(如布景衣装等),疏荡以适宜之音乐,务使剧本与演者精神之一致表现于舞台之上,乃可利用于今日鱼龙曼衍之舞台也。”因面他坚持自己编剧,并且坚持一定要按照剧本演出,这就使他的戏不同于当时众多的幕表戏之随意。他还注意克服旧戏结构松散、缺乏一盘棋精神的毛病,例如他编演红楼戏,“虽然是照着二黄戏编的,却是照新戏分幕的方法来演,因为嫌旧戏的场子太碎,所以就把许多情节归纳为一幕来做,觉得紧凑些,而且好利用布景”,另外“非常注意配角”,“不专求一人出风头,要注意整个的平均”。由舞台价值方面衡量,欧阳予倩可说是有效推行戏曲改革第一人。

(摘编自廖奔、刘彦君《百年“戏改”》)

材料二:

时装戏在上海京剧舞台的流行,引领了反映现实的剧目的编写和演出。与此相应,观众对戏中角色的扮相“像不像”与舞台背景的设置“真不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京剧中男旦演员的化妆而言,以往只是在脸上抹点胭脂,整体给人的观感与所扮演的女性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在上海,由于洋行林立,资讯发达,世界上最新的化妆术与化妆品都能了解与购置,从而为海派京剧演出追求“求真写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海派京剧的男旦演员冯子和为了使所扮演的旦角面部更俊俏,“用锅胭脂(眉膏)加深眼圈,把传统的一字眉改画为柳叶眉,把清末盛行的点唇樱桃小嘴,改成用胭脂板(口红)涂抹整个嘴唇,增强了女性的自然美”。并用日本进口的最新化妆品进行化妆,整体塑造成更仿真的女性形象,因而得到观众的认可和欢迎。

梅兰芳看后认为,“南方旦角的贴法似乎更为好看...回到北京,就在眼圈、片子方面已经开始有了新的改革”。并据此排出《孽海波澜》生死恨》《一缕麻》等时装新戏,对传统旦角妆扮进行了贴片子、画眼圈的改革,进而带动整个京剧女性人物扮相的创新改善,给人一种更贴切的真实之美。

求真写实的理念不仅促进了京剧化妆术的演进,也促进了京剧舞台演出的变革。传统京剧在舞台表演上追求虚拟写意的美学风格,舞台道具极其简单,往往只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后面挂一幅帐幔,边上有两个门,用门帘遮挡。舞台上再没有其他东西。如演员需要演爬山,便临时搬上几张桌子搭起来虚拟为山。观众依靠演员程式化动作表演来想象具体内容。这一方面是中国传统京剧的特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传统京刷在经营舞台布景上的简陋。海派京剧受新理念的驱使,首创拟真布景道具的运用,使观众能在看戏时如临其境,感同身受。海派京剧的著名演员欧阳予倩回忆道:“上海的舞台第一个大规模用布景的就是新.....他们的布景最初是完全仿效日本,他们派人到日本去...聘了一个布景师和一个木匠,又照日本造了转台,因此演戏的形式也就跟着变....他们的办法,在当时正算一种大改革。”这种仿真的舞台布景的设置,实物道具的上台应用,以及力求真实的舞台表演,使观众看戏从完全的虚拟化领悟转变为设身处地的感受,心灵感触的深度和审美欣赏的效果自然大大强化了,演新戏的受欢迎程度也就更加水涨船高了。

(摘编自陈伟(海派京剧:五四新文化的有力推手与重要角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会维新派认为戊戌维新失利在于民智不开,为启迪民心,倡导戏曲改良,时事新戏一时成为风潮。

B.柳亚子在《二十世纪大舞台》上所写发刊词中提出了“戏剧改良”的主张,应者云集。陈独秀提出学习西方戏剧经验,在戏中夹些演说”。

C.受到冯子和对旦角面部化妆的启发,梅兰芳对整个京剧女性人物的扮相进行了创新改善,使得这些角色更富有真实之美。

D.海派京剧仿真布景道具的运用,改变了此前观众依靠简单的道具和演员程式化动作表演来想象具体内容的虚拟写意的美学风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戏曲改良的时代背景并非五四运动,戊成变法的失败才是那些被改良的新戏陆续登上舞台的时代背景。

