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斯宅在地探究营

黑鹳 成都自然观察记
2024-09-05
海报by紫叶


斯宅村位于浙江诸暨

距离杭州100多公里

历史上人才辈出

仅近代就诞生了

民国陆军上校斯豪士、斯魁士

“小学教育界梅兰芳”斯霞

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第一任所长斯行健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斯重遥

等众多人才


张爱玲寻胡兰成时

曾在这里居住过

《异乡记》中“刮拉崩脆”的香榧

依然是本地的特产


百年名校斯民小学

曾获康有为题词

在时代的变迁中

秉持教育初心

走出新的道路


跟随此次研学营

在这个不设围墙的乡村博物馆中

一起探寻历史吧



第一站:千柱屋


这个巨大的建筑名斯盛居,是斯宅巨富斯元儒给家族修的宅子,据考证用了1200多根柱子,故又名千柱屋。

建筑的雕花精美,各房分别以梅兰竹菊为主题装饰。当年斯元儒有四个儿子,最好的梅院兰院给到两个小儿子居住,体现兄弟谦让。


屋里有一处百马图砖雕,但细数只有53匹马,原来是雕刻中途,匠人因家中母亲病重返回,没有回来继续。而屋主人感其孝心,并没有再延请新的师傅,就如此保留下来了。


千柱屋目前已被评定为全国文保建筑,但屋内仍有几十家居民居住,参观时可以感受到浓浓烟火气。而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在人的日常照料通风情况下反倒保留较好。


游览千柱屋,不光可以一窥当年民间建筑的恢宏,也能感受斯氏以孝传家的家风。



第二站:笔峰书屋



笔峰书屋就矗立在千柱屋后面的小山坡上,是屋主人为了族人子弟读书而兴建的。沿着特意铺就的鹅卵石拾级而上,陪伴在路边的是建学初就栽植的百年古树,一下从烟火气十足的千柱屋到书香气十足的书屋,让人不觉沉静下来。



通往书院要经过黉门,即古代的校门,门楣上提字由清代名士俞樾(曾任翰林院编修,章太炎、吴昌硕等出于门下)书写。


当地斯氏后人解说道,以前学子们是先上三楼拜孔子,然后回二楼开始学习,中饭由家里放置在食盒里送来书屋吃。一楼通往二楼以前是搭一个竹梯,学子们要学习完才能重新架上竹梯下楼。此外二楼还设计了供午休的地方。


百年玉兰树
百年罗汉松

从二楼往外望去,玉兰、国槐、苦楝、紫薇、圆柏等古树遍植于外,似乎可以想象当年朗朗书声与灿烂花朵盛放之美景。



第三站:华国公别墅



从千柱屋沿溪往下游走,接下来去的是华国公别墅,此处建筑是斯华国的后人为了纪念他,完成其生前建书院造福族亲的心愿。从这里也可以感受到斯宅村重孝重教的传统。

别墅前 泮池荷花美 远山青如黛


别墅前为书院,后为家庙,形制少见。院子里植柏树两株,名阴阳柏,造两口水井,名阴阳井。两口井水面一高一低,井水看似没有流动,但都干净清澈,无腐物浮萍,甚是奇异。


阴井边还设立类似字库的惜字亭,是当年儒生们重视文字,焚烧字纸所在。


这个别墅的办学持续到近代,古生物学家斯行健等早期曾在这里读过。



第四站:小洋房



离华国公别墅不远的小洋房是村里特别的一个建筑,由斯豪士(时任浙江军械局局长)和斯魁士(时任军需处处长)两兄弟出资建造,于1920年建成。设计是请外国设计师制图,为中西合璧三层小阁楼。

屋子里不光有关于斯氏名人的介绍,还有大量关于张爱玲、胡兰成的介绍。原来当年日本投降,胡兰成作为汉奸逃亡,落脚就在同学老家斯宅的这个小洋楼。后张爱玲寻夫而来,他已经又跑去其他地方了,张爱玲故而在此居住过一小段时间,写就《异乡记》,里面关于斯宅的人事有不少描写记叙。


第五站:斯民小学



斯民小学已经建校120多年,当年是由斯宅出去的留学生回来组织兴办的。因其看到老式学塾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了,而斯民小学也开创了男女同校的新风尚。


