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河北省邯郸市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1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主持人:樊老师,您领导敦煌研究院运用了最新的技术手段“数字敦煌”,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数字敦煌”的情况及其价值?
樊锦诗:说来话长。莫高窟是润窟建筑、彩塑和壁画组成的综合艺术体,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处文化遗产,这处遗产连续建了100,可是1000年之后,大约有500年没人保护,因此变得破败不堪。1978年,我分管保护工作,着手建档案,这个过程中我看了些老照片。1908年的照片跟1978年的相比,同样的地方,洞的变化极大,我很受震动。莫高窟里的壁画与彩塑是用土、泥巴、木头、草料及颜料制成的。莫高窟的文物价值很高,材料却十分脆弱,所以保护工作特别重要。
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工作其实很复杂。首先要保护实物。我们先是设法引进各种专业人才,同时建了简单的实验室并添置各种仪器设备。通过一系列措施,我们从抢救性保护逐步发展到科学性保护。所谓科学性保护,就是把文物的材料通通分析一遍。它为什么有“病”?它的机理是什么?退化原因是什么?然后再选择用什么材料去保护。
还有,我们不能有了“病”才治,要以预防为主,这就需要很多仪器来监测。比如,在洞里设传感器监测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和不好的微生物。另外还有自然环境。万一发洪水会怎样?崖体有没有裂缝?有裂缝的会不会坍塌?我们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监测数据去分析洞窟有没有恶化,有没有变化,要防患于未然,这就是预防性保护。
但不管是预防性保护还是科学性保护,都只能延缓史物的衰退,延长它的寿命,改变不了它最终会完全衰竭的命运。因为这些洞窟处在西北恶劣的大自然环境中,它不可能永远保存下去。洞窟总有一天会消失,我们要把洞窟的信息水远保存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不断地去研究它。只要洞窟的信息在,我研究不出来,别人可以接着研究,而且可以永远研究下去,事实上,我们前前后后用了20年,制定了不可移动文物的标准、程序要求,才做出了合格、高清、既不变形也不变色的数字档案。
数字化对我们的保护工作很有用。比如,过去临摹一幅壁画,把线条幕出来,起稿要占一半多的时间。现在只需提供相关数据,电脑马上就摹出来了,这就省了一半的工作。我们也把数据传到网络上,全球都可以在线看到莫高窟。
数字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展示。敦煌莫高窟的名声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大家都来看,洞窟是承受不住的。人进洞以后呼出的气体会给壁画带来损害,这种损害是肉眼看不见的。要保护,也要发展旅游。二者怎么平衡呢?我们不是已经做了数字化了吗?我们把它做成电影性质的数字资源,把实地参观变成影视展现,我开玩笑说这叫“引蛇出洞”,就是我们把洞里的文物放在洞外头来看,最好的办法就是数字化。
“数字敦煌”实现后,莫高窟的参观模式也变了。我们用了10年,一个洞一个洞地考察研究:哪些能开,哪些不能开,最低限度多少平方米进多少人,一天最大的游客承载量是多少。研究清楚了,才能真正科学地实现总量控制。我们还实行网上预约,通过多种方式合理管控参观人数。这样一来,旅游和保护的平衡初见成效,那些令我寝食难安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既满足了游客的需要,也实现了文物保护,达到了文物保护与游客需求的平衡和双赢。
(摘编自凤凰传媒专访《为敦煌续史留史:樊锦诗与百年敦煌学》)
材料二:
利用现代计算机数字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可以更精准地采集文物的数字信息,通过对这些文物的数字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处理等,构建出文物的数字模型等来实现对文物最原始的信息保存。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文物保护方法,数字化保护是安全和长久地保护珍稀文物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文物数字化保护是为传统文物保护提供原始依据,为其修复方案的设计与确定提供决策服务,同时在文物展览方面也可达到让人惊喜的展陈效果。