B.和维新派提倡的改良戏曲的立场完全不同,欧阳予倩主要是带着新文艺的想法按照自己的办法对京剧进行了改良。

C.世界上最新的化妆术与化妆品是海派京剧演员在“求真写实”的理念下能够对旦角的形象进行成功改良的基础。

D.材料二分别引用的梅兰芳关于改变传统男旦形象和欧阳予倩关于仿真舞台背景的话,提高了论述内容的可信程度。

3.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各项中最不可能是社会维新派所提倡的时事新戏的一项是(3分)

A.《玩偶之家》 B.《二十世纪新茶花》 C.《民国万岁》D.《曾公平逆》

4.材料一中“由舞台价值方面衡量,欧阳予倩可说是有效推行戏曲改革第一人。”欧阳予倩在戏曲改革中有价值的探索主要有哪些?请概括说明。(4 分)

5.同样是对舞台设备进行改良,材料一中的改良新戏失败了,但材料二中的海派京剧新戏却深受欢迎,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原因。(6 分)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

文本一:

战士

孙犁

那年冬天,我住在一个叫石桥的小村子。村子前面有一条河,搭上了一个草桥。天气好的时候,从桥上走过,常看见有些村妇淘菜;有些军队上的小鬼,打破冰层捉小沙鱼,手冻得像胡萝卜,还是兴高采烈地喊着。这个冬季,我有几次是通过这个小桥,到河对岸镇上,去买猪肉吃。掌柜是一个残疾军人,打伤了右臂和左腿。这铺子,是他几个残疾弟兄合股开的合作社。

第一次,我向他买了一个腰花和一块猪肝。他摆荡着左腿,用左手给我切好了。一般的山里的猪肉是弄得粗糙的,猪很小就杀了,皮上还带着毛,涂上刺眼的颜色,煮的时侯不放盐。当我称赞他的肉有味道和干净的时候,他透露聪明的笑着,两排洁白的牙齿,一个嘴角往上翘起来,肉也多给了我一些。第二次我去是一个雪天,我多烫了一壶小酒。这天,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三个人围着火谈起来。

伙计不爱说话。我们说起和他没有关系的话来,他就只是笑笑。有时也插进一两句,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谈到他们受伤,掌柜望着伙计说:“先还是他把我背到担架上去,我们是一班,我是他的班长。那次追击敌人,我们拼命追,指导员喊,叫防御着身子,我们只是追,不肯放走一个敌人!”

“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

伙计说了一句,用力吹着火,火照进他的眼,眼珠好像浮在火里。

掌柜还是笑着,对伙计说:“又来了,”他转过头来对我,“他沉不住气哩,同志。那时,我倒下了,他把我往后背了几十步,又赶上去,被最后的一个敌人打穿了胯。他知道现在,还想再干干呢!”

伙计千脆地说:“怨我们的医道不行么!”

“怎样?”我问他。

“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难道我能剥一辈子猪吗?”

“小心你的眼!”掌柜停止了笑对伙计警戒着,使我吃了一惊。

“他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眼睛已经有毛病了。”

我安慰他说,人民和国家记着他的功劳,打走敌人,我们有好日子过。

“什么好的生活比得上冲锋陷阵呢?”他沉默了。

第三次我去,正赶.上他两个要去赶集,我已经是熟人了,掌柜的对伏在锅上的一个女人说:

“照顾这位同志吃吧。新出锅的,对不起,我不照应了。”

那个女子个子很矮,衣服上涂着油垢和小孩尿,正在肉皮上抹糖色。我坐在他们的炕上,炕头上睡着一个孩子,放着一个火盆。

女人多话,有些泼。她对我说,她是掌柜的老婆,掌柜的从一百里以外的家里把她接来,她有些抱怨,说他不中用,得她来帮忙。

我对她讲,她丈夫的伤,是天下最大的光荣记号,她应该好好帮他做事。这不是一个十分安当的女人。临完,她和我搅缠着一毛钱,说我多吃了一毛钱的肉。我没办法,照数给了她,但正色说:

“我不在乎这一毛钱,可是我和你丈夫是很好的朋友和同志,他回来,你不要说,你和我因为一毛钱搅缠了半天吧!”

