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你在心理诊所的门前犹豫不决?

黄贝尔 怡禾心理 2022-01-18

图源:pixabay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这个时代已经渐渐地在众人面前褪去了神秘的面纱。从国家政策到社会公共媒体或自媒体,都在提升全民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学知识,以及越来越多心理诊所的开设,说明了整个社会的对心理学科普和心理健康的重视正处于上升期。

 

然而很多心理咨询师还是反映,在诊疗的过程中,发现许多的朋友在“心理咨询”这四个大字面前,或者对于前往心理诊所就诊,依然持有各种各样的顾虑、质疑甚至偏见。因此,当你身边的人,你所爱的人表示拒绝为他们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症)去寻求帮助时,这不仅仅会对其本人不利,更有可能对家人,甚至对社会造成持续性伤害。

 

所以你会怎么做?其实这里面需要探讨的话题和原因都比较复杂,其中包括了个人认知、家庭关系、年龄、性别,甚至心理咨询师本身的素质与监管问题。这里就从人们的主观思维开始,展开探讨一下人们拒绝面对心理问题,或者拒绝见心理医生的一些迷思。

 

图源:pixabay


心理诊所门口的10大迷思

 

1. “还不如和我朋友聊聊呢”

这还真是一个正确的思路!是的,当发现表面的心理问题时,比如不开心、焦虑、悲伤等等,第一时间应该寻求最信任的人去帮助你。家人和朋友是你第一时间能接触到的资源。然而记住一点:“治疗不能替代关爱,关爱也不能用于治疗”。而且有的时候,家人或朋友不一定能抓住你心理问题的根源,给予的信息有可能安抚你,也有可能让你做出错误决策。

 

2. “心理咨询为何这么昂贵?值吗?”

非常常见的心态,也是非常能够被理解的。毕竟,消费能力、经济状况、投入产出比等等,都是消费者首要考虑的因素。尤其是很多心理问诊似乎还没有纳入国家医保体系。需要知道的是,心理咨询或治疗所解决的问题,不一定是当下的生理或情绪,而是需要从纵向探究当事人的生活经历,横向梳理当事人的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可能会改变你今后的生活状态。在其中,心理咨询师所接受的信息,消耗的精力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循证心理学更加善于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较好的疗效,一定程度上为病患节省了开销。

 

3. “我没那么多时间消耗在一次次心理咨询上”

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很大一部分在于通过对话和康复性训练来达到治愈的效果。就跟心理问题的形成一样,小部分的心理问题是由于突发事件引起的(如惊恐症),而多数的问题如抑郁、自卑、双向人格障碍,都是由于当事人长期积累的问题而导致,因此,治疗的周期因人而异也会很长。和生理问题一样,某些治疗手段专门针对急性心理问题,而另一些则专门针对长期和顽固的心理疾患(如性格障碍)。

 

图源:pixabay


4. “我见过几次心理医生,没什么用”

心理咨询师和普通人一样,拥有不同的人格、年龄、对话模式、治疗策略,甚至长相。如果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觉得该咨询师不适合自己,或者觉得治疗模式让你不舒服,一定要及时提出来。按照职业道德守则,心理治疗师有义务尊重当事人的需求。但是,心理咨询一定程度上,是需要当事人和治疗师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的一个高效交流过程。通过一至两次的经验来判定一个治疗师,或者整个心理咨询行业是不正确也是不客观的。

 

5. “家人、朋友或雇主会不会觉得我是精神病?”

心理治疗拥有和普通疾病治疗同等的地位。首先,治疗师会保证你的个人隐私不泄露,包括你的家人在不征得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无法了解任何关于治疗的细节。其次,在专业人士的眼里,心理病和普通疾病一样,并不关系到人格尊严或者社会地位。反而,积极治疗对患者的生活和社交有积极作用。

 

6. “跟一个陌生人谈心事,不会很奇怪吗?”

心理咨询师首先是一个聆听者,他们不会做出任何的主观性判定或者发表挑衅的言论。心理咨询的早期阶段,是一个倾诉、交流、建立信任感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当患者逐渐信任咨询师或治疗师,逐渐会放下心中的芥蒂,会把咨询师当作自己在治疗期间的朋友。这更像是一根拐棍,它不会教你走路,但可以支持着你,让你不要摔倒。

 

图源:pixabay


7. “为什么治疗师总是不说话?”

