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考场中的寒露(试题版)

考场中唐宋元明清诗词里的元宵节


考场中唐宋清诗词里的春分(含解题技巧解析)

考场中唐宋元明清诗词与当代散文里的清明节

考场中唐宋元明清诗词里的清明节(试题版)

考场中诗词散文里的端午节

考场中的七夕

八月的边塞与田园山水(讲义)

考场中的诗歌之初唐四杰生平与不甘人后的古诗气象

诗词里的重阳节——登高喝酒吃螃蟹,忧愁豁达不敬老

中秋节的团圆与分离(讲义版)


九月的丰收与失散



考场中的寒露

__________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寒露的雨

刘丽丽

①人在雨雾中行走是一种奇妙的体验,既感到无限安全又无限危险。尤其在薄暮时分,天色逐渐昏暗下来,除非必须,很少有人愿意从舒适的家里走进湿漉漉的雨雾中,做这样一种刺激的尝试。

②穿过积水的马路,路边千根草的叶子越发紧贴了地面,随着秋天的日益加深,它们茎叶的颜色会更深沉,变成深沉的赫石色。

③雨后的蛙声类似于低音号,把号声拉长,加上雨雾带来的湿气,声音越发变得沉闷。它们在做一种最基本的音阶练习。当你脚步朝着灌木丛中的它们靠近,这种演奏慢慢停下,当你走远了,练习继续进行。这样的演奏方式让人听出许多漫不经心,似乎一个早就功成名就的演奏家,已经过上了舒适生活,但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兴趣爱好,依然时常把乐器拿到太阳光下检视一番。演奏者除了蛙类,还有一种秋虫,在雨雾里毫不怯场地歌唱,它们的调子比较嘹亮。一低一高,双声部的演奏给灌木丛增加了立体感。

在这样的演奏里,脑海中回闪着刚读过的《梵高家书》。梵高在给弟弟提奥的信里,提到了画家塞雷的故事。他这样评价:这样的人真是奇才。他一生历尽艰辛,最终创作出了哀婉动人的伟大作品,他就像一株黑山楂树,或者更像一株枝干扭曲的老苹果树,饱受摧残,终于开出了最娇美、最纯洁的花朵。一个处于社会下层的天才,最终获得了巨大的荣誉,就像一株鲜花盛开的老树,的确令人感动。在此之前他饱受了严冬的巨大的痛苦,痛苦的程度并不是后来的那些仰慕他、对他表示同情的人所能够想象和体验得到的。

⑤梵高评价塞雷的句子非常贴切,而后世在他对别人的评价中,自然联想到了他的遭际。三十七岁之前的日子,梵高颠沛漂泊,他的饥寒冻馁,他坚持过程中的绝望和失落,分明就是一株青年的苹果树。经历了抽枝展叶的新奇,也接受了风雨的捶打。尽管青春的气息已经在体内聚集,在寻找突破口,但是失败的天空总是那么令人绝望。

⑥在纳南,梵高曾经跟他的一个做皮革工作的朋友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绘画早晚会得到世人的承认。在我离开人世以后,一定会有许多文章来评论我的绘画。如果时间还来得及的话,我打算为此做好准备……读这样的句子,在惆怅的阴霾中,总算透进了一丝阳光。这是一种绝对自信,带着穿透时间遮蔽的勇气和悲壮。稀有的植物往往生活在更加隐秘的地方,这一定是大自然更为精心的创造;而一个卓越的画家,在画出传世的作品之前,却深受生活的磨难,裹挟进深秋的雨雾之中,没有人告诉他还有多少日子才能迎来温暖。

⑦有一张画他感觉很满意,画的是在淡紫色并且略带金黄色的夜空下,农舍黑乎乎的轮廓。黑黑的白杨树耸立在农舍之上。注意这儿个词:淡紫色、金黄色、黑色、黑乎乎,色彩的丰富,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多彩。大自然对于众多物种,自有其合理的安排,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所遭遇的一些不公正而停滞不前,并不明智。所幸,梵高有弟弟提奥的支持,当时还算健康的身体扛住了所有现实的窘迫,积极的精神抵挡了厄运带来的打击,那是一段穷困但是幸福的时光。