这都是一年前的事了。

第四次我去,是今年冬季战斗结束以后。一天黄昏,我又去看他们,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村干部,他和我说起了那个伙计,他说:

“那才算个战士!反“扫荡’开始了,我们的队伍已经准备在附近作战,我派了人去抬他们,因为他们不能上山过岭。那个伙计不走,他对去抬他的民兵们说:你们不配合子弟兵作战吗?民兵们说:配合呀!他大声喊:好!那你们抬我到山头上去吧,我要指挥你们!民兵们都劝他,他说不能因为抬一个残废的人耽误几个有战斗力的,他对民兵们讲:你们不知道我吗?我可以指挥你们!我可以打枪,也可以扔手榴弹,我只是不会跑罢了。民兵们拗他不过,就真的带好一切武器,把他抬到敌人过路的山头上去。你看,结果就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临别他说:“你要找他们,到城南庄去吧,他们的肉铺比以前红火多了!”

一九四一年于平山

文本二: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集中反映一个作家的审美追求,决定着作品的基本的审美品格。在塑造人物方面,孙犁的小说表现出很强的诗化品格。一般来

说,生活总是充满着矛盾和丰争,一般的小说作家往往通过立体多面的人物性格来反映丰富、复杂的社会人生。但是由于特殊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孙犁不喜欢表现生活中丑恶的、悲观的一面,而喜欢写人生美好的、欢乐的东西,发掘人物的灵魂美、人情美。在孙犁的

笔下,他们的性格无一例外都是凝定的、单纯的,但他们因包蕴着作者的丰厚情感和美好理想而显得富有诗意,可以称之为诗化的人物。

孙犁抒情绝少像五四时期郁达夫那样直抒胸臆,而是以间接传达的方式,将情感充分客观化,融感情于景物和人物描写之中,移情入景.物我交融,因而他的小说生成了一个又一个别有韵致的意境。孙犁的许多小说往往就是由几个场景连缀而成,而意境就是在一定的场景中刻意创造的。正是内在于小说深层的诗情诗境,将缺少时间规定性的生活片段连贯穿起来,使得孙犁小说呈现出形散而神聚的散文之美。

孙犁像写诗一样写小说,也像写诗一样锤炼语言,他的小说语言富有诗的特质、诗的美感。巧设比喻,是孙犁小说语言诗性美的突出表现。围绕一个描写对象,以比喻为手段多方网罗物象,扩大语言的意象密度,增强语言的诗意,这可以说是“繁笔”。而“简笔”他也同样用得富有诗意,他善于捕捉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白描勾勒,寥寥数语,便传达出丰富的意味。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是孙犁小说语言诗化的又一个重要特征。朱光潜认为:小说的功用在于叙事说理,而诗则着意于抒情遣兴,“事理可以专从文字的意义上领会,情趣必从文字的声音上体验”。由于诗的渗透,孙犁小说语言的音乐性大大增强,语言的内在节奏提高到一个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靳新来《孙犁小说的诗性特质》)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掌柜热情而开朗,作为战士的伙计英勇善战又略显率直急躁,掌柜的老婆则泼辣而小气。

B.小说虽然反映的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生活,但并没有使用大量笔墨具体描绘战争的场景,这非常符合孙犁的战争小说的一贯风格。

C.“残疾军人”“打走敌人”“反“扫荡’”等词语,都指向特殊年代的战斗生活,体现了“一九四一年”的时代特点。

D.小说描写“我”和肉铺的老板及伙计聊天的场景,闲谈中体现出战友之间的革命情谊,也体现出革命战士的些许悲观和无奈。

7.下列有关文本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郁达夫,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代表作《沉沦》具有自传性,带有浓厚的感伤和颓废色彩;散文《故都的秋》不乏直抒胸臆的内容,感情饱满。

