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歌】四平,花开月正圆
夕阳西下,走出学校,路的两边是一片又一片的庄稼,成熟的苞米弯下了腰,沉甸甸的大豆笑裂了嘴,青草的味道、庄稼成熟的味道伴着晚风送进你的鼻翼,那是童年的味道,收获的味道,更是大地的味道……
四平,花开月正圆
2018年9月18日 星期二晴
在松辽平原中部腹地,辽、吉、蒙三省区交界处,有一座美丽的城市。作为满族的发祥地之一,这个小城不但被誉为“东方马德里”,还是一座闻名遐迩的“英雄城”。
七十多年前的解放战争期间,从1946年3月到1948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与驻守在四平的国民党军队为了夺取战略要地四平进行的解放战、保卫战、攻坚战、收复战,四战四平整整历时两年的时间,随着辽沈战役的爆发以及国民党在东北的完败,此后的四平真的迎来了它的“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车子走过清晨的闹市区,然后在城郊结合地带,满眼都是庄稼,早上的喇叭花开的正盛,然后拐角处,一座红白相间的楼房矗立在黄绿色田野的辽阔里,那就是四平九中了。
早晨的阳光在校园里撒下了一地碎金,正是上课时间,除了前来与会的老师有序地签名报到,偌大的校园里显得愈发安静。
会场设在教学楼五楼,会议时间未到,会场里已经坐满了人,吉林省教育学院初中语文教研员张后安老师,四平市教育学院副主任李红霞老师,铁东区教育局副局长杨真,铁东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王林声,铁东区教科所所长李春娣、副所长许惠颖,铁东区教育局教育科杨丽杰老师以及来自四平市各个区县的校长、语文教师三百余人参加了今天的观摩会。
开幕式由四平市教育学院教研员高梅老师主持,简单地开场后,我为大家带来《语文,呼唤阅读的回归》的专题报告。
四平九中邵凤岐副校长跟与会教师分享了《以主题学习为契机,推动学校教学改革》的做法。一个普通的学校,无意中邂逅“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然后在没有任何支持的情况下,全校开始了尝试。此刻正是大课间时间,坐在窗边的我无意中看到楼下操场上孩子们整齐的队列,阳光下如一棵棵小树,为了让这些小树茁壮成长,九中人一次次走出去,一次次跟着会议跑,慢慢跑出了感觉。从楼下收回目光,看到了坐在旁边的九中蔡玉红校长,这是一位典型的东北大汉,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校长。此刻,他坐在第一排的座位上专注地倾听,我能想象得出,在决定做这项实验的时候,他顶了多大的压力。因为孩子们遇到这样一位校长,他们的童年,他们的学生时代注定是多彩的,因为有无数蔡校长这样有情怀、一心装着孩子的校长,我们的教育才有了鲜活的生命的气息。
来自内蒙古巴彦淖尔杭锦后旗的连世国老师跟初二的学生带来《细节描写述真情,动词妙用绘美文》的课堂观摩,教材中的《背影》整合从书中的《酒》《窝囊的父亲》,以“细节描写手法的理解和运用”为教学重点展开教学活动。课后,连老师又即兴跟大家分享了他所理解的语文和语文教学。
会场里简单的午餐后,铁东区教研员王轶老师以《海量阅读与语文主题学习》为题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思考。作为一名一线的教研员,王轶老师结合本地教育实际,提出了自己接地气的思考,如果说省、市教研员跟一线老师还有一点点距离,那么,区县教研员就是实实在在跟老师们在一起摸爬滚打的,内心里,我对这位同行不由地肃然起敬。
四平九中高南竹老师带来《感悟苏轼的旷达人生》,用丛书上《苏东坡的数字人生》《一首清冷的月光曲》《定风波.莫听穿林打雨声》《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作为辅助,支撑解读教材篇目《记承天寺夜游》。我很欣赏这堂课的设计,突破了简单的“1+X”,“X”真正起到了支撑、辅助、延伸的作用。如果老师对于苏轼的把握再熟练一些会更好。
四平市教育学院高梅老师从“主题”“路径”“读书”三个关键词入手对高南竹老师的课进行点评。一篇经典的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高老师引经据典纵横对比意在引发老师们的思考,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也愿我们每个人的课堂都有不同的精彩绽放。
会议的最后,是吉林省教育学院张后安老师的压轴报告,作为今年第四届初中课堂大赛的特邀评委,张老师从赛课的感受说起娓娓道来,后安老师说十几节大赛课带给她很深的震撼,从大赛课入手跟老师们分享她对组文阅读关联性的一系列思考。感谢后安老师的倾情解读和前沿引领,当省、市、区(县)三级教研如吉林省这样形成梯度、织成密网的时候,我们的教研就是上下贯通坚不可摧的,在这一点上,吉林省走在了前列。
夕阳西下,走出学校,路的两边是一片又一片的庄稼,成熟的苞米弯下了腰,沉甸甸的大豆笑裂了嘴,青草的味道、庄稼成熟的味道伴着晚风送进你的鼻翼,那是童年的味道,收获的味道,更是大地的味道。
黄昏于我是很忧伤的,那种淡淡的伤感总让异乡的我想起家乡,想起家人。遥远的北国,异乡的原野,黄昏的炊烟,晚归的农人……很唯美的画面,世界在那一刻静止,忧伤不再,有的只是美好。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此刻,列车穿行在北国的原野上,带着希望,带着祝福驶向远方……
—— End ——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