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如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读书的目的
读书的目的是多元的。目的不同,所读之书不同,读书方法亦不同。
首先,在大学阶段学习的法律知识注定会过时,但老师教授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不会过时。通过读书、思考、研究与交流,才能与时俱进,解决问题。
其次,术业有专攻,在大学里,你的专业或爱好的可能是民法、刑法、诉讼法,甚至可能是法理、宪法,到法院后,却可能在不同的业务庭。
第三,任何大学法学院都不可能将所有的法律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而在司法实践中,有很多问题可能并不会因为你没有学而不发生。
2.开阔视野,转换气质,满足兴趣爱好,做一个完善的人。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读书为乐,腹有诗书气自华。
黄山谷(黄庭坚)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自觉语言无味,对镜亦面目可憎。
米芾(米元章)亦云:一日不读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
我是成都夏律师,每天都在思考,每天都有感悟,每天都在用心记录生活。关注我!
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俗语说,习惯成自然。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要虚心涵泳,切记体察。只学,一味随性所欲读下去,自己的大脑则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甚至是垃圾场。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认为,读书必须思考,如果不思考,只一味地读,和经常骑马坐车而步行能力必定减弱的人一样,将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他说:有许多学者就是这样,因读书太多而变得愚蠢。
又如,食物虽能滋养身体,但若吃得太多,则反而伤胃乃至全身;我们的精神食粮如太多,也是无益而有害的。读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
读书多,他的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再涂抹的黑板一样。读书而不加思考,决不会有心得,即使稍有印象,也浅薄而不生根,大抵在不久后又会淡忘丧失。
况且被记录在纸上的思想,不过是像在沙上行走者的足迹而已,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如果我们想要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些什么,则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一味读书而一无所成的人我们称为书呆子,或者叫他们移动的书橱。
但如果只是琢磨,只是想,而不学,不读书。则不仅要困怠。还会陷入精神错乱。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
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意味着将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须臾不可或缺的东西,还意味着通过阅读、思考,使自己成为一个既能博大,又能精深的人。
胡先生说:理想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精深的方面,是他的专门学问,而博大的方面,是他的旁搜博览。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而精深要几乎为他独尊,无人能及。
胡适先生说的是一个人的知识结构,要博与精相互结合。所谓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精还意味着有些书要精读,反复的读,深入的思考;有些书是泛读,增加知识面。
3.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朱熹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又说「循序而渐进,熟读深思可也。」
读书既要有整块的时间,更要善于利用零散的时间,例如,出差的时候,可以在包里放上一两本书,在飞机上、火车上都可以看。再如,睡觉前可以看几页。
4.规划与兴趣结合
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又云,三人行,必有吾师。
三、如何选择书
(一)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要读那些真正的有思想的,对阅读者有高要求的书,而不是快餐读物,水分很大的书。多读原典、经典,如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等。
文章来源丨海坛特哥 作者丨程啸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程啸 法律研社 成都夏虎律师团队【版权声明】凡本公众号注明"来源”或“转自”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利,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