⑧黄河滩蒙蒙的雨不断飘落下来,林地在远处成了黑黝黝的一片。近旁的白色水洼中倒映出最后的天光,无形中阔大了想象,让这片土地有了汪洋大海般的气势。

⑨林地四周,雨点落进灌木丛,发出轻微的击打声。由于击打的介质不同,声音也有了不同的特色。雨点从树叶上滑过,飞快坠落到地上,落进泥土的声音,略显沉闷。滴落在柏油马路上的声音就变得清脆了许多。如果雨滴落进道路附近的排水管道,许多的水珠汇聚成溪流,有了集体行进的脚步声,让人听出来一种进行曲一般的昂扬和青春的豪迈。更多的雨滴在下水管道中奔流,流水击打着水泥地面,透过缝隙传到地上变成泠泠的脆响。我站在林地旁边倾听了好一会儿,心情无端激动,感觉内心某种沉寂的东西被这种声音所唤醒——它们互相召唤,向前向前,永不止步,一颗颗欢快的心,明亮着。一个人如果没有功利之心,他的奔流本身就是目的,美,就在这样没有预设目的的自足中完成。

⑩夜晚的第一盏灯在雨雾中亮起来,我撑着伞,回转身,朝着光亮走去。

1.第③段运用多种手法描写蛙声和虫声,语言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2.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作用。

3.第⑨段集中写雨声和流水声,分析作者这样描写的作用。

4.本文标题“寒露的雨”,主要写梵高的命运,这种安排体现了作者的巧妙构思,请对此加以赏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树                                    芳 树

约                                    丘 迟  

发萼九华隈,开跗寒露侧。           芳叶已漠漠,嘉实复离离。

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色。                发景傍云屋,凝晖覆华池

宿昔寒飚举,摧残不可识。                轻蜂掇浮颖,弱鸟隐深枝。

霜雪交横至,对之长叹息。                一朝容色茂,千春长不移。

注解:九华:山名;隈:wēi,角落。跗:,花的根部。华池:神话传说中的池名,在昆仑山上。

12.试比较两首诗中芳树的异同点。

13.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梅花落①

鲍照〔南北朝〕

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注:①《梅花落》汉乐府二十八横吹曲之一。鲍照沿用乐府旧题,创作了这首前所未见的杂言诗。鲍照,字明远,南朝宋文学家,家世贫贱,在宦途上饱受压抑。此诗创作于其仕宦期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直抒己见,表达了对梅的赞美。“杂树”和“梅”含有象征意义。

B.第三句起过渡作用,引出下文。问的主语是诗人,所问之“独”甚为精妙,紧扣上文“偏”字,将问题直逼到世人面前。

C.四五句中,诗人很爽快的回答了赞美梅的理由,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

D.尾句霜质一词,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艰难恶劣环境的本质。

15.明代文学家陆时雍曾评价鲍照“明远才力标举,凌厉当年”,请结合本诗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六夜玩月

杜甫

旧挹金波爽,皆传玉露秋。

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

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

巴童浑不寝,半夜有行舟。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一、二两句的简要描述可视为衬托或前言,第一句直接写月,第二句借秋天的寒露间接写月。

B.这首诗三、四两句为后面写人提供了宽阔空间,扩展了读者的视野,为读者创设了思绪飞翔的空间。

C.作者通过描写农历十六夜晚出游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对国家战乱、百姓流离失所的慨叹之情。

D.这是一首五律,字数不多,但所涉及的面较宽,写月的角度十分新颖,摆脱了拘谨,富有艺术魅力。

17.这首诗后四句巧妙地隐藏了哪些“玩月”之人?请加以简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早发渔浦潭(1)

孟浩然

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

日出气象分,始知江路阔。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

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2)。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

注释:(1)渔浦潭:今浙江富阳县东南。时诗人在此处漫游。(2)水獭捕鱼为食,常捕鱼陈列于水边,有如陈物而祭,称为祭鱼,亦称獭祭。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诗人与渔人早起的行动惊扰了水边宿禽。

B.五六句写光线变化使视野更开阔,细节真实生动。

C.诗人取景于日常,用语平实质朴,风格清淡自然。

D.本诗于叙事中写景,笔触生动,堪称“诗中有画”。

19.“猿”是古诗词中常见意象。下列诗句写“猿”与其他三项寄寓情感不同的一项是(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B.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C.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韩愈《湘中》)

D.前路不知何地别,千山万壑暮猿吟。(徐祯卿《送萧若愚》)

20.同样写早行,《早发渔浦潭》与《早发》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早发

李郢

野店星河在,行人道路长。孤灯怜宿处,斜月厌新装。

草色多寒露,虫声似故乡。清秋无限恨,残菊过重阳。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木芙蓉

韩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注]①贞元十九年,韩愈任监察御史,因上书指斥朝政,触怒权贵,被贬为连州阳山令。二十一年春,韩愈获赦,结果被调往江陵任法曹参军。本诗即在江陵所作。木芙蓉:又称木莲,落叶灌木,生于旱地。②搴木:屈原《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点明了木芙蓉的生长环境,由”寒露”一词可以推知,它于秋季开放。

