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年上高高考真题书序、游记类文言文阅读汇编

上海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

2021年上海高考真题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年上海高考真题(附答案)

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范文选登


高考精品讲义集

2021年上海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各区古诗阅读汇编

上海市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上海市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1年上海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各区课外文言文汇编

2021年上海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各区古诗阅读汇编

2021年上海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各区课内文言文汇编

2021年上海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各区记叙文阅读汇编


2021上海高二上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2021上海高二上学期期末人物传记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上海高二上学期期末论述、游记、书序文言文阅读汇编

上海市杨浦区复旦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市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上海市长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大团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1上海高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1分)

虔州柏林温氏书楼记

[北宋]李靓

①南川自豫章右上,其大州曰吉,又其大曰虔。二州之赋贡与其治讼,世以为剧,则其民氓众夥可识已。___ ___吉多君子,执瑞玉登降帝所者接迹①,虔无有也。疑其去京愈远,风化之及者愈疏,乘其丰富,以放于逸欲,宜矣。

②故人许某踵予门,道虔州石城进士温某之为人曰:“温君少时,求禄而莫之得,慨然自谓:‘________'乃图山泉美好处,莫居柏林,因作讲学堂,房数十其楹。凡书在国子监者,皆市取,且为楼以藏之。孜孜以教子弟、礼宾客为己任。”许君,不妄人也,今其所称,与向之疑者不类,是虔之福欤。

③自古圣人之德业,举在于书。圣人者,非其智造而巧为之也,天之常道,地之常理,万物之常情也。天地万物之常而圣人顺之,发乎言,见乎行事。今温君聚书勤勤,是有意于圣人。有意于圣人,则岂一家而已,邻里乡党庶乎偃伏②之矣。然则虔人之成大名、至大官,盖未易知,尚何吉之愧哉?

④柳子厚于楚越间山水,如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涧犹有记,以启好游者。今有人为藏书之楼,非特山水之胜,记之以启好书者,不亦可乎?子欲一至栏边,四顾天外,江山进前,文史相对。清风兮我扇,白云兮我盖。召屈原于湘鱼之口,呼李白于海鲸之背。漱宝玉之余润,拭明珠使去颣③。酒酣兴尽,交揖而退。其乐可言耶?而未之得也。

⑤皇祐五年秋七月庚子记。

【注释】①执瑞玉登降帝所者接迹:意思是在朝廷做官的人接连不断。②偃伏:这里用来比喻道德教化产生的影响。③颣:疵病,缺点。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1分)

A.虽然 B.以是 C.若然 D.于是

22.适合填入第②段画线处的一项是( )(2分)

A.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

B.暂息乎其已学者,而勤乎其未学者。

C.士于学行,岂有彼此之偏、先后之过乎?

D.不得诸外,盍求诸内,不在吾身,宜在吾子孙。

23.第③段结尾处再次将虔州与吉州作比较,请分析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24.与本文其他部分相比,第④段画线部分的语言很有特点,请选择一个角度加以赏析。(4分)

 

 

 

24.(2020•上海)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守约轩记

(明)祁顺

东莞有隐德君子曰谢先生叔仁,尝以约名轩。其子济领贡来京师,因征余言,为守约轩记。余曰:“善哉,先生之名轩也。《语》不云乎,‘以约失之者鲜矣’。斯约也,用之于身而身修,行之于家而家齐,传之于后可以纳子孙于无过之地。约之义其大矣哉。”

世有侈然自放者,骄肆而流荡,盘乐而荒汰,踰分渎礼,罹愆致咎,君子无取焉。君子存之心者,确乎其不放;行之身者,介乎其不苟。至于一事一物,莫不道义之是循,礼法之是遵。故居处取其蔽风雨,而不慕乎高堂广厦也;饮食取其充饥渴,而不尚乎食前方丈也;衣服取其适寒暑,而不愿乎轻裘文绣也。一榻虽小,容身之外吾何求?百亩匪多,恒产之外吾何忧?寂澹而优游,谨饬而清修,其外由由,其中休休。行寡悔而言寡尤,视彼踰分渎礼者,奚啻《韶》濮之与薰莸

先生循理安分,躬俭勤而蹈规矩,□无忝于约之义矣。所以修其身、齐其家,以贻其后,又焉往乎不获哉?余以是而知名轩之善也。虽然,自守非难,而能世其家范为难。请为先生记之,俾揭于轩,匪徒昭示于今,抑后之人将有所观感,而相守于无穷也。

