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

2021北京高考真题语文(教师版)

2020—2021学年海淀高三期中记叙文《与你重逢》范文解析

北京市东城区2021届高三期末议论文范文

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期末议论文《兼听》范文5篇

2021北京高三期末西城区作文《说强基》范文


北京市农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0—2021北京高三上学期期中古诗、古文、散文、名著汇编

2020—2021北京高三上学期期中语言表达汇编

2020—2021北京高三上学期期中微写作汇编

2020—2021北京高三上学期期中默写汇编

2020—2021北京高三上学期期中作文题目汇编

2020—2021北京高三上学期期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2021北京海淀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与答案


十月的寒冷与温暖(讲义版)

2021北京朝阳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无答案)

2021北京房山高一(上)期中语文(无答案)

2021北京朝阳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届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之作文范文

2021北京人大附中初二(上)期中语文


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众所周知,上海是中国进步电影的发祥地。新中国成立之前,上海进步电影就建立了描写现代都市生活、关注底层民生、批评社会不公、强调人文关怀的现实主义传统。这些影片的主人公通常是城市平民、劳苦大众或普通知识分子,他们多挣扎于战争、阶级压迫和苦难的日常生活之中,但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心怀向往。上海进步电影涌现出许多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如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马路天使》《十字街头》《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花月》等。这些作品承袭了文学和其他门类艺术创作中的现实主义风格,在美学上强调客观真实地描写生活;但其呈现的整体社会图景和人物,因为现实的原因常常是灰色的。

上海进步电影的灰色之气,在1949年后新中国电影创作中被一扫而空。新中国成立后,主席撰写的《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开启了新中国电影的新征程。在这篇文章中,主席表达了关于电影的新思想,即电影要务于新的国家政权和新的社会,电影要展现新的国家形象,就要反对压迫中国人民的敌人旧的社会经济形态及其上层建筑,歌颂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新的阶级力量,新的人物和新的思想。这就确立了以新的国家为核心价值的新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也为新中国红色经典电影的国家叙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在主席电影思想的指导下,新中国对传统的私营电影公司进行了国有化改造,建立了国营电影工业的系统。与此同时,在电影创作中也开始形成一种与此前上海进步电影不同的面貌。这些红色电影中的主人公通常是革命战士,这里的战士,可以是革命军队的士兵,也可以是为革命事业奋斗的普通人;影片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些主人公为了国家和社会的进步,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说最终取得胜利;故事空间也相应地从城市转向了革命战场、农村和工厂。同时,随着革命故事的内容和主题的变化,影片的叙事和影像风格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发展潮流中,中国电影产生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新中国美学特征的电影作品,成为了中国红色经典电影的源头。

红色经典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被提出则是在20世纪末。1997年,在红色怀旧的文化浪潮中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红色经典丛书,重印了《红旗谱》《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重要影响的长篇小说红色经典一词进入人们的视野,它在狭义上指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出品的革命历史小说。之后,这一概念的所指进一步扩大,通常将1942年后体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经典作品都纳入其中,涵盖了小说、电影、音乐、舞台剧等艺术样式。

新世纪之初,根据《烈火金刚》《林海雪原》《红色娘子军》等一批红色经典改编的电视剧开始出现,其中不乏市场关注较大的作品,这也引起了官方和学界对红色经典及其改编问题的关注和讨论。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向各级有关单位发出《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也是红色经典的概念首见于官方文件,该通知强调了改编时要注意的问题,禁止戏说红色经典。近年来,文艺界对红色经典的回顾、改编和翻拍再度迎来高潮。

总的来说,红色经典影片在当时和当下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始终占有着重要位置,它们是代表中国主流政治和思想文化价值的电影。红色经典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其内涵和外延等仍在不断地被界定、阐释和完善,但红色是它的基本属性。

(取材于陈犀禾、赵彬《红色经典电影及其国家叙事》)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海早期的进步电影塑造了城市中普通人的形象,客观真实地反映他们的日常生活,表现他们在痛苦中的挣扎及对光明的追求。

B.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红色经典”电影,一改上海进步电影的“灰色”格调,彻底颠覆了旧的创作传统,从而形成了全新的风格。

C.伴随着时代发展,“红色经典”电影的内容和主题发生了变化,也带来了叙事和影像风格的变化,显示出新中国电影鲜明的美学特征。

D.“红色经典”电影从诞生以来,就在它所处的各个时期占据着重要位置,在中国红色电影史上始终代表中国主流政治和思想文化价值。

2.根据材料一,概述“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的发展历程及特征。

材料二

时代主题的更迭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变迁,扩展了新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新红色经典在新主流框架下,立足当下,以新历史观、新审美观、新价值观,面向人民再造经典形象,完成对红色文本的影视书写。