B.诗人在刻画木芙蓉时运用对比和反问手法,突出木芙蓉色彩红艳的特点。

C.木芙蓉与芙蓉同名纯属偶然,并非刻意要与芙蓉争名,足见其谦逊淡泊。

D.颈联由木芙蓉引发联想并运用典故,是为抒发对屈原的怀念与景仰之情。

2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而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早行

[宋]周邦彦

月皎惊乌柄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锦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2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三句视听结合,从深夜写到将晓,暗示行者整夜都不曾合眼,直接抒发行者离别前的忧伤之情。

B.“冷”字一语双关,既写泪水落枕,枕芯湿透,枕着感到寒冷,又表现出离别前女子的忧伤和痛苦。

C.结尾两句以景结情。行人远去,仍回望已隐入地平线的高楼,只剩斗柄横斜。寒露袭人,鸡声四起。

D.全词描述行者辞家早行的全过程,有时间的推移,有环境,有人物,有动作和表情等,表现了离情。

24.本词“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和柳永《雨霖铃》词里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都写离别时的场景,你认为它们有何异同,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八六子(重九即事呈徐倅·祖禹十六叔)

晁补之

喜秋晴。淡云萦缕,天高群雁南征,正露冷初减兰红,风紧潜凋柳翠,愁人漏长梦惊。

重阳景物凄清。渐老何时无事,当歌好在多情,暗自想、朱颜并游同醉,官名缰锁,世路蓬萍。难相见,赖有黄花满把,从教渌酒深倾。醉休醒,醒来旧愁旋生。

2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是词人在九九重阳节那天触景生情写给朋友的,属于离别述怀的怀人之作。

B.开篇抒发词人即事的感受,意境与毛泽东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有异曲同工之妙。

C.寒露降临兰花凋萎,劲猛的秋风在柳林中穿行,导致词人的感情陡然发生变化。

D.过片词人以一句“重阳景物凄清”既对上片的写景进行概括,又为下片的抒情做了铺垫。

26.本词下片的抒情有一波三折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徙倚[注]

陆游

渔扉夕不掩,徙倚欲三更。

月正树无影,露浓荷有声。

峥嵘岁将晚,悄怆恨难平。

坐念中原没,男儿恐浪生。

(注)徙倚:徘徊。

2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首联紧扣题目“徙倚”,既交代了徙倚的时间,又暗示了诗人的境遇。

B.本诗颔联写树木隐匿在昏暗的夜色中,寒露侵衣,营造了清冷阴森的意境。

C.回顾往昔,作者慨叹时光易逝,内心怅恨不平,悲伤和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D.本诗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法,既写徙倚所见,又写徙倚所思。

28.本诗尾联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和董弥大中秋(1)

朱敦儒

偏赏中秋月,从古到如今。金风玉露相间,别做一般清。是处帘栊争卷,谁家管弦不动?乐世足欢情。莫指关山路(2),空使翠蛾(3)颦。

水精盘,鲈鱼脍,点新橙。鹅黄酒暖,纤手传杯任频斟。须惜晓参横后,直到来年今夕,十二数亏盈。未必来年看,得似此回明。

注释:(1)董弥大是作者的朋友。朱敦儒,宋代词人,北宋灭亡后南渡避难,这首词写于作者南渡后隐居时期。(2)关山路:这里指通往已经沦陷的故国的道路。(3)蛾:即“娥”,“翠娥”在这里指宴席上的侍女。

2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古往今来人们都偏爱中秋的月色,侧面说明中秋有其独特之美。

B.作者对中秋宴的描写很细致:有欢快的音乐、精致的餐具以及佳肴和美酒。

C.“任频斟”写任凭侍者频繁地斟酒,可以看出大家酒兴之浓、酒宴之热闹。

D.美景易逝,但作者认为一年之后还有一样美好的中秋月景,因此不必伤感。

30.作品中的加点词语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对它们在古诗词中的意义,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露”指秋天的寒露,在本词中有肃杀、凋零的意味;类似的还有杜甫的“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B.“帘栊”在本词中指窗帘,“卷帘栊”是为了欣赏窗外的美景;类似的还有李白的“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C.“鲈鱼脍”,指用鲈鱼做成的美味,常简称为“鲈脍”;类似的还有李中的“莼羹与鲈脍,秋兴最宜长”。

D.“参”是星宿名,“参横”的意思是参星移动,在本词中借指时间流逝。类似的还有文天祥的“云阶一枕梨花梦,参横月落无人知。”

31.有学者认为朱敦儒是“南渡前后最大的一位颓废派的诗人”,这首《水调歌头》蕴含了作者的哪些情思?是否体现了颓废?请结合这首词的具体内容说明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晚次新丰北野老家书事呈赠韩质明府

