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家宝宝真的有必要做睡眠训练吗?

周娱菁 怡禾心理 2022-01-18

周娱菁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型博士毕业,接诊病种包括儿童心理发展与精神障碍等。


最近一则新闻《3个月婴儿被训练趴睡时死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议论,相信看过这个新闻的妈妈们会感到非常的愤怒和悲伤。很多妈妈说不敢看新闻的细节图,看到这则新闻自己感到心痛不已。今天我们要来讨论一下关于孩子睡眠训练的话题。


在这个不幸的事件中,这位妈妈盲目崇拜睡眠课程,最终让三个月的女儿在众人的眼皮底下活活闷死,真的是匪夷所思又让人痛心疾首。这个睡眠课程中使用的方法到底是何方神圣,可以让妈妈们如此推崇又不顾孩子生命的盲目崇拜?这就是哭声免疫法。


图源 | pixabay


哭声免疫的真相


哭声免疫法来自于120年前的美国,1894年,Luther Emmett Holt在其发表的《The Care and Feeding of Children》中提出的一种训练孩子入睡的方法。他提出让孩子自己躺在床上睡觉,如果孩子还是哭,不用管孩子,孩子哭着哭着就睡着了。这样坚持下去,孩子就可以自己睡觉,晚上醒来之后也可以自己入睡。


Luther Emmett Holt提出来的哭声免疫法听起来很残忍,在1985年,哈佛教授Richard Ferber对于哭声免疫法进行了改良,称为逐步消退法,又称法伯法。



法伯法


Ferber提出当孩子无法入睡的时候哭闹的时候逐渐拉长查看孩子的时间,给予孩子有限制的安抚。具体操作是:第一天,第一次孩子睡觉哭,等3分钟进到孩子的房间,查看孩子是否安全,并用言语安抚孩子(只能用言语安抚,不能抱,不能摇晃孩子),2分钟之后离开房间(无论孩子是否哭闹)。第二次,如果孩子继续哭,等5分钟之后进入孩子房间,同样方法安抚2分钟之后离开房间。第三次及之后,等10分钟之后进入孩子房间进行同样规则的安抚。之后的间隔查看时间都是10分钟。第二天每次间隔时间要更长一些。


哭声免疫法有效吗?其实对于哭声免疫法及法伯法,这么多年来大家的看法都不一致。当年很多妈妈尝试了哭声免疫法、法伯法,的确可以改善一些孩子的睡眠问题,同时也让妈妈从让人精疲力尽的哄睡中解脱出来,改善情绪和睡眠的问题。但是随之也出现很多不同声音,从相关的研究数据以及发生的意外事件来看,哭声免疫法仍然存在争议,比如孩子的安全问题难以保证,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及时回应,有可能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终生负面影响等。


实际上,Ferber在他2006年的书中已经再次强调了:他的理论多年来经常被人误读为“哭声免疫(cry it out)”。Ferber明确指出,他个人是完全不支持把孩子留在房间内,任由其哭闹而不闻不问的。他的理论要点在于:“父母要帮助孩子尽量去避免不必要的哭闹”。

 

图源 | pixabay


2016年澳大利亚对43个家庭进行了一次小样本研究。被测对象被分为三个小组:

  1. 哭声减退组(采取上文的哭声疗法)

  2. 睡眠延迟组(如果孩子不愿意睡觉,就推迟睡觉时间)

  3. 安慰剂组(接受一般性睡眠指导)


结果发现,在哭声减退组中,孩子发展出“不安全依附”的风险会相对比较高。


妈妈与孩子

的互动


在妈妈追捧各种睡眠训练课程的背后,是哄睡问题折磨着千千万的新手妈妈。孩子入睡需要妈妈不停的走动、一直抱着、奶睡、频繁的夜醒、落地醒等等问题,足以把一个温柔妈妈逼出暴躁的一面。科学合理地引导婴儿学会自主入睡,是一个有利于宝宝和妈妈生活及睡眠质量的事情。


但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生命,都有不同的气质类型和独立的灵魂,没有一个特定的睡眠训练方法是适用于所有孩子的。对于睡眠训练,我们建议妈妈们采用谨慎保守的态度去尝试。可以采用亲密育儿的态度,借鉴行为训练的一些原则去引导孩子自主入睡。小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表达自己感受、与外界沟通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哭声。妈妈与孩子也要有一个最初的磨合的过程,妈妈全面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吃喝拉撒,慢慢掌握孩子不同时间、不同声调哭声背后的需求,及时地给予孩子回应并满足孩子的需求,这个才是减少生命最初时孩子哭闹的方法。当孩子的需求被及时满足,哭闹自然会减少。

 

图源 | pixabay


同样,按照上面澳大利亚那项研究的结论,妈妈的情绪也会受到相应睡眠方法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妈妈情绪改善最好的,是“睡眠延迟组”,其次是“安慰剂组”,最后才是“哭声减退组”。也就是说,采取哭声减退,不但对孩子睡眠的帮助有限,对于改善妈妈情绪其实也没有多大帮助。