重新阐释红色文化中的深刻历史观,聚焦过去、现在、未来,成为新的时代命题。新红色经典是对过往历史的重要注脚,影视创作需要扎根真实历史和革命故事,回到过去,为观众创建沉浸式体验的历史时空,以广阔的历史视野洞察时代主题,叩响历史回音。新红色经典还需立足现在,勾连起历史与现实,将革命时期的人、物、事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语境下,进行新的思考与评判,以符合历史方向与当代潮流为前提,对红色符号进行新时代的再阐释。

以《大江大河》《山海情》《觉醒年代》为代表的优秀文艺作品,深耕时代的历史故事,延续了传统红色经典文艺作品的真实度、历史感、人民性,拓展了更广阔的时代视野,呈现了崭新的历史风貌。《大江大河》聚焦改革开放大时代下的普通人物群像,寻找历史事件与人物故事的时空焦点,建立起当代观众与革命年代的情感联结;《山海情》则改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讲述宁夏西海固从一地贫瘠到全面迈向小康的艰难征程,立体生动地呈现个体人物,是对无数扶贫事业参与者的致敬;《觉醒年代》关联了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重要历史事件,基于史实,恰当虚构,以当代视角重新演绎艰难求索的革命年代,颇受年轻观众的喜爱。这些新红色经典,普遍蕴含着更深刻的时代意义,体现着时代变奏。不论是《山海情》中西海固脱贫故事的择取,还是《觉醒年代》中热血故事的编撰,都依循着革命历史与时代主题相呼应的内在逻辑。近几年新红色经典普遍突出了民族情感,其主流价值导向并非走向狭隘,而是在对历史客观陈述中凸显民族力量,以无名英雄群像的书写肯定人民的主体地位,在怀旧情感中激发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早期红色经典着重书写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的主体地位,这一时期的影视作品如《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等,都普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烘托出强烈的民族情感与爱国热情。近年来,新红色经典正在逐渐弱化单一表达,呈现出多元的价值判断,始终基于现实主义深刻内涵,兼具崇高美学与浪漫主义想象,颂扬爱国将士、民众英勇斗争的无畏精神,唤起大众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共鸣和强烈文化认同。

新红色经典以突出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主体地位为价值导向,抛却历史虚无主义、文化庸俗主义,阐述爱国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集体主义,体现与人民群众有着更紧密联系的核心价值。《大江大河》《山海情》《觉醒年代》等一众影视作品皆从宏大叙事转向日常叙事,勾勒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民主体形象,再现革命先辈用热血浇筑青春、祖国建设者为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的峥嵘岁月,体现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不同身份的群体在祖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中的伟大贡献及巨大价值。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者与书写者,新红色经典所塑造的主体形象归位到了人民群众。

新红色经典不是对革命题材的简单重复,也并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刻板宣教,而是强调立足当下语境,重新确立信仰的力量,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市场中找寻时代精神的深刻意义;在过去与现在的相互映照中找寻不变的理想信念,还原革命精神的真正底色。

(取材于房博然、王琳琳《重塑新红色经典的时代标准》)

3.下列对“新红色经典”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价值取向呼应了时代主题的更迭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变迁

B.将历史与现实勾联,对“红色符号”进行新的思考阐释。

C.抛弃历史虚无主义、文化庸俗主义,重新确立信仰的力量。

D.弱化单一表达,风格趋于丰富多样,理想信念趋向多元。

4.下列对早期“红色经典”与“新红色经典”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期“红色经典”与“新红色经典”影视作品都体现着时代的主流价值观。

B.“新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继承了早期“红色经典”影片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C.早期“红色经典”和“新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均以国家和人民群众为主体。

D.无论哪个时期的“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其共同底色都是革命的理想信念。

5.请参照材料一、材料二关于“(新)红色经典”的阐释,向同学们推荐你喜欢的一部“(新)红色经典”作品(材料中出现的除外),并说明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象贤传

