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藉“封圣大典”,教宗方济各对“成圣”做出了最符合信仰真理的解释

韩清平 清平思域 2022-10-18
今天,在伯多禄广场,教宗方济各主持了封圣大典,册封十位教会的新圣人。他们分别是:1)因拒绝为纳粹德国政府做宣传,而在达豪集中营遭杀害的荷兰籍记者布兰马兹(Tito Brandsma)神父,2-4)法国籍的里维耶(Maria Rivier)修女、嘉禄富高(Charles de Foucauld)神父、“天主教教理司铎会”创始人德比斯(Cesare de Bus)神父;5-9)意大利籍的耶稣的玛利亚(Maria di Gesù)修女、“鲁巴托嘉布遣修女会”(也称“方济各加布遣第三修女会”)创始人耶稣的玛利亚方济加(Madre Francesca di Gesù)修女、“圣家小姐妹会”共同创始人曼托瓦尼(Maria Domenica Mantovani)修女、“贫穷姐妹会”和“圣家兄弟会”的创始人帕拉佐洛(Luigi Maria Palazzolo)神父、“圣召会”和“圣召修女会”创始人鲁索利洛(Giustino Maria Russolillo)神父,10)印度平信徒殉道者拉匝禄(Devasahayam Lazzaro)。

提起教会的圣人,我们自然会想到那些为要么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情的“英雄豪杰”,要么甘愿为信仰流血致命的殉道者,而且,很多时候都将目光转向了选择神职和修道生活的人们。的确,在教会已经封圣的男女圣人当中,符合这些特点的真的不少,然而,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就已经明确指出说“成圣是每个基督徒的圣召和使命”。在今天的弥撒讲道中,教宗方济各又一次强调了这个理念。他首先引用福音中耶稣说的“我怎样爱了你们,你们也必须怎样彼此相爱”这句话,提醒大家说“我们千万不要忘记,最核心的并非我们的能力和品德,而是天主给予我们的无条件、自由和无偿的爱!”

我们基督徒的生活不是从教义和好行为开始的,而是从我们做出任何回应之前,意识到我们已经被爱了而产生的一种惊奇开始的。虽然世界经常试图说服我们,我们的价值只在于我们所能产生的东西,但福音提醒我们生命的真实真相:我们是被爱的。一位当代灵修作家这样说:“早在任何人看到我们之前,我们就被天主的慈爱之眼所看见。早在有人听见我们哭或笑之前,我们就被我们的天主听见了,祂总是在听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早在任何人和我们说话之前,永恒的爱的声音就向我们说话了”*亨利-卢云,《活出有爱的生命》)。天主首先爱了我们,在等待我们,祂一直在爱我们。这就是我们的身份:我们是天主所爱的人;这就是我们的力量:我们被天主所爱。

承认这个真理,需要我们在看待成圣的方式上有所转变。有时候,我们过分强调自己努力行善,就创造了一种圣洁的理想,这种理想过分地基于我们自己、我们的个人英雄主义、我们舍弃的能力、我们为获得奖赏而自我牺牲的准备。有时候,这会是一种把生命和圣洁用“白拉奇主义”(*指第五世纪时,强调个人自由意志可以让人成圣的白拉奇修士)的方式来看待。我们把圣洁变成了一个不可企及的目标。我们把它从日常生活中分离出来,而不是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在街道的尘埃中,在现实生活的考验中,或用亚维拉的大德兰对她的姐妹们的话说,“在锅碗瓢盆中”,寻找它、拥抱它。成为耶稣的门徒,在圣洁的道路上前进,首先意味着让我们自己被天主爱的大能改变。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是天主主导着我们的自我,是圣神主导着肉体,是恩宠主导着行为。


教宗今天关于成圣的解释,也许会让一些习惯了通过“克己苦身”等“善工”渴望在“死后救灵魂、升天堂”的基督徒们感到困惑,也会令一些习惯了这样想也如此讲的神职人员和修会会士觉得“若有所失”——如果成圣是这样的“普通”,那还有必要走似乎有些艰难的“修道之路”吗?

我非常理解这样的困惑和“失落”,因为我也曾有过这样的困惑和“失落”。然而,当我们走近耶稣、感受祂的思言行为时,也许就不难理解当年“梵二”会议和今天教宗对成圣的解释了:没有天主的无条件、自由、无偿的爱(*或如《与神对话》系列作品的作者尼尔-沃尔什在其《神的解决方案》一书中所说的,“纯粹的爱”),我们连一个善念都不可能有,何谈“修德成圣”?!

让我们向十位教会新圣人学习、致敬的同时,也向本来就是“圣的”自己致敬,并在天主恩宠助佑下彰显出来!

最后,也和大家分享我为今天写的“每日圣言”反省:


推荐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