睡眠指导建议


根据一些专业机构的意见(见参考资料)在孩子3个月之内,不要尝试哭声免疫法或其他激进的睡眠训练方法。绝大多数孩子在3个月之内,晚上需要多次进食,夜醒频繁,没有学会翻身,非常需要抚养人给予足够的照顾。3个月之后,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给予自主入睡的引导。主要是要注意减少孩子对于抱睡、奶睡的依赖,慢慢形成自主入睡的习惯。


比如:对于3到6个月的宝宝,如果是白天哄睡,就可以换干净的尿不湿,穿上防惊跳的包裹巾,拉上窗帘创造昏暗的环境,放一些柔和的摇篮曲,竖抱着孩子在房间里慢慢地走来走去,当孩子逐渐安静下来,眼睛慢慢地闭上,可以停止走动,在床边妈妈轻轻摇摆上半身。


在孩子马上要睡着之前,把孩子轻轻放在床上,注意,一定是先放下半身,再放上半身,动作要慢要稳。当孩子躺在床上后,妈妈的手不要离开宝宝,要双手扶在宝宝的肩膀两侧,微微用力,好像在固定宝宝一样,这样可以给宝宝安稳的感觉,帮助宝宝在床上完成最重要的一步:入睡的瞬间是在床上完成的。如果孩子仍然落地醒,我们可以在孩子马上要睡着之前,妈妈抱着宝宝半躺在床上,然后慢慢的滑下来,侧躺在床上,让孩子在你的怀里,但是孩子是睡在床上的,让孩子在床上完成最后入睡的过程。当孩子能够成功的在床上入睡,就可以避免抱睡和奶睡的不良睡眠习惯。


图源 | pixabay


引导孩子入睡的几点建议:


  • 哄睡宝宝的时候,我们要首先做到能够准确识别孩子的睡眠信号,不要等孩子非常困倦烦躁的时候才去哄睡。

  • 梳理孩子每天进食时间、进食量、排小便、活动、睡眠的规律,做到心中有数,能够帮我们判断孩子哭闹背后的需求。

  • 为宝宝建立固定的睡眠仪式,有助于孩子建立有效的睡眠联想。保证宝宝的入睡环境是安全舒适的。

  • 当宝宝出现尖锐、长时间的哭闹的时候,一定不要和孩子“置气”,认为孩子是在和自己对着干。太小的宝宝不会无缘无故的长时间哭闹,抚养人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查看宝宝是不是有什么不舒服。


风险的防范


防止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生,提高孩子睡眠的安全意识



婴儿猝死综合征又称“摇篮死”,是指1岁以下婴儿不明原因的突然死亡,通常发生在半夜到凌晨6点,大部分都不足6个月。


以下原因容易导致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生:孩子趴睡,床过于柔软,在沙发上入睡、床上有枕头、毛毯、毛绒玩具,和成人躺在一张床上,睡眠时太热,母亲吸烟,早产儿或低体重儿等。


我们可以做的事情:

  • 尽量让孩子仰卧位睡觉,避免趴睡和侧卧位睡觉;

  • 把孩子放在小床上睡觉,考虑到亲密感,可以在成人的床旁边设置婴儿床;

  • 孩子的床要硬实,不要太柔弱,撤掉孩子床上所有的枕头、毛绒玩具等柔软制品;

  • 孩子睡觉时不要盖住头;

  • 孩子睡觉时不能穿的过多、太热;

  • 避免接触二手烟;

  • 母乳喂养。


图源 | pixabay


关于趴睡



在这个不幸的事件中,这位妈妈纠结于孩子“解锁趴睡”:到底需不需要帮孩子一把,是让孩子自己努力翻身,还是去帮一把。一方面是孩子获得“新技能”,一方面是孩子的生命安全风险。相信每个妈妈想清楚这一点都会做出明智的选择:生命安全大于一切。


关于趴睡,虽然养育指南建议1岁之内让孩子尽量平躺着睡觉,但是4个月之后,很多孩子会掌握翻身的技能,在孩子睡眠过程中,仰卧位会变成俯卧位(趴睡)。这个时候妈妈要小心观察,确定孩子能够熟练掌握翻身的技巧,这种情况下就不需要刻意的把孩子再翻身回来。很多妈妈会发现,孩子在熟练翻身后,趴睡会睡的更安稳,事实的确是这样的。但是孩子学会翻身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我们可以白天多帮助孩子做适合其月龄的运动,促进孩子大运动的发展,但是切记不可拔苗助长,不可用生命安全去试探孩子的能力底线。


参考文献

1.Baby Settling Techniques - 3 to 6 Months. (n.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resillian.org.au/advice-tips/settling/3-6-months/

2.Gradisar, M., Jackson, K., Spurrier, N. J., Gibson, J., Whitham, J., Williams, A. S., ... & Kennaway, D. J. (2016).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for infant sleep problem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ediatrics, 137(6), e20151486.

3.Healthy Parents Healthy Children. Healthy Parents Healthy Children. (2020). Retrieved 27 April 2020, from https://www.healthyparentshealthychildren.ca/im-a-parent/older-babies-6-12-months/sleeping.

(可上下滑动查看)


参考文献

如何戒断安抚奶嘴?

和宝宝分床和分房,你准备好了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