在文物的文化传播宣传功能方面,文物数字化保护相对于传统文物保护,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其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强大的辐射效应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文物历史文化传遍世界。同时,文物数字化还可以把文物更深层的内涵展现出来,使公众可以得到更精深的文物文化知识。而数字信息的网络传播及现代软件技术的应用使社会公众愿意主动了解、认识和探索文物,激发和培养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增强公众保护文物的行动力。
传统的文物保护,比如文物实物修复、文化遗址复原与重建,需要耗费大量木材、石材等自然资源,对自然生态环境资源有一定的破坏和浪费。而文物数字化保护虽然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投入,但通过数字技术来修复、复原文物,不用消耗林木、石材等自然环保资源,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使用方式也代表着人类社会未来资源利用发展的方向。
(摘编自张宝圣《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的思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莫高窟文物价值之高,与其所用材料之脆弱形成的鲜明对比,给樊锦诗带来了极大震动。
B.莫高窟文物的保护工作需要按照抢救性保护、科学性保护、预防性保护的方式循序渐进。
C.有限度地参观,科学地实现游客总人数的控制,就可能达到文物保护与游客需求的双赢。
D.数字化能使公众突破时空、财力、体力等限制,其强烈的现场感已然超过实物展陈效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莫高窟的现状来看,文物实物有可能消亡,但文物的数字档案却可以永远保存下来。
B.文物保护涉及多种学科与专业技术,综合性强,需要进行细致的研究并付出辛苦劳动。
C.莫高窟文物处在大自然中不能移动,若是可移动文物,就能放在适宜环境中进行保护。
D.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文物保护,其效果远超传统文物保护,前者在将来有可能替代后者。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的一项是( )
A.法国著名的育碧游戏公司拿出自己制作游戏时对巴黎圣母院全景扫描的1:1数据资料,帮助完成火灾后的巴黎圣母院修复。
B.新冠疫情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推出了在线展览“西域历史的记忆”,以虚拟展厅的形式介绍新疆丰富的历史文物。
C.山西大同北岳恒山悬空寺,于2019年完成了高精度实景三维数字模型的建立工作,用三维数据资料完整保存了悬空寺的风貌。
D.山西明长城月亮门倒塌,技术人员通过分析遗址现状的三维数据和文献调研的结构,分析确定了其建造形态,实现了其三维重建。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中樊锦诗谈话的思路。
5.综合上述材料,文物数字化保护与传统文物保护相比有哪些优势?请简要概括。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大地山河①
茅盾
住在西北高原的人们,不能想象江南太湖区域所谓“水乡”的居民的生活。所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也还不是江南水乡的风光。缺少那交错密布的水道的西北高原的居民,听说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总有点儿难以构成形象的罢?
没有到过西北——或者就是豫北陕西罢——如果只看地图,大概总以为那些在普通地图上有名有目的河流,至少比江南水乡那些不见于普通地图上的“港”呀,“汊”呀,要大得多罢?至少总以为这些河终年汤汤,可以行舟的罢?有一个朋友曾到开封,那时正值冬季,他站在堤上,却还不知道他脚下所站的,就是有名的黄河堤岸。他向下视,只见有几股细水,在淤黄泥沙中流着,他还问“黄河在哪里?”却不知这几股细水,就是黄河!原来黄河在水浅季节,就是几股细水!
大凡在地图上有名有目的西北的河,到了冬季水浅,就是和江南的沟渠一样的东西。摆几块石头在浅处,是可以徒涉的。
乌鲁木齐河,那也是鼎鼎大名的,然而当我看见马车涉河而过的时候,我惊讶于这就是乌鲁木齐河!学生们卷起裤管,就徒涉了延水的事,如果不是亲见,也觉得可惊,因为延水在地图上也是有名有目的呀!
