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主教会议秘书处:对“梵二”大公会议的接受仍处于婴儿阶段

韩清平 清平思域 2022-10-18

本公众号昨天发布的《借封圣弥撒,教宗方济各提及六十年前召开的“梵二大公会议”并展望“结伴同行”的教会》一文已经被屏蔽了。但为了呼应今天的这篇小文,我只能将其中相关的这段话再重复一遍:

在弥撒结束后的“三钟经”讲话中,教宗特别提到了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召开六十周年日和人类再一次面对的核战危机。他这样说:
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开幕六十周年纪念日是后天(10月11日)……我们不应忘记当时威胁世界的核战争危险。我们为什么不以史为鉴?即使在那时,也有冲突和巨大的紧张局势,但最后选择了和平之路了。圣经上说:“上主这样说:‘你们要站在交叉路口,观察探问旧路,哪一条是好路,就在那路上走,你们的心灵必获得安宁’”(耶6:16)。

2021-2023分四步走(教区-各国主教团-各大洲主教团-梵蒂冈,目前已经走完了第三步)的世界主教会议会徽,主题是“为了一个结伴同行的教会:共融、参与、使命”

就在今天,“由圣教宗保禄六世在梵二”结束之际建立的“世界主教会议”的秘书处,又发表了纪念“梵二”开幕六十周年的新闻公报,强调了如今正在筹备中的第十六次普通常规世界主教会议与“梵二”精神的紧密关系,特别指出说“结伴同行”(synodal)这个词虽然是最近几年的新名词,但其精髓源自“梵二”精神,而且被圣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荣休教宗本笃十六和现任教宗方济各所高度认可和赞赏。该“公报”在不同段落中这样说:

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开幕六十周年,对主教会议来说也是一个特别的恩典时刻,它代表了那次大公会议的成果,实际上是它的“最宝贵的遗产”之一(教宗方济各,2018年)。

主教会议的目的一直是在教会生活和使命中延续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的精神,以及培养天主子民对其教导的活学活用,并认识到该大公议代表了“二十世纪的教会已从中受益良多”的伟大恩宠(若望·保禄二世,2001年)。这项任务是远远没有完成,因为接收大公会议的教导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某些方面,它仍然处于婴儿阶段。

2021-2023年主教会议的大宪章是大公会议关于教会的教导,特别是关于天主子民的神学,这个子民的“资格是天主儿女的尊严和自由,天主圣神住在他们心中当作圣殿”(教会宪章,9)。

甚至在教会开始这次世界主教会议的旅程之前,本笃十六世(2008年)就已经肯定了“结伴同行是教会的组成部分:它包括每一个民族和文化的聚集,使他们在基督里成为一体,并跟随祂一起行走,因祂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14:6)

(二十一次大公会议的历史脉络图)

关注本号的朋友们可能有印象,对大公会议和世界主教会议,我曾有不少相关介绍和分析。如《教宗一语道破了今天教会的问题:尚未接受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就是一例。在这次同《公教文明》杂志的编辑组谈话时,教宗方济各就已经坦言说:“在某些情况下,大公会议尚未被接受。大公会议扎根也需要一个世纪,那么,我们还有四十年的时间让它生根发芽。”

是的,我也在此文中评析说,今后教会可能不会再开“所有主教都参加”的大公会议了,而是定期召开“世界主教会议”,如上述正在筹备中的。只不过,这个已经被冠名六十年的“世界主教会议”(The Synod of Bishops),如今已经去掉了“of Bishops”(=主教们的)二词,只留下“The Synod”二词(遗憾的是中文还依然在用旧名称)。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以后这样的大会可不仅仅是主教们参加的了,而是全教会的代表——就因为,教会是“旅途中的天主子民”,必须结伴同行,而非单打独斗,更不可继续按“金字塔”模式来管理和维护!

无论如何,明天是“梵二”开幕六十周年,也是距明年的“The Synod”在梵蒂冈开幕整齐一年的日子。早在去年,我就在也被屏蔽了的《今天,实际意义上的“梵蒂冈第三次大公会议”已经开启》一文中,冒昧地将此Synod和“梵三”相提并论了。那时,我们尚不知道人类在时隔六十年后,又一次面对着核战争的危机,但如今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现实。鉴于此,我还想再次重复这几天一直中脑海中盘旋着的那几个问题:都说六十年一甲子,这一切到底是巧合还是天意?是偶然还是轮回?


推荐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