B.意境,指文学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具有情景相融和虚实相生以及激发想象的特点,使人身临其境,得到审美愉悦。

C.白描,指用简洁的笔墨,烘托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通过抓住人物典型特征的肖像描写或人物简短的对话,将人物性格凸显出来。

D.形散而神聚,多用于指散文的写作特点。形散是指表现手法和语言形式等灵活多样;神聚是指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8.小说讲究叙事策略,文本一主要以“我”为战士故事的叙述者,而小说最后叙述者又变为“村干部”,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9.根据文本二概括小说的诗性特征的表现,并结合文本一的具体内容举例说明。(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山谷外集诗注原序

[宋]许尹

六经所以载道而之后世,而《诗)者,止乎礼义,道之所在也。周诗三百五篇,有其义而亡其辞者,六篇而已。大而天地日星之变,小而虫鸟草木之化,严而君臣父子,别而夫妇男女,顺而兄弟,群而朋友,喜不至渎,怨不至乱,谏不至讦,怒不至绝。此诗之大略也。古者登歌清庙,会盟诸候,季子之所观,郑人之所赋,与夫士大夫交接之际,未有舍此而能达者。孔子日:“为此诗者,其知道乎!”又日:“不学诗,无以言。”盖诗之用于世如此。周衰,官失学废,大雅不作久矣。由汉以来,诗道浸微,陵夷至于晋、宋、齐、梁之间,哇谣甚矣。曹、刘、沈、谢之诗,非不工也,如刻缯染穀,可施之贵介公子,而不可用之黎庶。陶渊明、韦苏州之诗寂寞枯槁,如丛兰幽桂,可宜于山林,而不可置于朝廷之上。李太白、王摩诘之诗如乱云敷空,寒月照水,虽千变万化,而及物之功亦少。孟郊、贾岛之诗酸寒俭陋,如虾、蟹、规、蛤,一啖便了,虽咀嚼终日,而不能饱人。惟杜少陵之诗出入古今,衣被天下,蔼然有忠义之气。后之作者,未有加焉。

宋兴二百年,文章之盛,追还三代,而以诗名世者,豫章黄庭坚鲁直。其后学黄而不至者,后山陈师道无已。二公之诗,皆本于老杜,而不为者也。其用事深密,杂以儒佛,虞初稗官之说,《隽永》鸿宝》之书,牢笼渔猎,取诸左右,后生晚学此秘未睹者,往往苦其难知。三江任君子渊博极群书,尚友古人,暇日遵以二家诗为之注解,且为原本、立意、始末,以晓学者,非若世之笺训,但能标题出处而已也。既成,以授仆,欲以言冠其首。

予尝患二家诗兴寄高远读之有不可晓者得君之解玩味累日如梦而寤如醉而醒岂不快哉!虽然,论画者可以形似,而捧心者难言;闻弦者可以数知,而至音者难说。天下之理,涉于形名度数者,可传也;其出于形名度数之表者,不可得而传也。昔后山《答秦少章》云:“仆之诗,豫章之诗也。然仆所闻于豫章,愿言其详;豫章不以语仆,仆亦不能为足下道也。”呜呼!后山之言,殆谓是耶?今子渊既以所得于二公者,笔之于书矣,若乃精微要妙,如古所谓味外者,虽使黄、陈复生,不能以相授,子渊尚得而言乎?学者宜自得之可也。子渊名渊,尝以文艺类试有司,为四川第一,盖今日之国士、天下士也。

绍兴乙亥冬十二月,鄱阳许尹谨序。

(选自《山谷诗集注》)

[注]黄庭坚魯直:黄庭坚,字鲁直,豫章(今江西)人,宋代江西诗派的开创者。下文所云陈师道,字无已,江西诗派的追随者。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予尝患二家诗兴/寄高远/读之有不可晓者/得君之解玩味/累日如梦而寤/如醉而醒/岂不快哉

