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明节特辑 | 为了孩子,我应该付出一切吗?

黄贝尔 怡禾心理 2022-01-18

图源 | pixabay


又到清明。

 

这是一个让人思索的日子。任何日子谈论生或死,都没有在清明节谈论来得直击人心。有句话说得好:生死之外无大事。

 

但是,生活所表现出来的,可能跟这句话是完全相反的状态。为什么?因为毕竟人不是每时每刻都会去面对或经历生死。也许生死之外确实无大事,但生死之外有太多的琐事。在平均30000天左右的时光里,除了第一天的出生和最后一天的死去,中间的日子里,人们要付出太多精力去面对各种琐碎的关系和事情。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颗糖果,那么生和死,就像是糖纸两头拧成的结。清明时缅怀故人的一生,难免心中会生出这样的问题:“他认为自己的一生完美吗”,“他有什么遗憾吗”,“她的付出值得吗”,“如果能再选择一次,她会走同样的路吗”? 然而,人生这颗糖果,终究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是苦,还是甜。


1

“天选之人”的困境


这个世界上再复杂的关系,也是从母子关系开始的。当妈妈感知到宝宝存在于自己身体内,就此形成了两个生命之间最原始,也是最紧密的一种关系。由此开始分化出的所有父子、朋友、夫妻、人际等等关系,都是从母子关系起源的。

 

所以说,妈妈的“角色扮演”,很大程度影响了一个孩子未来的几乎所有关系的发生和应对。当孩子被温柔以待,他也会学习到同样温和地对待他人;善于沟通的家庭,孩子也能学会用沟通解决问题。


图源 | pixabay


但是,问题来了。是什么力量推动了一个女性进入“妈妈”这个角色呢?也许很多妈妈会说:

“啊!这不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吗?”


然而从社会体系的安排来看,社会为了人们上中学,安排了小学的教育;为了上大学,安排了高考制度;为了工作,安排了就业实习…… 可是,社会从来没有为了让一个人成为合格的妈妈,而安排任何事情!

 

有句玩笑话,说每位妈妈都是“天选之人”。成为妈妈并不是从0到1 的过程,而是从0到无穷大——因为一个妈妈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把孩子生下来,而是几乎伴其大半生的养育、操劳和付出。


图源 | pixabay


其实,如果去谈一位妈妈为孩子的一生付出了什么,那么千言万语也难以描述。然而,从心理学角度,也许可以把妈妈的付出归纳为两个方面:

1)重新演绎自己童年的幸福;

2)弥补自己童年的缺失。

 

很多妈妈都会说:我就是按照自己的模式养育孩子的啊! 其实并不尽然,妈妈做事的风格、对话的模式、生活的喜好、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很大程度上都在参照自己的母亲。甚至给孩子的食物,带孩子去玩耍的地方,甚至口头禅,也常常在复制自己母亲曾经的行为。

 

当然,由于文化和信息的进步,以及自身童年的一些缺失(例如失去父爱等等),妈妈们也会努力提升自己,尽力以一种规避和弥补的态度,使类似的不幸不要发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图源 | pixabay


遗憾的是,这个过程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的。一个女性成为妈妈的过程里,她也许无意识地把童年的“不幸”,也演绎给了下一代。而与此同时,也许并没有意识到童年的缺失是如何影响自己的人格的。也就是说,妈妈对自己形象和角色的定义,很可能就是模糊的。


2

为孩子付出?还是为“我”付出?


在这个社会里,妈妈的“职责”和“付出”似乎都是预先被文化和舆论所定义好的。而上文里提到,社会资源几乎没有教育一名女性如何成为合格的妈妈。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巨大的矛盾和遗憾。

 

许许多多的心理学界提出来的观点,成为妈妈的过程,不但只是肉体上的剥离(婴儿离开母体),更是一种人格上的撕裂和重生。身份转变成了母亲的女性,其实她的个体感受并不会由于孩子的出生而完全消失。她依然渴望自己的生活,依然缅怀曾经的风花雪月,依然留恋与闺蜜的家长里短,依然珍惜自己的美貌和身材。

 

图源 | pixabay


可是,被“职责”、“母性”等社会定义笼罩着的妈妈们,是焦虑的。她们一方面要应对孩子们无休止的索取,一方面对抗着自己的独立意识。所以,心理学家给这种状态一个定义:母性矛盾(Maternal Ambivalence)。

 

而且,这种母性矛盾状态,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甚至伴随其一生。可以想象:


01

当孩子嗷嗷待哺时,妈妈无法顾及自己的睡眠,第一时间会给孩子哺乳

02

当孩子在幼儿园感染病毒时,妈妈是守护在床边时间最长的那个人,哪怕自己已经辛劳了一天

03

当孩子准备上学,妈妈一定是最操心孩子择校问题的人,也许自己对学校的了解也只是道听途说

04

当孩子择偶,妈妈又会牵挂孩子未来的幸福,却忘了自己当年在爱情上也是一样地叛逆

05

当孩子的孩子出生,妈妈又该怎么付出呢……?


