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乐的最后一次宴请
音频
正文
1967年元旦,戴高乐夫妇举行新年招待会,黄镇夫妇应邀出席。这时,国内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使馆的女同志都不敢再穿旗袍。这天,穿着中山服的黄镇和穿着女干部服的朱霖来到爱丽舍宫。
1967年1月7日,黄镇大使和夫人朱霖参加戴高乐总统和夫人在爱丽舍宫举行的新年国宴(图源:《大使夫人回忆录》)。
戴高乐总统夫妇站在大厅门口,外交使节一个接着一个,轮到黄镇和朱霖同他们握手贺年时,伊冯娜明显地露出惊奇的神色。紧接着,电视、广播、报刊记者好几十人围上来,咔嚓咔嚓不知照了多少相,电视摄像机的镜头对着他们上上下下地照,一片耀眼的亮光。
黄镇大约怕朱霖胆怯,在她耳边悄悄说:“昂首阔步!昂首阔步!”第二天报上登出大幅照片,才知缘由。报道说:“中国正在进行‘文化大革命’,中国大使夫人穿着‘文化裤’来了,爱丽舍宫有史以来第一次接待一位穿着长裤子的女人。”
伊冯娜·戴高乐
伊冯娜惊奇却不失风度,她侃侃而谈:“法国有句谚语:人在进天堂以前,应该先到中国去看看。我们夫妇很愿意访问中国。”
朱霖笑着回答:“总统夫妇到中国访问,一定会受到我国领导人和人民的热烈欢迎。”
席间,在蓬皮杜总理旁边的小桌上放了不少式样别致、颜色不同的酒瓶。他的样子很像中世纪的炼丹士在炼神丹妙药一样。“这杯鸡尾酒是我配制的,请各位品尝。”他环视了一下来宾,给黄镇倒鸡尾酒,笑得那样富有感染力:“世界上要数中国菜最好。”
黄镇把酒杯沾了沾自己的嘴唇,赞扬了总理的手艺,并接过话题说:“全世界公认法国菜和中国菜最好。法国是烹调之国,人人是厨中能手。”
蓬皮杜显然受到鼓舞:“大使先生不愧是老外交家。现代烹调技术来自古老烹调术,不那么讲究豪华,也不那么达而无当了。”他放下酒杯,接着说:“中国菜的花样、种类真多,法国人是很会品尝食品的,每一个到中国使馆吃过饭的人都会作出这样的评论。”
“欢迎总理到使馆做客。”
蓬皮杜笑了:“我们很爱吃中国饭,经常下中国饭馆,但是,最好的饭馆是中国大使馆。”
戴高乐总统站起来,他那专注的目光和瘦长的身躯给人很深的印象。他提议为各国客人的健康干杯,要求给他一些拌海鲜的色拉。他环视了一下四周说到,只有在宴会上,他才能躲过那些贴身仆役的警觉目光,吃一些他真正喜欢吃的东西。
戴高乐对黄镇说:“你们送我的‘猫’像真的一样,我和伊冯娜都很喜欢,把它放在卧室里,天天都能看到。”
黄镇知道,那是我国展品参加巴黎博览会,戴高乐夫人因事未能出席,回话深表遗憾。大使馆就从展品中挑了一幅双面绣猫和几张中国名曲唱片送给了他们。
“中国民族音乐有一种独特的风格,非常美。”戴高乐告诉黄镇,他们夫妇休假时把唱片带回了科伦贝双教堂老家,吃饭时就放中国音乐,全家都来欣赏。
“你的工作顺利吗?”戴高乐问。
黄镇大使脸色红润,无声地笑了笑。他颇感欣慰的是,局面已经打开,中法关系已经发展:
这短短的两年里,中国京剧团、杂技艺术团来法演出,参加巴黎博览会和里昂展览会的展品轰动了法国,出席规格都相当高,戴高乐夫人也参观了我们手工艺展览。
中法签定了文化协定、航空协定,外交官们都有了一些深交的朋友。
他与贝利埃汽车工厂董事长交上了朋友,引进了贝利埃重型卡车的专利项目,并多批购买了贝利埃越野卡车,以后又从大西洋造船厂购得两条货轮。
我国第一次从法国进口粮食约100万吨,我国的冻猪肉、冻兔肉第一次打入法国市场……
但他现在先不急于谈这个,他心里还压着另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
1965年巴黎博览会中国馆
中法建交就遇到过台湾问题。戴高乐总统不想仿效英国拖泥带水的半建交做法,但是又希望建交后在台湾保留一名低级别的人员,认为法国政府没有理由赶走台湾当局已在法国的人员。最后,周总理照顾戴高乐和法国政府处境的一些困难,使用了内部默契的办法。然而,中法建交已经两年了,经中国方面多次交涉,原台湾当局驻法使馆馆址仍未归还我方。
他觉得直接向戴高乐总统提出要回使馆房子的时机已经成熟。“我和将军所领导的法国政府各界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我们有意邀请更多的名流到中国使馆做客,像今天在府上品尝法国大菜一样,到中国大使馆品尝中国菜肴,可惜地方小,招待不开。”
戴高乐侧着脸,像在看,又像在听,其实在问:“你们为什么不多买一些房子?”
“在一个城市里有两处大使馆显然是不适宜的。总统一定知道,原蒋方人员已经撤离,可使馆旧址却迟迟没有归还我方。”
“这件事我知道了。”
戴高乐看了看黄镇,而黄镇觉得,看着他的不仅仅是他的一双眼睛,还有他的黑眼圈。最后戴高乐又补充了一句:“房子问题,我将亲自过问。”
黄镇和夫人出席外事活动
当夏天来临的时候,大使馆收回了乔治五世路使馆的房子。这是一座五层楼的洋房,人走了,却留下了成堆的垃圾。楼道已经被堵塞了,垃圾箱坍塌了,成了烂砖堆,瓦砾里有未曾烧尽的纸张、木头。一条狗无目的地在瓦砾近旁嗅着。
黄镇任驻法大使期间照片
这时,参赞们已调回国内参加“文革”去了,只有大使和少数外交官留在巴黎。他们将垃圾一袋袋背下楼来,用使馆的大卡车拉到郊区,整整干了一个星期,才算清理出来。虽是初夏,大使干得满头大汗。他脱了外衣,只穿内衣。馆员看着他的背心,嘿嘿地笑起来。
大使只顾弯腰往垃圾袋里扔碎瓶子、破碗,头也不回地问:“笑什么?”
馆员直起腰,指着黄镇的背说:“你们看,大使自己补的背心,满背的泡泡!”
黄镇只顾拣他的垃圾,轻巧地说:“背心嘛,又不对外,破几个洞更凉快,有什么大惊小怪!”
- END -
出处 | 《黄镇将军的大使生涯》 作者 | 尹家民
图片 | 网络 转自 | 外交官说事儿
编辑 | 走近外交 咖啡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 推荐阅读 /
忆中智建交的前前后后(上)
忆中智建交的前前后后(下)
刀叉外交 饭桌之外
/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走近外交”bilibili
走近真实的外交故事和外交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