元·虞集

李象贤,讳崇德,长沙醴陵人,世以儒名家,自其父兄以上,多称乡先生。大徳中,象贤独以材学湖南宪府史。湖南宣慰使和尚者,故丞相楚公阿里海牙之子也,楚公取长沙有功,和尚自幼时总父兵镇长沙,及为帅,颇骄肆。郡有织官,极丝缕文釆之良,充贡尚服,和尚辄私取之。廉访佥事李栋职事将劾治之,和尚惧,使人告李栋于朝,曰“栋立卷强质醴陵民田,实不予直,明年,责民质取田”。又遣间激怒朝贵故人以事闻。有诏中书省御史台遣人杂问之。使者至,和尚召田主若证佐吓之曰:“不如制使指意,祸不测!”至庭,皆符告者言。栋分必死,无口可自解。象贤在证中,会广东宪史,不得其辞,狱弗具,立遣遽逮至,即具对,使者徒待一语成之,象贤乃直视田主曰:“吾实见汝得钱,汝手自阅,天可欺邪!”制使疑且怒,稍陵辱象贤。象贤曰:“古人有言,名义至重,鬼神难欺,我终不以附会置李公死!”辞气明辨,使者虽盛气讯鞠,辨益明。众色变,言益错愕,使者得其情,栋不死。湖湘之间,人人言象贤,而风纪之司,益憎人矣。象贤今积官至第六品,所至严而能恕,宽而有制,吏畏民爱,廉不自矜好贤者固深敬而忮忌者亦无间言。历官皆在州县,未尝有纤介吏责,又为难能焉。

史官虞集曰:予在国史,执笔论大人君子,勋伐德业甚盛,而世有卓行奇迹,或以微远不见书,悲夫!栋予故人,身佐宪府,质所部民田,虽实与直,犹非是,予不能谓栋说也。呜呼!世之畏威显,诬成人之罪,冤死者何限?奸虐者不足论,彼巽懦不自立,卒自陷于罔人之列,观象贤之护,亦可以少自振乎?悲夫!

(有删改)

6.下列对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象贤独以材学湖南宪府史      辟:(被)征召

象贤在证中,会广东宪史      迁:调动官职

B.有诏中书省御史台遣人杂问之     杂问:会审

使者虽盛气讯鞠,辨益明       讯鞠:审讯

C.吏畏民爱,廉不自矜         自矜:自夸

勋伐德业甚盛            勋伐:夸耀

D.忮忌者亦无间言          枝忌者:嫉(贤)妒(能)的人

卒自陷于罔人之列          罔人:不正直的人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廉访佥事李栋职事将劾治之          责民质取田

B.不如制使指意,祸不测            吾实见汝得钱,汝手自阅

C.可欺邪                  益憎人矣

D.使者得其情                 栋予故人,身佐宪府,质所部民田

8.下列语句中,与“好贤者固深敬”的“深”意思相近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及为帅,颇骄肆②极丝缕文采之良,充贡尚服

③栋立卷强质醴陵民田④立遣遽逮至,即具对

⑤制使疑且怒,稍陵辱象贤⑥勋伐德业甚盛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象贤家族世代以儒学扬名,他的父兄长辈受人尊敬。

B.李象贤凭真才实学,官至州县,他治理有方,深得民心。

C.在李栋一案中,李象贤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同流合污。

D.虞集为李象贤作传,旨在揭露社会的黑暗,提振人心。

10.李象贤推崇“名义至重”这一古训,请结合他的言行对“名义至重”加以阐释。

 

 

三、名著阅读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

材料二

约,犹贫困也。夫君子处贫愈久,德行无变。若不仁之人久处约,则必斯滥为道,故不可久处也。乐,富贵也。君子富贵愈久,愈好礼不倦。若不仁之人久处富贵,必为骄溢也。辩行仁之中有不同也,若秉性自仁者则能安仁也,何以验之?假令行仁获罪,性仁人行之不悔,是仁者安仁也。智者,谓识昭前境,而非性仁者也。利仁者其见行仁者若于彼我皆利,则己行之;若于我有损,则使停止,是智者利仁也。

(皇侃《论语义疏》)

材料三

约,穷困也。利,犹贪也,盖深知笃好而必欲得之也。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约必滥,人乐必淫。惟仁者则安其仁而无适不然,知者则利于仁而不易所守,盖虽深浅之不同,然皆非外物所能夺矣。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2)请借助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说说孔子为什么认为“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12.《红楼梦》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请举出一例加以赏析。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泰山(其六)

李白

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晖,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飘飖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注释)①玉真:仙子名。②匏瓜:星宿名。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朝饮”“暝投”两句,表现出诗人登山时间之长,也引人想见泰山景色之雄奇。

B.在泰山静美的夜色中,李白独自一人抚琴、赏月、听松,借以排解仕途失意的痛苦。

C.诗中“想象鸾凤舞,飘欣龙虎衣”等句与“霓为衣兮风为马”几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D.此诗表达了诗人登临泰山的愉悦之情,也流露出他在泰山仙境消失后的遗憾之意。