这要看患者正处于治疗的哪个阶段,以及患者的特定心理状态。聆听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咨询手段,它能够帮助治疗师及时收集患者信息并做出分析。同时,很多的心理问题当事人,需要通过相当长时间的倾诉,来舒缓自己的情绪和痛苦。这时心理咨询师会使用“积极聆听”的技巧,来安抚当事人。

 

8. “心理咨询师真的关心你吗?”

通常来说,只有具备足够素养,并对弱势群体存在关怀,愿意施予他人援手的人,才能成长为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绝大多数治疗师并不期望通过自己的职业实现致富。

 

9. “如果用药能够快速排解忧愁,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咨询?”

精神科医师是一个独立的职业,同时紧密地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师合作。然而,精神类药物并不适用于每一位患者,某些情况下也不适宜长期服用。大多数精神类药物会有比较强的副作用,甚至可以使某些症状得到控制,但令患者出现其他症状或失去其他方面的能力(如肥胖或性功能障碍)。心理治疗师会根据患者情况,如果觉得需要药物介入,才将其推荐给相应的精神科医师。

 

图源:pixabay


10. “我真的不想面谈,有没有其他方法?”

尽管面谈是长期以来比较受认可的咨询模式,但随着时代发展,通讯科技的进步,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咨询模式。如:视频、电话或文字。这些模式各有长处。例如,文字模式可以让当事人反复阅读咨询师的建议,不易遗忘。但统一的缺点是,由于缺乏眼神和肢体交流,信任关系不容易快速建立。而且在产生误读或误解时,也需要时间来修正。因此,如果有条件进行面谈咨询,还是最优的选择。但也可以积极尝试其他新的咨询模式。

 

如何帮助身边的人发现问题

 

除了自身对心理问题和心理咨询的认知外,作为家人,也应该积极地关心和体察身边最亲爱的人,是否出现了心理疾病或者潜在的心理问题。

 

图源:pixabay


作为家人,可以轻易判断出亲人身上与他平常状态不同的东西。例如,情绪的起伏,容貌的变化,疲劳程度,对以前爱好的活动缺乏兴趣,睡眠问题,食欲或体重的变化等等。这时,最好的方法是先不要主观判断他的问题,先加强你的爱和关心。避免让当事人感到压力,同时可以告诉他,如果感到有精神压力,可以立即去寻找心理咨询的帮助,尽量在早期发现症状及时介入,没有人会因此对当事人产生偏见,所有人都会支持帮助他。这里也列举一些典型的心理问题的表象反应:

 

1. 持续性感到焦虑或担心

2. 感到极度不快,抑郁,毫无希望

3. 爆发性的情绪

4. 突如其来的睡眠问题

5. 体重或胃口的变化

6. 回避社交

7. 酗酒或滥用药物

8. 无理由地内疚或自卑

9. 异常的行为


如果你的家人出现了以上的特征,应该立即在情感上予以支持,并他们及时寻找专业心理咨询机构进行排查。心理咨询和治疗一门非常严谨,遵循科学实证,体察人们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过去,面对自己的当下,并为未来树立承诺的学科。东方文化中传统和内敛的元素,有时会让人们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然而只要把心理疾病端正到普通疾病的位置上,人们就不会再徘徊于心理治疗的大门前,而能够做到勇于面对,精准治疗。


参考文献


1. Nine signs of mental health issues. (n.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healthdirect.gov.au/signs-mental-health-issue

 

2. The Top 10 Reasons People Say No to Counseling - Counseling Center. (n.d.). Retrieved from https://gustavus.edu/counseling/top10.php


黄贝尔

澳大利亚女性心理治疗中心,从业12年。擅长焦虑、抑郁、家庭冲突等问题。


往期回顾


 09

-

2018-07

 原创 |焦虑的孩子该怎么养?

12

-

2018-07

 原创 |怎么也走不出越付出越惨的怪圈


END


为大家分享实在又实用的心理学,为你的心灵找到正确的疗愈之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