B.予尝患二家诗/兴寄高远/读之有不可/晓者得君之解/玩味累日/如梦而寤/如醉而醒/岂不快哉

C.予尝患二家诗/兴寄高远/读之有不可晓者/得君之解/玩味累日/如梦而寤/如醉而醒/岂不快哉

D.予尝患二家诗兴/寄高远/读之有不可/晓者得君之解玩味/累日如梦而寤/如醉而醒/岂不快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经,指《诗》书》礼X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就是“六经”。

B.大雅,《诗经》组成部分之一,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周人的正声雅乐。“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卫风”就是卫地的民歌。

C.摩诘,王维取字“摩诘”。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子20,女子15)取字,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D.乙亥,是中国古代农历干支纪年中的一个组成。古人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60个基本单位,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序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提出《诗》承载道义,且广泛运用于宗庙祭祀.政治外交.士人交际等场合,可见《诗》具有教化和实用的双重功能。

B.作者列举汉代以来的诸位诗人,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却对杜甫大为推崇,认为其诗有“忠义之气”,从中体现作者的诗学观念。

C.任渊已为黄.陈之诗做了周密的注解,可使读者明白晓畅,但作者又认为这与传世的训释古书之作仍有距离,勉励任渊要精益求精。

D.本文赞《诗》、杜诗,又谓黄,陈之诗“本于老杜”;赞许任渊为“国士”,又说是否注出精微之处应由读者评判,起到推荐作品的效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后生晚学此秘未睹者,往往苦其难知。(4分)

(2)然仆所闻于豫章,愿言其详;豫章不以语仆,仆亦不能为足下道也。(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宿江边阁①

杜甫

暝色②延山径,高斋次水门③。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释]①大历元年(766)春离开成都的杜甫来到夔州,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江边阁、高斋,皆指西阁。②暝色:暮色③次水门:位于水门。水门,指瞿塘峡口。

14.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项是(3分) .

A.首联中“延”有接引的意思,仿佛暝色是山径迎接来的一般,写出了苍然暮色自远而至之状,赋予无生命的自然景物以生趣。

B.颔联中“宿”字,活化了深夜山间薄云停驻的情态;“翻”字,既写出了大江日夜奔流的气势,又烘托出诗人孤寂的情怀和难平的心绪。

C.颈联中空中鹳鹤之“静”和山谷间的豺狼之“喧”,动静结合,表现出了夜晚的寂静与悲凉气氛。

D.此诗卒章显志,点出了“不眠”的原因。全诗既写景,虚实结合;又写情,融景人情,是一首情景并茂的佳作。

15.同为现实主义诗人的文天祥,目睹国势衰落也写诗发出浩叹。阅读文天祥的《即事》,结合具体词句,比较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异与同。(6 分)

即事①

文天祥

痛哭辞京阙,微行访海门。久无鸡可听,新有虱堪扪。

白发应多长,苍头②少有存。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注:①1276年,元军兵临南宋首都临安城下,文天祥出使元营谈判,被扣留,后脱险。此诗作于诗人从通州逃至海门时。②苍头:这里指士卒、奴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 分)

(1)在古今优秀的诗词中,往往有许多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耐人寻味,富有魅力。《蜀道难》中“____,____ ”,通过摹写一些动作细节,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刻画出来;《客至》中“____,____ ”,写邀邻助兴这一-细节,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

(2)以典入诗,别有意趣。用典,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登快阁》中“_____ ”一句巧用阮籍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的情怀;《扬州慢》中“____,____ ”, 姜夔化用杜牧的诗句,虚写昔日扬州的繁华,实写今日扬州的凄凉,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

(3)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便是心之所向。《蜀相》中“____,____ ”写出了春光虽好,诗人却无心赏玩,深刻地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怀念敬仰之情;《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 ”,用明快的字眼描写明媚的春光,与诗人的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4)《离骚>中“____”一句,书写了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相似的境遇。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古典诗词凝聚中华文化的理念、_____、气度、神韵,是我们民族的血脉、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读诗的最高境界就是完全从读者接受角度来读,我们对一首诗的诠释不一定是作者原来的意思。意大利学者墨尔加利就曾经提出来一个术语“创造性背离",( )。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以古人写爱情的小词说明“成大事业大学问”三种境界,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也就是说,当你在读诗或词时,不仅要摸索作者原意,更要读出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从你内心兴发出来的一种东西。几千年,中国有这么多伟大诗人留下这么多诗篇,让千古之下的我们读过之后内心震动,从而______兴起,这是一件多么关好的事情!超 然客校对