但是当夏季涨水的当儿,这些河却也实在威风,听说延水一次上流涨水,把女大②用以系住浮桥的一块几万斤重的大石头冲走了十多丈远。
光是从天空飞过,你不能具体地了解所谓“西北高原”的意义。光是从地上走过,你了解得也许具体些,然而还不够“概括”(恕我借用这两个字)。
你从客机的高度仪的指针上看出你是在海拔三千多公尺以上了,然而你从玻璃窗向下看,嘿,城郭市廛,历历在目,多清楚!那时你会恍然于下边是高原了。但你还得在地上走过,然后你这认识才能够补足。
你会不相信你不是在平地上。可不是一望平畴、麦浪起伏?可是你再极目远望,那边天际一道连山,不是和你脚下的“平地”并列的么?有时你还觉得它比你脚下的低呢!要是凑巧,你的车子到了这么一个“土腰”,下面是万丈断崖,而这万丈断崖也还是中间阶段而已,那时你大概才切实地明白了高原之所以为高原了罢?这也不是凭空可以想象的。
谢家的哥哥以“撒盐”比拟下雪,他的妹妹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世人向来都认为后者佳胜。自然,“柳絮因风起”,多么清灵俊逸,但这是江南的雪景。如果说北方,那么谢家哥哥的比拟实在也没有错。当然也有下大朵的时候,那也是“柳絮”了,不过,“撒盐”时居多。积在地上,我穿了长毡靴走过,那煞煞的响声,那颇有燥感的粉末,就会完全构成了“盐”的印象。要是在西北大野,一望皆白,平常多坎陷与浮土的道路,此时成为砥平而坚实,单马拽的雪橇轻溜溜地滑过,那时你真觉得心境清凉而实在,空气也清洁得好像滤过。我曾在戈壁中远远看见一片白,颇惊讶于五月有雪,后来才知道这是盐池!
(有删改)
(注)①本文选自茅盾在抗日战争前后创作的散文作品集。②女大:延安中国女子大学。
文本二:
读现代散文,常常遇到“实”与“虚”的关系问题。一般来说,“实”指可见可感的人、事、景等形象,“虚”指这些形象未显现的部分或渗透在这些形象里的复杂、微妙的思想情绪。就散文的“虚实相生”而言,其着眼点显然在“虚”,“实”是为“虚”而设的。在《埃菲尔铁塔沉思》中,游丝一般的思绪(“虚”)占据了全篇的核心:
“风在这里变成了速度,变成了眩晕一我只觉得地面迅速地脱离我的脚跟,向一个无底的深渊坠落。笔直地、赤裸裸地坠落下去,如悬崖上跌落的石块,无遮无拦、无法无天地要去撞击地层深处。地壳在下陷,在沉没。而四处空荡荡,一片汪洋,一个无可攀挂、无可扶靠、无可呼救的绝境。人竟是如此孤立无援,如此微不足道吗?”
在此作者采用象征、暗示、比喻等手法,把自己内心的抽象意绪借助于有形的景物显现出来,也就是使抽象的思想情绪形象化。
在现代散文中,调配得当的“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如果只有“实”,即使描绘得再具体、再逼真,也无生气与灵魂;如果只有“虚”,没有具体生动的形象,就会显得抽象,虚无缥缈。恰当的做法是以“实”带“虚”、“虚”“实”结合,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样才能够言有尽而意无穷。
(节选自《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从江南水乡的风光写起,然后写黄河在水浅季节是几股细水,又写延水河“实在威风”,体现了散文“形散神凝”的特征。
B.真正认识西北高原,既要从空中飞过也要从地上走过,使认识既概括又具体;多角度感受之后,才能真切地了解西北的大地与山河。
C.“把女大用以系住浮桥的一块几万斤重的大石头冲走了十多丈远”,通过列举数字突出了夏季延水河的威力,引发读者想象其情景。
D.文章结尾写西北的“雪”,可使多坎陷的道路变得砥平;西北那一望皆白、无边无际的美丽“雪景”,能使人感到心境清凉而实在。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暮春三月,群莺乱飞”出自丘迟的《与陈伯之书》,文本一引用它来表现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与西北的景色形成了鲜明对比。
B.文本一特意提到延安中国女子大学,意在表明中国共产党重视高等教育,很早就在陕北建立了大学,这是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的歌颂。
C.对“白雪纷纷何所似”问题的回答,一般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佳妙,但作者茅盾认为对于北方而言,“撒盐空中差可拟”更有道理。