14.李白《游泰山》(其六)描写泰山景色,将实景与幻境融合,请结合诗句赏析这一艺术特色。

15.李白的《游泰山》(其六)与姚鼐的《登泰山记》(选段)都描写了奇幻的色彩,简析两位作家笔下色彩描写的不同。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五、情景默写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心怀家国兴亡,以诗文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杜牧《阿房宫赋》“①_____,金块珠砾”,警示统治者毋骄奢无度;苏洵《六国论》“苟以天下之大,②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告诫北宋统治者勿蹈六国覆辙;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至今商女,③_____,④_______”,批评统治者不知以史为鉴;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⑤_____,⑥_____”,提醒南宋统治者不要冒进误国。

(2)古代文人常摘句为联,请你从《念奴娇•过洞庭》下阙中摘出两句“⑦______,⑧______”,与上阕“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集成一副对联,送给你的挚友。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契诃夫的预言

肖复兴

如今城市的书店,两极分化,一类空间被挤得越来越逼仄,像北京大栅栏的新华书店,我小时候就在那里买书,现在它虽然依然健在,却是在夹缝里求生存,一半书架上的书籍,被杂七杂八的东西所蚕食;一类走高大上的路线,成为网红打卡地,如距新华书店不远处西河沿新开张不两年的PAGEONE书店,装修时尚而辉煌,书也成了装潢的一部分。这样的书店不少,一般兼卖咖啡之类。灰姑娘和白雪公主,如此呈不对称的辉映,映射出如今书店的尴尬。

一座城市不可能没有书店。书店,既不是城市的宠物,也不是城市的乞儿。它本来无所谓大小、豪华或简朴,而应该是宠辱不惊,哪怕白无无人光顾,夜晚一灯如豆,即使谈不上纪晓岚说的灯如红豆最相思,总还是能给人一点儿温暖。记得有一年我到江南海盐小城,夜晩,在僻静深巷一个不大的书店里翻书,一直到书店里的人都走光了,只剩下店员(也可能是老板)一人;最后,我买了一本黄裳的老版旧书《旧戏新谈》,早已经到了打烊的时间,我前脚离开,人家就关上店门,上好窗板。店里闪烁的橘黄色的灯光,让我感到亲切,至今难忘。

如今,越是城市角落里鸡毛小店一样的书店,越是难以为继。不少这样的书店,不是已经无奈地关门改作他用,就是如大栅栏的新华书店也一半改卖杂货,所谓堤内损失堤外补。北京前门外大街,沿前门楼子一路往南到珠市口,一里多长的街道两旁,(甲)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有三家书店存在。如今,一家不剩。重游故地,有时会想,还不如大栅栏里的新华书店,尽管一半卖杂货,毕竟还残存一半在卖书,聊胜于无。

前两天,读契诃夫的小说,在《契诃夫小说全集》第八卷,偶然读到《一家商号的历史》。小说不长,讲的是一个叫安德烈的人得到母亲一笔遗产,准备开一家书店,便租下一座房子,从莫斯科进了一批新旧各类书藉,陈列在架,开门揖客。谁想,(乙)开张三个星期,没有一个人进门买书。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姑娘,要买两分钱的醋。安德烈生气地说:小姐,你走错门了!以后,进门来的客人,都不是来买书,而是要买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无奈的安德烈,为了生存,只好屈从,他从莫斯科进了这些生活用品。这些东西卖得不错,安德烈得陇望蜀,把隔壁的杂货铺也盘了下来,在中间的墙上凿开一个门,(丙)两家店合成一家,扩大地盘,索性都卖杂货。后来,安德烈又盘进一家酒馆。杂货,酒馆,比书更能让小店存活。

最有意思的是这祥两处。一处是安德烈新进杂货上架的时候,不小心碰得架子摇晃起来,(丁)最上面一层架子上摆放的一位文学名家的十卷本文集滚落下来,砸在他的脑袋上,砸碎了两盏灯罩。(戊)最后,他把架上的那些书,打捆论斤都卖掉了

另一处是小说的结尾。书店变身为杂货店之后,有旧日的朋友忽然跟他谈起文学和书籍报刊的时候,他眯起眼睛,摆弄胸前的表链说:这种东西跟我不相干。我是干比较实际工作的!

