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将 自 由
实际上我和也太在财务上早已达成了自由。虽然离我们多年前实证的目标还差了一点,但当初订这个目标时,我们还认为自己必须一年花它 50 万,甚至 100 万才够自由。而当我们真的走上这条路,对财务自由思考得越具体、越细致,我们发现需要花的钱反而越来越少。
我们远远用不上当初规划的那么多钱,这些年努力攒下的本金早已足够生活,房子也买完了,财务自由以后想做的事儿也早都提前开始。虽然也会有各种意料之外的困难,但他们几乎都和有没有财务自由无关。
但是我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细心的读者可能有注意到,虽然经常有留言说我“喜提自由”,但是“我自由了”这句话,我从来没有亲口说过。
一段时间里我以为是还没搬进新家,也太也还没辞职,所以感觉不太真实。但后来发现并不是这样,还欠缺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变。
而这个转变我最近找到了:
投资复利不是致富的秘密,复利是你创造收入的工具。
如果你想像快车道的人一样生活,你要反过来思考,用复利创造被动收入支付生活,再通过工作来创造财富。
而不是通过工作收入养家糊口,再指望着投资复利帮你增值暴富。
——《百万富翁快车道》
类似的说法我其实以前也读过,但当时并没能真的想明白:
这不就是个文字游戏,反正都是花钱,花得一样、赚得一样,咋花不是花?
当时觉得被动收入支付生活离我太遥远了,也没太往心里去。
但现在我能看懂这句话了,这里面区别太大了。我最想告诉大伙的是,所有路上的伙伴,不管我们拥有的本金是多是少,都可以完成这样的转变。激动得我好几天都没睡好。
真是应了这句话:
世界是水,而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容器。如果我们想要改变世界,我们要改变的不是水,而是容器的形状。
我发现自己看到的世界突然变了,它和钱的多少无关。
……
我曾经在这篇「嘿,我悟出来一个快乐凭空产生的新思路」中给大家分享过一个心理学结论——让我们感到幸福的不是生活水平的高低,而是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过程。
假如面前有两份 offer,起薪一样,一份工作是固定工资,另一份工作承诺你工资每年上涨 10%,你会选哪个?
我想大家都会选后者。但大家会问了,哪有这么好的工作?
这样的工作确实没有,但这样的生活却每个人都可以掌握。
举个例子,假如我有一份月薪 5000 的工作,还有一笔 60 万的投资,可以每年增值 10%(如何获得年化 10% 投资收益昨天的文章已经铺垫好了 😉)
如果我们用工作来支付生活,用投资来致富,那么我们每年可以花的钱就是 6 万,没有上涨的空间。虽然投资会增值,但我们还是讨厌工作,还是会焦虑失业,还是会痛苦工资怎么还不涨……
但如果反过来呢,我有一笔 60 万的投资,每年从里面支取 10% 的收益来支付生活。然后我工作赚的钱全都用来投资,通过工作而不是投资来让本金增值。
我们能花的钱会越来越多,第一年每个月被动收入是 5000;第二年工作让本金增值,被动收入就变成了 5500;第三年变成 6000…… 同样的工作收入,可支配收入却能持续提升,这会让我们当下就很幸福。
注意,不再是攒够一笔钱,10 年以后终于可以幸福了,而是「当下」就很幸福。
而改变还远远不止生活,还有我们对工作的态度:
当我们用工作支付生活,用投资复利来增值时,工作的动机是「维持」收入。我们会觉得自己是在被迫工作。如果收入不增加,我们会对工作充满怨气,但为生活所迫又不敢停下。
而当我们用被动收入支付生活,用工作来增值呢?工作的动机变成了「提升」收入。不工作不会影响生活,而工作却能让收入越来越高。
我们更容易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会更加享受工作的过程,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这个转变,不就是自由吗?
我以前有个观察,很多人财务自由以后不但没退休,反而更喜欢工作了。当时大伙觉得不可思议,那现在带着这个视角重新考虑呢?
……
如果还看不出区别,为了突出效果我再举个稍微极端一点的例子。
如果一小伙伴月薪 5000,但有一套价值 1000 万的自住房产。从财富上来讲,他很有钱,他的资产也在随着房价持续增值。
但大伙不难想象,他生活得并不宽裕,买东西、出门旅行还会纠结一下。
现在设想一下,如果这 1000 万房产每年带来的增值不再是房价的数字,而是实打实的现金收入呢,他的生活又会有多大的变化?
