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时光】一部朴素粗粝的史诗——再读余华《活着》
2019 2月8日 星期五
No.3 一部朴素粗粝的史诗 云说—— 苦难是什么,苦难应该是土壤,只要你愿意把你内心所有的感受隐忍在这个土壤里面,很有可能会开出你想象不到的灿烂的花朵。
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
——陀思妥耶夫斯基
再次捧读余华的《活着》是一次残忍的阅读。
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喜庆的新春,我的心情不断地跌落,跌落,直至跌至深谷,然后我触碰到一种力量,那是一种坚忍的忍受着的力量,是主人公福贵身上永远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勇敢的活着的意志,一如此刻,我平静的内心。
很多年前,因为《活着》,我都失去了触碰余华作品的勇气,很多年后,再读《活着》,依然伤心,却也踏实。(“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福贵语。)
“老人的脊背和牛背一样黝黑,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将那块古板的田地耕得哗哗翻动,犹如水面上掀起的波浪。
老人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里面镶满了泥土,就如布满田间的小道。”
于是,在这样一个大雪飘飞的午后,我蜷在沙发的一角,听福贵讲述他的一生他的命运。
故事是从风花雪月的妓院和赌桌上开始的。浪荡的公子哥把殷实的家产败光并把老父亲活活气死,他气喘吁吁跑到城里为他将死的老母亲寻医问药却被抓去“拉大炮当壮丁”,两年以后当他终于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跌跌撞撞跑回家,老娘已入土,聪明伶俐的女儿因为一次生病烧成了聋哑人,好在福贵懂得了珍惜,懂得了勤苦,好在“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可是即便是这样清淡的捉襟见肘的幸福也只是暂时的。因为悲剧总是接踵而至,令人无法喘息。
懂事的儿子有庆因为“给县长的女人”过度输血,再也没有醒来。女儿凤霞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善待她的男人,却因为难产死在了医院里。白发人送黑发人,妻子家珍终是支撑不住撒手人寰。偏头的女婿一边带着外孙,一边干着搬运工,就是这样一个好人却也死于一场工作事故,硬是被两块水泥板夹成了肉饼……福贵埋了父母,埋自己的一儿一女,埋了妻子又埋女婿,从此只剩下一老一小相依为命。
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原本以为苦根能陪着福贵一直走下去,七岁那年,苦命的苦根也去了。
“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是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些年了。”
在时间与命运面前,人能有多少自主的空间?
作者在日文版的自序里这样写道,“《活着》是关于一个人一生的故事,因此它也表达了时间的漫长和时间的短暂,表达了时间的动荡和时间的宁静。时间的变化掌握了福贵命运的变化,时间的方式就是福贵活着的方式。我知道是时间的神奇让我完成了《活着》的叙述,可是我不知道《活着》的叙述是否又表达出了这样的神奇?我知道福贵的一生窄如手掌,可是我不知道是否也宽若大地?”
余华自己也在追问也在思考。
当我们在唏嘘“福贵们”苦难的一生时,我们也看到,福贵苦难的经历里有幸福也有欢乐。
一个对他始终不离不弃的妻子,一双懂事聪明的儿女,一个难得的好女婿好外孙,还有老牛福贵……如果初读读到的是苦难是泪水是不忍,今天再读,我读出了不屈的力量坚忍的灵魂。
苦难是什么,苦难应该是土壤,只要你愿意把你内心所有的感受隐忍在这个土壤里面,很有可能会开出你想象不到的灿烂的花朵。
如果我们经历过的苦难不能帮助我们成长,那我们真的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每个人都应该对得起自己所经历的苦难经历的人生,在缺憾和不完美的人生中感受生命的真实,在这种真实中幡然醒悟,然后成长,只因,走过风雨,韶华不再。
“他们时常流出浑浊的眼泪,这倒不是因为他们时常悲伤,他们在高兴时甚至是在什么事都没有的平静时刻,也会泪流而出。然后举起和乡间泥路一样粗糙的手指,擦去眼泪,如同掸去身上的稻草。”
所以,余华先生在麦田新版的自序中写下二十多年写作给予他的感悟——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人为什么活着?余华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故事读完了,我看到,“老人和牛渐渐远去,炊烟在农舍的屋顶上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
窗外,风停雪霁,一片安静祥和的世界。
—— End ——
往期精选
【且行且歌】你的眼里,藏着深海 ——记珠海市南屏中学洪明利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