读完契诃夫的这篇小说,我想起我们的书店,竟然有若如此相似之处。这是契诃夫1892年的作品,早在129年前,契诃夫就已经预言我们不少书店的命运。不是渐次引入各种生活用品(我们现在再多一点文创产品)、小酒馆(我们是咖啡馆),便是改弦更张,让书店变成杂货铺,乃至彻底消失。对于书店的认知转换,安德烈从最初说人家是走错门,到最后自诩为卖杂货才是实际工作——在实际、实用和实惠的价值系统中,书自然沦为杂货不如的货物。如此,书砸在我们的头上,再正常不过。

当然,也不能归罪于书店的老板。安德烈最初办书店的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碰壁,应该是很多个体书店小老板的命运写照。即使是大书店的大老板又能怎么样呢?在网络的冲击下,纸面阅读遭受空前未有的滑坡;而网上销售对实体书店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这是全世界的问题。以美国为例,实体书店是由大的连锁店和小的独立书店构成。连锁店一般实力雄厚些,独立书店则由于是个体经营,本小利微,面临的挑战更严峻,很多家书店都已经纷纷倒闭。美国有名的连锁店鲍德斯前几年已倒闭,(己)如今只剩巴诺一家。疫情冲击之下,其命运更是可想而知。

契诃夫真的是厉害,未卜先知,预言一百多年后书店的命运。如今,不愿意将书店变身杂货铺,而仍然坚持卖书同样是干实际工作理念的书店,是了不起的。这个实际的工作,不仅关乎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关乎我们的精神和心灵。

(有删改)

17.从画线语句(甲)(乙)(丙)(丁)(戊)(己)中任选三处,各用一个成语概括其所写书店或书籍的命运。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今的实体书店,其空间因不断被挤压而越来越狭小,生存越来越艰难;受经济利益等影响,书籍的地位也逐渐被繁杂的东西取代。

B.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叙述契诃夫小说《一家商号的历史》的内容,不但使文章的意蕴更为丰实厚重,也让文章悬念丛生,引人入胜。

C.契诃夫小说中“最有意思”的“两处”,形象地写出了书籍的尴尬处境及安徳烈的态度,暗示人们如果没有书籍将失去精神的灯盏。

D.本文作者用“契诃夫的预言”来借指不同时代的实体书店不断走向衰亡的可悲命运,意味深长,发人深思,可谓一箭双雕。

19.这篇散文饱含着作者丰富深邃的情感,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20.契诃夫在一百多年前就预言了实体书店的命运,面对当今实体书店的生存困境,请提岀你的解决策略,并简述理由。

 

 

七、语言表达

21.语言基础运用。

1)在下面文段中(甲)(乙)两处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在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上,老艺术家动情地寄语青年演员:你们年轻,我们也年轻;你们的年轻写在脸上,我们的年轻(甲)_____。你们有爱情,我们也有爱情;你们的爱情讲究的是热情奔放,我们的爱情讲究的是(乙)______。你们年轻是财富,我们年老也是财富;你们的财富在于来日方长,我们的财富在于饱经沧桑。

2)下面语段中的画线语句表达有误,请加以改正。

在生活中,大家要注意消防安全。进入电影院等公共场所,(甲)要观察留意带有绿色灯牌标识的安全通道位置;参加大型活动,(乙)要听取主办方的安全教育,不要置之不理。(丙)万一遭遇火灾,切忌“勿恋财物,安全第一”,及时撤离。

 

八、微写作

22.每年9月30日是我国法定的“烈士纪念日”,旨在纪念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为国家繁荣富强而献身的英雄。请你给某位烈士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表达你的情感。要求: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不超过150字。

23.互联网时代,未成年人在充分享受数字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不良网络文化的侵扰。对此,中央网信办启动了“清朗•‘饭圏’乱象整治”专项行动,旨在规范和引导粉丝群体理性追星。请你以校学生会的名义写一份倡仪书,号召全校同学积极参与此项活动。要求:目的明确,内容具体,语言得体。150字左右。

24.经典小说中有许多饱含作者匠心的“转折点”,如人生的转折点、情节发展的转折点……请从《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任选一个“转折点”,写一则简评。要求:内容准确,评析合理。150字左右。

 

九、命题作文

25.请以“该怎样爱你——这脚下的土地”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十、话题作文

26.“十四五”开局之年,某媒体开辟了“中学何为”这一专题,请你围绕“中学应塑造什么样的人”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参与讨论。

要求:身份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观点正确,以理服人。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B

2.(1)新中国成立后,主席电影思想确立了“红色经典”电影以新的国家为核心价值的发展方向,奠定了“红色经典”电影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2)新中国成立后,具有鲜明新中国美学特征的电影作品成为“红色经典”电影的源头。

(3)20世纪末,“红色经典”电影因“红色经典”概念的明确和扩大而得名,其革命性特点得以明晰。

(4)新世纪初,“红色经典”及其改编问题引起关注,官方对改编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制止。

