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斯宅在地探究营
斯宅村位于浙江诸暨
距离杭州100多公里
历史上人才辈出
仅近代就诞生了
民国陆军上校斯豪士、斯魁士
“小学教育界梅兰芳”斯霞
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第一任所长斯行健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斯重遥
等众多人才
张爱玲寻胡兰成时
曾在这里居住过
《异乡记》中“刮拉崩脆”的香榧
依然是本地的特产
百年名校斯民小学
曾获康有为题词
在时代的变迁中
秉持教育初心
走出新的道路
跟随此次研学营
在这个不设围墙的乡村博物馆中
一起探寻历史吧
第一站:千柱屋
屋里有一处百马图砖雕,但细数只有53匹马,原来是雕刻中途,匠人因家中母亲病重返回,没有回来继续。而屋主人感其孝心,并没有再延请新的师傅,就如此保留下来了。
千柱屋目前已被评定为全国文保建筑,但屋内仍有几十家居民居住,参观时可以感受到浓浓烟火气。而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在人的日常照料通风情况下反倒保留较好。
游览千柱屋,不光可以一窥当年民间建筑的恢宏,也能感受斯氏以孝传家的家风。
第二站:笔峰书屋
笔峰书屋就矗立在千柱屋后面的小山坡上,是屋主人为了族人子弟读书而兴建的。沿着特意铺就的鹅卵石拾级而上,陪伴在路边的是建学初就栽植的百年古树,一下从烟火气十足的千柱屋到书香气十足的书屋,让人不觉沉静下来。
通往书院要经过黉门,即古代的校门,门楣上提字由清代名士俞樾(曾任翰林院编修,章太炎、吴昌硕等出于门下)书写。
当地斯氏后人解说道,以前学子们是先上三楼拜孔子,然后回二楼开始学习,中饭由家里放置在食盒里送来书屋吃。一楼通往二楼以前是搭一个竹梯,学子们要学习完才能重新架上竹梯下楼。此外二楼还设计了供午休的地方。
从二楼往外望去,玉兰、国槐、苦楝、紫薇、圆柏等古树遍植于外,似乎可以想象当年朗朗书声与灿烂花朵盛放之美景。
第三站:华国公别墅
从千柱屋沿溪往下游走,接下来去的是华国公别墅,此处建筑是斯华国的后人为了纪念他,完成其生前建书院造福族亲的心愿。从这里也可以感受到斯宅村重孝重教的传统。
别墅前为书院,后为家庙,形制少见。院子里植柏树两株,名阴阳柏,造两口水井,名阴阳井。两口井水面一高一低,井水看似没有流动,但都干净清澈,无腐物浮萍,甚是奇异。
阴井边还设立类似字库的惜字亭,是当年儒生们重视文字,焚烧字纸所在。
这个别墅的办学持续到近代,古生物学家斯行健等早期曾在这里读过。
第四站:小洋房
第五站:斯民小学
斯民小学已经建校120多年,当年是由斯宅出去的留学生回来组织兴办的。因其看到老式学塾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了,而斯民小学也开创了男女同校的新风尚。
据称当时设计仿日本早稻田大学,所费不菲,于是以修家祠的名义开展慕资征地(实为建校)。这也是为什么校门上康有为(与斯氏子弟交好)提字是“汉斯孝子祠”。
那么以前斯民小学的教育方式又是怎么样的呢?据优教育的采访报道斯民小学:百年乡校,寻根近现代教育的发荣滋长,斯民小学不光硬件条件优越,当时“开设的课程有国文、算术、常识、历史、地理、珠算、劳作、体育、美术、音乐等。操场上有篮球架、单杠、鞍马等体育设施。学校每学期有课外活动。有远足,访问乡里的名胜古迹;有歌舞表演,节目有歌舞剧《葡萄仙子》《渔光曲》《群鸟舞》等,道具和服装不够跟乡民们借,借斯氏宗祠“孝义堂”的大戏台演出,乡民们争来观赏;有演讲比赛,体育比赛等,凡城里学校有的活动,斯民小学概不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