D.文本二引用了《埃菲尔铁塔沉思》中的一段文字,是因为它十分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复杂、微妙的思想情绪,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8.文本一的主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9.散文讲究“虚”“实”结合。请依据文本二,赏析文本“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骥,字仲房,萧山人。永乐中,以进士副榜授松江训导。常夜分携茗粥劳诸生。诸生感奋,多成就者。召修《永乐大典》。书成,用师逵荐,迁太常博士。帝谓日:“刘履节为御史九年;高皇帝方授是官,不轻予人也。”正统三年,召试行在吏部左侍郎,逾年实授。屡命巡视畿甸,问民疾苦。八年改礼部,寻以老请致仕。吏部尚书王真言骥未裴如念其老宜令去繁就简乃改南京吏部复以老辞允十四年进尚书英宗北狩骥率诸司条上时务多施行景泰元年,年七十七,致仕。骥居官务大体。在吏部,有进士未终制,求考功。同官将许之,骥持不可。法司因旱恤刑,有王纲者,恶逆当辟,或悯其少,欲缓之。骐曰:“此妇人之仁,天道不时,正此故也。”狱决而雨。景泰初,以请老至京师。大学士陈循,骥门生也,请间日:“公虽位家宰,然未尝立朝。愿少待,事在循辈。”骥正色日:“君为辅臣,当为天下进贤才,不得私一座主。”退语人曰:“渠以朝廷事为一己事,安得善终。”骥端厚祗慎,顾劲直,好别白君子小人。恒曰:“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家居,忧国忧民,老而弥笃。萧山故多水患,有宋时县令杨时湖堤遗迹。骥倡修螺山、石岩、毕公诸塘堰,捍江潮,兴潮利。乡人赖之。居恒布衣粝食,不殖生产。事兄教谕骐,虽耄益恭。时戴笠行田间。尝遇钱塘主薄,隶诃之。答曰“萧山魏骥也”。主簿仓皇谢慰而去。卒,赐祭葬如礼,谁文靖。其子完以骥遗言诣阙辞葬,乞以其金振饥民,帝许之。萧山民德骥不已,诣阙请祀于德惠祠,以配杨时。制日“可”。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A.吏部尚书王直言骧未衰/如念其老宜/令去繁就简/乃改南京/吏部复以老辞/不允/十四年进尚书/英宗北狩/骥率诸司条上时务/多施行/
B.吏部尚书王直言骧未衰/如念其老/宜令去繁就简/乃改南京吏部/复以老辞/不允/十四年进尚书/英宗北狩/骥率诸司条上时务/多施行/
C.更部尚书王直言骥未衰/如念其老/宜令去繁就简/乃改南京/吏部复以老辞/不允/十四年进尚书/英宗北狩/骥率诸司条上/时务多施行/
D.吏部尚书王直言骥未衰/如念其老宜/令去繁就简/乃政南京吏部/复以老辞/不允/十四年进尚书/英宗北狩/骥率诸司条上/时务多施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撰的一部文献集,汇集了 各类图书七八千种。
B.博士,学官名。始于战国,直到明清,专门教授经学、子书、诗赋、方技等。
C.行在,“行在所”的省称,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巡行所至之地。
D.礼部,我国古代官署之一,北魏始置,主管礼乐祭祀、财政、学校等事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骥受到推荐,升任高官。由于师逵的推荐,他被升迁为太常博士;从前有人做了九年御史才得任此职,皇帝以这个职位不会轻易给人来勉励他。
B.魏骥熟悉礼制,坚持原则。他在吏部时,曾有一个进土服丧期未满就请求考核业绩,想做官,同僚打算答应他,而魏骥则因之不合礼制而坚决反对。
C.魏骥天性好善,造福家乡。他有仁爱之心,所以退休后发誓向宋朝的杨时学习,倡议修筑螺山、石岩等塘堰,拦江潮,兴水利,为家乡做了许多好事。
D.魏骧朴素平易,宽以待人。他十分朴素,居家一直布衣粗食;他有时会戴着签行于田间,曾有个主簿的仆隶呵斥他,但他并未对这个主簿进行追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法司因旱恤刑,有王纲者,恶逆当辟,或悯其少,欲缓之。
(2)其子完以骥遗言诣阙辞葬,乞以其金振饥民,帝许之。
14.从魏骥对陈循的批评和评论中,可以看出魏骥在从政方面有怎样的思想?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亭子言怀①
张谓
数丛芳草在堂阴,几处闲花映竹林。
攀树玄猿呼郡吏,傍溪白鸟应家禽。
青山看景知高下,流水闻声觉浅深。
官属②不令拘礼数,时时缓步一相寻。
[注]①本诗约作于诗人大历年间任潭州刺史时。②官属:主要官员的属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的“数丛芳草”“几处闲花"写西亭子景致之清丽,流露出诗人的恬适之情。
B.“玄猿呼郡吏”是人们到西亭子游玩时所看到的情景,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C.诗人以看景知高下、闻声知水深,突出了自己的赏景经验之丰富与观察力之敏锐。