今天我们诵读诗词,如果只为能背会写,无异于______。我们要体会一颗颗诗心,用今人的生命体悟和古人交流,用诗人的生命品格滋养今人的生命质地,这个过程本身将产生强大的感发作用,使作者、讲者与听者都得到的力量。在这种以生命相融会、相感发的活动中,自有极大的乐趣。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旨趣 豁然 买椟还珠 源源不断

B.志趣 霍然 南辕北辙 源源不断

C.志趣 霍然 买椟还珠 生生不已

D.旨趣 豁然 南辕北辙 生生不已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 -项是(3分)

A.即作品的创造要有我们自己的理解和诠释,这个创造不完全同于作者原意

B.即我们对一个作品的闸释有自己的创造,这个创造很可能不同于作者原意

C.即我们对一个作品的闸释有自己的创造,这个创造不完全同于作者原意

D.即作品的创造要有我们自己的理解和诠释,这个创造很可能不同于作者原意

19.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当你在读诗或词时,不仅要探究作者原意,更要读出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从你内心兴发出来的一种东西。

B.当你在读诗或词时,不仅要摸索作者原意,更要读出一种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从你内心兴发出来的东西。

C.你在读诗或词时,不仅要摸索作者原意.更要读出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从你内心兴发出来的一种东西。

D.你在读诗或词时,不仅要探究作者原意,更要读出一种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从你内心兴发出来的东西。

(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第一回进山东,春正在发生,出渣关沿着黄河古道走,同车里有着几个和尚——和尚使我们与古代亲近---恍惚里,春秋战国的风云依然演义,我这是去了 鲁国之境了。鲁国的土地果然肥沃,人物果然礼仪,狼虎的秦人能被接纳吗?沉沉的胡琴声从那一簇蓝瓦黄墙里传来,音绵长,和那一条并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苍茫里蜿蜒而去,弥漫着,如麦田上浓得化不开的雾气。我听见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夫”的声音,从孔子一直说到现在。

我的祖先,那个秦嬴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经焚书坑儒过的,但居山高为秦城,秦城已坏,凿池深为秦坑,自坑其国。江海可以泪竭,乾坤可以倾侧,唯斯文用之不息。如今,他的后人如我者,却千里迢迢来拜孔子。其实,秦嬴政在统一天下后也来过鲁国旧地,他在泰山上祀天,封禅是帝王们举行的,我来山东,除了拜孔,当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祈求上天给我以艺术上的想象和力量。孔门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没有给伟大的先师带一束干肉,当年的苏轼可以唱“执瓢从之,忽焉在后”,我带来的唯是一-颗头颅,在孔子的墓前叩一个重响。

(节选自贾平凹《进山东》)

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逝者如斯夫”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B.但我们没有人根据“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C.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

D.经过“三个代表”教育,村委会的面貌大大改观。

21.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鲁国的土地果然肥沃,人物果然礼仪,狼虎的秦人能被接纳吗?”的修辞效果。(5 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学校校报开辟“经典重读”栏目,面向全校同学征集稿件,邀请大家积极推荐自己喜欢的经典诗歌或赏析文学经典中的人物形象。请您结合本学期开学以来的中外经典诗歌、戏剧、小说学习,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歌,从语言、形象、技巧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撰写一篇赏析文章;或选择戏剧、小说中的某一人物形象,从人物性格、典型意义、塑造手法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撰写一篇赏析文章,参加征稿.分享你的审美体验。