卢  纶

机鸣舂响日暾暾,鸡犬相和汉古村。

数派清泉黄菊盛,一林寒露紫梨繁。

衰翁正席矜新社,稚子齐襟读古论

共说年来但无事,不知何者是君恩。

(注)①矜:自尊自重。②古论:古文《论语》。

3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织布声与舂谷声交织,鸡鸣声与狗吠声响应,这是以动衬静手法的运用。

B清流绕村,菊花遍野,紫梨林果实缀满枝头,渲染了村居环境秋色美丽。

C秋社日欢聚,老翁端坐席首,稚子诵读古文,老少动静形成了鲜明对比。

D前两联描写自然风光,后两联描写社会图景,以景寓情,情景妙合无垠。

33诗歌最后两句有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

 

 

三、语言表达

3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一般适逢寒露节气,是登山观红叶的好时节。此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方也秋意渐浓。寒露过后的连续降温催红了枫叶,金秋时节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唐代杜牧的《山行》中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即是赞美红叶。到了宋代,杨万里的《秋山》:“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这是思妇的相思,寒露重重,谁的身影在长夜里勾起往事几许?

(材料):

征人          游子          迁客

夕阳悠悠    行舟迟迟     边山迢迢

“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36.我们住在钢筋混凝土的灰色世界里,我们的眼睛渐渐失去了灵动的光辉,我们不再相信自然界的山川草木是冥冥有灵的,这是人类生命力委顿的征兆。我们传统的节令,不是身外纯自然的季节,而是生命的四季,四季的景致莫不附着于生命的脉动。比如

清明——字眼里便有水汽氤氲。

大暑——热烈的极至,蝉歌如雨。

请你在“立春,惊蛰,夏至,寒露,霜降,大雪,秋分,白露”这几个节气中挑选两个,写两则节气的个人解读。要求意蕴恰切,情感真挚,富有诗意,每则不要超过20个字。

(1)                                                                                                     

(2)                                                                        



【答案】

14.B

15.①本诗采用杂言,音节顿挫激扬,富于变化,诗的构思新颖、巧妙,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大自然中司空见惯的树和花人格化,借助于对话、对比等手法,使诗中的深刻含义得到形象的体现,象征色彩浓郁。可见诗人“才力标举”。②本诗多用托讽之辞。一褒一贬,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态度。表达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之士的赞扬,还包含着寒士被压抑的义愤和对高门世族垄断政权的控诉。诗歌以充沛的气势,强烈的个性,明快的语言,给读者以震撼。可见诗人“凌厉当年”。

【分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问的主语是诗人”分析理解错误,依据“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意思是“庭院中有许许多多交杂的树木,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问君何独然?”意思是“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由此可知,问的主语应是“杂树”而非诗人。

故选B

1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首先要理解“明远才力标举,凌厉当年”的含义,说“才力标举”是因为鲍照的诗歌在语言及表达技巧上在当时标举独出,无人能及;说“凌厉当年”是因为鲍照的诗在内容上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充满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抗争精神,代表着寒士的强烈呼声。

其次,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才力标举:以“花”字联上“嗟”字成韵,以“实”字联下“日”字成韵,格法奇特。本诗构思新颖、巧妙,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大自然中司空见惯的树和花人格化,借助于对话、对比等手法,使诗中的深刻含义得到形象的体现,象征色彩浓郁。假象见义,借此言彼,以生动婉曲的形式言志,增添了诗歌耐人咀嚼的韵味。

凌厉当年:本诗主要是托讽之辞。作者以梅花象征一般无节操的士大夫,纵使在艰难日子显示出抗霜抗露的特质,可是,一旦有权贵招手,就赶紧摇荡著腰肢去谄媚他们了,批判了那些只有外在而没有实质、无节操的士大夫,歌颂了不畏霜露的寒士的坚贞品格,控诉了高门世族对政权的垄断,同时表明了自己不愿顺随俗流和坚定不拔的志趣。作者把这种感情托于杂言,气势充沛,语言明快,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译文
庭院中有许许多多交杂的树木,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
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
而杂树只能在春风中摇曳,在春日下盛开,有的虽然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而没有耐寒的品质。

 

想要用这份当讲义的老师

可以扫码添加作者微信付费8 yuan  获取word版




考场中的诗人之魏晋诗人诗歌鉴赏

考场中的诗歌之初唐四杰生平与不甘人后的古诗气象

考场中的边塞诗之盛唐高适诗歌赏析

考场中的诗歌之唐诗的豪迈与悲伤

考场中的诗歌之宋代诗词的豪放与婉约

考场中的诗歌之明朝的传承与抄袭

3考场中的诗人之王维、李白、杜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