D.这首诗的语言朴素平淡,而平淡中又有着深远的情致,与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相似。
16.尾联的意思是什么?它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以问答式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了虽居住在人世间,但不受世俗影响的原因。
(2)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钉头与米粒作对比,突出了阿房宫建筑用料之多,暗含着对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的批判。
(3)“月亮”这一意象在古代诗人的心中有 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美好、永恒、凄凉悲欢离合,等等。北宋词人苏轼在填词时就写过许多有关“月亮”的句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待第一个雷声的催促,春天来得有点儿让人猝不及防。暖阳,是一双纤纤玉手,柔柔地抚摸着安徽祁门茶山公园。茶园里的土路阶梯犹如一排黑白分明的琴键,东风灵巧,奏春曲如波,荡漾在游园者的眉头、脸庞。
拾阶而上,石亭四周,腊梅花仍在款款流连枝头,白玉兰已露出凝脂花蕾。阳光明媚,玉兰花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银亮春光,像滚烫的雪球,不时有一两片花瓣,划着S形曲线落在青石板上。石板路上星星点点的花瓣,像一群小孩留下的参差错落的凌乱脚印,描绘出一幅在白昼璀璨的星空景色。眼前的茶山公园让人欢喜,( )。一层层茶树匍匐在地,一排排枫香树向天耸立,蓝天的内容丰富了,公园的层次立体了,人们的笑语清朗了。
18.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少有雕刻,毫不掩饰地裸露着它的朴素与憨厚,自然天成,甚至有点儿乡土气
B.它自然天成,有点儿乡土气,少有雕刻,甚至毫不掩饰地裸露着它的朴素与憨厚
C.它甚至有点儿乡土气,毫不掩饰地裸露着它的朴素与憨厚,自然天成,少有雕刻
D.它自然天成,少有雕刻,甚至有点儿乡士气,毫不掩饰地裸露着它的朴素与憨厚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D.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进入老年,尤须锻炼,但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病,身体状态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因此,老人健走时不要与他人比速度,① ,千万不要快,以走路时气息微喘但不影响说话为宜,以免导致血压升高、膝关节损伤。
健走时要抬头挺胸,肩部和手臂都要放松,摆动幅度应适当,幅度太大,容易使颈肩僵硬、受损。那么,② ?专家的回答是,步幅以身高的45%至50%为最适度,比如一个人身高为1.75米,步幅应为0.78米左右。
另外,健走时常会出汗,③ ,而身体一旦缺了水,人就会感觉疲劳,且血液浓度升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健走前,可先喝1至2杯水;健走过程中或刚走完时,若感觉口渴可补充1至2口水,要小口慢咽,防止因喘息出现呛咳。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请分别写一句话 ,用“要”字概括并强调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吟诗填词,是古人真性情的流露,是古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②苏州姑娘周立言是一名旗袍设计师,她设计制作的每一件旗袍的命名都来自古诗词或古典文学,如“绿竹猗猗”。她说:“我们现在也许远离了古典,但是内心会不自知地热爱古典,希望能够通过一种方式把诗意带在身上。”
③《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说:“中华经典诗词总能在某一个瞬间直抵人心,又润物无声。诗词来源于生活,而对于诗词的热爱总能让人们的生活比从前精致那么一公分。”
