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宗方济各为何要再次“收紧”举行“旧礼弥撒”的“自由”?

韩清平 清平思域 2024-03-15

昨天,圣座新闻室公布了这一消息:教宗方济各于前天接见圣座礼仪及圣事部部长罗赫(Authur Roche)枢机主教时,签署了一项新的法令,就他于2021年7月16日颁布的《传统的守护者》(Traditionis custodes)手谕规定再次做出明确说明,要求:各地主教在批准某堂区和容许上述手谕颁布后被祝圣的神职人员用1962年的《罗马弥撒经书》举行礼仪时,须先通报圣座礼仪及圣事部,由该部对个案进行评估!简言之:能否和是否继续沿用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前所谓的“脱利腾礼弥撒”,不能由各地教会随意决定,而是由圣座礼仪及圣事部按个案做出评估和裁决!

上述法令无疑是对《传统的守护者》所做规定的进一步“收紧”,因为该手谕规定:“一、由教宗圣保禄六世,以及教宗圣若望保禄二世,按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法令所颁布的礼书,是罗马礼祈祷律(lex orandi)的唯一表达”;“二、教区主教在付给他管理的个别教会内,是全部礼仪生活的协调者、促进者和守护者;他该规范其教区所举行的礼仪。因此,按宗座的指引,有关 1962年《罗马弥撒经书》的使用,全属教区主教的权限。

当时教宗只是将“评估和裁决权”交托给了教区主教手中,但昨天签发的“法令”明显是限制了教区主教的这一权力。这就不能不让人纳闷:一向积极号召并推行教会“分权”(Decentralization)和“同道携行”(Synodal)的教宗方济各,为何要和喜欢并坚持做“脱利腾礼弥撒”的人们过不去呢?
要明白其背后的动机或曰“难处”,我们还需要回到《传统的守护者》手谕在一开始时便写下的这句话上来:“我可敬的前任教宗圣若望保禄二世和本笃十六世,为促进教会的和谐及团结,遂以慈父的关怀,授权并规范任何地区坚持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更新前礼仪形式的人,使用教宗圣若望廿三世于1962年订定的《罗马弥撒经书》。他们旨在‘促使对早期礼仪形式具有深厚情感的天主教徒与教会共融’,而非其他目的。”
教宗手谕想说的就是:前任教宗授权某些团体和堂区举行“脱利腾弥撒”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对早期礼仪形式具有深厚情感的天主教徒与教会共融,而非其他目的”,然而,事与愿违的是,有不少人却利用这一“特权”在教会内“另立门户”,搞“小圈子”,甚至,不惜推翻“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的精神——不要忘了,“梵二”召开后首先讨论通过的就是《礼仪宪章》
明白了这一背景,我们也就不难明白一向积极号召并推行教会“分权”(Decentralization)和“同道携行”(Synodal)的教宗方济各,为何要不惜落下更多骂名,再次“收紧”举行“旧礼弥撒”的“自由”了——可以想到的是,在他颁布《传统的守护者》手谕后近两年后,上述利用“旧礼”来“另立门户”、“搞小圈子”的现象并没有停止,而且有些地方主教还拿着该手谕的规定,为这样的团体和个人大开绿灯,导致更多的“门户”和“小圈子”悄然发展……
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些年来在天主教会内围绕礼仪的问题所发生的各种争论,对局外人而言很难理解,但对局内的人们则是“能否得救”的大事。在《宗徒大事录》中记载的早期教会团体围绕“领洗的外邦人是否需要行犹太人的割损礼”争论多时就是典型的例子!中国教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围绕用文言文“念经”还是用白话文“念经”也曾在许多地方争论不休。也许有些地方还在争论着。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我们依然对“礼仪”甚至基督信仰性质的理解有很多的误解,至少,有很多人将其绝对化、固定化,认为“念错经”或“做错了礼仪”,上天就会恼怒且降下灾祸惩罚人类。至于那些硬是拿礼仪和圣事当武器排斥他人、另立门户(且不说骗钱敛财)的人,就另当别论了!
但愿二十一世纪的宗教人士,不要再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错误了!

推荐相关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