要求:(1)以“某首诗歌(或人物形象)赏析”为副标题,正标题自拟;(2)要结合自己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的经验、体会写作,言之有据,言之成理;(3)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C(原文的表述是:“对传统旦角妆扮进行了贴片子、画眼圈的改革,进而带动整个京剧女性人物扮相的创新改善,给人一种更贴切的真实之美.”并不是对整个京剧女性人物的扮相进行了创新改革。)

2.(3分)B(欧阳予倩进行的也是戏曲改良,他对改良戏曲的诸多怪诞现象进行了批判,但不能说“立场完全不同”。)

3.(3分)D(《曾公平逆》讲述的是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的事件,与社会维新派所提倡的时事新戏不符合。)

4.(4分)重视剧本的作用,坚持自己编剧,并且坚持一定要按照剧本演出(2分),克服旧戏结构松散的毛病,凝练戏剧情节(1分);不专求一人出风头,平衡舞台角色(1分)。

5.(6分)①材料一中的改良新戏使用光怪陆离的设备来取悦观众,失败在“怪”上:②材料二中的海派京刷新戏的改良重在求真,通过“真”打动了观众:③从观众真实需要和审美欣赏效果出发的改良才能成功,(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D(“也体现出革命战士的些许悲观和无奈”有误,并没有体现出悲观情绪,而是体现出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7.(3分)C(“烘托渲染”错误,应是“不加烘托”。)

8.(4分)①以“我”为叙述者,巧妙地串联起几次对话,将几个不同时空的故事片段连接在一起,叙事灵活自由,节奏明快流畅。

②结尾以“村干部”为叙述者,增加叙述视角,扩大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化,更有张力。进一步强化战士英勇善战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立体;同时增强了故事的传奇色彩,使主题意蕴更丰厚.(每点2分,共4分)

9.(6分)①诗化的人物,文本一中的掌柜开朗和善,待人真诚;伙计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都体现出灵魂美、人情美。②诗情诗境,文本一写了“我”四次去肉铺的场景,四个场景自然连缀,其中重点写了第二次,通过“雪天”“烫了一壶酒”“围着火”等营造出和谐淡然的意境,烘托了战争年代人物美好的情感品质.③诗意的语言,巧设比喻,白描勾勒,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文本一中多用短句,节奏明快,有生活气息.(每点2分,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10.(3分)C

11.(3分)B(《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

12.(3分)C(“但作者又认为这与传世的训释古书之作仍有距离”是对原文“非若世之笺训,但能标题出处而已也”的曲解.“非若”是“不像”的意思,该句是说“(任渊的注释)不像一般的世上的注释之书,仅仅能写明题目和出处来源而已”。)

13.(8分)(1)年纪较小的后辈学者如果不懂得其中的奥秘的话,常常因其难以理解而痛苦不堪。(“后生晚学”“秘”“苦”各1分,句意1分)