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学习了许多古诗词。处于现代社会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古诗词?怎样让它的美的光辉照亮我们的生活?学校古代文学社团计划举办一次以“传承经典,诗意生活”为主题的讨论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署名一律为“艾诗雯”。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2.D
3.B
4.①先回顾莫高窟破败的情况,指出对其进行保护的重要性;②再介绍莫高窟的抢救性、科学性和预防性保护工作;③然后点出莫高窟必然消失的结果,指出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说明“数字敦煌”建设的缘由与过程;④最后指出数字化保护的意义/价值。
5.①更加长远而且安全。②更加省时省力。③文化传播和宣传功能更强。④更加环保。⑤能够平衡文物保护与游客需求。
6.A
7.C
8.作者通过与江南水乡景色的对比来具体表现西北高原景色的雄浑壮观,从而抒发了对西北高原景色的喜爱之情,进而表达了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之情。
9.文本一中关于西北的河流、盐池、高原的景象等,都是具体的实的描写。而对于江南水乡的景色、“心境清凉而实在”的思想感受等,是虚的描写。虚实结合,相辅相成,使内容得到了生动的解说,使思想感情得到了形象的表达。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体现了散文‘形散神凝’的特征”错误。不能体现“神 凝”的特征。从江南水乡到黄河,又写延水河,只体现了“形散”。
故选A。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A.“表现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错误。文中说的是“也还不是江南水乡的风光”。
B.“意在表明中国共产党重视高等教育”错误。文中“女大”只是“大石头”的一个修饰成分,与“中国共产党重视高等教育”无关。
D.“是因为它十分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复杂、微妙的思想情绪,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错误。文本二引用文字,是因为它很有虚实相生的特点,能支持作者的观点。
10.B
11.D
12.C
13.(1)司法官因为天旱慎重用刑,有个叫王纲的犯人,罪大恶极,应当判处死罪,有人怜悯他年少,想要给他减刑。
(2)他的儿子魏完带着他的遗言赶赴朝堂推辞葬礼,乞求用这些礼金救济饥民,皇帝答应了这个请求。
14.①身为臣子,要一心为国,不徇私情。②作为辅臣,其职责是为国家选拔贤才。③以公事为私事,不会有好的结果。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宜”为“应该”之义,与“老”无法相配,应与“令去繁就简”相连,故排除A、D项;“复以老辞”的人是魏骥,不是“吏部”,“南京吏部”为一个词语,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A、C项。“时务”为“条上”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C、D项。
故选B 。
句子翻译:吏部尚书王直说魏骥没有衰老,如果考虑到他年老,应该让他离开工作繁重的职位而担任工作简单的职位,于是改到南京吏部任职,他再次因为年老而辞官 ,朝廷不同意。正统十四年升为尚书。英宗被俘北去,魏骥率领各司众官逐条上陈当 时大事,大多被施行。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错在“财政”,这是户部掌管之事。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错在“退休后发誓向宋朝的杨时学习”,此意于文无据。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重要词语“恤”,慎重;“辟”,死罪;“或”,有人。
(2)“诣”,赶赴;“阙”,朝堂;“振”,通“赈”,救济;“许”,答应。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题找到答题区间,理解概括即可。
由“君为辅臣,当为天下进贤才”可知,作为辅臣,其职责是为国家选拔贤才。
由“不得私一座主”可知,身为臣子,要一心为国,不徇私情。
由“渠以朝廷事为一已事,安得善终”可知“以公事为私事,不会有好的结果”。