据称当时设计仿日本早稻田大学,所费不菲,于是以修家祠的名义开展慕资征地(实为建校)。这也是为什么校门上康有为(与斯氏子弟交好)提字是“汉斯孝子祠”。


那么以前斯民小学的教育方式又是怎么样的呢?据优教育的采访报道斯民小学:百年乡校,寻根近现代教育的发荣滋长,斯民小学不光硬件条件优越,当时“开设的课程有国文、算术、常识、历史、地理、珠算、劳作、体育、美术、音乐等。操场上有篮球架、单杠、鞍马等体育设施。学校每学期有课外活动。有远足,访问乡里的名胜古迹;有歌舞表演,节目有歌舞剧《葡萄仙子》《渔光曲》《群鸟舞》等,道具和服装不够跟乡民们借,借斯氏宗祠“孝义堂”的大戏台演出,乡民们争来观赏;有演讲比赛,体育比赛等,凡城里学校有的活动,斯民小学概不缺少。”


摘自优教育采访文

虽偏居乡村,依靠优秀的软硬件条件和先进的办学理念,斯民小学的毕业生中涌现了不少杰出人才,如我国早期的古生物学家斯行健、儿童教育家斯霞、江南造船厂副总工程师斯杭生、国民党上将蒋鼎文、中国先秦史学家斯维至等等。延续了斯氏一族重教传统。


如果说当年这批进步人士期冀通过改良教育来实现民族自强,现今依然坚持办学的斯民小学面对的是乡村生源流失,本地生源减少,面临许多乡村学校共同的危机——合并撤校。幸而百年历史名校光环,据介绍为了提高生源,当地教育界给予了很大支持,放宽入学条件后吸引了外地生源入读。因为人少孩子们小班化,加上课程多样,百年老校在慢慢焕发新的活力。

当城市不断从乡村获取人力物力,也应该思考如何反哺乡村。那是我们民族千千万万人的根。


如果有愿意了解斯民教育的家庭,可以联系斯民小学进一步了解情况。

去乡下读书,在村小消失之前
乡村艺课|斯民小学国画教学成果展示
楸树(壹木读书会一帆老师参观斯民小学所记)
去乡下上学:长三角一群城市家长的“反内卷”试验
历经八年拍摄的《斯民小学》记录片上映了


斯宅住宿+美食


在斯宅探究的三天我们住宿在离斯民小学不远的爱吾庐山庄,是诸暨当地爱好民间艺术收藏的骆先生开办的。房间里配的木质家具,古香古色,庭院很大,还可以参观他所收藏的十里红妆,非常值得住宿或探访。
爱吾庐美食荟


自然博物在斯宅


夏天去斯宅探究,除了人文历史的游览,这里清澈见底的上林溪对小朋友的吸引力很大。各种小鱼小蝌蚪遨游其间,生机勃勃。


小丸子老师带领的博物组有三个小朋友,分别对水生动物、鸟类、蛇(皮)进行了探究,最后在分享会上进行了精彩的演绎,为孩子们点赞。

结语


三天两夜的探究活动收获满满,意犹未尽。离斯宅村不远还有古香榧林、东白山步道、东白湖、蔡元培纪念馆等可以探索。美食美景+人文底蕴,斯宅值得一游。

除了以上介绍的国家级文保建筑,斯宅村还有若干省级文保,确实是一座不设围墙的博物馆了。


以上是我跟随历史人文组做的探究报告,最后我们组还一起分享了关于斯宅文创的想法,希望能开发以木雕、提字、建筑照片、当地特产、自然博物等为主题的文创和产品。而其他三组也纷纷从自然博物、乡村建筑美学、开放共享美丽乡村学校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分享。


以上部分照片来自探究营各位小伙伴,谢谢小丸子老师组织,胡勇老师主持,斯校长、骆馆长、雪峰老师、安可老师、Luiz老师等的分享。还有一起体验一起讨论的各位大小朋友:紫叶、美娟、大耳朵、邹艳、小珍珠、豆包菜、绿光、闲云、四姑娘、粉红金刚鹦鹉、美娟女儿、庆哥、空气。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成都自然观察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