而这个变化,正是我正在经历的。
当我们用工作支付生活、投资理财只是积累财富时,投资与生活是割裂的。而我之前的困惑恰恰就在于,我有了钱、有了投资的能力,却还停留在以前工作支付生活的财富观,感觉没那么自由。
而当我们反过来用投资被动收入维持生活,再用工作来增加财富时,投资这道光才真正照进我们的生活。这个转变最大的不同在于,ta 能把投资从账面的数字变成我们生活真实的自由。
最终通向自由的这条路,是用投资来创造收入,通过工作来财富增值;而不再是通过工作来创造收入,再靠投资来增值。这是我终于想明白的问题。
……
我上面说的这些还是假设我们的本金已经足够支付生活,但对于还在攒钱积累财富阶段的伙伴们,这个思维转变同样非常有帮助。
我们不用一开始就定被动收入支付生活这么大的目标,可以先定「被动收入支付话费」或者「被动收入支付餐饮」这样的小目标,再慢慢感受投资对生活的改变,感受被动收入越来越高。
这个转变会让我们攒钱更快。
周一的文章我又带大伙做了一次财务自由计算——财务自由本金最重要来源是工作收入,而不是投资增值(2/3 本金来自工作积累,1/3 来自投资收益)。这个结论也刚好符合财富世界的真实规律:
过去这些年中国家庭积累下的财富有 73% 来自劳动收入,27% 来自财富收入。即使是那些巨富家族,也有 50% 以上的财富是来自劳动积累。
——《2020 中国财富报告》
复利不是致富的秘密,复利只是创造被动收入的工具,创造财富的依然是工作。如果真想赚它一个亿,就必须要先有至少赚够 5000 万的工作能力,剩下的才是投资,不然别哔哔。
我们越是执着于投资暴富,反而越难攒下钱。认清这个现实,把注意力优先放在主业上,我们攒钱的速度会更快。
这也是我这些年一直以来对大家的建议「投资躺赚少花时间,主业努力多搞钱」,这一次我有了更加过硬的证据。
这个转变也会让我们更容易投资赚到钱。
上次有小伙伴留言问我“攒钱攒到一段时间,突然萌生消费冲动把攒的钱都花光了,怎么办?”
如果我们对投资的心态只是「增值」,就容易陷入这种局面。一想到改善生活,只有卖出投资,而卖出投资未来增值的基础又没有了。
但如果我们用被动收入的视角重新审视呢?
投资并不只有延迟满足,不是我拼搏、辛苦、牺牲了十几年,攒下一大笔然后终于能花钱了。
用投资创造被动收入满足生活,再用工作积累增加财富,那我们在当下就能享受到投资对生活的改变,而不是苦苦压抑消费需求最后又破功。这能帮我们更从容地投资。
……
这些年走在财务自由路上,我们一次次地发现,限制我们的从来不是拥有钱的数量,而是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
常有观点认为,一定要有初始本金才能财务自由;但我们发现事实恰恰相反,财务自由之路反而才是攒下初始本金最可行的方法 👉 当时的原文 + 后来的更新
我们曾经认为,一定要有财务自由才能做这个、做那个;但后来发现事实也是相反,我们总是先做到了这些,才离自由更进一步 👉 当时的原文 + 后来的更新
很多人认为,要有很多钱才能不焦虑享受生活;但我们发现事实还是相反,我们要先能不焦虑地过好当下的生活与工作,积累财富才能越来越快 👉 当时的两篇原文,低调的致富之路 + 低调致富的职业
而这一次我发现依旧是这样。真正让我感受到自由的,不是我有了多少钱,而是我开始以一个新的角度看待它们。
和之前不同的是,以前的每一次转变是让我离自由目标更近一步。但这一次,我真的感受到了,我,将,自,由。
2021 年 7 月 8 日,距离多年前定下的时间节点还有 300 多天。与同在财务自由路上探索的伙伴们共勉
财务自由:我的财务自由实证之路
投资实盘:十年之约,躺赚不难
抵御风险:6 月保险最推荐
干货汇总:一文打包三年干货(第四版)