参考译文:
魏骥,字仲房,是萧山人。永乐年间,以进士副榜的身份授职松江训导。他常在半夜携带茶粥慰劳诸生。诸生感动而发奋,其中多有功成名就的人。皇帝召他修撰《永乐大典》。书撰写成功后,因为师逵的推荐,升任太常博士。皇帝对他说:“刘履节担任了九年御史,高皇帝才任命他做了这个官,这不是轻易任命给人的。”正统三年,召入试用为行在所吏部左侍郎,过了一年实授此职。多次奉命巡视京城郊区,询问民众的疾苦。正统八年,改到礼部任职,不久因年老而请求辞官退休。吏部尚书王直说魏骥没有衰老,如果考虑到他年老,应该让他离开工作繁重的职位而担任工作简单的职位,于是改到南京吏部任职,他再次因为年老而辞官,朝廷不同意。正统十四年升为尚书。英宗被俘北去,魏骥率领各司众官逐条上陈当时大事,大多被施行。景泰元年,年龄七十七,退休。魏骥做官总是按基本原则去做。在吏部时,有一进士服丧期未满,就请求考核功绩授官。同僚打算答应他,可是魏骥坚持不同意。司法官因为天旱慎重用刑,有个叫王纲的犯人,罪大恶极,应当判处死罪,有人怜悯他年少,想要给他减刑。魏骥说:“这是妇人之仁,天道不合时节,正是这个原因。”依法断案后,天就下雨了。景泰初年,魏骥因请求退休养老到达京城。大学士陈循,是魏骥的学生,找机会避开众人对魏骥说:“您虽然位居冢宰,然而现在没有在朝廷任职。希望您稍稍等待,您的事儿包在我陈循等人身上。”魏骥正色道 :“你身为辅佐之臣,应当为天下推举贤才,不能偏私一个老师。”魏骥回来后对人说:“他把朝廷的事作为自己的事,这样怎么会有好 结果呢?”魏骥端正厚道、谨慎,但性情刚劲正直,喜欢辨别明白君子和小人。(魏 骥)常说 :“没有是非之心,就不是人。”在家闲居 ,忧国忧民,此情到老而更加纯厚。萧山从前多水灾,有宋代的县令杨时治理湖堤的遗迹。魏骥倡议修筑螺山、石岩、毕公等塘堰,拦截江潮,兴修胡利。乡里人依赖它荻利。(魏骥)居家一直布衣粗食,不置产业。侍奉担任教谕的兄长魏骐,虽年长而更加恭敬。有时戴斗笠行走于田间。曾遇到钱塘的主簿,仆隶呵斥他。他回答说“我是萧山的魏骥”。那主簿仓皇谢罪,安抚了他之后才离去。去世后,皇帝按照礼制赐予祭品,谥号文靖。他的儿子魏完带着他的遗言赶赴朝堂推辞葬礼,乞求用这些礼金救济饥民,皇帝答应了这个请求。萧山的老百姓一直感激魏骥,到朝廷请求在德惠祠祭祀魏骥。来配享杨时。皇帝下诏说“可以”。
15.C“突出了自己的赏景经验之丰富与观察力之敏锐”错误,诗人突出的不是自己的赏景经验与观察力,而是那种悠然自得的乐趣。
16.①尾联的意思:不时地带着属吏从容、闲适地到西亭子来寻景散心。②形象:诗人是一个平易近人、闲适自在且热爱自然的官员。他身为刺史,却不让自己和属下被礼数拘束,不分尊卑、高下:时时缓步寻景,透露出诗人对西亭子一带风景的喜爱之情。
17.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尔、磷、庾、粟、合、尊、酹。
18.D
19.B
20.①删掉“凌乱”。②“在白昼”移到“描绘出”前面。③把“最色”改为“西面”。
【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少有雕刻”是对“自然天成”的补充说明,两者不应分开;“裸露着它的朴素与憨厚”与“乡土气”联结紧密,而A项和B项把它们都分开了,不合适,故排除。“甚至”一词应用于进一步说明的情况下,不能用于开头,故排除C项。
故选D。
1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使用了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无边”“不尽”夸张。
B.与画波浪线的句子一样都使用了叠词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暖阳”比喻为“玉手”;把琵琶声喻为珠落玉盘的声音。
C.使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护”“排闼”为拟人。
D.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朱门,代指富贵人家;管弦,代指音乐。
故选B。
20.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参差错落”与“凌乱”语义有矛盾,删掉“凌乱”。
②语序不当,“在白昼”移到“描绘出”前面。
③“描绘”和“景色”搭配不当,把“景色”改为“画面”。
21.①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步速②步幅以多大为适度呢③身体就容易缺水
22.①老人健走时速度要慢。②健走时步幅要适中。③健走时要注意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