于是乎书。

[注]其外由由,其中休休:由由,愉悦的样子。休休,安乐的样子。《韶》濮之与薰莸:《韶》,即《韶》乐,风格雅正。濮,古水名,濮上以侈靡之乐闻名。薰,一种香草。莸,一种臭草。

(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且

B.岂

C.盖

D.然

(2)分析第段引用《论语》“以约失之者鲜矣”这句话在说理上的作用。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第段写法上特点的一项是  

A.骈散结合

B.排比铺陈

C.正反对比

D.欲扬先抑

(4)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

25.(2019•上海)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爱山楼记

[宋]彭汝砺

人情得所乐则喜,然皆累于物。徇名者劳,徇利者忧,驰骋田猎者危,乐酒者荒,溺色者亡。山水可以无累矣,□好之者鲜,知所以好之者尤鲜。樵夫野老,出入耕息,日夕于是,乌知所以好之?佛老之宫,深据险阻,得其形势,乌知所以好之?

屏山在饶州浮梁东南,其秀丽出数重,其广绵亘数百里。其洞出于郁者为集仙,入以烛,既达,空洞深沉如大厦。溪横其前,其清若鉴,可见毫发,其音若佩玉,中律吕。

外舅甯公宅于是,始诛茅而为庵,凌空而为桥,日与佳客游。以为未足,乃面一山之胜而作楼百尺。既成落之,四顾踌躇。山连如珠,或枯或菀,如云涌,如水波兴焉,如决聚讼而车徒趣焉。日星风云,雾雨霜雪,关注“儒愿学堂”获取更多资料,儒愿学堂专注语文培优。昼夜四时之气象消息合散于须臾。使绘画之工以微尘为墨,曾不得其仿佛,论说之士辨周万物,亦不能道其绪余。公方玩千里于一席,揽胜概于樽俎,几尽之矣,不亦善乎!公曰:“吾见其高明而有容,广大而无隅,登日出云,甘雨沾濡,草木润泽,遍覆昆虫。”予曰:“嗟夫,是知所以好之者与!”

公名锡,字祐甫。子洵,今为靖安军节度推官。

(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因    B.而    C.则    D.且

(2)对第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交代了屏山的位置和环境特点。

B.葱茏的屏山上有一个名叫集仙的山洞。

C.屏山秀丽出众,占地广大,超出他山数倍。

D.小溪清澈得像镜子,流水声动听得像音乐。

(3)第段画线的“玩千里于一席”一语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4)文章称颂甯公“知所以好之者”,全文围绕这一点展开,层层铺垫,笔法曲折,请加以分析。

26.(2018•上海)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心源亭记

(明)李 贤

1之儒学,在古城巽隅2,规制宏敞,殿后曰“明伦堂”。堂前道中一井,其水湛然以清,有司作亭其上,御史项君题之曰“心源”。州守崔君富谓予郡人也,请记之。

噫!旨□,心源之名,亭也!夫源者,井内之泉也,而必冠之以心者,何哉?湛然以清者,水之本体也。苟终日荡之,未有不浊者也。虚灵不昧者,心之本体也。苟私欲蔽之,未有不昏者也。水之荡而浊者,有时静焉,则本体之清于是乎出矣。心之蔽而昏者,有时静焉,则本体之明于是乎在矣。甚矣,水之清濁有似于人心之昏明也。

清而明者莫不皆由乎静,浊而昏者,莫不皆由乎动,然水之浊者,静则清矣,初无用力于其间。而心之明者,虽由乎静,必有主敬之功焉,此心之明德,无或昏也。故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3而已矣。

或曰:项君名亭之意,果出于此乎?曰:不可得而知也。据心源之名而推心源之理如此。然项君之意,虽不可知,要之不出此理之外也、

于是乎记。

【注】1邓:地名。邓州   2巽隅:东南角    3放心:丧失了的善良之心。

(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哉    B.也    C.焉     D.耳

(2)对第一段理解不正确是一项是  

A.高大宽敞的邓州官学坐落于古城的东南角。

B.殿后通往明伦堂的道路上有一口清澈的井。

C.御史将当地官员继建的并亭命名为“心源”。

D.州守崔官吩咐李贽的同乡去邀请李贽作记。

(3)对文中“心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性清明的心源,会因为被个人欲望蒙蔽而变混浊。

B.变得混浊的心源,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来恢复本性。

C.寻找丧失了的善良之心,其实就是寻找清明的心源。

D.“学问之道”在与让位道德不昏昧,进而让心源清明。

(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居是学者,“心”之名,宁不惕然有所警哉?

