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妙的均衡:股市和汇率谁先破局?(民生宏观陶川团队)
作者:陶川 赵宏鹤 吴彬
今年以来,股、债开始逐步“汇率化”:即在合理均衡水平上波动。各类人民币资产均呈现区间震荡、波动率下降的特点,似乎形成了低波动的均衡。但这种均衡是不稳定的,过度追求资产价格的平稳,实际上会制约经济政策的空间,进而削弱了经济基本面对资产价格的支撑。当前,股、债、汇均进入市场关键点位,谁先打破这一均衡?我们认为汇率可能正给出答案。
当前汇率正在校正?近期人民币汇率缓慢爬升:美元兑离岸人民币一度升至7.3,美元兑在岸人民币汇率也升至7.27。与2022年、2023年汇率升至7.3附近不同,现阶段汇率波动似乎与此前有所不同:
此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一度对美元指数“脱敏”,但近期敏感度显著回升。以往汇率与美元指数从相关性下降到回升的过程是: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行——中间价与汇率偏离度加大——汇率对美元敏感度下行——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下行——中间价与汇率偏离度收敛——汇率兑美元敏感度回升。
最为典型的是2023年8月-12月:8月开始汇率上行,并随后维持在7.3附近,中间价与汇率偏离度维持高位,汇率兑美元指数逐步“脱敏”;11月上旬美元指数下行,汇率下行,中间价与汇率偏离度收敛,二者相关性逐步回升。
与此前经验不同的是:当前美元仍在高位,汇率仍在小幅上行,汇率反而对美元的敏感度提升。我们计算过去20个交易日的美元兑人民币与美元指数相关性发现:今年二季度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相关性逐步下降,二者相关性一度为负,而从6月上旬开始,二者相关性逐步从负值区间回升至0.9的水平。
除了对美元的敏感度外,近期中间价的调整也“暗藏玄机”。6月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上行219PIPs,中间价也同步上调了180PIPs,这也是自去年8月以来,中间价单月累计上调幅度的次高值,仅次于今年1月的212PIPs,而作为对比,今年1月美元兑人民币上行了875PIPs。所以6月中间价上调基本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行高度同频的情况,在过去一年当中较为少见。
一系列的“蛛丝马迹”或说明:人民币汇率的运行模式相比之前已在悄然变化,那么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日元领衔亚洲货币贬值潮,是推动人民币汇率校正的重要诱因。首先,人民币贬值有日元“拖后腿”的因素。作为主流货币中的低息货币,近两年人民币和和日元的相关性显著提升,日央行持续偏鸽的货币政策,同时日本当局持续放任日元贬值,导致6月美元兑日元快速走高,也是带动人民币汇率校正的一个重要诱因。
其次,亚洲货币“竞争性贬值潮”,也是一大重要原因。今年以来,日元相对美元贬值幅度达14.3%,在亚洲货币当中“遥遥领先”,远高于在岸人民币2.5%的贬值幅度,也高于新台币(-5.9%)、韩元(-6.8%)的跌幅。在外汇市场,亚洲货币联动性较强,如2022年、2023年均出现亚洲货币大面积贬值的现象。
尤其是今年大幅贬值的日元也的确转化成出口的高增速,各个货币进行竞争性贬值的动机也更强烈。今年以来,日本出口增速稳步提升,当前已在亚洲遥遥领先:5月日本出口同比增速升至13.5%,高于韩国(11.5%)、中国台湾(3.5%)。货币大幅度贬值的确转化为高增速的出口,这也使得各个货币当下进行“竞争性贬值”的可能性增加。
关税扰动不断,人民币汇率校正为出口企业减负也在情理之中。二季度以来,一些国家针对从中国进口的部分商品提高了关税,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锂电池等出口“新三样”,这部分商品也是过去两年维持国内出口韧性强的主要来源。
当下如果人民币汇率能够适当放松,一方面有助于增厚企业出口账面利润,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冲关税提高对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的损伤,为出口企业减负,所以汇率校正也在情理之中。
汇率有望扮演“破局者”的角色,人民币资产节奏也将迎来切换。当下,资产价格均衡、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短期内相互制约,股市、债市、汇市均面临一定考验,缺乏明确的方向。外汇市场开始出现校正的迹象,考虑到各类政策调整的利弊,最先打破平衡的可能是人民币汇率。
若一旦汇率确认校正,那么当下人民币资产的均衡也将打破:货币政策的空间随之打开,经济增长预期和现实均可有望修复,映射到资产端则是:汇率校正,国内利率曲线的弹性和空间增大;同时,人民币资产风险偏好有望修复,对股市无疑是一个利好。
风险提示:美联储降息节奏超预期,地缘风险超预期
陶川
民生证券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陶川,民生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访问学者。历任东吴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方正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中信证券研究部高级宏观分析师、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高级宏观分析师,在《金融研究》等学术刊物上独立发表论文数十篇,专注于构建宏观经济和资产配置分析框架,著有《全球宏观经济与大类资产研究》。2022年Wind金牌分析师宏观研究第一名。
赵宏鹤
民生证券研究院
首席宏观分析师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曾就职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发展战略部,2018-22年就职于天风证券研究所宏观组,2020-22年新财富入围核心成员。2022-23年就职于招商证券研发中心,任高级宏观分析师、国内经济组长。2024年加入民生证券,擅长从地缘、政策等高维变量,自上而下推演国内经济和市场走势。
吴彬
宏观分析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济学硕士,三年宏观研究经验。擅长从微观机制剖析货币金融现象,主要负责流动性、汇率、大类资产等领域研究。
张鑫楠
宏观分析师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双硕士,2022-2024年就职于开源证券固收组,2024年加入民生证券,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内经济。
XXX
等等...
免责声明
本报告仅供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
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预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且预测方法及结果存在一定程度局限性。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刊载的意见、预测不一致的报告,但本公司没有义务和责任及时更新本报告所涉及的内容并通知客户。
本报告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客户做参考之用,并不构成对客户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客户不应单纯依靠本报告所载的内容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本公司也不对因客户使用本报告而导致的任何可能的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公司未确保本报告充分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本公司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
本公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本报告涉及的证券或参与本报告所提及的公司的金融交易,亦可向有关公司提供或获取服务。本公司的一位或多位董事、高级职员或/和员工可能担任本报告所提及的公司的董事。
本公司及公司员工在当地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向本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以及顾问、咨询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本公司可能与本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若本公司以外的金融机构发送本报告,则由该金融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该机构的客户应联系该机构以交易本报告提及的证券或要求获悉更详细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