(5)近年来,“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再度迎来创作高潮,它们依然反映中国主流政治和思想文化价值。

3.D

4.C

5.我推荐《幺姨的灿烂年华》。①《幺姨的灿烂年华》刻画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营造了“红色意境”;②热情讴歌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而这些正是当下事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动力之源。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B.“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红色经典’电影”错误。根据原文“上海进步电影的灰色之气,在1949年后新中国电影创作中被一扫而空”“而‘红色经典’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被提出则是在20世纪末”来看,一改上海进步电影的“灰色”格调的是在1949年后新中国电影创作中被一扫而空的,不是“红色经典”电影改变了上海进步电影的“灰色”格调。

故选B。

3.D.“理想信念趋向多元”错误。从原文“‘新红色经典’不是对革命题材的简单重复,也并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刻板宣教,而是强调立足当下语境,重新确立信仰的力量,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市场中找寻时代精神的深刻意义;在过去与现在的相互映照中找寻不变的理想信念,还原革命精神的真正底色”来看,理想信念应是不变的,并非多元,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D。

4.C.“早期‘红色经典’和‘新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均以国家和人民群众为主体”错误。从原文“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早期红色经典着重书写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的主体地位”“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者与书写者,‘新红色经典’所塑造的主体形象归位到了人民群众”来看,早期“红色经典”和“新红色经典”影视作品所塑造的主体形象是不一致的。

 

6.C

7.A

8.①颇 ⑤稍 ⑥甚

9.D

10.“名义至重”,名节、道义最重要。(1)李象贤在面对要挟,为李栋作证时不惧权贵,秉持公正,坚守住道义;(2)李象贤为官时公正严明,宽严有度,留下了好官的名声。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勋伐:同意连用,功勋、功绩。句意:他们的功绩、道德和事业都非常显赫。

故选C。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以:介词,凭/介词,凭。

B.且:副词,将/连词,而且。

C.其:副词,表反问,怎么/代词,那样。

D.乃:副词,才/副词,竟然。

故选A。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好贤者固深敬”,意思是,喜欢贤才(象贤)的人一定很敬重他。“深”,副词,表程度,很、非常。

①及为帅,颇骄肆:等到做了统帅,非常骄横放肆。“颇”,非常。

②极丝缕文采之良,充贡尚服:穷尽上等的华美丝帛,将其充作朝廷的贡品。

③栋立卷强质醴陵民田:李栋立下田契强行抵押醴陵百姓的田地。

④立遣遽逮至,即具对:(使者)立刻派人迅速把他抓来,到庭对质。

⑤制使疑且怒,稍陵辱象贤:制使怀疑而且很气愤,重加凌辱象贤。“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颇”、“甚”。

⑥勋伐德业甚盛:他们的功绩、道德和事业都非常显赫。“甚”,非常。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旨在揭露社会的黑暗,提振人心”错误。原文“观象贤之护,亦可以少自振乎”意思是“这些人)看了象贤的事迹,也可因之稍稍自我提振吧?”(作者写作此文,旨在学习和弘扬李象贤注重名节和道义,不惧权威、正直敢言的品格。

故选D。

10.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首先解说“名义至重”的含义,再结合李象贤的言行合理分析。

“名义至重”,意思是,名节、道义最重要。

结合李象贤的话“吾实见汝得钱,且汝手自阅,天其可欺邪”“名义至重,鬼神难欺,我终不以附会成李公死”可知,李象贤在权贵面前秉持公正,实话实说,不违心说假话,坚守道义;

结合“象贤今积官至第六品,所至严而能恕,宽而有制,吏畏民爱,廉不自矜,好贤者固深敬,而忮忌者亦无间言”可知,李象贤为官持正,宽严有度,守住为官的本分,官品、人品俱佳。

参考译文:

李象贤,字崇德,长沙醴陵人,世代凭儒者之家出名,从他的父兄以上各辈,大多被称为“乡先生”。大德年间,唯独李象贤凭才华和学识被征召为湖南宪府史。湖南宣慰使和尚,是原来的丞相楚公阿里海牙的儿子,楚公攻取长沙有功,和尚年幼便率领父亲的军队镇守长沙,等到做了统帅,非常骄横放肆。郡里有负责纺织的官员,穷尽上等的华美丝帛,将其充作朝廷的贡品,和尚总是私自占取这些丝织品。廉访佥事李栋凭职责将要弹劾处置他,和尚害怕了,就派人到朝廷状告李栋,说“李栋立下田契强行抵押醴陵百姓的田地,实际上没有给钱,第二年,要求百姓凭契约取回田地”。又暗中派人把这件事告诉朝中的权贵故友,以此来激怒他们。于是朝廷下诏书责令中书省御史台派人会审此事。使者到了,和尚叫来田地主人若姓证人恐吓他说:“不按照制使的意图(说话),将有不测之祸!”(田地主人)到了法庭,(其证言)都符合告发者的话。李栋料想自己必死无疑,有口难辩。李象贤在证人之列,正逢他调任广东宪史,得不到他的证词,案件就不能结案。(使者)立刻派人迅速把他抓来,到庭对质,使者只等他一句证言就可以结案了,李象贤却直视田地主人说:“我确实看到你得到钱了,而且你亲手数的钱,老天怎么可以欺骗呢!”制使怀疑而且很气愤,重加凌辱象贤。象贤说:“古人有种说法,名节、道义最重要,鬼神很难被欺骗,我终究不会违心说假话置李公于死地!”语气坚决,无可辩驳,使者虽然充满怒气审讯,(象贤的证言却令)分辩出的真相越加清楚。众人(被象贤的证言吓得)脸色都变了,(田地主人)说话也更加惊慌,使者这才了解实情,李栋也没有被处死。湖湘之间,人人都谈论象贤,而主管作风、纪律的官员,更加憎恶(和尚)那样的人了。象贤现在逐步升官到第六品,到任之处管理严格而又能宽恕,宽容而又有节制,官吏敬畏、百姓爱戴,廉洁而不自夸,喜欢贤才(象贤)的人一定很敬重他,而嫉贤妒能的人也说不出什么指摘他的话。(象贤)历任州县长官,不曾受任何问责批评,这更是难能可贵的啊。

史官虞集说:我修国史,执笔谈论大人君子,他们的功绩、道德和事业都非常显赫,而世上有的人行为卓越、事迹超凡,(却)因为地位卑微,所处偏远不被记载,可悲啊!李栋是我的朋友,在宪府为官,竟抵押所辖民田,虽然确实给了钱,还是不对,我不能为他立传。唉!世人惧怕威严、地位显赫的人,(就)捏造事实定人有罪,因此含冤而死的人会有多少啊?奸虐的人不值得谈论,那些懦弱的人不能自持自守,最终自陷于不正直的人之列,(这些人)看了象贤的事迹,也可因之稍稍自我提振吧?悲哀呀!

11.

(1)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于穷困之中,也不能长久地处于富贵之中。

(2)不仁之人,失其本心:长期处于穷困之中,就会胡作非为;长期处于富贵之中,就会骄横放纵。(意思对即可)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不仁者”,没有仁德的人;“约”,穷困;乐,指富贵。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考生作答本题可以结合材料二中的“若不仁之人久处约,则必斯滥为道……若不仁之人久处富贵,必为骄溢也”,材料三中的“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约必滥,人乐必淫”进行总结概括。也就是不仁者长期处于穷困之中或是富贵之中都会“失其本心”,长期处于穷困之中,就会胡作非为;长期处于富贵之中,就会骄横放纵。

12.曹雪芹善长从人物的小细节中挖掘人物性格,在《红楼梦》第68回“苦尤娘赚入大观园,酸凤姐大闹宁国府”一回里,通过对尤二姐听到凤姐不请自来的“一惊;只得;整衣”几个小细节的描写,不着痕迹刻画了尤二姐懦弱无主见的性格。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红楼梦》第68回“苦尤娘赚入大观园,酸凤姐大闹宁国府”原文为:兴儿引路,一直到了二姐门前叩门。鲍二家的开了。兴儿笑道:“快回二奶奶去,大奶奶来了。”鲍二家的听了这句,顶梁骨走了真魂,忙飞跑进内,报与尤二姐。尤二姐虽也一惊,但已来了,只得以礼相见,于是忙整衣迎了出来。

因为事先已有贾琏、兴儿数落凤姐是个醋缸醋瓮之言,因此,瞒着凤姐被贾琏藏在小花枝巷公馆里的尤二姐,听说凤姐来了自然害怕,且尤二姐又不是贾府明媒正娶过来的,见了正夫人自然心虚害怕;另一方面也说明尤二姐是个头脑简单的人,对凤姐毫无一点防备之心。试想,如果是探春,听到凤姐不请自来,必定是镇定自若,严阵以待,早已做好等待着凤姐来兴师问罪的心理准备了。