A.第段末尾 B.第段末尾 C.第段末尾D.第段末尾

(5)第段的论述在第段的基础上推进了一层,请加以分析。

27.(2017•上海)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林和靖先生诗集序   (宋)梅尧臣

天圣中,闻宁海西湖之上有林君,崭崭有声,若高峰瀑泉,望之可爱,即之愈清,挹之甘洁而不厌也。

是时,予因适会稽还,访于雪中。其谈道,孔、孟也;其语近世之文,韩、李也。其顺物玩情为之诗,则平澹邃美,读之令人忘百事也。其辞主乎静正,不主乎刺讥,然后知趣向博远,寄适于诗□。

君在咸平、景德间,已大有闻。会天子修封禅,未及诏聘,故终老而不得施用于时。凡贵人巨公一来相遇,无不语合慕仰,低回不忍去。君既老,朝廷不欲强起之,而令长吏岁时劳问。及其殁也,谥曰和靖先生。

先生少时多病,不娶,无子。诸孙大年能掇拾所为诗,请予为序。先生讳逋,字君复,年六十一。其诗时人贵重甚于宝玉,先生未尝自贵也,就辄弃之,故所存百无一二焉,呜呼惜哉!

 

(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与

B.耶

C.乎

D.尔

(2)对第段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和靖诗歌具有深远美好的意境。

B.林和靖诗歌平和醇正、宁静澹远。

C.林和靖的诗歌意在针砭朝政弊端。

D.林和靖在诗歌中寄托了闲适心情。

(3)分析第段画线部分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

(4)概括这篇序言的行文思路。

(5)第段使用了比喻的手法,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27.【分析】(1)此题考查了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

(2)此题考查了理解文言语句的含义.

(3)此题考查了分析表现手法的作用.

(4)此题考查了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5)此题考查了分析表现手法的作用.

【解答】(1)D此句为陈述句,只能用语气词“尔”,其他语气词都为疑问语气.

(2)C“针砭朝政弊端”无中生有,句中没有相关内容.

(3)完成此题首先要明确此句是如何对比的,“其诗时人贵重甚于宝玉”和“先生未尝自贵”形成对比.然后要分析对比的效果,作答时要围绕主人公林和靖的性格特点.

(4)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答题模式:从(由)…写到(引出)…,然后…,最后…,从而揭示.此文共四段,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每段内容即可.

(5)题干明确了是分析比喻这个手法的表达效果,首先要明确第一段中作者将什么比作了什么,应该是“高峰瀑泉”比喻林和靖,然后结合具体句子围绕主人公林和靖分析比喻手法的效果,这里主要表现的是他高尚明洁的品质.

 

答案:

(1)D

(2)C

(3)划线句将当时人珍视林和靖的诗歌与林和靖不以自己诗歌为贵对比,突出林和靖只是寄适于诗,不求虚名.

(4)本序先介绍、评论林和靖其人其诗,然后进一步介绍林和靖的重要经历,最后交代诗集的由来和作序的缘由,表达作者的惋惜之情.

(5)第一段中作者用“高峰瀑泉”比喻林和靖,“望之可爱,即之愈清,挹之甘洁而不厌”一句,由远及近,对喻体进行铺陈描绘,写出给人的美好感受,表现了林和靖品格的高尚明洁,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景仰.

 

参考译文

林和靖先生诗集序

梅尧臣

天圣中,听说宁海西湖上有一位林君,突出有声望,像高峰之间的瀑泉,看上去可爱,靠近更加清洁,舀出来甘甜清洁让人看不厌。

此时,我因为恰好从会稽回来,在雪天访问林君。他谈道,说的是孔、孟的文章;他说近世的文章,谈的是韩、李的文章。他顺从物理抒发情怀写的诗,语言平淡,意境深远美好邃美,读了之后让人忘掉百事啊。他的辞主张恬淡平和而趋于纯正,不主张讥刺,然后知到情趣崇尚广大而深远,把寄托闲适的心情放在诗歌上。

林君在咸平、景德年间,已经很有名声。赶上天子修封禅一事,没来得及下诏聘请他,因此到老没能有为于当时。凡是贵人大人物来访问,没有说不到一起,没有不仰慕他的,徘徊着不忍离开。林君已经年老,朝廷不想强硬起用他,让长吏每年按时犒劳慰问。等他去世,谥号为和靖先生。

林先生年轻时身体多病,没有结婚,没有儿子。本家孙辈大年搜集整理林君作的诗,请我写序言。先生名讳为逋,字君复,生年六十一岁。他的诗当时的人认为比宝玉还要贵重,先生不曾自认为贵重,写好后就丢了,因此所存留的一百里没有一二十篇,哎,可惜啊!

全部答案含解析、译文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3元获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