(2)(然而)我从黄庭坚那里听来的,都愿意详细地说出来;黄庭坚不曾告诉我的,我也不能对你说啊.(“愿言其详”“语仆”“为足下道”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六经是用来承载大道并且将其传之后世的,而《诗经》,遵守礼义,正是道所存在的地方。周诗有三百零五篇,只标明大义(标题)但没有文辞的,只有六篇.(《诗经》这本书,)大到天地日月星辰的变化,小到鸟兽草木虫鱼的变化(全都具备),并且严格区分君臣父子的关系,合理地区分夫妇和男女,使兄弟之间和顺,使朋友聚集在一起,使人喜悦但又不过分,哀怨但又不混乱,提出意见但又不至于攻讦,有怒气但又不到断绝交情的地步。这是《诗经》的大略啊.古人在清庙之中吟唱,诸侯会盟,吴公子季札所观看的,郑人所诵读的,士大夫之间交际所用的,没有离开《诗经》能做到的.孔子说:“创作这《诗经》的人,恐怕都是知道道的人吧!”又说:“一个人不学《诗经》,就没法说话.”《诗经》被(广泛地)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大概就像这样吧.周朝衰落之后,官员散失、学问废弃,大雅之作(《诗经》中的篇名)不兴起已经很久了.从汉朝以来,诗歌之道逐渐衰微,衰落到晋、宋、齐、梁的时侯,就更是靡靡之音了.曹植、刘祯、沈约、谢安的诗歌,不是不工整,(只是他们的诗)像精致的丝绸,可以用在贵胄公子的身上,却不能用在平民百姓身上.陶渊明、韦应物的诗歌则透露出寂寞颓废之气,就像兰桂之花,适合在山林之间留存,却不可以放在朝廷之上。李白、王维的诗歌就像乱云布满天空,寒月照在水里,虽然千变万化,但对于实际事物的作用却很少.孟郊、贾岛的诗歌寒酸俭朴粗陋,就像虾、蟹、蚬、蛤,吃完便罢,即使你成天吃,也不能使人吃饱.只有杜甫的诗歌出入古今,功泽天下,充满着忠义之气。后世的作者,没有一个超过他的。宋朝兴起二百年后,文章繁盛,直追夏商周三代,而以写诗闻名于世的,要算豫章黄庭坚鲁直先生.之后还有学习黄庭坚但水平不如黄庭坚的后山陈师道无己。两位先生的诗歌,都本源于老杜,但又不是模仿老杜.他们的诗歌用典晦涩,掺杂儒家佛家(学说),还有野史小说之言,《隽永》《鸿宝》等书,就像用笼子网格捉兽捉鱼一样地将它们取材过来,年纪较小的后辈学者如果不懂得其中的奧秘的话,常常因其难以理解而痛苦不堪.三江的任子渊先生博览群书,尚与古人为友,闲暇的时候就把黄、陈二家的诗拿来注解,并且写明其本来面目、主旨立意、创作始末,来使学习的人知晓,(任渊的注释)不像一般的世上的注释之书,仅仅能写明题目和出处来源而已.(注解)完成之后,他将书交给我,想让我在这本书的卷首写几句话。我曾经担心黄、陈二家的诗歌,起兴、寄托都很深远,阅读起来可能会有不明白的地方,现在获得了你的解释,终日揣摩,简直如梦初醒,如酒醉而醒,真是痛快啊! 虽然这样,讨论绘画的人可以用外形来使它相似,但谈论心迹的人却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听音乐的人可以用技术来理解音乐,但最精妙的音乐却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天下的道理,凡是涉及外形虚名度量技艺的,都是可以用语言传授的;那些在外形虛名度量技艺之外的东西,却不是可以用语言来传授的.陈师道曾经在《答秦少章》中说(过这样的话):“我的诗,传承于黄庭坚的诗.(然而)我从黄庭坚那里听来的,都愿意详细地说出来;黄庭坚不曾告诉我的,我也不能对你说啊。”啊! 陈师道的话,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吧? (指诗歌中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东西.言下之意是,任子渊的注释仅能标注诗歌中能用语言解释的部分,其最精深的部分,注释者尚未理解,因为连作者本人都未必能清楚)现在任子渊已经将从黄、陈二位先生那里得到的东西,用笔写在书上了,至于那些精微玄妙之处,就像古人所说的味道之外的东西,即使让黄、陈二位先生再生,也不能传授,任子渊还能说明白吗? (对于这个问题,)学习的人自己去探索就可以了.任子渊名渊,曾经凭借文艺取士,考为四川第一,实在是今日的国士、天下士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3分)D(“既写景,虚实结合”错误,全诗中间两联写的是在江边高阁夜晚所见所闻,全为实写)

15.(6分)

异:杜甫诗,“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写出了诗人作为一介平民,在战乱之时,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的悲哀。(2分)文天祥的诗,“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只要自己没死,随时准备报效国家,表达诗人于国家危亡之时犹思舍身奉献的爱国精神。(2分)

同:两首诗都表现了自己身处潦倒艰难,仍然关心国事,忧国忧民.(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16.(12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2)青眼聊因美酒横。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4)謇朝谇而夕替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17.(3分)C

18.(3分)B

19.(3分)D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20.(3分)C

21.(5分)运用比喻、对比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儒家文化的敬仰之情(1分),以及作为一名秦人来到山东大地后,对能否同齐鲁文化相交融的疑惑和不安(2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