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2018.10.5 周五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跨越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复旦大学已经成为国内最知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但却一直踏实而低调地前行,一如它的校门,简单、朴素、含蓄、内敛。
复旦大学该是一所什么样的校园才能与它不绝于耳的赞美相匹配呢?会如东方明珠般仪态万方,还是会如金茂大厦般巍峨挺拔?想象中的复旦校园应该是雄伟而气派的,我一直这样坚定地认为。
直到那天走进复旦的校园。
车子停在复旦的正门,我很怀疑我们是不是走错了地方。当从彬彬有礼的保安口中证实这就是复旦的正门时,我在心里是在偷偷吐槽的。国内大学校门造型如此简单的除了复旦,好像也没有谁了。
砖红色的立柱,白色的横梁,尽管被横梁上红白相间的“欢度国庆”四个大字抢去了风头,但毛泽东主席手书的四个繁体大字“复旦大学”依旧赫然在目,磅礴大气。
正对着校门的毛主席塑像立于花坛之中,三面绿树环绕花团锦簇。塑像基座背面刻有原始的塑像落成时间,“新复旦全体革命师生员工敬立一九六七年八月五日”。旁边的一位游者介绍说,这座毛主席塑像总高为12.26米,正好寓意为毛泽东的生日12月26日,其中毛主席塑像高为7.1米表示为党的缔造日时间,而底座高为5.16米,是为纪念文革的纲领性文件“五·一六通知”,5.16也就是文革开始的时间。特殊的时代背景,特殊的数字,承载的是那段特殊的历史。主席塑像在校园里迎着风雨矗立了几十年,见证了复旦的发展和崛起。
顺着毛主席塑像前面的望道路西行,左手边是一个幽静的开放式园子,四周是参天耸立的柏树,如茵的草地中间是陈望道先生的塑像。陈望道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修辞学家和语言学家,他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的第一部中文全译本,1952年至1977年间担任复旦校长。
继续西行,柳暗花明之后迎面的太湖石上有“燕园”两字,是苏步青先生题写。
此复旦“燕(yàn)园”,非北大“燕(yān)园”。据说,燕园的名字源于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园面积不大,中间有两幢别墅,相传为王姓和谢姓富贾的私产,1935年,李登辉校长为扩展校园,几经协商未果,后委托杜月笙出面,最终举债购置。小桥、流水、假山、凉亭,错落有致,曲径通幽,是典型的江南园林。
跨过小桥继续西行便是复旦的老校门了,很多游人在这里排队拍照。
这座校门原建于1921年,五十年代初拆除,2004年,为纪念复旦建校一百周年,在旧址上重建,以供观瞻和纪念。老校门是牌坊式建筑,飞檐翘角,大门正中有圆形铜质校徽,正面横匾上是“复旦大学”校名,牌坊的背面悬有“敬业乐群”的横匾。
从老校门右侧的校门穿过后右行,前面豁然开朗。这就是有名的子彬院——“小白宫”,绿树、草坪、蓝天、白云、灰瓦、白墙,在许多地方见到过这幅经典的画面,如今置身于此感慨良多。
这座四层罗马风格的建筑里走出了许多数学天才:苏步青、谷超豪、李大潜……在小广场的正前方就是苏步青先生的塑像。“微分显万象,平生问几何”,苏步青先生曾于1978年—1982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1983年担任复旦名誉校长,直至2003年逝世。作为著名的中科院院士、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创始人,苏老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苏步青先生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数学,奉献给了复旦,我想,苏老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数学王国的桂冠,还有他严谨治学、敬业育人的精神,这些已与复旦融为一体,成为复旦精神激励着每一位复旦学子。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的话用在这里是最好的解读。
继续东行,远远地,一个小花坛,几棵大树下面是刻有“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墙,校训出自《论语·子夏》,从做人和做学问上给复旦学子提出了要求,做人要志向专一,坚忍不拔,要有广博的知识,要时常质疑和思考。
“复旦”之名取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是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首任校长马相伯先生选定,意在自强不息。跨越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复旦大学已经成为国内最知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但却一直踏实而低调地前行,一如它的校门,简单、朴素、含蓄、内敛。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这就是复旦。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