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同学会越聚越尴尬?

为什么同学会越聚越尴尬?


大面积的同学聚会,最频繁的只有两个时段,刚毕业几年,以及退休后。


刚毕业几年,大家学生时代的记忆还很鲜活,自己其他的圈子也才刚刚形成。大部分都在各个单位干着基层工作,差距不大。鲜衣怒马,满嘴放炮。


退休后,大家卸掉了社会属性,又开始回忆年少时光,不再是XXXX师傅,而是班长学委大聪明小机灵以及社会我X哥。聊的都是我在你杯子里泡过橡皮,考试时扔过小纸条,以及暗恋隔壁班班花。青春仿佛又回来了。


除了这两个阶段,大面积的同学聚会本身就是很尴尬。本来都是一个班级的同学,社会打拼几年。有的住上别墅洋房开豪车,有的仕途步步升,有的还在辛苦攒首付,有的来聚会找了半天衣服才找到一个体面的。这么一群人,坐一起聊什么,将已经泛黄的学生记忆反复咀嚼?除了聊共同的记忆外,你们已经无话可说。他跟你说自己的难处,你觉得他在凡尔赛。你说你的困顿,他说不会吧这么小的事情也值得这么愁?


一直记得高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说过一段话:不要以为你们都坐在一个班级,你们就是一样的了。毕业后你们境遇不同。如果你想和他/她做一辈子的好朋友,那你们就要一起努力,努力成为一个阶层,处在一个圈子,这样你们才能做一辈子的好朋友。否则,你们友谊仍在,但却无法相处,只能回忆。


说说我的大学聚会,你们体会一下尬不尬。


大学同学十年聚会终于到来了,一些同学不惜飞大半个中国也要赶回母校参加同学会。


为了防止同学会变成攀比会或者龌龊会,组织者特意颁布聚会守则:


1、不带公/私车,不带小秘书,聚会活动期间一律统一用车。


2、一律朴素着装,奢品放家更安心,聚会期间不谈生意,不炫富。


3、尊重家人,不玩暧昧。


4、同学会AA制,概不接受豪爽买单。


5、不借钱,不追债,不打听隐私,真诚地经验交流不浮夸。


很多同学看到聚会守则都很欣慰,都觉得组织者很用心。同学会第一天报到都很顺利,大家井然有序,领取房卡和聚会大礼包,很多同学毕业后就再未见过,所以大家都很兴奋,相互问好。大家都不着急入住,在大堂里热络着闲聊着。

这个时候进来一位留校的同学,有人大声打着招呼;“XX,听说你已经是学院副院长了?这次大学招待所都是你安排的吧?”大堂里众人都听到了,望向XXXX尴尬到不行,不回也不是,就简单敷衍过去。但是这个头一开,就刹不住了,围着XX的人越来越多,XX也逐渐进入角色,打开了话匣子。大堂却安静了下来,不一会大家都回房间了。很多人心里已经开始不舒服了。


接下来第二天第三天的活动中,此起彼伏的出现类似情况。第二天晚上活动还没结束,就有小分队独自活动了,对同学会的不满开始发酵。组织者已经无法控制局面,第三天上午要不是安排集体合影,估计很多人都提前走了。


拍完照,组织者宣布大学特意安排全体同学重温大学食堂活动,大学作为娘家人请全体同学吃饭!请大家过来领饭票,最后只有不到一半聚会同学领了饭票,其他同学都默默离开了。



组织这次聚会的重要同学之一,在聚会结束两天后在群里发了这么一段话:同学们,第一次同学聚会我筹备了差不多一年时间,结果却被“嘿,你现在已经是……总经理/副院长/等等”的招呼声击败了。我真的怀疑大家都忘了对方的名字了,头衔真的那么重要吗?毁了美好的同学会!也许再没有下一次了。


是啊,是人性,同学会可能更直接更快速的把人性展现出来,并且无限放大。把名利场带回校园,一定会显得格格不入。你现在给我讲集体意识,大局观,你是哪家雀!?大家说是不是这意思。


牵扯到人性,我有些看法分享,就事论事。我们不谈人性本善本恶问题,我们只就看透人性后该怎么做讨论一下。


我一直以为人性有好有坏,看透了人性,当“扬善除恶”,向阳而生。但是我发现很多人似乎把看透人性当成自己趋利避害的手段或觉悟!不去觉醒,不去做超越人性的事情。我有些难以接受。


折射到同学会,不就是想找回点过去的感觉和友情嘛,难道不治愈吗?非要咋咋呼呼来社会那一套,不累吗?我们本就在现实与梦想中焦灼前行,何必自煎!


所以,同学会是个还旧的地方,也是个充电的地方。集体完事后,私下就是你们交流发展的时间,畅所欲言。这才是同学会真正的价值!否则你参加个商业晚宴不就完事了,费那劲参加同学会干嘛!希望没说多,谢谢!


来源:佚名 铁肩担道义   编辑:成都夏虎律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