回到文章的最初,也许每一位妈妈在临终前都不会后悔自己对孩子的付出,可是如果问她们:“如果再来一次,你希望对自己再做些什么呢?”也许很多的妈妈,都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那里面肯定包含了自己的遗憾、失败和梦想。


图源 | pixabay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女性的一生应该比男性来得更加丰满。她们的情感更加细腻,她们有机会经历生育,她们与孩子的关系更加亲密……在如此丰富的情感加持下,女性更应该以一个舵手的姿态去驾驭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情绪和舆论所绑架,沦为只懂得为他人付出的劳动者。


3

付出,换来回报而不是负担


其实成为一名合格的母亲,门槛并不高。“母亲”这个身份,可以说是人成长到了一定阶段,认为自己可以繁衍后代,为其负上应尽的责任,并引导他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而为自己附加的一份工作。

 

和其他工作一样,妈妈在工作中会遇到挫折、挑衅、成就感和失落感。而同样你所管理的员工——你的孩子——也绝不是个省油的灯。Ta会给你带来无尽的惊喜和惊吓。所以,一个妈妈,要学会允许自己犯错,允许孩子犯错;要学会为孩子付出,学会为自己付出;要让孩子去学习,也要让自己去学习。以下几点,尽管无法概括一个妈妈应当做的全部,但至少也算是抛砖引玉吧:


1) 你的付出是不是孩子需要的?

冷了?饿了?学钢琴还是学画画?找什么样的女朋友?并不是说妈妈不应该为孩子规划这些,而是这些付出,换来的是孩子的笑脸,还是忧愁或愤怒呢?没有一个孩子应当背负着“这些都是你妈的苦心”而成长。


2) 你可以追求完美,但你并不完美

妈妈们很努力,有些是出于本能,有些是出于客观原因,有些是出于家庭的压力。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自己在什么家庭成长,经历过什么,性格上有什么不足,能力上有什么缺憾,都是妈妈们应该心知肚明的。所以,不要认为自己是超人,要敢于说“不”,也要敢于求助。


3) 你、孩子、丈夫、家人之间的关系都需要清晰化

如果妈妈把自己和孩子的关系,自己和丈夫的关系,以及和其他人的关系分出来单独审视,那么很多事情就容易明朗化。例如:“妈妈希望你怎么做,和爸爸希望你怎做是两回事。如果你希望得到爸爸的帮助,那么请你跟爸爸去谈。” 千万不要让一段关系影响到另一段关系。


4) 你永远应该为自己做些什么

如果一个女性有能力为孩子付出一切,那么也就意味着她有能力为自己付出一切。你人生要弥补的缺憾,要实现的愿望,千万不要拿孩子来做借口,说自己是为了孩子才牺牲的——孩子根本没让你这么做。妈妈们可以尽力去付出,妈妈们同样也能尽力回报自己。


图源 | pixabay


生死之外本无大事。女性是这个地球上唯一能经历多次“生”的物种,可以说,她们经历的“大事”也比较多,付出和感悟也比较多。理论上讲,妈妈们更应该以一个主导者的身份来驾驭这个世界,同时获得这个世界无尽的回报。


参考资料

1.Murray, L., & Finn, M. (2012). Good mothers, bad thoughts: New mothers’ thoughts of intentionally harming their newborns. Feminism & Psychology, 22(1), 41-59.

2.Parker, R. (2005). Torn in two: The experience of maternal ambivalence. Virago.

3.Tartakovsky, M. (2014). Self-CareStrategies for Busy Moms. Psychcentral.


往期回顾


01

-

2019-01

 原创 | 如何让队友成为负责任的爸爸

03

-

2019-04

 原创 | 妊娠期可以使用抗抑郁药物吗?


黄贝尔

澳大利亚女性心理治疗中心,从业12年。擅长治疗童年创伤及成年人格修复,尤其擅长针对女性的各类心理问题。


END


为大家分享实在又实用的心理学,为你的心灵找到正确的疗愈之路。


怡禾心理重新开放树洞信箱啦,如果你有什么心里话或者心理疑惑,育儿路上遇到的难题,欢迎写信给我们。


怡禾心理每周会有一个心理小问答栏目来回答大家的问题,每个月会邀请资深心理咨询师回复一封读者的来信。


信箱地址:yaehermailbox@163.com   欢迎来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