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治疗26例慢性肾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评估
编辑:James
来源:干细胞之父平台往期发布
转载须授权
慢性肾脏病(CK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的一种不可逆疾病。其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
临床指标表现为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3个月,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GFR下降(GFR<60mL/min)超过3个月。
据统计,我国肾病的发病率为10%~13%,全国约有 1.2亿 名患者,其中慢性肾脏病患病率达10.8%,且多数肾损伤易进展为慢性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即 尿毒症 。也就是说, 10 个人中就有 1 人患肾病 , 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与重视。
慢性肾病的诱发因素: 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免疫失调、心血管疾病、外伤、手术等。慢性肾病发病的本质机理,就是肾间质纤维化,这也是各种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共同途径。
通常,慢性肾病早期可见尿液中出现大量泡沫、尿中见血色或夜尿增多,即尿常规中出现尿蛋白(+)和红细胞(+),则可能为预警信号。
蛋白尿一旦出现,肾功能将不可逆转地下降,病情随时间不断进展。 肾性血尿,多伴尿蛋白增多或管型,如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等。当慢性肾病迁延不愈,最终将发展成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F),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阻止慢性肾病向ESRF发展。
CKD 的治疗手段有限,目前主要采取维持性透析和肾移植治疗。CKD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影响全球10%以上的人口,每年造成500万至1000万人死亡。
维持性肾透析和肾移植治疗CKD是有效的,但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透析费用大、缺乏供体来源、免疫抑制剂副作用大、药物维持花费高、手术费用高等。
干细胞作为当今医学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为受损组织器官提供了修复再生的可能,这种治疗方式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此外,干细胞具有突出的抗炎特性和免疫调节功能,修复肾损伤、改善肾功能。在大鼠顺铂肾毒性模型中,进行干细胞移植后的小鼠可改善肾功能和肾小管损伤,减少了肾小纤维化和硬化。
推荐阅读:干细胞在4类肾脏病治疗上的临床应用
干细胞在临床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介入技术与干细胞移植的结合。目前干细胞移植方式主要包括静脉、动脉和局部移植,有效、安全的移植方式对治疗CKD具有重要意义。介入技术更高效地将干细胞移植至目标部位,减少细胞在肝脏、肺等部位的分布,更好地发挥干细胞在肾脏中的作用。此外,也可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对干细胞进行局部移植。
干细胞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机制
1.分化作用:由于归巢效应,干细胞会自动转移到肾脏病灶,分化成肾固有细胞,肾实质细胞,肾小球上皮细胞等。从而修复受损肾脏,重建肾脏血液循环,改善肾脏功能。2.旁分泌作用:释放的某种活性因子还会刺激肾细胞分泌促红素,而促红素可以促使红细胞的生成,这样就缓解了机体贫血的状况。
3.免疫调节作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的功能,可有效减轻肾小球肾炎症状,来实现对肾脏的改善作用。
干细胞对慢性肾病的疗效体现
抗肾脏纤维化,抗肾脏细胞凋亡;
减少炎症细胞浸润,消除炎症反应;
蛋白尿消失,尿酸、肌酐等指标好转;
提高肾功能,避免肾透析带来的痛苦。
干细胞疗法应用慢性肾病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分析自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肾病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方法:选取 26 例慢性肾病患者,患者均自愿接受自身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时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h 尿蛋白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77%。治疗后 1、4、8 周时患者 Scr、BUN、24 h 尿蛋白明显下降,Ccr 明显升高,这一结果提示采用自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肾病可获得肾功能的改善,可行性满意。见表1
结论:采用自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肾病可获得肾功能的改善,不良反应以发热、瘙痒为主,未见出血、动脉栓塞、假性动脉瘤等严重并发症。
综上所述:临床试验证实了干细胞治疗慢性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MSCs的干预调节可改善肾纤维化,提高肾功能,为慢性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方法。相信未来在更多、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后,干细胞治疗慢性肾病的技术会日益成熟,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精准医疗引领健康未来想知道更多,扫码关注公众号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