通过对尤二姐“一惊”的细节描写,刻画了尤二姐头脑简单,对他人毫无防备的心理状态。

当时尤二姐正沉浸在与贾琏蜜月期的恩恩爱爱卿卿我我里,头脑简单的她,哪里会想到还要防范凤姐这个巨大威胁?因此面对凤姐的突然袭击,尤二姐始料未及毫无思想准备,这便怎生是好?凤姐是贾琏的正室,出于礼节,尤二姐这个没有过明路的小三不能对凤姐避而不见,或者把凤姐赶走的,是以,尤二姐“只得以礼相见”。

通过尤二姐“只得”二字的细节描写,刻画了尤二姐见到不想见的凤姐时的无奈心理状态。

可怜的尤二姐当时正沉湎在与贾琏山盟海誓的美梦中,什么也不会去想,还不知山雨欲来风满楼,面对不怀好意的不速之客凤姐,尤二姐见凤姐不是想着怎么来对付凤姐,她的反应仅仅是“整衣”,尤二姐想的仅仅是要穿得体体面面的去见凤姐,满心要给正夫人凤姐一个好印象。

曹雪芹通过描写尤二姐“整衣”的这个小细节,刻画了尤二姐单纯善良的心思与性格。

造词大师曹雪芹十年呕心沥血的巨作《红楼梦》,往往通过简简单单几个字描述的小细节,就暗示了深厚的内涵,不着痕迹道出了人性灵魂深处的心理状态。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

 

13.B

14.本诗实写青山碧峰、明月白露、松风止歇、星宿可摘等,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境。诗歌实中生虚,泰山宛若仙境的美景触发了诗人丰富的想象:仙子临峰,笙歌凤舞,仙袂飘摇。诗人置身其间,扪天摘星,抚银河水,触织女机,气氛欢快,令人忘归。诗歌在虚实结合中传达出诗人对泰山美景的热爱,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15.示例:

(1)李诗主要借助青山碧峰、明月白露等景物色彩的静态描写,营造了月夜泰山清幽的意境。姚文则描写了日出过程中白色云雾、五彩朝霞、赤色太阳、颜色错杂的山峰等景物,通过景物色彩的动态变化,表现雪后泰山壮丽雄奇的景象。

(2)李诗清丽奇幻的色彩折射出诗人游览泰山的轻松愉悦之情,姚文则以绚烂的色彩表达了作者观赏泰山日出的欣喜激动之情。

【解析】

13.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B.“借以排解仕途失意的痛苦”无中生有。从诗中“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寂静娱清晖,玉真连翠微”“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等诗句中可看出作者登临泰山的愉悦之情。

参考译文: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登泰山记》(选段)

16.鼎铛玉石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孤光自照    肝肺皆冰雪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鼎”“犹”“胥”“赢”“仓皇”“肺”。

 

17.示例:

【甲】每况愈下 江河日下 

【乙】无人问津

【丙】改弦更张 改弦易辙 改弦易调

【丁】束之高阁

【戊】弃如敝履 弃之如敝屣 弃如草芥

【己】硕果仅存

18.B

19.①实体书店带给人温暖、亲切感,因此作者对它始终心存怀念。②当今书店变成网红打卡地或在夹缝中艰难生存,让作者心怀忧虑与无奈。③契诃夫一百多年前就预言了实体书店的命运,这使作者对他十分钦佩。④在严峻挑战下,一些书店经营艰难,作者对书店经营者予以理解、同情;对仍在坚守的书店经营者,表达了敬佩之情。⑤作者担忧人的精神、心灵被实际、实用和实惠的价值系统支配,期望实体书店摆脱困境。

20.实体书店要走出困境,需要政府和书店自己共同努力。

政府角度:(1)在政策、资金、税收、占地等方面给予实体书店建设以必要的扶持。因为受网络书籍等影响,实体书店成本较高,因此政府需在这些方面予以扶持。(2)政府可试行“读书券”制度,或者定期举办全民读书日活动,以此带动市民读书,形成良好读书风气,帮助实体书店经营。因为受到电子书籍冲击以及市民忙于工作无暇读书风气的影响,实体书店生意冷清,政府可以想办法让人们走进书店,促进读书消费。

书店角度:(1)实体书店自身应该朝专业化、特色化、经营多样化方向发展。打造优雅的环境,让忙碌的人们有休闲的好去处;定期举办各种读书活动,引领文化潮流,吸引读者到书店读书。(2)书店还可走专业化特色化的路线,将某一种类的书籍做精做细;或者多元化发展,吸引更多的读者,也为书店的经济效益提供更多保障。

 

21.1)藏在心房

日久天长

    2)甲:“观察留意”调整为“留意观察”(或删除“留意”或“观察”)。

乙:“听取”改为“接受”或“安全教育”改为“安全提示”。

丙:“切忌”改为“切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